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2 毫秒
1.
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有其理论依据和现实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人的全面发展 ,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 ;社会主义在当今世界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压力 ,面对着资本主义的竞争和挤压 ,社会主义要生存与发展 ,必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表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吕安兴 《河北学刊》2002,22(3):15-18
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最高理想目标,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从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建设入手,人的全面发展同社会生产力与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它们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两个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3.
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道路的根本价值所在,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在简要分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含义基础上,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是当代人类文明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目标。  相似文献   

4.
罗延平 《南方论刊》2003,(10):11-1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关怀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受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制约,其本质含义是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社会主义应为这一崇高理想创造现实条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体现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赋予人的全面发展以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现实基础,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探索、新概括.  相似文献   

5.
在实践生存论的维度上,“解放的人”与“人的解放”具有内在一致性。“解放的人”是实现“人的解放”的关键要素,本质上构成马克思对关于人的本质的实践生存论的主体核心。“人的解放”是“解放的人”的价值旨归,指引无产阶级完成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这就要求划定“解放的人”的概念边界,厘清何者成为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历史任务,回复无产阶级以人的本质确立无产阶级关于“人的解放”的使命所在和社会目标,阐明“解放的人”和“人的解放”辩证统一的内在机制和现实依据,最终才能彻底实现无产阶级和整个人类的完全解放。  相似文献   

6.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与现代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是对17一19世纪先进思想家自由思想的继承和提升。“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理想的价值目标。自由是现代性价值的根本指向,是当代中国现代性建构的重要内容。正确理解和运用“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的精神实质,对当代中国现代性的建构,加快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罗文东 《学术界》2005,3(4):44-50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核心思想,也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仅阐明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而且将它与社会形态的演进和社会制度的变革紧密联系起来,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道路。只有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想目标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才能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样,在当代中国,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才能真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三个代表 ”立足于人现实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实现人的全面 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从而成为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9.
论马克思“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理论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现实人发展的理想境界,同时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高的价值目标。在马克思看来,人类这一理想的实现决不是对原始自然人的“复归”,也不是靠“全知全能”上帝的“启示”和“拯救”,更不是对抽象“人性”的放肆和张扬,而是一种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之上的“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同时,马克思还认为,“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决不能仅仅靠物质生产领域内的进步来实现。精神生产是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重要途径或条件。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设想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既蕴含着人文情怀的无产阶级价值理念,又包含着科学真理的无产阶级治国方略.从这两个基点去理解“四个全面”战略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四个全面”战略的价值支撑,表现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四个全面”战略的理论来源、精神旨归和度量标准.“四个全面”战略积淀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根基,体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理想的微观缩影,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构建体制保障,全面依法治国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法治保证,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凝聚执政力量.两者构成动态的辩证逻辑关系是理论与实践、具体与抽象、精神指引与实践诉求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刘向信 《文史哲》2006,6(3):75-80
“立人”是中国现代人本主义美育思想家共同重视的核心问题,这是由中国现代历史的内在发展要求和审美活动的基本规律所决定的。“立人”呼唤具有新质的现代人格的出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性因素,而在中国特殊的现实语境中,又普遍存在着“情感教育”的不足,导致“人的素质”的欠缺,因此从“立人”的现实要求出发,在美学活动的规律制约下,重视“人”的美育教育及其情感教育就成为极其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人才资源能否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关键在于人才市场机制的优化配置作用是否生效。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对四川各地人才市场的考察,对其人才市场机制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人才市场机制构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途径,以期人才资源配置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汪澜 《晋阳学刊》2006,(5):80-84
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社会性本质决定人必须彼此交往,交往使人获得其本质,交往内在要求人做到诚信,诚信实际地内在制约着人的发展。市场经济实质是以“物”为中介的人的交往实践活动,市场契约本性关照下的人的诚信素质养成正是走向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惟此,诚信个人才会出现,诚信社会才可到来。诚信社会就是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就是人的建设,是以信任建设为契机的人的自觉建设,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切实行动和积极筹划。  相似文献   

14.
On Person Deixis     
Deixi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opics in pragmatics. Deixi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different types, but this paper only focuses on person deixis. Through the detail analysis of the usage of it we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utterances better we need to make clear the complexity of person deixis.  相似文献   

15.
杨玉强 《齐鲁学刊》2004,2(5):102-105
"经济人"思想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经济人"、"新古典经济人"和"广义经济人"三个阶段。"经济人"的内涵也愈以拥有了更加贴近于现实市场行为主体的不可证伪性。通过对"经济人"理论的内涵及我国经济理论研究中引入经济人假设的原因的分析发现,中国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引入"经济人"假设应该注意三方面的问题,即从实践的角度应理性地对待"经济人"理论的适用范围;从倡导"经济人"理论的视角,也应时刻警惕其负面影响;从范畴的外延方面看,"经济人"是一个类概念、总体概念,不能对应为市场经济中的某一个主体来进行研究。这也就需要人们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从这三方面来创新和超越"经济人"假设,其中关键是在理论层面找到它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点,在实践层面把握好其应用的范围和适用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有助于引导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杨仕奎  贺建云 《齐鲁学刊》2006,42(4):118-12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奋斗目标,它坚持了以人为本、进一步提升了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升华,是对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要求,有着深刻的伦理意蕴。具体来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突显与提升了人的主体地位,丰富和发展了人的本质,重申了人的理性精神,整合了人的价值系统。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不仅是社会从低级阶段走向高级阶段的过程,同时也是人从片面、畸形的发展到自由而全面发展逐步推进的过程。但是,在苏联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由于种种原因,斯大林和戈尔巴乔夫在人的自由发展问题上走向了两个不同的极端,结果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在中国,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既不能重演资本主义以牺牲人的自由为代价的现代化过程,也应该记取传统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不断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8.
张伟 《晋阳学刊》2008,3(1):46-49
现实个人是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核心,依据社会形态理论其生成史可以阐发为三种形态:群体形态的个人,独立形态的个人,自由形态的个人,三种形态的历史演绎构成了现实个人发展的内在逻辑。当代中国正处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人表现为以物为基础的独立形态的个人,人的物化状态不可避免。物化状态的积极作用在于它是对群体形态个人的扬弃,对自由形态个人的基奠;其消极作用在于人以“物”而非“人”作为价值尺度,物质利益驱动使人对有限资源展开竞争而形成人际矛盾,而这一矛盾是引发社会种种不和谐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解决人际矛盾、实现入际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着力点,其实现的根本途径在于民主、法治、道德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从诗歌到词曲、杂剧和小说,从先秦到当代,"玉人"一语几乎占尽了中国文学的各种文体."玉人"内涵的流变有着复杂的形态和原因,至今仍模糊不清.在"玉人"的流播历程中,它由善识玉石并能琢磨成器的工匠之意,演变为兼容性美称,性别指向需依具体语境来界定.<西厢记>巧妙地利用了"玉人"的隐语色彩,因之预设了"闹简"等喜剧化情节.至于杨绛的小说<"玉人">,则是对传统文体与文化内涵的吸收与变革,再度提升了"玉人"的弹性系数.  相似文献   

20.
张林先 《兰州学刊》2009,(12):34-40
公司的本质规定性是营利,强加于公司人之上,就强化了公司人作为人所具有的目的性,形成了公司人“指向性”的类特征。公司人自利的主体承栽着“指向性”;公司人思维控制着“指向性”所指;公司人之外的物或关系是“指向性”所指之物。最后,基于“指向性”提出了公司管理的应用举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