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三国演义》的“说”描写丰富多彩,是对先秦史传文学“说”描写的继承与发展;而从先秦以降我国史传性文学作品代代相承的说境和说辞描写,实是民族的重说文化传统的文学表现。史传性文学作品的说描写,不仅具有独特的文学功能,更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认知功能:重说文化实即求真、求各、求美的文化,体现着我们民族对真、善、美至高境界的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2.
有人类就有爱,有男女就有爱情。 世界上每一个民族的文学中都有生动优美的爱情描写,而每一个民族文学中的爱情描写背后又无不显示了这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积淀,每一个民族的文化积淀又不断影响着这一个民族的未来的思维和发展。笔者试通过爱情描写这一窗口来窥探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积淀。  相似文献   

3.
颜色词是用来描写事物颜色的词。颜色词不仅具有特定的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而且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和人类文化共性。红(red)是汉英语言中常见的颜色词,它所具有的汉英文化的非认同性与认同性,主要源于东西方民族不同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方式。对该词的文化意蕴差异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汉英文化差异,排除语言学习中的干扰。  相似文献   

4.
风景旅游,是经常见诸于报刊的。其实,风景与旅游是两个既有联系但更多的是存在着差别的两个概念。风景足一种实体性的文化资源,它以独具魅力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着人们前往领略它的文化内涵;旅游则是短期内离开居住点,到风景名胜去度假、观光、游览等活动的总称。旅游是人的一种文化生活行为,异地性、业余性、享受性,是  相似文献   

5.
论文化的民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民族为人类奉献着具有不同的民族特色的文化,呈现出文化的民族性。文化的民族性突出地体现在它的内容和形式上。民族文化是稳定与发展的统一。发展民族文化必须吸取精华弃其糟粕。研究文化的民族性的价值在于:有利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有利于各国、各族的各种文化类型之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它是世界文化向前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本民族人民的自尊、自信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6.
文化力是文化活动的引擎,它把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活动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凝聚成永恒的民族精神.文化力是凝聚民族精神的特殊纽带,它具有精神催化功能,影响和抑制着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塑造人们的灵魂,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从而促进民族精神的形成和民族凝聚力的增强,推动民族精神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7.
周礼 《社区》2011,(32):28-28
在四川雅安与西藏昌都的崇山峻岭之间,横瓦着一条神秘而古老的通道——茶马古道,它是迄今世界上海拔最高、风景最为壮丽、文化历史最为厚重,以马帮和人力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也是中国古代西南地区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绿色走廊。  相似文献   

8.
民居建筑是民族文化的符号。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被赋予的文化内涵越来越丰富,进而围绕着它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系——居住文化。一个民族或一个群体的民居,总是包含着该民族该群体的风习、信仰、经济生活、社会结构、对外交流等诸多内容。可以说,一个民族或一个群体的民居,就是一幅该民族该群体文化概貌的图示。白族是我国最注重民居建筑的民族之一,白族民居具有鲜明的  相似文献   

9.
韩少功是一个深受湖湘民俗文化影响的作家。对民俗文化的书写,乡村风景、民俗风情的书写既是他倡导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同时,它又成为一种符号,始终寓含着时代气息和作家对生活、生命状态、文化、历史的思考。他的创作以其鲜明的地域色彩与深刻的哲理沉思成就他独具个性的文学叙事。  相似文献   

10.
游记散文写得好与不好 ,一个重要差别就是看作者有没有写出隐藏在山光湖色自然景物背后的深层的文化意蕴。因此 ,游记散文写作不能只局限于描写风景 ,而应该在描写风景的基础上深入发掘 ,揭示其隐藏在景物背后的文化意蕴 ,要写出作者心灵的感悟和联想 ,写出景物的文化历史内涵 ,给读者以丰富的知识和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是一项国家战略,乡村景观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景观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然而当前乡村文化在这一载体上的丢失现象日趋严重。如何使乡村景观建设体现乡村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深入剖析文化景观衰退的原因,结合历史和文化传承价值的多元化和内外部特征,从物质和非物质层面提出文化传承型乡村景观规划建设的方略,即从四个方面的内涵要素来科学规划:维护乡村自然资源景观格局的连续性;优化原有乡村规划布局,构建现代乡村文化景观新格局;保留修复原有乡村建筑,传承创新凸显地域文化特征;提炼乡土特征符号,发掘乡村文化深厚底蕴。从三个方面来构建多方协调引导机制:政府引导,建立多层次的政策引导与规划体系;社会协同,多方参与共同推动;发挥文化自觉,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和维护乡村景观建设。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日军的入侵给中国造成的灾难切断了中国历史的连续性。在这种创伤性的情境中,只有通过符号性的行动才能弥合现实的裂缝。物恋是对实证化的匮乏之物充满快感的认同。借助于物恋,抗战文学中的风景描写实证化了在战场的溃退面前遭受质疑的民族价值和信念。因此物恋性的风景,例如旷野、土地、国家等,成为人们的喉舌,传递着人们关于国危家难、寻找出路的想象。  相似文献   

13.
依据景观生态系统理论 ,运用生态元原理来研究凤凰古城生态网络体系中子系统和各变系之间复杂有序的生态关系。通过对自然环境生态元、人工环境生态元、人文环境生态元三个各具功能、相互联系、分工有序的基本功能单元进行分析 ,对凤凰古城的环境和现状进行了景观生态评价 ,概括了凤凰古城的区位优势、人文内涵和民族特色 ,提出了景观生态结构的整体性、依存性、协调性等原则和生态规划及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发展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彰显。为了建设黄石市的艺术品牌,必须依托艺术来推动城市"文化品牌战略",通过深度挖掘区域艺术的社会价值,结合新时期城市文化建设的特色,打造出城市新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中后期,基于现代性在自身发展中存在的困境,国内外学界对后现代主义日益关注,并就其源起、特征、本质等进行了深入探索。作为后现代主义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后现代主义一方面具有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典型特征,另一方面又因其有别于西方的现实境界而具有极强的本土特质。从发生语境来看,俄罗斯后现代主义诞生于苏联时期,且大量继承了20世纪初现代主义的精神文化遗产;从文化本源来看,俄罗斯民族性中的后现代主义特质使其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西方国家更靠近后现代主义的精神内核。这些独具特色的地域性特征使俄罗斯后现代主义获得了独立于西方的合法性地位,成长为一种蕴含民族本土气质的思想文化景观。尽管俄罗斯后现代主义被宣布“终结”已近二十载,但其理论遗产是我们常想常新的宝贵财富,对其独特性的不断回顾与反思,将为我们对俄罗斯思想文化的研究开辟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校园的文化环境可分为物质文化环境(硬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软环境)两个方面。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建设主要是指校园的硬件构建,比如文化设施以及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校园景观。它是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通过对校园建筑的悉心布局,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空间场所,使它们成为高校校园隐性教育的载体。  相似文献   

17.
清江中上游生态景观类型及资源特色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江中上游地区素有 华夏植物园"、 世界硒都"、 全球古生物庇护所"的美誉,珍稀的生物资源,雄奇的自然景观,悠远的历史遗存,独特的民俗风情,使这里成为开发潜力巨大的旅游资源宝库,其生态景观类型涵盖自然生态景观、人文生态景观、半自然生态景观三大系列,体现了生态旅游与民族风情旅游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新疆山水画的思考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老一辈画家对新疆山水画的开拓,使得用传统笔墨描绘新疆独特的地域山水成为可能。但要创造高品位的新疆山水画,仅凭写生和挖掘地貌资源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新疆的山水画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品格,只有深刻探究传统和地域文化,深入体验民族生活,才能在新疆山水画的写生和创作中不断提升审美情操和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9.
风景叙事实际上研究的是人文意识、生活实践、共同情愫、历史记忆、民族认同以及文化政治等在“风景”中的物象呈现。换言之,就是将风景研究“问题化”。有基于此,我们透过风景的生成和演化过程,透过风景的创造、再造和视觉机制来剖析阐释社会文化的演进以及审美观念的形成就具备了学术研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对很多人来讲,民间、民族音乐是一个对应民族文化与原生文化环境,既亲近又遥远的精神世界;一个奇异、欢乐、充满天真而又迷人的人天合一、浪漫自由的与生活合一的精神时空;在其简易、不易、变易的历史长河中,实用与审美并存,显示出质朴天真、充满活力的精神特质,千百年来陪伴着各民族同胞在自然之苦的生态环境中挣扎、平衡、和谐、生发;承载着生活与精神的协调,表现着人们的文化心理、民族性格和审美理想;在生活中鼓舞着生存和创造的勇气与力量,也给人们带来圆满的笑声、意趣和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