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研究了两个供应商在同一平台进行销售时的渠道模式选择问题。考虑产品差异性,通过修正的Hotelling模型构建了产品竞争需求函数,并运用斯塔克伯格博弈和纳什博弈,分析了转售、混合和代理三种不同渠道模式下的均衡定价及利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竞争产品差异越大,平台及供应商可实现的均衡利润越大。同时,平台与供应商形成何种渠道模式取决于代理费用比例的大小,当代理费用比例足够小时,平台倾向于代理而供应商倾向于转售;当代理费用比例足够大时,平台倾向于转售而供应商倾向于代理;当代理费用比例处于中间一定区间取值时,平台与供应商倾向于采取混合模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电子商务供应链物流服务模式决策过程中引入供应商竞争,通过构建由两个产品供应商、一个电子商务平台和众多消费者组成的电子商务供应链,研究提出了供应商竞争场景下的最优物流服务模式选择策略,进而分析了电子商务平台销售模式对最优策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假若电子商务平台采用转售模式或平台模式,当市场竞争强度和物流服务成本绩效都很高时,供应商和电子商务平台都偏好采用差异化的物流服务运营策略;如果电子商务平台采用混合模式,两个供应商的物流服务模式偏好存在较大差异,但电子商务平台始终偏好同时为两个供应商的产品提供物流服务。  相似文献   

3.
以制造商主导的O2O供应链为背景,考虑市场需求受价格和网上交货期的影响,针对网上直销和网上代销两种O2O模式分别构建O2O供应链定价与网上交货期决策模型,研究渠道成员的最优策略并分析其性质。再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价格敏感型消费者情境和网上交货期敏感型消费者情境下消费者网上销售渠道偏好程度和佣金率对O2O供应链最优策略和利润的影响,并探讨了制造商O2O模式的选择问题。发现:消费者网上销售渠道偏好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制造商和O2O平台,但不利于线下门店;佣金率越高,越有利于线下门店和O2O平台,却不利于制造商。当消费者更关注网上交货期时,缩短网上交货期并不利于制造商;而当消费者更关注价格时,延长网上交货期是有利的。制造商的O2O模式选择主要受佣金率的影响,只有当佣金率处于较低范围时网上代销O2O模式是制造商的较优选择。  相似文献   

4.
文悦  王勇 《中国管理科学》2022,30(5):248-262
本文研究了面对通过电商平台进行交易的双渠道制造商时,电商平台的最优服务契约设计问题。契约设计过程中,电商平台面同时面临着双渠道制造商成本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及契约类型的选择问题。因此,本文在“电商平-双渠道制造商”在线平台销售模式中,考虑双渠道制造商拥有私有成本信息,基于电商平台的两个典型的收入模式(广告模式和佣金模式)设计了两种服务契约(广告型和佣金型),得出了信息对称与不对称下的最优契约参数。首先,在两种契约下,考察了双渠道制造商成本信息不对称对电商平台最优契约设计的影响。然后,在两种信息结构下,考察了契约类型对电商平台和制造商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双渠道制造商成本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会使最优契约参数发生变化,且总是造成高成本双渠道制造商、电商平台和供应链整体绩效损失,而仅低成本双渠道制造商能够获得额外的信息租金。成本信息对称时,契约类型对双渠道制造商和电商平台的收益没有影响。但成本信息不对称时,高成本双渠道制造商收益在两种契约下绩效相同;对于低成本制造商和供应链整体而言,广告型契约下绩效始终较优;对于电商平台而言,佣金型契约下绩效始终较优;且优势程度均随市场中低成本制造商比例递增、随消费者对线上渠道的接受程度先减后增。  相似文献   

5.
在由一个生鲜电商和社区零售店组成的生鲜O2O供应链中,生鲜电商可选择批发模式或佣金模式与社区零售店进行合作。本文考虑价格、保鲜投入水平和增值服务水平影响生鲜农产品需求,分别构建批发模式与佣金模式下的供应链博弈模型,分析了不同模式下新鲜度敏感系数对供应链最优决策的影响,探究了生鲜电商的最优合作模式选择问题。针对生鲜电商和零售店可实现合作模式改善的情形,设计了转移支付契约,分析了合作模式改善对定价、服务和保鲜策略的影响。研究表明,当佣金率低于(高于)1/2时,若保鲜效率较低,生鲜电商选择佣金(批发)模式,若保鲜效率较高,生鲜电商选择批发(佣金)模式。当保鲜效率很低且服务效率相对较高时,零售店总是更偏好佣金模式,但其要求的佣金率不宜过高,否则生鲜电商会选择对其次优的批发模式。当保鲜效率和服务效率都较低时,合作模式的改善不仅能实现供应链成员利润改善,还可以使消费者以低价买到优质的生鲜农产品,增加消费者剩余。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虑由线下零售商实体销售与制造商网络销售构成的网络直销,以及由线下零售商实体销售与线上零售商网络销售构成的网络分销两种制造商双渠道模式,研究“搭便车”行为下制造商模式选择和供应链最优定价与服务决策。研究发现:制造商的渠道选择策略与“搭便车”行为程度、消费者偏好网络渠道程度、价格敏感系数等有关。尤其当消费者受到的服务且对价格的敏感性相同时,制造商会选择网络直销双渠道模式。进一步分析消费者“搭便车”行为和网络渠道偏好对制造商渠道选择和定价决策影响发现,制造商在消费者偏好网络渠道程度比较低时应选择网络分销双渠道模式,而当消费者网络渠道偏好和“搭便车”行为程度都比较高时,制造商应选择网络直销双渠道模式。消费者网络渠道偏好或“搭便车”行为程度越大,两种模式下批发价格应设置的更低。网络直销渠道模式下“搭便车”行为程度越大,网络渠道销售价格应设置的更低,而消费者网络渠道偏好程度越大,网络渠道销售价格应设置得更高。  相似文献   

7.
针对酒店过度依赖在线旅行社(online travel agent, OTA)导致佣金不断上涨和其建立直销渠道产生高运营成本问题,通过建立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酒店直销单渠道、双渠道及OTA单渠道三种结构的渠道选择策略、定价策略和OTA最优佣金率决策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当运营成本与佣金率较小时,双渠道策略占优;当运营成本较小且佣金率较大时,直销单渠道策略占优。当运营成本较高时,OTA单渠道策略占优且与佣金率无关。对于OTA而言,设置高佣金率未必产生更多利润。在确定最优佣金率时,应考虑酒店直销渠道运营成本、酒店行业佣金率上限及消费者对酒店直销渠道偏好程度的影响。此外,当运营成本较低时,供应链均衡策略为双渠道策略,否则为OTA单渠道策略。  相似文献   

8.
张川  马慧敏 《中国管理科学》2021,29(12):115-124
考虑由单一供应商、单一电子零售商和单一传统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研究了占主导地位的电子零售商的在线销售模式(转售和代理销售)选择及信息共享策略。首先,针对两种在线销售模式,构建了信息共享和不共享情形下以供应链成员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优化模型,并通过求解模型得到了供应链成员的均衡定价和订货策略;然后,比较了不同策略组合下供应链各成员的期望利润,分析了各成员的信息共享策略偏好以及电子零售商的销售模式选择策略。研究表明:1)在转售模式下,当市场需求波动程度较小时,信息共享会增加电子零售商的利润,降低供应商和传统零售商的利润;当波动程度较大时,则相反;当市场需求波动处于中等水平时,电子零售商不共享信息能使供应商、电子零售商和传统零售商达成三赢局面。2)在代理销售模式下,信息共享能增加传统零售商的利润,但不一定能增加供应商和电子零售商的利润。只有佣金费率较低,高市场类型的概率较低且市场需求波动不大时,信息共享才是电子零售商的最优策略。3)主导电子零售商应该选择转售模式。本文的研究可为主导电商企业销售模式选择和信息分享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为相关零售企业在不同策略组合下定价和订货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
直播电商供应链中,针对主播带货努力和影响力双重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问题,考虑主播议价能力,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构建信息不对称下的激励契约模型,提出甄别主播真实影响力以及激励主播提高带货努力的契约条件。研究表明:(1)品牌供应商不得不额外支付高影响力主播一定的信息租金;(2)高影响力主播的坑位费增加但佣金率不变,低影响力主播的佣金率降低但坑位费视情况而定,当低影响力主播的影响力值大于一定阈值时,坑位费适当提高,反之则坑位费降低或采用纯佣金模式;(3)品牌供应商对主播影响力的不同事前信念将导致最优契约的不同配置。  相似文献   

10.
在供应商管理库存背景下,研究了消费者线上参考效应、线下库存效应以及渠道偏好对供应链成员运营策略的影响。利用微分博弈和连续型动态规划理论获得了独立运营、基于供应商服务成本分担契约的部分合作运营以及协同运营三种模式下的成员策略及绩效。由比较静态分析和对比分析发现:库存效应对生产量具正向影响,对产品质量、大数据营销服务和线下服务具负向影响;消费者不同条件下的线上偏好对企业决策有不同的影响;供应商服务成本分担契约能激励零售商提升线下产品服务,一定程度上改进企业独立运营的绩效水平。为进一步协调分散式供应链,在上述契约基础上设计了供应商收益分享及双边成本分担契约。数值算例发现:新契约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分散式供应链的完美协调;消费者参考质量过度依赖品牌商誉易产生"锚定心理",不仅会抑制成员生产和服务积极性,造成库存积压,阻碍品牌商誉积累,损害企业利润,也不利于消费者获得更好的购物体验。  相似文献   

11.
Online promotional channels provided by competitive conventional reselling or novel agency selling e-tailers are widely used by firms to stimulate significant sales in retail. Compared with reselling, agency selling gives firms the power to directly control prices, but it involves costly platform fees. Given the unique features of the reselling and agency selling business models, we develop game theoretic models to explore how the firm and e-tailers, under consideration of retail competition, should strategically use these two business models in promotion. Our analysis generates several insights. We demonstrate that the agency selling model might lead to a higher price than the reselling model, a result contrary to the double marginalization. We also present that without retail competition, there exists a “win-win” promotional strategy, which is also a Pareto-optimal situation for the firm and e-tailer. Specifically, this situation occurs when the e-tailer is in the reselling model under a moderate inventory level or in the agency selling model with a moderate platform fee under a high inventory level. However, under conditions of competitive e-tailers, both e-tailers being in the reselling model is no longer a “win-win” promotional strategy, while the hybrid selling model, i.e., one in the reselling model and the other in the agency selling model, can generate a Pareto improvement. In addition, low platform fees, customers’ high price sensitivities, increased selling costs or decreased competitive intensities will drive supply chain participants to seek direct pricing power in the agency selling model.  相似文献   

12.
在线下垂直实力对等、制造商主导和实体店主导三种渠道权力结构下,构建制造商、实体店和电商之间的博弈模型,探讨线下渠道权力结构与制造商线上销售模式的匹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当电商要求的佣金比例较小时,在不同的线下渠道权力结构下,制造商都应该选择线上代销模式;而当电商要求的佣金比例较大时,在线下垂直实力对等结构下,制造商应该选择线上转销模式,而在制造商主导和实体店主导结构下,制造商应该选择线上代销模式。(2)当制造商选择线上转销模式时,在线下制造商主导的结构下,制造商给予实体店的批发价格最大,在垂直实力对等结构下次之,在实体店主导结构下最小。然而,线下渠道权力结构的差异并不会影响制造商给予电商的批发价格。(3)当制造商选择线上代销模式时,在线下制造商主导结构下,线下销售价格最高;在线下垂直实力对等结构下,线上销售价格最高。  相似文献   

13.
Unlike advertising in traditional media, a mobile platform's in‐app advertising market exhibits two unique features—split structure of the mobile platform with a platform owner and an app developer jointly provisioning in‐app advertising, and agency pricing for app sales. We develop a two‐sided market model to analyze the role of these two unique features in determining the platform owner's optimal advertising revenue‐sharing contract. Our results reveal an interesting N‐shaped dynamic regarding the platform owner's optimal choice of her ad revenue share with respect to the overall advertisers’ valuation of in‐app ads. We identify a between‐agent subsidization strategy for the platform owner, where she finds it optimal to subsidize the developer via the advertising channel, leading to greater profits for both of them. We find that the advertising revenue‐sharing contract under agency pricing for app sales leads to a higher app price than would be offered by the integrated platform found in traditional advertising. However, the ad price is coordinated under the platform owner's optimal choice of ad revenue share when she obtains revenue from both the advertising and app sales channels, leading to an alignment of her interest with the app developer's on ad level.  相似文献   

14.
在供应商产能有限的背景下,研究供应商的最优分配策略和双渠道分销的问题。根据期望利润最大化建立供应商渠道分配模型,依据纳什均衡确定供应商的最优定价、最优产能和最优分销策略。结果表明,在双渠道策略的情况下,供应商应该优先满足销售企业的销售量。若供应链的销售量恰好得到满足,供应商应该按最优产能生产。供应商的渠道选择与供应商产能、供应链各节点的盈利能力和生产成本有关。  相似文献   

15.
电商平台通常对入驻企业征收技术服务费、推广费用和促销活动费用等,这部分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即电商平台扣点率成为影响入驻企业定价的重要因素。有鉴于此,本文研究了电商平台扣点率影响下的双渠道供应链协调定价问题。首先构建了追求供应链整体利润最大化的集中式定价模型,得出最优线上、线下渠道销售价格,分析了扣点率影响下的价格、销量与利润变化,逐步确定了扣点率的决策范围。然后以分散式决策下企业最优利润为基准设计基于Shapley值的协调定价方案以确定最优线下渠道批发价格,给出了协调后的最优定价,最后使用Mathematica 11软件进行了数值分析与仿真。这一研究对解释电商平台扣点率影响下的双渠道供应链协调定价机制与相关指标的变化,实现企业和电商平台的良性互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理论界认为代售合约具有明显的消除双重边际效应的作用,许多制造商和电商平台选择签订代售合约,但是也有制造商和电商平台选择了批发合约。本文以在线销售系统为背景,研究了直销渠道开通的情形下制造商和电商平台合约的选择。通过研究发现,制造商和电商平台并不是总偏好批发合约或代售合约,并且存在一个帕累托改进区域;虽然制造商在电商平台上有网络销售渠道,但是制造商会保留原有的直销渠道;对于电商平台来说,收益分配系数并不是越大越好;代售合约虽然能够消除双重边际效应,但在代售合约下,整个在线销售系统的效率并不总是最高的。另外,随着直销渠道的效率增加,制造商会先降低批发价格,然后再增加批发价格;与以往的研究结论不同,代售合约下电商平台的市场销售价格并不总是最小的。以上的结论其实都是批发合约下的直销渠道和代售合约下的电商平台在缓解双重边际效应方面的不同作用带来的。  相似文献   

17.
针对乘车需求波动下网约车平台间存在乘车需求竞争和乘运供应竞争的最优定价问题,以平台期望收益最大化为目标,运用最优控制论方法,构建不同竞争情形下的网约车平台动态定价模型,并利用哈密尔顿函数及模型推导,求得最优动态竞争价格解以及乘运供应率与需求率的变化轨迹。结果表明:平台最优动态竞争价格随市场需求的波动而动态变化,且最优价格可以有效调控平台供应能力,促使平台供需匹配,优化平台期望收益。此外,乘车需求市场竞争越激烈,平台最优价格越低,而乘运供应市场竞争越激烈,最优价格越高。平台间竞争的加剧将降低平台的期望收益,且平台期望收益随着固定佣金报酬率的提高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18.
网络零售业造节促销已成常态,优化网络零售平台(简称平台商)和销售商联合促销策略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基于收益共享契约,利用不同的博弈模型刻画入驻销售商和平台商之间三种不同的促销模式,包括由其中一方率先发起促销的模式和二者同时发起促销的模式,研究不同模式下销售商和平台商的最优促销策略。研究结论表明,在三种促销模式下,二者的最优促销策略均随着商品佣金费率的增长依次呈现三种不同的形式:从仅由销售商提供促销到联合促销再到仅由平台商提供促销。当且仅当佣金费率和商品的日常售价高于一定阈值时,销售商和平台商才会有动机开展联合促销。研究还发现,销售商和平台商在各自率先发起的联合促销模式下具备先动优势。销售商(平台商)率先发起的联合促销将更有利于对佣金费率较低(高)的商品实施。当销售商和平台商同时独立发起促销时,供应链整体促销力度最大,供应链的整体利润也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