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主持人语     
元叙事可定义为关于太阳运行的最初叙事。讨论元叙事,旨在探讨叙事的初始形态及其对后起叙事的影响,这在叙事学研究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期叙事学研究刊发的《元叙事与太阳神话》一文,即对元叙事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3,(12):116-119
追溯中国叙事传统之源,先秦的简言片字揭示了中国叙事的传统。傅修延的叙事学研究抓住了叙事学本土化的关键词,即"中国"和"叙事"。他强调"中国",凸显中国叙事传统个性,为我们找到了中国叙事传统的源头。一种比文学虚构叙事更广泛更开阔的叙事观正影响着中国的叙事学研究,影响着中国的叙事学本土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邵波 《北方论丛》2015,(4):48-51
新世纪以降,诗人的叙事技艺愈加纯熟,许多诗人的先锋实验走得较远,其中诗歌叙事的“不谐和音”便是他们追求诗艺的“另类”尝试。碎片化叙事以语意的碎片化和语词的拼贴化来展现诗歌的“晦涩”美学;“反常性”叙事给读者带来一种陌生化的阅读效果,构成张力性的“不谐和音”;而“黑色”叙事则是诗人直面残酷的工业时代、对抗庸俗现实的精神武器,展现出荒诞的末世情绪。  相似文献   

4.
中国叙事学研究是最近四十年取得丰硕成果的一个领域。以西方叙事学为参照和对话对象,中国学者采取了“照着说”“接着说”“对着说”“说自己的”多种研究方式,产生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学术成果。一部分中国学者采取“照着说”的方式,主要致力于对西方叙事学成果的介绍、转述和将其运用于具体文学现象的分析。一部分中国学者采取“接着说”的方式,按照顺向性延伸的路径,从西方叙事学结束的地方开始拓展性研究,或对已有西方叙事学成果进行深化、发展、反省、审视性研究。一部分中国学者采取“对着说”的方式,遵循逆向性思维,追求寻找与西方叙事学已有成果相异相反的角度和领域展开研究。其中最重要而且有民族特色的,是对中国古代叙事理论的清理总结,以及从中国古代丰富的叙事现象中归纳出系统的叙事理论的成果。“说自己的”,即按照追求独创性超越的思路采取多种方式形成具有超越西方叙事学的理论成果,许多学者先后进入过这四种路径,并在不同阶段取得了不同成果。其中申丹、杨义、傅修延、赵毅衡、谭君强、董乃斌、乔国强、赵炎秋、尚必武、龙迪勇等学者研究的创新性最为引人注目,有些学者和成果已经产生明显的国际性影响。中国叙事学的创新发展过程和路径对中国人文...  相似文献   

5.
叙事在西方叙事学是在结构主义、符号学等现代理论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的 ,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才被正式定名。尽管十分年轻 ,但在西方如今已经是一门辐射相当广泛的新型学科了。作为一种典型的文本主义理论 ,叙事学强调叙事文本的自足与独立 ,强调从本文内部去发掘文本内的故事叙述者 ;相对于传统批评的关注故事外的社会内涵、文化底蕴 ,叙事批评更注重故事内部的语法结构、功能模式 ,从而文学批评的目光已经从开放的“说什么”转向相对内囿的“怎么说”。故“内囿性”乃叙事理论特点之一。其二 ,科学性。叙事学主张以科学、理性、规范甚至…  相似文献   

6.
后经典叙事学的兴起将叙事研究的视野扩大到各种媒介和各种类型的叙事,当然也包括广告叙事.在后经典叙事学的观照下,以叙事话语分析作为广告批评的路径,可以使广告批评从观感式的批评转向科学性、系统性的分析,并实现形式审美批评与意识形态批评、社会文化批评的结合a叙事话语分析作为广告批评路径将面临对象身份确认问题和叙事碎片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元叙事与太阳神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叙事可定义为关于太阳运行的最初叙事,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太阳神话。本文通过研究元叙事与太阳神话的关系及分析太阳神话中元叙事的印痕,探讨叙事的初始形态与形成原因,以期增进对叙事起源和演进规律的理解。元叙事对人类认知发育影响深远:太阳在先民视觉上的从东到西以及在夜间想象中的从西到东,为叙事提供了深层结构与基本冲突,这种周而复始运动所导致的循环论,启发了以圆为贵的叙事思维。构建中的中国叙事学应有独属于自己的思路和体系,元叙事无疑应在其中占据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8.
数字叙事作为一种在线叙事,具有人机交互的性质,超文本小说、互动影视作品和人工智能写作等是目前数字叙事的主要类型。数字技术进入叙事领域,不仅使叙事文本的呈现方式发生改变,而且导致叙事要素和结构的变化,构成了对经典叙事学中视角、叙述者、叙事时间、叙事结构等一系列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挑战。数字叙事呼唤新的视野、新的理论,"交互"成为叙事的核心概念,"碎片化"催生了空间思维,"快感"跃为数字叙事的新体验,这些新的理念和因素促使经典叙事学的重构和再生。数字叙事的未来还有待时间检验,但数字叙事的探索为叙事学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23  
叙事学研究既存在一个时间维度,也存在一个空间维度。但在传统的叙事学研究中(无论是经典叙事学,还是后经典叙事学),人们都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后者。现在,叙事学是到了该重视空间维度上的研究的时候了。本文指出叙事学在今天面临一个“空间转向”问题,并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两方面,分析了“空间转向”的知识和文化背景。最后,文章还从叙事活动、叙事作品、阅读活动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空间叙事学的问题域,认为空间叙事学的研究领域是非常宽广的。  相似文献   

10.
《论语》包含大量值得挖掘的微型叙事,选取《论语》中这些"碎片化"但恰恰具有文化本源的叙事文本进行研究,发现这些叙事在叙事结构、叙事声音、叙事情景、叙事修辞等方面不但体现出叙事学的一般特点,还体现出本土化特色,如简约叙事和空间叙事等,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心理根源,表现为中国的非逻辑思维,意义的无限与建构,价值评价与审美合一,穿越历史与现象还原。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0月17-18日,“首届叙事学国际会议暨第三届全国叙事学研讨会”在南昌召开。会议由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与江西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部与《江西社会科学》杂志社承办。出席这次盛会的正式代表共有120多人.共收到了学术论文80多篇,内容涉及中国叙事、空间叙事、绘画叙事、宗教叙事、戏曲叙事、童话叙事、影视广告叙事。  相似文献   

12.
叙事伦理:叙事学的道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化冲突攀升、恐怖主义肆虐的今天,探讨中西小说的叙事伦理问题,不仅仅是小说叙事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更应该引起整个叙事学界足够的关注与重视。本文从叙事学的中国道路视角出发,把叙事与道德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分析了存在“道德安全”问题的“意识形态眼光”叙事的原因:一是小说叙事中的“污名化叙事”,二是“反伦理”角色代言叙事。为此,本论文探讨了中西小说的叙事原则并上升到伦理的高度:即叙事者(无论以何种身份出现)在叙事时必须遵循的“道德底线”和最高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文化研究的浪潮,叙事学也经历了文化研究或"文化叙事学"的历程."文化叙事学"的构想尽管不无合理性,却并没有产生有效的研究成果,仅在叙事学的"文化分析"与"文化与历史叙事学"中得到了回应.这里提出叙事学的审美文化研究,并就其研究对象、方法、角度以及学科关系等方面做了探讨.它力图摆脱传统经典叙事学所关注的纯粹形式层面的研究,将形式与语境、历史、文化、审美判断和审美价值意义等多方面的要素关联起来,在叙事学的基点上,强调对对象的审美研究和价值判断,既关注对传统优秀中外叙事作品的研究,也充分关注当代各类叙事作品的研究,从而展现叙事学研究的当代性.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语     
目前,我国的叙事学研究方兴未艾,受到不少研究者的强烈关注;叙事学研究凭借自身的理论活力和学科渗透力,在国内学术界正呈如火如荼之势:一方面,国内学者叙事学方面的论著不断问世;另一方面,西方叙事学家的著作不断在国内翻译出版。而且,叙事学研究的跨学科、跨媒体趋势也日益明显,在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中,"历史叙事"、"哲学叙事"、"教育叙事"、"社会叙事"、"心理叙事"、"新闻叙事"、"图像叙事"、"绘画叙事"、"电影叙事"、"网络叙事"之类的成果时有所见——"叙事"几乎成为一切人文社会科学共有的概念和共同关心的话题。正是为了呼应目前的叙事学研究热潮,《江西社会科学》杂志近年来刊登了不少叙事学方面的文章,并自2007年起把"叙事学研究"定为常设专栏。  相似文献   

15.
民间童话在传递真善美的同时包孕着诸多恐怖元素,其恐怖叙事指向故事的深层结构,再现了人类历史进程中的黑暗印记与集体心灵创伤。“格林童话”和“林兰童话”两种文本对于恐怖叙事的研究具有典型意义,在中西不同视域下展现了“恐怖”之于儿童文学的精神内涵与表现形式。“在家—离家”范式下的恐怖空间、表征文化他者的怪物形象以及非理性的暴力事件,共同构筑了隐匿在童话中的恐怖世界。从伦理环境、伦理身份、伦理选择三个层面,可以发掘民间童话恐怖话语下的多重伦理困境:一是成人设置禁忌而儿童打破禁忌;二是善以恶的形式战胜恶;三是恐怖的删改与否关涉着“民间性”与“儿童性”的悖反。恐怖叙事中的伦理困境直接指向童话故事的本质内涵,对于恐怖叙事的伦理学思考推动着儿童文学进一步开拓新的审美疆域。  相似文献   

16.
刘涛 《江淮论坛》2012,(1):186-189,153
网络造句行为的蔓延见证的是草根阶层构造并设置公共议题的能力和智慧,本质上体现了一种指向公共修辞的草根叙事艺术。公共修辞是一个与个体修辞相对应的概念,核心强调以公共利益为根本诉求的议题构造与话语生产理念。作为一种公共参与途径,网络造句往往借助“语境再造”、“借巢孵卵”等公共修辞策略达到公共议题构造的政治目的,所体现的是一种间接的、迂回的、赌博式的、偷袭式的政治抵抗艺术。  相似文献   

17.
作为旨在建构超越西方的中国叙事理论努力的结晶,谭君强教授近年通过一系列颇具分量的论文与专著在学界提出并倡导“审美文化叙事学”构想。谭教授建构“审美文化叙事学”的学术努力是以“理论框架构想——具体理论问题探讨——文学批评实践”三位一体的方式展开的,显现出论者严谨而极富功力的学术求索精神。然而由于表述上的疏忽,对理论构想中所涉及的关键词缺乏相对确切清晰的界定与阐释,以及对于文化叙事学与审美研究之间能否与如何兼容未做出有力论证,对审美文化叙事学独特的研究方法与批评运作未做出详致探讨与及时总结,这些缺憾导致谭教授的构想在理解与接受上造成诸多疑义,一定程度上伤害了构想论证的缜密性,而构想的可操作性和阐释效度亦因此受到置疑。本文认为,鉴于是对文化叙事学的纠偏与修正,“审美的文化叙事学”一语作为对谭教授构想的表述会更为准确合适。另外,文化叙事学与审美研究的交叉融合,可以最大限度消除两者的局限性,面对当前特定的文化审美境况,“审美的文化叙事学”可以充分释放出其对现实的阐释能力。在总结谭教授批评实践的基础上,文章概括了“审美的文化叙事学”的独特研究路径,并指出如何适当有效灵活系统地调动不同方法,用来对叙事文本做出审美分析与审美价值判断,仍有待于我们的积极探索与总结。  相似文献   

18.
比较叙事学:"中国叙事学"研究之一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事学研究已得到长足发展,并成为国际学术领域中的显学之一。如何使中国的叙事学研究在已有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国际叙事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比较叙事学研究或许是中国叙事学研究与中国叙事学者可以承担的任务。比较叙事学将在沟通中外叙事理论与实践、挖掘中国丰富的叙事理论资源、扩展与深化叙事学研究中显现出自己的优势,并对叙事学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叙事学发展史讲述了一个“先胜后败、濒临死亡、忽又奇迹般复活的故事”。探索这个故事,对于再认知叙事学于学科体系中的定位和意义非常重要。特别是在翻译《劳特利奇叙事理论百科全书》的过程中,对“再认知叙事学”这课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和认识,进一步认为叙事学不仅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叙事是人类天生具有的能力,它将人的思维和科学分析紧密联系,要进一步发展叙事学,就要牢记它是敞开的,而非凝固不前的;它的博大精深在于一个“联”字。  相似文献   

20.
穿越小说和穿越电视剧等“穿越”现象作为大众文化快餐中的一个热点,用传统的经典叙事理论来研究它会有很大局限。拟从大众文化的角度来研究网络“穿越”小说,旨在探讨网络穿越小说的迅速流行与它的叙事模式、叙事策略及时代语境的关系。研究认为:穿越小说在故事内容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形成了一定的叙述模式,这种类型化的模式便于读者的接受和理解;在叙事策略上,穿越小说紧扣现代白领的现实生活需求,从权谋和言情两个方面满足读者的心理需求;在与时代语境的契合方面,通过反复叙述“灰姑娘”这一文学母体和“成功梦”,形成了其独特的“造梦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