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心游万仞气吞八荒──毛泽东词《沁园春·雪》赏析王志尧,杨金荣毛泽东的诗词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诗史,他的《沁园春·雪》又是这部诗史中最为辉煌的代表作.从其产生到发表再经毛泽东忆及此事均有不同寻常的政治背景。从而巧妙地构筑成为富有戏剧性变化的三部曲,颇值得我...  相似文献   

2.
当我们学习毛泽东词《沁园春·雪》时,不能不想到宋代的两位豪放派词人,苏轼和辛弃疾,不能不想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两首词。毛泽东与苏轼、辛弃疾,词人的气质相似,风格略同,然而,无论是思想,还是词的表达方法,词的文采等方面,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既是对古人词的借鉴,更是以创新为主,超越为其必然的结果。毛、苏、辛词均被誉为时代艺术高峰,时间流逝近千年,后者终于还是超过了前者,成为名篇佳作,千古绝唱。毛泽东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的《念奴娇·井冈山》和《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不是两首独立存在两篇作品,而是一篇作品初稿和修定稿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我爱读毛主席的诗词,尤其喜爱《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两首。它们分别作于1925年和1936年2月。在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50首《毛泽东诗词选》中,从1925年到1936年2月这11年间作有20首。这11年对毛主席一生的历史是至关重要的,这期间从在湘赣组织秋收起义到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其中经过遵义会议确立了毛主席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可以说毛主席的鸿鹄之志和伟大抱负已初步实现。从“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期间可以说毛主席诗词的总体风格和成就已基本形成,其意义和地位不容忽视。因为它们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贯穿着一条红线,这就是大无畏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的思想风格与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5.
《沁园春·雪》中“风流人物”新解顾崇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里,“俱住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注家看法都认为是正面歌诵人民群众,具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其是否包含抒情主人公自身形象于其中这—点,鲜有论及。笔者认为:不应将作者排除在外。一、作品...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中的"寒秋"其实是指冬季.而写作这首词的背景,也不是躲避军阀赵恒惕追捕,而是被陈独秀排挤来长沙而作,由此可重新理解全词的情感趋向和创作意义.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为其诗词作序的篇什并不多,他生前亲自审定并公开发表的39首诗词中仅有4首前面有序言。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的比较权威的版本《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收录的67首诗词作品中也只有5篇诗序(新增加了副编《五律&#183;喜闻捷报》的1篇序)。这些小序言约意丰,本身就是诗词作品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毛主席的咏雪词《沁园春·雪》是毛主席诗词中最伟大的代表作之一。关于这首词的创作和发表情况,过去不很清楚。现在经过大家的调查研究和有关同志的回忆核实,为我们提供了可靠的研究资料。一、关于这  相似文献   

9.
我将毛泽东诗词确定为学术研究的基本课题 ,是在上世纪 80年代之初。此前 ,我对毛泽东生前亲自校订定稿的 42首诗词 ,作了相当认真、深入的阅读与钻研 ,对研究这些诗词的文章、论述、笺释 ,也尽可能找来读了。我确实认识到 ,毛泽东诗词内蕴异常丰富深刻 ,艺术成就非常之高。柳亚子推崇毛泽东为我国千古第一词人 ,论定《沁园春·雪》为我国千古第一词作 ,郭沫若咏赞毛泽东“经纶外 ,诗词余事 ,泰山北斗” ,都是言之符实的 ,是不可移易之论。中国诗词 ,有悠久的历史 ,有过极其辉煌的发展时期 ,逮及近、现代 ,虽未断流 ,但那景况确也明显地日渐…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诗词的流行、发表和出版已有 5 0多年的历史了。单篇或数篇毛泽东诗词流行与发表的情况很难掌握 ,这里仅仅介绍一下国内外毛泽东诗词的出版情况。(1)国内毛泽东诗词的出版。从国内看 ,195 7年《诗刊》创刊号公开发表了 18首毛泽东诗词 ,当时形成排队购买《诗刊》的感人场面。 195 8年 7月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线装本《毛主席诗词十九首》。同年 9月 ,文物出版社在出版刻印大字本《毛主席诗词十九首》的同时 ,又与当时新发表的《七津·送瘟神》(二首 )结集 ,出版了线装本《毛主席诗词二十一首》。196 3年 ,人民文学出版社把 195 8年以…  相似文献   

11.
曾国藩一生于学问领域用功最多者是诗文,其诗文成就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曾国藩在<湖南文征序>里精确阐明:"就吾所知之理而笔诸书而传诸世,称吾爱恶悲愉之情而缀辞以达之".他的情是地道的"爱恶悲愉",他的情强调了人的本性.消除了儒家气息.忧国忧民之情、思乡之情、兄弟之情、朋友之情渗透于曾氏的诗歌中.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粤岭东诗坛曾活跃着一个诗歌社团"壶社",其诗文之多、人数之众,神交地域之广,实乃前所罕见。壶社主人蔡瀛壶,"开岭东百年风气文字神交之先"。他以文字相感召,与当世之士接。其文章道德与并世人物相辉映,时人尊为岭东骚坛之一代风流。本文以其《壶史》①为研究对象,对蔡瀛壶其人,与其诗史及其壶社诗人群之神交活动进行了前所未有的考察探究。  相似文献   

13.
鲁迅在绍兴生活了他一生的三分之一,不管他是否意识到,在他的意识深处,始终存在着一个越文化“场”。这表现在在鲁迅各种形式的作品中,不时浮现出一种“故乡情结”;鲁迅的精神气质,可用“硬”和“韧”二字概括,而这正是越文化的传统;在鲁迅的思维方式上,也显示了越文化“崇实”和强烈的批判意识的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14.
约翰·厄普代克的"兔子"四部曲:美国社会的"断代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约翰.厄普代克是美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主要讲述了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探讨了性爱、家庭、婚姻和宗教等问题。把他的最为人所知的“兔子”四部曲置于时代背景中进行分析,结合作家的创作初衷,指出厄普代克的“兔子”系列小说包含的丰富社会文化容量使得它堪称研究美国当代社会文化的“断代史”,认同作者宣称的“我的关于普通人的小说有着比历史书更多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一生的政治生涯中有过"三下三上",这都和毛泽东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而毛泽东对邓小平的倚重,始终表现出一种特别的感情。1933年,邓小平坚定地和毛泽东站在一起,第一次"下"。从1935年到1966年,是毛泽东把邓小平提拔起来的第32年。从1966年到1973年复出,是邓小平的第二次"下"的8年。邓小平的"二上"是林彪事件后,毛泽东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有了一定醒悟,决定让邓小平重新出山。邓小平的"三下"是个"伟大的悲剧",但毛泽东最后还是保持了一定的清醒,他没有听从"四人帮"的意见,相反,保留了邓小平的党籍,"以观后效",为邓小平更辉煌的"三上"提供了前提。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曾说,歌德是"烂透了"的时代里的"最伟大的德意志人",是文艺领域里"真正的奥林匹亚神山上的宙斯"。歌德在文艺创作上的成就是辉煌的,同时他的文艺思想也是深刻的,《歌德谈话录》就集中地反映了歌德晚年最成熟的文艺思想和实践经验,是歌德对创作实践和对各门艺术的深刻体会的总结,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典范。重读《歌德谈话录》,在重温其伟大的诗艺言说中,体会其间天然的复杂与细微的矛盾,发掘对今天仍然有益的文艺思想。  相似文献   

17.
“记忆之书”既指新近“发现”的诗人吴兴华将可能搅乱读者关于文学历史的记忆,更是对吴兴华的诗歌写作本身所呈现的“记忆”形态的指称。吴兴华诗歌对于时间和记忆特别敏感,记忆主题得到了反复呈现;这使得他的写作最终和中国古典诗歌的某种内核勾连起来,记忆成为一门艺术,拥有强大的诗学力量。但记忆的法则又决定了记忆本身既是窘迫现实之慰藉,也是精神恐惧之来源,在传统和记忆被残酷压制的现代社会,诗人吴兴华的精神世界最终被“恐惧”所占据,他那“纤弱的”诗风,以及他在抗战胜利后逐渐放弃诗歌写作,均导源于此。而这样的诗人将以何种姿势进入新诗史与文学史序列,也就成为了一个饶有意味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由狄更斯等人开创的质疑"进步"话语的传统在20世纪的英国一直持续着.约翰·韦恩、格雷厄姆·斯威夫特和朱利安·巴恩斯都是这一传统中继往开来的重要人物.他们分别创作的《山里的冬天》、《洼地》和《福楼拜的鹦鹉》也许只能被看作三个碎片,但是它们共同属于一部针对"进步"话语的推敲史,一部从19世纪延续下来的推敲史.  相似文献   

19.
宋代“多变怪谶应之谈”(鲁迅先生语)。堪称宋代笔记“巨擘”的周密笔记中有一部分记写鬼神怪异、巫卜谶应的篇目,主要集中在《齐东野语》、《癸辛杂识》这两部笔记著作中,大约有七八十条。《齐东野语》和《癸辛杂识》是以记南宋史实和人物轶事、琐闻等为主的史料笔记,其中出现如此数量的鬼怪谶应之作,可以说充分体现了周密所处时代(即南宋后期)的社会风尚和社会思潮;从这些奇谲诡怪、荒诞不经的篇目中亦能感受到那个特定时代士人的生活状态、心理趋向及其文化心态,即对仕途的汲汲追求以及在社会的巨变下惶惑不安而无所适从的心态。  相似文献   

20.
干谒词是柳永的一类特殊作品,它是作者为追求仕宦所作的一种大胆的尝试和积极的努力,经过对词作本身和与其它词人同类作品的比较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到它的特殊性和在词史上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