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8 毫秒
1.
一个社会的政治体系要想获得社会成员的衷心拥护和积极支持,就必须获得社会成员的最广泛的政治认同,否则就不能在人民心中铸就这个政治体系的政治自信和价值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政治体系要想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就必须获得人民群众的广泛的政治认同和积极参与。因此,巩固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争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泛认同和全面支持,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自信的社会基础和历史前提。  相似文献   

2.
[摘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沉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根”和“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构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丰厚根基,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坚强支撑,也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动力源泉。新时代条件下,我们要坚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用以构建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秩序转型是一个富于现实意义的重要理论命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新时代"特质的彰显,应体现在其价值秩序的转型与重构上.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秩序之转型大体可从其文化价值秩序、社会政治价值秩序以及发展方法论价值视界等方面呈现,并由此获致其理论的自洽性.这一理论的自洽性通过以下思想进路加以呈示:其一是从文化自觉的呈示开始,进而彰显文化自信,重新贞定中国现代性的文化价值秩序;其二是在"平等"与"自由"的双重维度中,重建新时代的社会政治价值秩序,呈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应然向度;其三是重塑新时代之发展方法论的价值视界,从而达致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4.
"普世价值"之争的焦点是其合法性和普适性问题.这场争论使人们学会更加辩证地看待西方"普世价值",扫清思想观念上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误区,有利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系统完整、内涵丰富、逻辑严密、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智慧结晶,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习近平文化思想赋予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时代意涵,提供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行动指南,贡献崭新的人类文明发展中国方案,具有广泛而又深远的时代意义和理论价值。新征程上,努力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以“两个结合”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以文化自信铸就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开放包容姿态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6.
人民性标识出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党品格."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脉相承的理论品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的历史密码、是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动力,铸就出中国共产党百年领导的磅礴伟力.领导人民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是中国共产党百年领导力生成的理论逻辑;领导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自觉,是中国共产党百年领导力生成的历史逻辑;领导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认同,是中国共产党百年领导力生成的实践逻辑.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回首中国共产党奋斗百年的光辉历程,党的领导力历久弥坚正彰显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自信、历史自觉与实践认同.  相似文献   

7.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寻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久而恒定的支撑力量和前进动力的必然结果;文化自信是习近平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深层基因的精准剖解,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脚踩大地、落地生根;文化自信体现出中国人民对中华文化传世价值的珍爱与继承,对中华文化神奇创造力的笃信;文化自信提示我们要有效消解西方的文化霸权,警惕西方价值观的侵蚀,拨正当下一些人的文化无知行为,通过文化创新再创中华民族的辉煌文化.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语境中,富强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范畴,体现了对理论、时代和价值关系的高度自觉。这一观念既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它成为社会主义的一种核心价值具有必然性。富强彰显了中国社会主义新的价值理念和价值关系定位。针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富强观的过程中的一些理论和实践误区,应当坚守社会主义价值立场,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惟有在此基础上,富强才能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有机体良性运转的动力源泉,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9.
党史文化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崇高理想和价值追求.大力弘扬党史文化,发挥资政育人功能,构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文化形态,对加强意识形态整合、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强化社会主义政治认同,以及推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信仰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党史文化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制度自信是一种理性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历程和实践过程的深刻洞见,是对我国制度优势的坚定自信与自觉坚守,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正当性和现实优越性。制度自信有利于深化高校道德教育改革,有益于培育大学生的制度认同心理和凝聚大学生的思想共识,有助于引导大学生从制度他律走向道德自律。要想充分挖掘制度自信在高校道德教育中的价值意蕴,将制度自信有效地运用于高校道德教育中,就应夯实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同时推进制度创新,以正义的制度引领高校道德教育;还要优化道德教育过程,将制度自信有机融入到教育教学之中;以利推进道德教育制度化,强化道德实践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1.
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反映着国家和民族客观的政治历史和政治现实。臣民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本构成,其价值结构表现在君权至上的价值准则、宗法纲常的人治传统、清官圣人的政治期盼、权利主体观念的泯灭四个层面,是一种带有明显奴性特征的政治文化。公民文化作为一种现代与传统、东方与西方文化之融合的政治文化,本质上是一种民主的政治文化。培育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文化,是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70年,我们不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社会主义实践成果,而且取得了辉煌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从认识论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都是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理念。因此,与抽象形式的理论理念不同,它具有鲜明的实践指向性、高度综合性、价值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等理论特质。这些理论特质不仅充分彰显了7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无与伦比的理论创造力,而且高度表征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社会实践的深刻洞察力和强大引领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与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刑法学教学必须将“四个自信”深植学生内心,其中,道路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是刑事法治的人间正道;理论自信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刑法立法、司法和学术研究;制度自信为“管用”是我国刑法的 底气;文化自信为中华优秀传统法文化在现行刑法中的再现是文化自信的源泉。教师应当不断挖掘、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课 堂教学中,在法条文义解释、立法目的阐释、刑法史追溯、案例讨论等各个环节,以各种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将“课 程思政”的要求落实落细!  相似文献   

14.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实际发展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共享发展的理念。这不仅是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之下,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更是基于我国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而产生的新的发展模式,也是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奋斗目标,必然要以坚持和实现共享发展为价值追求。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不仅有利于传承、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为我国根本矛盾的解决提供了理论指南,更为实现共同富裕和中国“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供了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15.
在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风险态势的科学分析后,习近平总书记建构起了整体风险治理思想。这一思想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风险是系统性的,包括但不限于经济发展新常态风险、党内政治腐败风险、国家意识形态风险、社会公共安全风险、自然生态环境风险等方面。全面提升防范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水平,必须增强主体责任自觉、恪守底线思维、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风险治理“命运共同体”等。习近平新时代风险治理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风险思想,是实现“四个伟大”的实践指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人所讲的理论自信是马克思主义的赐予。理论自信的命题在当下之所以凸显,既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关,也与社会意识领域各种社会思潮的相互激荡有关,还必须联系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低潮的背景与条件。增强理论自信,必须直面世界历史进程的重大变化、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意识领域的边缘化存在以及国家文化软实力相对薄弱的实际状况。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仰,进一步为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做出原创性贡献,进一步展示中国道路的普遍性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增强理论自信的着力方向。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向度。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存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缺失的问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应有态度,培育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是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效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