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象叙事是指以"事意象"写意的叙事,诗词中常见的"物意象"在叙事过程中会渗入事件元素而转化为事意象。意象叙事依据借事意象写意的性质而分为事意象层、叙述层和意图层三大层次。事意象层次包括造意和补意类;叙述层次包括微意图元、意图元序列、人生意图元序列和叙述者意图元四个序列;意图层次包含内意图与外意图两类。内意图与外意图间的复杂关系形成意图契合式、意图分离式与意图超越式三种结构形态。贯穿于事意象、叙述、意图三大层次间的是表现事件长度与意义深度两种功能关系,而对于明清小说而言承载核心意图的核心事意象犹如层次结构的中轴和灵魂。通过以上分析,发现两条叙事规律:内意图愈是大于外意图,其艺术感染力愈高;人物实践意图的结果与其原初意图距离愈远,故事所引起的记忆便愈深而长久。  相似文献   

2.
洪孟良 《学术界》2001,(4):143-147
意境与意象的关系问题是意境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叶朗先生关于意境理论以及意境与意象的关系问题进行探讨辨析,提出自己对于意境与意象的理解.本文认为,意境与意象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意境是对意象的超越和扬弃,意象是意境的构成要素和逻辑环节.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虹的文化意象的解读可以发现 ,不同民族在表层、深层两个不同的层次上所展示的文化意象既有共性又有差异。这对于认识不同民族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希腊神话通过主题、结构、意象三个层次体现了对自由的探索。主题上回应生命自由、生存自由的时代挑战;结构上强调对个性自由、选择自由的理性思考,提出了可贵的普遍性原则;意象上通过普罗米修斯、阿佛洛狄特、尼克神的观念意象,阐释自由的理性内涵。  相似文献   

5.
审美意象(审美观念)是康德艺术理论中的中心问题。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曾多次论及,他说:“我所了解的审美观念就是想象力里的那一表象,它生起许多思想而没有任何一特定的思想,即一个概念能和它相切合,因此没有言语能够完全企及它,把它表达出来。”(《批判力批判》上卷160页。以下引用该书只注明页码。)由于侧重点的不同,这里的表述与另外的表述也不尽完全吻合,但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审美意象是从属某一概念并趋向理性理念的感性表象。长期以来,一些美学著作论及康德审美意象时,只强调感性和理性两个层次 而忽视概念以及概念完满性这一中间层次。本文试图对康德审美意象的结构和创造加以阐释,并探讨其理论意义,以求对康德审美意象有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生命意识对其小说意象创造的深层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心理美学角度 ,利用文学作品构造四层次理论 ,深入探讨了鲁迅的生命意识对其小说意象创造的深层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奴隶”意象、“看客”意象和“孤独者”意象等三大意象之中 ,力图将鲁迅研究开掘到一个新的层面  相似文献   

7.
在张炜的文学世界里,充满许多蕴含哲理和抒情色彩的意象。其中,植物意象独具特色,以时间维度上的生长状态,展现了生命存在的永恒价值,极为自然丰富地诠释了他的文学态度。本文主要从张炜小说中植物意象的生成因素、特性呈现、精神蕴涵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更深层次地挖掘其中所蕴含的诗意田园、人文精神和本源哲学价值观念,还原"一个原来"、"一个真实"[1]。  相似文献   

8.
文学接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于这一过程仅从一般道理上论说往往不能说明它的深刻性和复杂性,因此,论者在本文中从话语、意象、意蕴这三个不同的层次进行了梳理,注意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区别和联系;同时,力图使理论的阐发与文学事例的分析相结合,使文学接受的多个方面和层次呈现为一个有机的序列。  相似文献   

9.
张玉能 《云梦学刊》2012,33(3):88-96
审美潜意识是人类深层审美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人类文化结晶在社会实践中的内化和积淀。它的结构主要是三个层次:1.内在表象世界。2.审美图式。(优美图式,崇高图式,滑稽图式,幽默图式,美的图式,丑的图式;形体图式,色彩图式;节奏图式,旋律图式……)3.审美意象。审美潜意识的“内在表象世界——各类审美图式——审美意象”结构形成了人类审美活动的规律性空间。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康德的“二律背反”理论阐释了郭沫若诗集《女神》中的一些意象 ,认为 ,郭沫若创作《女神》的基础是哲学 ,读《女神》产生的哲理思辩是诗歌欣赏较高的层次 ,而诗歌的意象能给读者产生一种哲学思考正是它的重要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风靡全世界;它既描述了一个光怪陆离的魔幻世界,也呈现了一片蕴含文化、充满意象的隐喻海洋。对《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从篇章、情节和意象隐喻三个层次进行文化分类解读,能够进一步发掘作品隐藏的隐喻信息,从而从文学价值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诠释这一文化现象在西方世界广泛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意象是诗的细胞、是诗的原件,意象活动构成诗歌创作的整个过程。本文从意象组合的实质、意象组合的基本表达方式以及意象组合的手法等三个视角和层面指出了诗是由意象构成的,并在意象的组接、发展及转换中形成诗,从而揭示出诗的本质所在和诗的现实所在。  相似文献   

13.
庞德的意象     
“意象”在诗学、心理学和美学中的含义并不相同。人类自有诗歌以来都是运用意象的,但是并未把意象的使用当作诗歌创作最重要的甚至唯一的表现手段,而是在一段具体的意象描写之后引出“提高一层次”的轴象的抒情或说理。美国诗坛的一代宗师庞德追求的意象是诗学意义上的纯意象诗中的意象。庞德(EzraPound1885、1972),美国当代文坛祭酒,诗坛泰斗,意象派大师与早期领袖,西方诗坛三巨星之一,他的开放清新的诗风一直为后来的诗人奉为圭桌,他发现和培养了又略特、海明成、泰戈尔、罗伯特·弗洛斯特、乔伊斯等著名诗人。意象派是本世纪…  相似文献   

14.
英语语篇修辞的美学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语篇修辞涉及的是语言美不美的问题,通常在两个层次上实现语言的优美:第一层是语篇结构层上整齐均衡、和谐一致、变化有序的句式和音韵,第二层是语篇意义层生动形象的意象。英语语篇修辞具有均衡美、整齐美、变化美和形象美四种美学属性。  相似文献   

15.
许艳文  胡广涵 《云梦学刊》2009,30(4):106-108
杨亮的散文写作呈现出四个特色:第一,闪现散文的诗性智慧,意象新颖,抒情性强;第二,讲究散文的谋篇布局,构思奇妙,层次井然;第三,体察生活的视角独特,题材丰富,多姿多彩;第四,注意语言的生动性,灵动跳跃,妙语连珠。  相似文献   

16.
乐府诗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府诗二题曹道衡(一)试论《长歌行》古辞"仙人骑白鹿"的下半首和建安曹氏父子的《诗经》学说《乐府诗集》卷三十载有《长歌行》二首,其二"仙人骑白鹿"一首,凡二十二句,其中第一至十句写的是游仙,而第十一句"山上亭"至末句共十二句写的却是游子思乡的内容。从...  相似文献   

17.
背景资料 在彭州市白鹿古镇回水村.有一所历经百年沧桑的天主教神哲学院——“圣母领报修院”,简称“领报修院”,当地人称为上书院。这是一座整个川西不可多得的欧洲中世纪风格建筑。据《白鹿乡志》和《彭县志》记载.1860年.成都天主教洪主教(洪传广.一说洪广化)来白鹿时结识了咸丰初年由广汉迁至白鹿的朱元璋后裔朱益淳(也叫朱应纯).  相似文献   

18.
佛教“镜”意象意蕴及其对六朝诗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谢灵运诗为代表的六朝诗歌因吸收了佛教镜意象"空"的神髓,才展现出了独立独特的审美气象;而唐宋诗词则兼蓄了佛教镜意象内涵的"空"和道家镜意象的"静",而走向了繁荣发展的顶峰。镜意象的发展揭示了诗学发展的规律:诗学的发展是由多种文化因素影响和决定的,在诗学不断地发展过程中,有限的"镜"物象超越了单纯的物象层次而负载着无限丰富的意义内涵,承载了众多的文化象征意味。佛教和诗学"镜"意象的相互影响凸显了佛教和诗学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在林徽因的诗歌中,有关“时间”的意象几乎占了一半。虽然同为“时间”,但因时间、背景、心境等因素的不同,也就表现出不同的含义。林氏诗歌的“时间意象”大体分两层意思:第一,对“时间”有着较为普遍的关注和思考;第二,这种关注和思考有着统一的内涵与意蕴。本文希望梳理林徽因诗歌时间意象的类型、诗歌时间意象的意蕴、诗歌时间意象的成因,进而勾勒林氏诗歌中“时间意象”的发展脉络和意义层次,以便从“时间”的窄门中挖掘出更广的时代律动与更清晰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20.
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式。中国传统的意象思维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路径和整体面貌。梳理古代传统的“象论”思想、分析意象思维的层次和功能,论证“象”范畴的形而上学基础,或可提供一条解答“李约瑟难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