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也谈"转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符号学角度观照"六书",并讨论其中的转注.转注是一种能产的造字法,它与形声同为意音符号,但本质迥异;转注字是在转注原体字(声符)基础上加上"类首"(义符)构成,转注字的意义与"类首"意义相同.  相似文献   

2.
《说文解字》作为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在编排、释义中充分运用了"六书"理论,并开创了"据形系联"的部首归字法。文章在对248个糸部字进行结构类型研究的基础上,又着重从意符表义、声符表音和声符表义情况对糸部字字符进行了分析研究,由此发现,糸部字可分别归入六书的会意、形声两大类,并且形声字在糸部字中所占比例最大,且部分字体的义符、声符具有相关意义和编码,声符也不只单纯表音,同时也和意义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说文》的“形声”定义作了全面辨正.文章认为,“形声”其名应解为动宾式,表示使语音(声)成形声字(形)之意,八字界说”以事为名,取譬相成”的上句言声,下句言形,表示用客观事物作为称名,先后选取能反映称名的声符与形符相合而构成形声字;例字“江”、“河”的工声含共义,可声含大义.文章指出,从辨正的定义看,许慎已初识形声字声符有义及形声字与假借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说文解字》中的省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慎《说文解字》中的省声,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省减声符,它的全部意思是将声符字省减部分笔画,然后去充当省声字的声符。对声符字的形体进行省减的方法主要有(1)将声符字与省声字的意符相同的部分进行合并,(2)省去声符字重复的部分,(3)用省声字的形符去置换声符字的形符。作者还提出了省声字的声符兼有表意功能,即省声字中也有形声兼会意结构的形声字。  相似文献   

5.
许慎《说文解字·序》:“〈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形声”一词,在早于许慎的刘歆、班固,称之为“象声”。这个概念当然不如许慎的周密。因为“形声字”“半主义,半主声。半主义者取其义而形之;半主声者,取其声而形之。”(段玉裁《说文解字·序》注)这一分析比较正确地指出了形声字中义符和声符的不同作用。正因为如此,所以“形声”这一概念一直沿袭使用到今天。  相似文献   

6.
随着“汉字走世界拼音化道路”论断的否定,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汉字,认识到汉字的优越性。汉字是表意文字,但由于多种原因,汉字的表意性不同程度地遭到了破坏,就形声字而言,不少字的形符、声符已难以辩认,本着袁晓园教授“识繁写简”的原则,本文拟对难辨形声符的形声字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些粗浅析解。  相似文献   

7.
关于形声字的起源有诸多观点,如形声源于假借、声化象意、独体形声等等,于省吾认为彤声字的起源,是从某些独体象形字已发展到具有部分表音的独体象形字,然后才逐渐分化为形符和声符相配合的形声字,并且具有部分表音的独体象形字是界乎象形和形声两者之间,称之为“独体形声”。在此启发下,笔者对甲骨文进行穷尽性考察,发现此类在构形上特殊的字例,称之为“声符形化字”,这可以解释甲骨文形声字的起源。  相似文献   

8.
古汉字形声结构声符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形声字的声符作为结构要素的形成,对汉字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它的形成,标志着古汉字由以形表意向记音表意的结构方式的重大转变,对汉字体系的形成和完善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因此,研究声符是研究形声结构乃至整个汉字体系的重要课题。但是,与形符的研究相比,过去对声符的研究不够深入,对声符的特点、表音功能、声义关系及其在形声结构中的地位等重要问题,都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利用古文字资料,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形声方法是汉字构造类型中最先进,也最具能产性的一种方法。“隶变”前后,汉字中的形声字有长足的发展,因此,探讨隶书阶段形声字的构造与功能,在汉字史研究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隶书中数量最多的形声字中,普遍存在着义符不固定的现象。考察并分析义符通用之例,是认识隶书阶段形声字构造及功能特点的途径之一。所谓义符通用,是指三种情况:一、义近而通用;二、形近而通用;三、义异或通用。凡因声符相同或音同、音近而借用,其义符无形近义近关系的字,如芸与、侠与狭、读与独、弹与坦,当属假借字讨论范畴,不入此例。但有些字…  相似文献   

10.
从汉字形体方面推求早期古文字本义的并不只是唯一依据,从理论和实践出发,每小标题头一句话用分号;隔开。分析古字为借字,今字增添或改变表示义类的形符成为后起声字;探讨古字原为表本义的象形字或形声字,今字增添声符或改换声符成为后起形声字;考察增添形符的后起形声字、改变形体的后起形声字,以及为古字引申义而造的专字成为后出本字;进而说明今字的形体也是推求本义的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1.
前年,本刊第六期曾载拙文《汉字形声字形成过程初探》,其中,从个体发生学的角度探讨了形声字的系统发生。我们首先对既有已知的形声字进行排比归类,然后按照其形符声符的功能性质及成熟程度排定了象意含声、形符自足、区别假借、分化义项、形声拼合  相似文献   

12.
关于形声字的论述,一般都认为,它是六书之一,合二形为一字,半为义,半标声,如,“江”“河”,从水取义,而以“工”“可”分标其声(《辞源》“形声字”一条)。东汉人·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有了阐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这是对形声字最早较完整的阐述。顾各思义,所谓“形声”,就是半形半声,也就是按照语词所指的事物创造新字,采用既有的文字符号相互组合,而  相似文献   

13.
《说文解字》中的省声字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慎《说文解字》中的“省声”指的是形声字构形时由于一些原因担任声旁的形体被省略掉一部分的一种现象。对声符字的形体进行省减的办法主要有:(1)合并声符与意符相同的部分:(2)省去声符字的重复部分:(3)省去声符字的一个部分,将形符补于同一位置,构成省声字。汉字中确实是存在省声字的,但《说文》中有些省声字讲得不对,不对得大致有六种情况。  相似文献   

14.
形声字的声符,既是声符,也是形符,既表声,也表意。声符表意,是由汉字的造字原理和声符的结构特征决定的;声符不但表意,还是形声字中表意的主体;声符表意主要有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15.
文字发展三大定律在求区别、求表达、求简易的综合作用下,促使汉字由早期以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为主的阶段飞跃到以形声字为主的阶段,是形声字产生的重要原因。在区别律、表达律、简易律的影响下,早期形声字主要的来源是通过分化和强化两个手段,到后期则直接由形符和声符双合而成。文字发展定律要求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具有高度的系统性,形符的系统性主要体现为表义和类化,声符的系统性则表现在标音和示源。此外,三大定律对形声字系统性的影响还体现在牺牲个别字组的统一性从而实现汉字的整体系统性。  相似文献   

16.
关于汉字早期形声化现象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的早期形声化 ,主要是为着在书写上区别语词而出现的一种文字信息羡余现象。它晚出于汉字的假借现象。汉字早期形声化的羡余特性主要表现在 :为象形、指事、会意字加添声符 ,为假借字和同源词根字加添形符。形声化推进了汉字字写专词的进程 ,提高了汉字区别语词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传统"六书"说仍可应用于当前的小学语文生字教学中。具体做法是:利用象形字形似画面、字形直接表义的特点,结合汉字古代形体,丰富小学生的感性认识;利用指事字具有构形符号的特点,讲明汉字造意,提高小学生的观察思辨能力;利用会意字会合两形(或多形)表达新义的特点,挖掘构字理据,提升小学生的文化内涵;利用形声字形符表义、声符表音的特点,串联字族,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于省吾先生认为形声字的起源,是从某些独体象形字已发展到具有部分表音的独体象形字,然后才逐渐分化为形符和声符相配合的形声字。并且这些具有部分表音的独体象形字是界乎象形和形声两者之间,他称之为"独体形声",并举羌、姜、天、麋等字例。在"独体形声"说的启发下,作者对甲骨文进行了穷尽性考察,发现一批这样的字例,这类字构形比较特殊,将之称为"声符形化字",它们可以解释甲骨文形声字的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论多形多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多形多声说源于许慎《说文解字》.《说文》中有些形声字被析为几个形符或声符,后来研究汉字的学者又根据形符和声符的多少把形声字归纳成一形一声、二形一声、三形一声、四形一声、一形二声、二形二声等结构类别,称一形一声以外的形声字为多形多声.当今不少学者对多形多声说持否定意见.他们认为从理论上讲,多形多声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如果一个形声字有两个以上的形符,它的意义类属就难以确定;如果有两个以  相似文献   

20.
从形声字产生的途径和来源看,绝大多数是以声旁加上形旁的。占形声字80%的"后起形声字"是音的成分占据首要地位,起决定作用。声符至少在800个以上,而义符只有二百多个。形声字发展变化的规律与趋势是突破表意性质,走向表音,因此完全有理由改"形声"为"声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