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笔者构建了以重化工业基地为特色的辽宁省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线性综合指数法对1996—2010年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各子系统及综合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在经济子系统指数大幅度攀升的同时,资源子系统指数呈不断波动和缓慢上升态势,辽宁省应谋求如何在重化工业主导经济发展的格局里使经济发展与节能降耗、减少污染协同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2.
以安徽省为研究区域,从环境、物流和社会3个维度构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2011—2021年安徽省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分析并引入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预测,结合Argis软件进行空间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生态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表现出增长趋势,子系统均处于增长状态,但各子系统指数增长幅度差异明显。物流系统指数增长幅度明显,社会系统指数变化幅度次之,环境系统变化幅度较小。评价状态方面:物流、社会子系统都达到成长区阶段,环境系统处在弱载区。区域的非均衡特征明显,皖中地区高于皖南和皖北,皖北城市上升明显,皖南城市长期处于弱载状态。  相似文献   

3.
基于我国海洋经济活动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分析,构建由压力、状态、响应3个子系统29个指标组成的海洋经济活动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以山东省为例进行定量评价,构建生态环境综合效应指数及其分级评判标准,并采用BP神经网络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2000—2012年,山东省海洋经济活动的生态环境效应呈现由一般到较大的变化,且预测结果呈恶化趋势;粗放式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对资源、环境的胁迫作用明显,加之状态子系统对响应子系统存在滞后型,各种响应措施并未对状态产生积极作用,海域环境状态仍呈退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是判断城市是否宜居、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依据。随着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盐城市在经济社会、城市建设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盐城市的人居环境质量水平也逐年提高。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生活水平和生态环境三个层面,对2007~2011年盐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数据进行加权和计算,结果显示:沿海开发战略实施初期盐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处于相对低的水平,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发展欠协调,人居环境在改善过程中呈现波动起伏j但总体发展趋势良好。  相似文献   

5.
沿海滩涂开发亟需一个总体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沿海滩涂开发亟需一个总体战略杨如环一加快滩涂浅海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上上下下的共识。江苏省提出了“建设海上苏东”的战略,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盐城市提出了“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上盐城”的宏伟战略,并正在积极组织实施。然而从目前各方面的条...  相似文献   

6.
区域农业可持续性定量评价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的方法对陕西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评价;利用资源-发展指数和环境-发展指数分析了资源、环境子系统对农业系统的支持状况,基本结论是陕西省农业系统从1995年至2004年总体上是可持续的,但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5个子系统的发展具有非同步性、非一致性的特点;资源状况正逐渐成为制约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以京津冀为研究区域,基于DPSIR系统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灰色关联、Spearman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其旅游环境可持续承载潜力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2010—2020年京津冀旅游环境可持续承载潜力呈良好发展态势;各维度对潜力水平作用强度不均衡,趋势变动显著的是呈上升趋势的驱动力子系统,压力、响应和状态子系统对影响子系统的发展趋势影响不大;社会驱动、环境质量、产业结构和经济响应为强关联层;资源压力、环境压力、资源供给、生态调节、生态响应和社会响应为中等关联层;经济驱动为弱关联层;京津冀旅游环境系统间相对协调,但也面临着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修复需要较长时间,无法立即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的现实制约。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态系统视角,引入"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DPSIR),构建了包括5个子系统合计31个指标的省域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福建省2007-2013年的生态文明建设状态及生态文明协调度进行实证评价。依据评价结果,福建省生态文明指数最高年份得分为0.684,最低得分为0.296,总体发展呈上升趋势;根据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指数分类,福建省2007-2008年属于相对薄弱阶段,2009-2010年属于相对均衡阶段,2011年属于均衡发展阶段,2012-2013年属于相对发达阶段。基于该研究结论,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提出促进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生产力、稳定性、保护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5个方面选取24个评价因子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进行评价,并对其评价指数的时空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2007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可持续性指数为南部高于北部,西南部高于东北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近7年来的土地利用可持续性指数的总体趋势是逐年上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程度整体上良好,但不同市(县)及不同年份的土地利用可持续性指数存在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协同理论浅析了水资源和农业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作用机理,然后,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河西走廊五市2003年至2013年水资源和农业经济的协调度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四市的水资源和农业经济的协调度随着时间演变呈现上升态势;金昌市的水资源与农业经济的协调度2012年前呈逐步上升趋势,2012年达到良好协调,而在2013年又下降为中级协调。河西走廊五市的农业经济子系统协调度总体上呈增长态势,而水资源子系统协调度除武威外从2010年起都表现出不同程度下降,五市水资源子系统协调度都处在中级及以下状态;水资源子系统协调度和农业经济子系统协调度没有显著的线性和非线性影响关系。最后,文章提出了促进水资源和农业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建立图们江地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评价模型,提出用协调发展指数评价图们江地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图们江地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指数从2002年的0.3714提高到2012年的0.5949,其协调发展水平从2002年的4级提高到2012年的6级,即由轻度失调发展水平提高到勉强协调发展水平,协调发展水平较低。建议加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人口健康均衡发展、发展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加强环境治理力度,来提高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2.
运用层次分析法,从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社会发展、资源节约、资源循环利用、环境安全等5个方面构建两型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2000年为基期,2020年为目标期,对环洞庭湖区2005、2007、2009年两型农业发展状况和面临的主要障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湖区两型农业建设虽渐见成效,但各指标之间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资源节约”、“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安全”方面,最突出的是湖区化肥、农药、农膜等化学投入品的使用量“不降反升”。闲此,应从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培养现代农民、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运用多种经济手段激励农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加大科技投入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以及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法求出整体土地生态安全指数,对 “十二五”期间长沙市 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长沙市的土地生态安全在2011年——2015年整体上处于较安全状态。其中,长沙市土地生态安全整体呈上升状态,趋向安全状态;从子系统 来看,压力、状态和响应系统也呈波动上升趋势发展,波动幅度较大;森林覆盖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自然保护区面积以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是影响长沙市土地生态 安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为准确评价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状态,通过建立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选取26个城市2002-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测算长三角城市群综合发展指数和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现逐年上升的时序特征,群内各城市之间的发展水平截面差异明显;资源子系统综合指数增长幅度最大,环境子系统次之,再次是产业子系统,人口子系统综合指数增长幅度最小,各子系统指数变化轨迹、升降幅度和截面特征不一致,使得26个城市综合发展指数呈现出发展平稳型、持续波动型和跳跃型3种波动类型;长三角城市群的耦合度和城市间的耦合协调度呈现逐年上升的发展态势,不同年份的耦合协调度类型各异,城市间内部协调性不高,人口与其他子系统的矛盾突出,虽然两两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在逐年升高,但人口与其他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偏低,当前,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矛盾依然突出。据此认为应推动长三角城市群人口、产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5.
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生态系统赖以生存的基础。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体系的设计,应以狭义金融生态环境为口径。设置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完备性、系统性、持续性等原则。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构成主要考虑经济发展水平、法制水平、信用水平三大因素。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通过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值的大小分级评价。  相似文献   

16.
民勤县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测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根据民勤县的经济和环境状况构建了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权法及协调发展度模型对2000—2009年民勤县的协调发展度进行测算,基于协调发展度等级标准,对民勤县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初步判别。结果显示,近十年来民勤县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已趋于协调发展,但两者的发展指数较低,可见其协调水平依旧很低,今后应着重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
循环经济要求以环境友好方式开发和利用资源,以较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更高的效率和效益,通过实施"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的3R原则,实现资源低消耗、生产高效率和污染低排放,达到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相容,从而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是一个由多个企业以及管理机构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等联系起来的链网结构。在明确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区及可持续发展系统建模的思路与方法,提出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并以此原则为基础,建立了评价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水平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以资源的大量消耗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从长远来看是难以为继的。从根本上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压力,减少环境污染,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基本原则,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形式,其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社会发展效益。根据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对1999—2008年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旨在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