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伟大建党精神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利于发挥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责任担当、政治情怀以及卓越品格等育人功效。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抓住关键因素,找准与课程的融合点,创新教学模式,增强伟大建党精神教育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2.
杨浩英 《南方论刊》2023,(9):100-101+105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源,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深刻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意蕴,充分发挥伟大建党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铸魂育人的重要作用,有效融入思政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激发青年学生投身民族复兴的奋进之力,培养青年学生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品格,厚植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爱民的赤诚情怀,对于深化新发展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发展,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3.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和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伟大建党精神内涵深刻,意境深远,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坚定崇高理想信念、指引人生价值追求、锻造拼搏奋斗意志和坚定爱党爱国立场。可以通过将伟大建党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课堂教学内容、网络新媒体、校园文化环境等方面入手,探索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发挥其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4.
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不仅是落实课程目标的要求,也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深度、增强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的要求。通过增强教师本领、创新教学形式、拓展校外实践等途径,把伟大建党精神中坚定理想信念的志气、践行使命担当的正气、勇于奋斗牺牲的骨气和永远忠诚为民的底气有效融入“概论”课,促使大学生将伟大建党精神化于心与行,做新时代新征程的合格建设者。  相似文献   

5.
高校应当通过正确的舆论启发学生和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凭借光荣的传统教育学生和先进的榜样激励学生。大庆精神是我国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采取有效的方法,将大庆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伟大建党精神是大庆精神的源头,大庆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传承,伟大建党精神与大庆精神之间是源与流的关系.大庆人在新时代把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理解好、伟大建党精神与大庆精神的内在关联把握好,有助于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前提下,把大庆精神践行好,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大庆的"三个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7.
伟大建党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所蕴含的真理力量、信仰伟力、实践精神、人民情怀等为时代新人培养提供了丰厚精神滋养;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时代新人培养,就要发挥学校主阵地、社会大课堂、融媒体大氛围、党史学习新契机、红色基因好传统的协同作用,增强实践自觉;教育引导青年筑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理想和为人民幸福而永久奋斗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最为鲜活的时代内容,面对一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组织考核不规范、学生参与不广泛、实践方式不新颖等问题,运用在课堂实践教学中结合学生专业特长、在社会实践教学中培育骨干学生宣讲、在网络实践教学中开发应用先进技术等多种方式,探索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理念的兴起为思考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在结构提供了重要契机。本文提出了一个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思想·理论·经验”结构模型。这三个要素分别处于“讲价值”“说理论”与“讲故事”的课堂环节中,其中伟大思想是思政课整体教学的价值引领;科学理论则旨在阐明伟大思想的学理依据;具体经验则能对科学理论做出进一步验证,亦能促使学生与伟大理论产生共情。这三个部分缺一不可、紧密联系,构成一堂高校思政课重要的内在三重结构。  相似文献   

10.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强调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这是推进我国文化自信自强的应有之义,它既能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提供精神动力,也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支撑。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注意以完善的体制机制为保障,以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引擎,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并引导文艺工作者创作更多文艺精品,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11.
钟惠河 《南方论刊》2022,(3):21-22,45
伟大建党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党的初心使命,是建党精神形成的思想基础,是建党精神形成的使命自觉;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中华文化的历史积淀为建党精神形成厚植文化根脉;中华文化的自我革新为建党精神形成提供内生动力.把伟大建党精神放在5000年的历史中,我们能更清晰地看到她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伟大建党精神是北大荒精神之源,北大荒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动体现,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北大荒精神的人民性、实践性、创新性源于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贯穿于北大荒精神的形成过程中,并为北大荒精神基本内涵提供精神渊源。北大荒精神赓续传承伟大建党精神,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精神力量,为做好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注入更强劲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3.
分类引导大学生是高校共青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是高校共青团融入"大思政"工作体系和构建"以人为本"学生工作体制机制的现实需要。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为例,要结合石油类高校青年学生特点和需求,在分类引导中融入石油文化和奋斗精神,提高引领青年学生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青年观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在市场化和网络化时代的新发展,也是开展青年工作、促使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理论指导,对于优化高校的思政、就业和管理等学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校以习近平青年观为指导开展学生工作,在思政、就业、管理和安全等学生工作中取得了丰硕成就,但也面临着思政工作效果不佳、大学生就业质量不高、学生管理方式僵化、学生安全事件屡发等问题。所以应该以习近平青年观指导高校学生工作改革,创新学生思政工作的理念、方法和平台,完善学生就业指导机制、创新创业平台,完善学生安全管理机制,推动学生管理规范化和法治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高校思政课的生动教材、根本遵循和重要思想资源。要全面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系统呈现报告所蕴含的政治高度、历史厚度、理论深度、实践力度。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完整准确地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阐述的深刻理论内涵,在引导大学生学习领悟先进思想精神理念的过程中,精准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论外延,准确把握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育人方式,构建实效性更高、政治性更强、切入点更准、覆盖面更广的思政育人格局。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党和国家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引导教育大学生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为自觉推动民族事业发展与伟大梦想实现矢志笃行。  相似文献   

16.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政治属性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固有属性,在社会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集中表现为发挥政治正确的导向力,高扬核心价值的凝聚力,促进社会发展的整合力,激发人民创造的驱动力。从当前来看,“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冲击伟大建党精神价值的思想认同,“现代化”的发展时序弱化伟大建党精神价值的地位作用,“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制约伟大建党精神价值的创造转化,“开放性”的发展特点对伟大建党精神价值的话语体系带来新挑战。因此,应坚持创新发展,筑牢伟大建党精神价值引领的思想基础;坚持协调发展,增强伟大建党精神价值引领的战略地位;坚持集约发展,丰富伟大建党精神价值引领的文化内涵;坚持开放发展,拓展伟大建党精神价值引领的文化表达。  相似文献   

17.
教学幽默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学幽默既能让学生在愉悦中领会道理,又能让学生在笑声中远离疲惫,还能让师生在欢乐中走向和谐.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幽默的常见形式主要有:机智型幽默、讽刺型幽默、自嘲型幽默、方言型幽默和体态型幽默.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幽默的运用应坚持服务教学、态度中肯、时机恰当、内容高雅及题材创新等原则.  相似文献   

18.
大庆精神的时代内涵和育人功能决定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价值,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育人方式是新时期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大庆精神对于高校大学生的育人功能体现在凝聚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增强时代使命感和提升遵循科学勇于创新的实践能力等方面.驻庆高校享有得天独厚的大庆精神育人资源,通过明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拓展课程思政实践以实现大庆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9.
“乡土”与伟大建党精神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可以从“乡土”的角度出发,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伟大建党精神以“乡土”为出发点,在“乡土”间“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提供精神动力。伟大建党精神以“乡土”为立足点,“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以广大农民群众为依靠,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伟大建党精神以“乡土”为中心点,以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为中心,“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斗争取得新成就。伟大建党精神以“乡土”为关键点,在“乡土”中磨砺、锻炼和提高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能力和水平,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品质迎接实践中的各种困难,以新的伟大斗争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要论断,是对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取得实践成就的规律性总结。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内核,坚定历史自信和增强历史主动,进而成长为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充分发挥这一新论断在塑造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育人价值,完善教学设计,将整体性融入和差异化设计相结合,促进各门思政课的衔接合作,以达到协同育人的效果;创新教学形式,将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使学生对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实现知情意层面的高度认同;拓宽教学视野,坚持国内与国际相结合,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和人类情怀的青年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