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运用事件分析模型检验了2005年至2010年间进行首次限售股解禁的一批样本公司的市场反应,认为限售股解禁作为一个事件,在解禁前后的10个交易日内,对A股市场股价的影响从统计上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研究基金净值增长率在月末、季末、年末最后1个交易日是否被显著地拉升而表现出一定的日历效应.首先引入虚拟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然后讨论不同业绩组的日历末表现以及前后10个交易日的净值增长率走势.结果表明,实证支持基金日历末净值增长率异常增大的原假设.此外还发现,净值增长率在月末、季末前后10个交易日明显呈现一个由低点逐渐增大,然后回落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选取银行间国债市场2006年3月1日至2009年4月8日共778个交易日的日收益数据分别采用DL、DBC两个模型来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发现DBC模型对我国利率期限结构的拟合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中国股票市场的"月份效应"和"月初效应"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奉立城 《管理科学》2003,16(1):41-48
就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显著的"月份效应"和"月初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中国股票市场并不存在绝大多数工业发达国家股票市场和其他某些新兴股票市场所普遍具有的"一月份效应";但是实证分析显示,沪深两市均存在显著的"月初效应".在样本期内,两市从前一交易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到本交易月的第六个交易日期间的日平均收益率均在统计上显著为正,并且远远高于剩余交易日的日平均收益率,表明沪深两市在某种意义上都缺乏有效率.  相似文献   

5.
就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显著的"月份效应"和"月初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中国股票市场并不存在绝大多数工业发达国家股票市场和其他某些新兴股票市场所普遍具有的"一月份效应";但是实证分析显示,沪深两市均存在显著的"月初效应".在样本期内,两市从前一交易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到本交易月的第六个交易日期间的日平均收益率均在统计上显著为正,并且远远高于剩余交易日的日平均收益率,表明沪深两市在某种意义上都缺乏有效率.  相似文献   

6.
石晓军  叶震 《管理科学》2021,24(7):110-126
基于“债股联动”的视角,实证分析了中国债券市场信用评级变动峭壁(即评级变动超过1级)的股票投资信息价值.事件研究法的结果表明,中国债券信用评级上调峭壁具有明确的投资信息价值,上调峭壁出现之后的20个交易日内累计异常收益上涨3.62%.这一发现挑战了国际文献中关于信用评级上调不具有信息价值的结论.下调峭壁的信息价值不仅表现在下调之后股票异常收益跌幅深,还表现在下调峭壁的信息价值一直持续到下调之后的90个交易日,该结果丰富了信用评级下调信息价值的文献.此外,利用2008年~2018年全部A股股价周收益率进行实证分析,给出了中国股票定价存在信用评级上调峭壁因子和下调峭壁因子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07年第一季度公告中有QFⅡ新进入上市公司前10大流通股股东为研究事件,以沪深A股中满足QFⅡ新持股的3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对QFⅡ的投资理念是否引领国内投资者投资行为产生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对中国投资者投资起了引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首先介绍几类著名的权证投资组合,由于中国权证市场在品种、卖空、创设等方面的限制,本文只研究宽跨式组合,保护性认购权证组合,保护性认沽权证组合以及熊市价差组合。已有33只权证实证结果表明:只有保护性认沽权证组合和熊市价差组合存在套利机会。华菱和上海机场的保护性认沽权证组合分别有2个、4个交易日存在无风险套利,武钢、雅戈尔和包钢的熊市价差组合分别有76.17%、89.10%和66.48%的交易日存在无风险套利。这说明中国权证市场有效性不高.标的股票和权证之间的相对定价不合理。  相似文献   

9.
选取上证50指数中43支股票连续90个交易日的高频数据,本文研究了限价指令交易策略的收益水平.实证表明策略的收益为正,说明投资者提交限价指令能够获利;将交易期平分为不同股价走势的三个子交易期,分别计算该策略的收益水平并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股价不同走势显著影响策略收益水平;同时还对交易者获得的限价指令价差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亦显示交易期内股价变化的特征对限价指令价差有较强解释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g-h分布的上证指数收益率分布拟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旨在讨论上证指数收益率序列的分布特征,通过对上证指数1997年1月2日至2008年4月30日总计2700多个交易日的实证研究,发现上证指数收益率不服从正态分布,具有有偏、尖峰、厚尾的特性。本文将g -h分布引入收益率序列的分布拟合中,结果表明,这种分布能很好的解决收益率序列具有的有偏、尖峰、厚尾特性,拟合效果比用Logistic分布和t分布更好。  相似文献   

11.
扈文秀  付强  吴婷婷 《管理科学》2017,30(6):142-158
尽管股权激励能够提高管理层业绩预测披露的意愿,但也会引发其在业绩预测披露中的自利行为。由于管理层对业绩预测披露具有较强的自由裁量权,大量的研究表明管理层会操控业绩预测披露影响股价,从而增加其股票交易的私有收益。在此背景下,研究股票期权激励对管理层业绩预测披露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2006年至2015年A股上市公司管理层业绩预测和股票期权激励草案公告的数据,以业绩预测发布前后一个交易日的累计异常收益率区分好消息和坏消息以及业绩预测消息的利好和利空程度,分别采用Logistic回归和OLS回归实证检验自利动机的管理层在草案公告前后是否会操控业绩预测披露来压低行权价格,采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来保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在股票期权激励草案公告前30个交易日内会披露更多的业绩预测坏消息,而在草案公告后30个交易日内会披露更多的业绩预测好消息;在草案公告前(后)披露业绩预测时,业绩预测的利空(利好)程度越大;管理层获授股票期权的价值占其总薪酬的比重越大,上述业绩预测操控行为的倾向就越明显;管理层在草案公告前操控业绩预测披露时,更倾向于选择强制性披露,以降低被处罚的风险。草案公告前(后)30个交易日内有显著的负(正)累计异常收益率,说明投资者未能识别管理层的上述操控行为,管理层通过操控业绩预测披露成功压低了行权价格;管理层在草案公告前(后)会有意进行悲观(乐观)的预测偏差,说明管理层确实操控了业绩预测披露,而并非仅根据业绩预测好消息和坏消息的披露来择机公告草案。 研究结论对监管层进一步完善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加强对管理层业绩预测披露的监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建议监管层对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推出的时间窗口和业绩预测披露做一些限制性规定,如限制上市公司在业绩预测发布前后30日内推出草案,从而抑制高管利用业绩预测披露操控行权价格的自利行为。  相似文献   

12.
中国证券市场指数的日历末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对中国证券市场上的大盘市场指数和基金指数近5年中年末/初.季末/初.月末/初交替的四个交易日的收益和波动检验日历末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各指数年末、季末和月末的收益率都高于下一初期第一个交易日的;基金指数更是出现负收益水平。此外,各指数年初、季初和月初的日历效应更为显著,但基金指数与市场大盘指数的日历末收益规律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3.
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治理是城市公共管理、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在分析我国现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体系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循证治理的理论框架,并从循证治理的证据、公共价值和领导力三要素出发,总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循证治理过程,包括循证防控期、循证预警期、循证控制期和事后循证重建期四个过程,围绕循证治理过程中证据的生产、传播和应用,总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循证治理机制。以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早期治理过程为案例,对疫情防控过程中证据的生产、传播和使用过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OVID-19疫情的早期证据质量被高估,决策者的公共价值导向和决策者的领导力还有待提升。最后从构建循证治理的证据平台角度出发,提出优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循证治理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大发展趋势下,建立有效的衍生品-现货互补对冲机制是完善金融市场的基本要求。期货-现货体系为投资者提供套期保值风险对冲功能对期货与现货合约的紧密联系程度提出非常高的要求,这不仅应体现在价格上,更应微观的体现在交易过程的订单流动性中。若在任何情形下,订单流动性的趋同能够立刻反应在两类金融证券中,那么异常的基差风险就很难发生,股指期货与现货之间将存在健康的"遛狗效应"。本文以期货现货合约的高频交易数据为基础,构建期货和现货合约的订单流动性,并通过期现货订单流动性传染互动模型的合理性检验期现货合约之间是否在微观订单流动性层面在平常交易日存在紧密的"遛狗效应"。在高频数据模型构建中,使用成交量刻度的衡量方法,并说明了其较时间刻度的优势。在实证研究中,本文使用股指期货和沪深300指数现货的高频交易数据,证明了我国股指期货和现货之间在平常交易日中存在紧密的"遛狗效应"。  相似文献   

15.
徐扬  部慧 《管理评论》2024,(2):257-272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镍期货价格在2022年3月7日至8日两个交易日暴涨,令我国青山控股集团持有的镍套期保值空头头寸浮亏惨重,成为又一起企业参与境外衍生品交易被国际资本狙击的风险事件。通过对“LME镍事件”详细的案例分析与解构,本研究从狙击动机、客观条件、市场环境、狙击手段四个维度提出了分析期货市场狙击风险的一般性分析框架。研究发现,交叉套保令青山集团实物交割能力弱成为被狙击的客观条件;地缘政治风险引发镍库存低水平运行的市场环境进一步限制了青山集团对可交割库存的掌控能力和交割能力;LME合约设计令交易者的交易仓位和动机更易暴露;LME交易制度令短期价格操纵等狙击行为更具便利。由此可推断出本次狙击者所采用的期货合约、狙击时间、价格操纵手法等狙击手段和策略。结合对大类持仓报告的分析,本文发现本次狙击的动机可能是镍资源争夺战,通过期货、现货和实体行业竞争三管齐下。此外,本研究利用事件分析法证实了2022年3月7日镍期货价格暴涨并非基本面因素支撑而是交易因素驱动的价格异常。本研究结合案例分析、数据分析、实证分析等多种范式提出的分析框架,对于识别期货市场狙击风险、价格操纵并有效防范相关风险的发...  相似文献   

16.
利用无套利区间分析方法,构建了高频数据条件下基于ETF基金组合的股指期货套利模型,并对自有资金投资者及融资融券投资者的期现套利过程进行了分析。实证研究发现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的正向套利机会多于反向套利机会,期现套利过程中的错误定价率较高,表现出非均衡性;融资融券的费率较高使得该类型投资者的无套利区间较大,而该做空机制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场的过度套利行为。由于季月期货合约的交易时间相对较长,因此该类型合约的套利机会要多于当月交易的其它类型合约。即使交割日有20%的涨跌幅限制,但交割日当天的平均错误定价率、瞬时套利平均收益率与交割日的前三交易日相比基本相同,但连续套利机会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并购的价值创造效应为研究对象,从事件研究法和会计研究法两个角度入手,对国外学者的实证研究结果作以全面梳理,以期对我国学者在并购价值创造效应方面的研究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VEC格兰杰因果检验,使用2005年6月20日至2008年1月11日的新增A股开户数和沪深300指数日交易数据,实证考察了新增开户数和股票价格及成交金额间的长短期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我国股票市场的市场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新增A股开户投资者在开户后10个左右的交易日开始介入市场;新增A股开户数与沪深300指数及其成交金额间存在协整关系,达到了长期均衡;新增A股开户数变化是沪深300指数及其成交金额变化的长期原因,沪深300指数及其成交金额变化是新增A股开户数变化的短期原因;A股市场仍具备资金推动型投机市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12年1月4日至2013年12月31日之间的共481个交易日作为样本期间,以样本期间上交所发布的“上证180”成分股中的上市公司的经营公告、财务报告及证券分析师根据上述信息披露的股评三种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从验证方法选择、高频数据选取、信息考察窗口优化及基于面板数据多元Logistics回归模型构建等四个方面将跳跃与不同信息相联系,分析股价波动与不同信息披露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信息范围为公司特定的经营公告、财务报告及分析师建议时,经营公告是最具影响力的信息披露渠道,而分析师建议并不是引起股价异常波动最重要的信息。同时,本文研究揭示仅有20%的跳跃与此类信息披露相关,当解释变量覆盖代表宏观信息“系统性事件”和行业、板块信息的“行业事件”时,也仅40%的价格跳跃发生和信息披露有关。本文的研究不仅表明哪一种信息可能更具有投资价值,而且揭示在此研究基础上继续探究引起股价异常波动的其他起因事件可能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上海期货市场收益和波动的周日历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期货市场收益和波动的周日历效应可以为投资者在期货市场上投机、套利和避险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为系统检测上海期货市场期货价格收益和波动的周日历效应,使用非对称GJR-GARCH模型,对上海期货市场主要品种的隔天(收盘价-收盘价)收益和波动、交易期(开盘价-收盘价)收益和波动以及非交易期(收盘价-开盘价)收益和波动的周日历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期间为2002年1月~2006年12月.结果显示,收益和波动的周日历效应存在于上海期货市场,但发生时间依据品种不同而有所差异,铜期货和铝期货呈现收益周一正效应.橡胶期货周一的非交易期收益和周三的交易期收益显著大于零,各类型波动的分布在一周中各交易日也不一致.此外,铜期货和铝期货还表现出波动的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