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是一项宏伟的社会政治工程,它需要具备一定的实现条件。从建立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立健全民主制度和监督制度、建立严格的行政执法制度与公正的司法制度和提高以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的全民法律意识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中国加入WTO ,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是 2 1世纪我国面临的一次历史性机遇 ,这将对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具体地分析了WTO的规则和我国农业的现状以及入世后我国农业立法的保护对策 ,提出了一些农业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除了存在承包经营权的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不改变农业用途的法定流转方式外,现实中尚存在改变农业用途的农地征收出让与直接出让的流转。虽然农地直接出让流转的出现有其特定的社会根源和有限的社会意义,但其显而易见的种种缺陷也意味着如果从法律上对其加以确认并任其扩张与蔓延,将对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反观农地征收出让流转,虽然有些许瑕疵,但其显著的优点是能将农地直接出让流转的缺陷转化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因素。因此,结合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趋势和2019年《土地管理法》修正案的最新修订精神,构建以农地征收出让流转为主导、以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出让流转为辅的二元农村土地出让流转法律制度,应是新时代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4.
WTO框架下我国农业立法应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从我国农业国情出发,利用和借鉴国外先进农业立法思想,实现与WTO规则对接 立法基本原则除坚持我国传统立法原则外,还应该坚持遵守WTO规则与保障国家利益相结合、善于利用国内外成功经验和实践、实现主动适应和被动调整相结合等原则 构建起WTO规则下具有我国特色的农业法律体系既需要在农业市场主体、农产品流通体制、涉农资金投入、农业环境资源保护、农业科教、动植物卫生检疫等方面实现立法改进,也要抓紧制定包括农业补贴法、农业保险法等在内的扶持和保护农业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农业知识产权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强农业国际竞争力,推动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制定并实施农业知识产权战略,大力提升农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强化对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在分析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面临新形势的基础上,分析江西省农业知识产权建设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江西省农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目标、主要任务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从当前婚恋关系双方当事人互赠的财物在婚恋关系结束时应否返还的一般认识着手,指出婚恋中互赠财物行为虽然是目的赠与,但并非只要目的不能实现,赠与人都有权请求受赠人返还所受赠之物。着重论述在赠与方非正常婚恋,即违反法律或违背社会道德的婚恋情形下,赠与财产不应返还或至少不应全部返还的具体情形及其法理依据,强调应对受赠人在违法或违反道德的婚恋中身心健康及其他合法利益受到的损害予以合理的补偿。  相似文献   
7.
土地资源是农村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是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的物质载体。农村土地立法的完善,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新时期"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我国"十二五"能否顺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入WTO后,随着农村市场的开放和农村土地市场化程度不断加强,我国农村土地立法在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流转权等方面的缺陷已经成为制约着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瓶颈。要以WTO确立的非歧视性原则、公平贸易原则、透明度原则等为指导,不断完善我国农村土地立法,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网络虚拟财产的迅猛发展,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对虚拟财产的确认与保护已成为法律研究一个新的课题,以网络虚拟财产为中心,首先对其概念、特征、属性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对网络虚拟财产进行法律、政策规制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对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起着积极或消极的双重作用 ,对该群体进行深入探折 ,认清其本质 ,对于做好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非常必要。揭示了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六个特点 ,分析了其存在的诸种类型和形成的主要原因 ,论述了其不容忽视的五种作用 ,并着重提出了五项发挥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 ,限制和消除其消极作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