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网络虚拟财产具有财产属性和法律意义上的财产性质,应当包括在刑法保护对象内。针对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盗窃案件大量发生,刑事法律应当结合国外立法经验,对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进行规定。  相似文献   

2.
虚拟财产是网络社会中的重要概念,因其兼具虚拟和现实的双重身份而在法律属性和立法保护上存在较大的争论。虚拟财产的财产属性是对其进行法律保护的前提。运用社会学中的价值理论、冲突理论和符号互动论对虚拟财产进行分析,明确虚拟财产具有价值性、排他性和稀缺性的特征,得出虚拟财产具有财产属性的结论。应该从建立基本法规、完善价值确定规则、明确主体与客体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设立虚拟第三方等方面入手,对虚拟财产进行立法保护。  相似文献   

3.
虚拟财产是网络社会中的重要概念,因其兼具虚拟和现实的双重身份而在法律属性和立法保护上存在较大的争论。虚拟财产的财产属性是对其进行法律保护的前提。运用社会学中的价值理论、冲突理论和符号互动论对虚拟财产进行分析,明确虚拟财产具有价值性、排他性和稀缺性的特征,得出虚拟财产具有财产属性的结论。应该从建立基本法规、完善价值确定规则、明确主体与客体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设立虚拟第三方等方面入手,对虚拟财产进行立法保护。  相似文献   

4.
网络虚拟财产具有财产属性和法律意义上的财产性质,应当包括在刑法保护对象内。针对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盗窃案件大量发生,刑事法律应当结合国外立法经验,对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进行规定。  相似文献   

5.
针对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盗窃案件大量发生的事实,分析了虚拟财产具有财产属性和法律意义上的财产性质,认为其应当包括在刑法保护对象内,需要通过刑事立法进行规范。盗窃虚拟财产的行为符合刑法中盗窃罪的规定,并且具有特殊属性,应当结合国外立法经验,在刑事法律中对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进行规定。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游戏产业的发展,虚拟财产的保护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对虚拟财产的概念及特征的分析,领会网络财产的法律属性,并为虚拟财产的保护提供法律依据,从而提出立法建议,以解决现实中的实务问题,保护网络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7.
虚拟财产是网络社会中的重要概念,因其兼具虚拟和现实的二重身份而在法律属性和立法保护上存在较大的争论.虚拟财产的财产属性的确定是对其进行法律保护的前提.运用社会学中的价值理论、冲突理论和符号互动论对所界定的虚拟财产进行分析,明确了虚拟财产具有价值性、排他性和稀缺性的特征,得出了虚拟财产具有财产属性的结论.提出应该从建立基本法规、完善价值确定规则、明确主体与客体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设立虚拟第三方等几方面入手对虚拟财产进行立法保护.  相似文献   

8.
以虚拟财产的继承为切入点,在分析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和国外相关举措的基础上,从虚拟财产继承的范围、继承的方式及对无人继承的虚拟财产的处理等方面对我国虚拟财产的继承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9.
21世纪,网络是大众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涉及网络虚拟财产的交易日趋频繁,涉及网络虚拟财产的纠纷也日益增多。但目前,我国在网络虚拟财产保护方面,立法与司法都相对滞后,经过分析可知:立法方面,网络虚拟财产的相关民事法律保护不够全面有效;司法审判方面,突出表现为用户身份确认难、用户取证难、虚拟财产价值确定难以及运营商合法利益保护难的特点。为此,有必要着重分析原有的法律保护现状,以便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网络虚拟财产。  相似文献   

10.
网络虚拟财产的迅猛发展,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对虚拟财产的确认与保护已成为法律研究一个新的课题,以网络虚拟财产为中心,首先对其概念、特征、属性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对网络虚拟财产进行法律、政策规制建议。  相似文献   

11.
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一个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其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当前广为流行的网络游戏在为企业带来商机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暴露出涉及虚拟财产的大量法律问题。在这一问题上,我国尚未建立有效的应对法制和政策,似应在借鉴国外及港台地区的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制定相关法规和措施,切实维护民众的网络权益。  相似文献   

12.
虚拟财产作为法律规制的对象不仅在于其具有现实财产的基本属性,而且在于其作为财产的功能性。虚拟财产权是网络经济条件下的一种重要的财产权形式,它具有不同于现实财产的涵摄、扩张和渗透功能以及虚拟财产的交易机制,尤其是将无体财产的功能性渗透到虚拟的世界,扩大了现实法律对社会财产调整领域。将虚拟财产权纳入财产权的范畴,重构社会财产交易的法律秩序,有利于社会利益关系的均衡与和谐。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游戏产业的飞速发展,有关网络虚拟财产的纠纷屡见报端,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对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的认识存在差异,文章在虚拟财产与法律意义上财产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赋予虚拟财产以财产属性,同时对虚拟财产的所有权归属以及价值衡量进行理性探讨.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我国网络游戏产业的发展壮大,虚拟财产纠纷案件也呈高发态势,且因缺乏新型财产法律保护的措施,让不法分子钻了法律空子,侵害到网民的合法权益。虚拟财产被侵害常见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妨碍权利人占有虚拟财产;另一种是让权利人丧失虚拟财产使用权。针对这两种侵害形式,应加强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物权法的完善,虚拟财产的所有权从取得之日起便归网络玩家,作为运营商也要加强对虚拟财产的保护,网络运营商应对虚拟财产承担保管义务。  相似文献   

15.
论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法律地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网络游戏虚拟财产,对其是否具有财产属性以及是否予以法律保护的问题,目前肯定论与否定论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交锋激烈。事实上,网络游戏虚拟财产是玩家通过个人劳动、真实财物付出、市场交易等手段创造获得的,既具效用性、又具稀缺性、还具有交换性;概言之,还具有财产的所有基本属性,当然属于无形财产的一种。因而,无论是在民事领域,还是在刑事领域,网络游戏虚拟财产都应当获得法律的适当评价和保护。  相似文献   

16.
知识产权法律关系是知识产权法学体系中的一个基础性理论。然而,学界对该理论鲜有论及。知识产权法律关系应是整个知识产权法逻辑体系展开与构建的基础,是知识产权法的核心和灵魂,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理论对于知识产权立法、司法实践及知识产权法学教学研究而言,具有以简驭繁、纲举目张的功能与作用。可以说,知识产权法的哲学就是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哲学,知识产权法学就是知识产权法律关系之学。  相似文献   

17.
虚拟财产应按照什么法律体系保护一直以来都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从权利的类型化分析角度,比照物权立法的模式更有利于确保财产安全,维护虚拟财产交易稳定。由于虚拟财产的债权物权化属性,客观上要求在立法中既要考虑到虚拟财产的非有形体的“物”以及网络科技的影响性,又要兼顾到物权法基础理论的融通性,通过物权立法的完整体系,并借助于物权立法技术,使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拥有一个完整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物权关系的法律调整不等于《物权法》对物权关系的调整,物权关系需要整个法律体系及其各法律部门协同调整。从历史来看,民法及其物权法并不能调整各种性质和类型的物权关系;从发展趋势看,经济、社会的社会化是物权关系需要各部门法协同调整的根本原因;从实践看,各部门法协同调整物权关系是经济、社会的客观要求。例如,民法及其物权法在调整投资经营公司或企业法人条件下形成的物权关系、国家和地方物权关系、合作制集体物权关系时存在着固有的劣势与不足,因此需要企业和公司法、国有财产法、合作社法等与民法及其物权法的功能组合,才能实现对这些物权关系的有效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