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20世纪末期吉林省出现了经济持续增长而就业增长率为负的现象,直到2000年才实现就业的正增长,但就业增长率始终在低位徘徊。目前吉林省工业化水平处在中期起始并加速发展阶段,要实现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就要统筹做好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和农村劳动力三个重点群体创业、就业工作,逐步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从 1 990年到 1 995年 ,吉林省的就业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 1 990年相比 ,1 995年的就业水平下降 ,男、女就业差距明显缩小。另外 ,反映人口综合就业水平的在业水平指数与年龄存在三次曲线相关  相似文献   

3.
了解吉林省流动人口的就业和居住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可为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提供参考。利用国家人口计生委组织的2013年吉林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抽样调查中的相关数据,对流动人口的就业及居住情况进行研究。吉林省流动人口主要从事职业为商业、服务业,工作时间普遍较长,就业稳定性受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本次流入原因等因素影响。主要居住方式为租住私房,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流动范围、流入时间和职业等。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农村妇女从业模式及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确立了以家庭为主体的就业模式。这种总体就业模式的变化,使农村劳动力的性别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妇女劳动力成为农业生产不可忽视的生力军。吉林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村妇女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农村妇女就业的机遇与困难同时存在,而且在省内各地区农村妇女发展状况不平衡。我们以1995年吉林省1,000样本的“吉林省农村妇女从业模式及发展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以社区的自然、社会、经济资料为根据,给出吉林省农村妇女从业状况的定量描述。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农村妇女从业结构的因素。根…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人口计生委和吉林大学成立联合课题组,在长春市、吉林市、延边州三地进行"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流入人口信息采集调查"。该调查对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流动人口的就业状况、收入与支出状况、计生服务需求状况、参与社会保险状况、生活状况以及子女在流入地受教育状况进行了研究。对调查数据进行二元Logi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和年龄因素对就业影响较大。在此基础上,对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城镇就业、失业和劳动参与的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依据劳动经济理论,应用吉林省的微观数据,从劳动力的人口特征、受教育程度特征、户籍特征和地区差异等角度,研究吉林省失业率、就业率和劳动参与率的现状。针对吉林省城镇劳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树立就业优先、发展新兴产业与第三产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健全劳动力市场体系和健全失业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近几年经济增长的同时,由于技术进步,国企改革等原因,导致省内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人口。非公有制经济在吸纳劳动力方面形式灵活多样,大大缓解了吉林省劳动就业方面的压力。  相似文献   

8.
加强行业管理、属地管理和经常性管理张志哲,刘国辉昌邑区是吉林省吉林市最大的城区,常住人口有46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几年到昌邑区就业的流动人口不断增多,高峰时超过3万人,其中育龄妇女有卫万余人。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给计生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迫...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国外促进政策及对中国的借鉴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总体上说,大学毕业生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但是,大学生就业的劳动力市场过程并不稳定,特别是考虑到大学生的高人力资本存量,国外都积极采取专门针对大学生的“特殊性”的就业政策。这些政策旨在更多地刺激创业精神,创造就业岗位;激励大学生到艰苦的地区与艰苦的行业从事艰苦的职业;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就业的适应性与灵活性;加强职业匹配服务,改进大学生就业的效率,以期通过在需求、供给及供求匹配等三个方面的政策干预全面促进大学生就业。这些政策无疑对中国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口的大量流动与人口城市化是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外在表现,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我国流动人口问题已经成为有关部门关注的热点,尤其是计划生育领域。吉林省经过几年实践,逐步完善,基本形成了一套比较全面的操作性强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是当前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之一据调查,目前吉林省流动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8%。根据近几年的统计资料分析,流动人口呈逐年增加趋势(见表1),预计今后几年仍会以15%左右的速度递增。表1吉林省各年度流动人口从调查看,吉林省流动人口涉及全国…  相似文献   

11.
于潇 《人口学刊》2004,(5):38-41
东北地区是计划经济体制惯性最强的地区,从传统就业体制向市场化就业体制的转换较慢。在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的竞争中,国有企业转向市场化就业体制的内在动力逐步增强,国有企业内部两种就业体制并存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二元化的趋势十分明显。近年来,东北地区国有企业从业人员持续下降,一方面是国有企业在释放冗员,另一方面是国有企业自身调整雇用制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劳动力回流后的个人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智雷 《西北人口》2012,33(3):79-83
迁移劳动力返乡后,利用外出务工期间积累的资本、技术从事自我经营,或者创办实业,发展新的产业,成为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个新现象。国内外学术界关于迁移劳动力回流后个人发展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回流劳动力就业行为和收入能力,分析外出务工经历对农村劳动力职业转变和创业行为的影响,并考察了迁移劳动力返乡以后,是否会促进技术的改进和新技能的传播。迁移劳动力回流后的就业选择将对回流地的就业结构、就业机会和工资结构等产生怎样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检验。  相似文献   

13.
Nonrecursive models of plans for childbearing and employment were estimated for a sample of white married women, age 26 to 36, with one or two young children. Women's concerns about care of children already born did inhibit their employment plans. Further, plans to have another child in the near future had a direct negative effect on full-time employment plans among women with one child, but not among women with two children. No direct effects of childbearing plans on part-time employment plans were found. In contrast to earlier research on longterm childbearing and employment plans, no direct effects of employment plans on plans for childbearing were found. It is suggested that attainment of the two-child family marks a turning point in the relation between childbearing and wives' employment.This research was partially supported by grants from the Center for Population Research, NICHD to Battelle Human Affairs Research Centers, Seattle, Washington (1-R01-HD10683), and to the Center for Demography and Ecology,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 (1-R01-HD05876). I wish to thank Andrew R. Davidson for the opportunity to conduct the research. I am also grateful to Pamela Oliver, Larry Bumpass, and the two anonymous reviewers for their constructive comments on earlier versions of this article.  相似文献   

14.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have long been of interest to social scientists. During the transition from a completely agricultural economy to one that is developing nonfarm opportunities,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may dramatically change. We examine how two components of education—schooling enrollment and attainment—affect the transition to employment for men and women in the Chitwan Valley of Nepal. Using discrete-time event history models, we find that school enrollment tends to delay employment, while school attainment accelerates employment. We also test how these effects may have changed across successive cohorts. Over time, the effects of enrollment have become stronger, while the effects of attainment appear to have weakened. These shifts in the nature of education may be related to increasing conflict between student and employee roles, as well as changes in the types and availability of employment.  相似文献   

15.
农村妇女就业现状和就业对策研究—以成都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经验表明,农村女性在劳动就业市场上面临诸多限制,就业弱势地位十分明显,促进农村妇女就业是社会就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成都市10个区(市、县)2000份调查问卷表的分析,结合座谈和实地调查感悟,对成都市在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中农村妇女的就业现状、就业障碍和就业意愿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成都市农村妇女充分就业的三大政策、制度和工作举措。  相似文献   

16.
基于经济增长的内生化视角,围绕高等教育结构、就业结构、产业结构三者的辩证关系,基于MRW模型验证"三结构"之间逻辑关系,并运用面板数据回归和门限值回归的方法,检验"三结构"之间实际相互关系.研究发现,在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三者表现出不同的传导关系,即在经济增长的低级阶段,以产业结构调整的"拉动"为主,到经济增长的高级阶段以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推动"为主.高等教育结构对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影响的实证结果表明,高等教育结构对于第一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比例的下降有促进作用,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结构的调整呈弱负相关.如果高等教育结构充分发挥对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的作用,则高等教育需要从大众化向普及化阶段过渡.对传导机制的测算结果显示,2001-2013年产业结构到高等教育结构的传导时滞为8年,从高等教育结构到产业结构的时滞为6年.  相似文献   

17.
张旋  吴中宇 《西北人口》2007,28(6):29-33
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建设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西方乃至世界各国行政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为公民提供就业服务作为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一种,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中无疑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指标。本文将促进就业作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通过分析我国的就业现状及政府应承担的责任,探讨了服务型政府在促进就业方面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目前已经成为了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大学生就业难是未来10年内的十大社会问题之一。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很多,其症结主要是在大学生及高校身上,表现为结构性失业,即"有业就不上,有业不想就,有业不能就,无业可以就"。提高高等教育办学的质量,增强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9.
自改革开放以来,女性就业的比例逐年增长,就业的范围也逐步扩大。但是男女平均收入的差别却逐渐增加。这种差别包含两方面:一、可解释的差异所导致的差别。二、不可解释的对女性的歧视所导致的差别。本文根据贝克尔的歧视理论,对收入性别歧视现象进行经济学分析,并结合目前我国对女性收入歧视的特点,提出反性别收入歧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基于农业产业集群的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力就业,然而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困难更加突出。在各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中,发展农业产业集群是比较有效的。本文深入分析了农业产业集群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作用机理和面临的障碍.提出了制定科学的农业集群规划、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鼓励返乡农民就地创业等建议.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力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