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是远古神话及宗教文化传统的折射,有着深厚基督情怀的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的人物长廊里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女性形象.通过从神话原型批评角度去讨论呈现出夏娃原型的中心人物娜塔莎,在两者形成的对应关系中体会该作品的特有意义,以此观照托尔斯泰对女性命运的思考,以及女性形象模塑中男权文化对女性世界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2.
国际主题与女性中心人物是亨利·詹姆斯文学世界中极其重要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詹姆斯作为一个文化身份与性取向皆较为复杂的作家,其个人体验与社会文化语境之间呈现一种综合的动态关系:19世纪美国人对欧洲文化的回归式探寻与“朝圣”情结、历来文学领域女性价值及其形象的被忽视,跨欧美文化的生活经历、性倒错的个体心理体验;两个维度诸多方面的因素决定了詹姆斯小说国际主题的特质与以女性形象作为小说中心人物的文学选择。  相似文献   

3.
<红字>中的赫丝特与<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是世界文学史上两个著名的文学典型.在基督教文化语境中,她们是以"夏娃"为原型的形象.但由于对两位作家产生影响的宗教流派不同,使其宗教内涵有所差异.同时又因为两位作家共同的人道主义情怀,他们都通过两位女性形象对传统基督教的某些方面进行了修正、批判和超越,殊途同归地走向了一条探索人性之道.  相似文献   

4.
国际主题与女性中心人物是亨利&#183;詹姆斯文学世界中极其重要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詹姆斯作为一个文化身份与性取向皆较为复杂的作家,其个人体验与社会文化语境之间呈现一种综合的动态关系:19世纪美国人对欧洲文化的回归式探寻与“朝圣”情结、历来文学领域女性价值及其形象的被忽视,跨欧美文化的生活经历、性倒错的个体心理体验;两个维度诸多方面的因素决定了詹姆斯小说国际主题的特质与以女性形象作为小说中心人物的文学选择。  相似文献   

5.
郑成功作为中日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其母也备受中日学界关注.以中日"郑成功文学"为研究对象可以发现,在民族文化语境影响下,中日两国对郑母的身份认同呈现出实像与虚像交织的特点,中日"郑成功文学"中郑母形象的变迁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与差异.其中,作为日本代言人的女性形象为日本"郑成功文学"所特有,而自立的女性形象和贤妻良母的女性形象则是中日"郑成功文学"共有的形象特征.中日"郑成功文学"中郑母形象的形成体现了明显的时代、政治及文化印记.  相似文献   

6.
我们现在来研究主题和人物,主要是探索郁达夫笔下一系列“零余者”形象的外来源渊。我们研究的绞索是:俄国文学中“多余的人”→英国文学中“拜伦式的英雄”→和德国文学中“忧郁的人”→俄国文学中“小人物”和日本文学中的“自我形象”。郁达夫抒情小说的特征是多方面的,我们在体裁和样式中还会进一步研究,这里主要探讨郁达夫小说中系列自我形象的共同特征,目的是为了找出这些特征的外在来源。郁达夫很受法朗士的文学主张的影响,认为文学作品最主要的价值是表现自我。他说:“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①于是他提倡写日记文学,不同意第三人称写作品。他自己也常常以自我为取材,甚至将自己的恋爱日记写成作品供于读者,这曾在文坛上引起过争论。然而,有人在论及郁达夫这种文学主张时,却将之引入歧途,完全把他笔下人物当成了作家自己生活的实录,抛开了艺术加工的成分,  相似文献   

7.
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对于这位富有世界声誉的文学巨匠,理论界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获得了丰硕可喜的成果.但是不能不指出,对于狄更斯小说人物形象的研究,就目前已有的论文来看,则孤立研究单个人物的偏多,全面研究形象体系的偏少,明显地存在过分注重个别主要人物,忽略其它人物形象的解体分析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肖洛霍夫在<新垦地>中成功地塑了一个贫苦哥萨克农民狗鱼老大爷形象,这既是个性格开朗、幽默滑稽、爱吹牛撒谎的喜剧人物,又是个愚昧落后、胆小懦弱、言行与现实常有冲突的悲剧人物--是融合了悲喜两种因素的复杂形象,成为世界文学中的一种特殊典型.作家的幽默艺术风格和悲喜结合的特殊典型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罗斯文学中的不朽形象,也是世界文学当中第一个“多余人”形象。自此,世界文学中逐渐出现了很多“多余人”和“类多余人”。过往对多余人的研究大部分过分强调其历史背景因素,这样的角度其实是缩小了这个形象的广泛性。试图从人性这个本质而永恒的角度去分析“多余人”形象,并把奥涅金和达吉雅娜放在一面镜子的两面进行审视,能帮助挖掘出这个形象的核心共性和真实内涵,对“多余人”形象进行更为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巴金文学世界中有着一个独特的形象系列——弱小者形象。高觉新、汪文宣,觉慧、觉民、琴,还有高老太爷在历史进程中都显示出不同程度的软弱。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的发现,推动巴金创造弱小者形象系列并使他在这一方面取得杰出成就的决不仅仅是同情。他的个人气质、善恶爱憎清晰地体现在他对于笔下人物的价值取向上,他是带着复杂矛盾的情感去创作的,他对于他们有同情,更有理解,甚至还有认同。  相似文献   

11.
李贺诗《李凭箜篌引》中繁密的神灵意象来源于道教神仙谱系或神仙故事,诗中表现出的音乐效果与道教音乐理想契合,在审美追求上该诗又与道教文学的审美情趣具有一致性,因而整首诗的意象或意象群为道教文化所牵系,形成了以神仙世界为图景、以道教音乐理想为内核、以道教文学情趣为总特征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洛丽塔》是一部唯美主义作品,作者弗拉迪米尔·纳博科夫通过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为读者构建了一个美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死亡与美丽和爱情如影随形,力求达到唯美的最高艺术境界。小说的审美之旅暗含两条平行的主线:与诗人爱伦坡的作品和其创作观点的遥相辉映,以及模拟自然界蝴蝶的变形过程和捕捉蝴蝶的乐趣。不论是诗行中动人的爱情,还是飞舞于空中绚烂的蝴蝶,最后都需要通过死亡使它们的美得以永恒。  相似文献   

13.
方志敏是共产党人廉洁自律的楷模。方志敏的清贫生活依靠精神世界的富有作支柱。方志敏的富有体现在拥有科学的人生观 ,不朽的篇章 ,永恒的生命和必胜的革命信念。方志敏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14.
王海燕 《东方论坛》2010,(5):47-51,77
与之前的志怪小说相比,《聊斋志异》对异类形象的态度呈现出一种新的审美价值偏向:异类仙化倾向。这种异类仙化倾向源自《聊斋志异》对民间传统中狐仙观念与唐以来文学中仙妓合流意识的继承,更出自蒲松龄对异类观念的创新与道德理想的寄托。蒲松龄对聊斋中关的异类女性的褒美乃至“仙化”,是其理想人性追求及浪漫诗心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济慈的颂歌在理性与艺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通常被认为是济慈天才的最自然、最高超的表达,坦露了他内心的爱与抱负.为实现艺术美的永恒,济慈尽最大的努力提高他的写作技巧,在颂歌中运用了大量的富有创造性的想象以表达他内心的这种真实.在这个世界上"美即是真,真即是美",这是我们知道的,并且应该知道的.  相似文献   

16.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描绘了三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即冥界、人界和仙界,其中以神仙、道士为主角的仙道题材在作品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作者以神仙世界作参照,借仙人的超凡脱俗、仙术的神奇怪诞、仙境的自由美好来劝善惩恶、警世砭俗,以寄寓作者愤世、劝世、救世的创作目的。  相似文献   

17.
儒家道德思想对当前高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儒家学说从性善的人性假设出发 ,以和谐为价值观念 ,为实现圣贤的理想人格 ,建构了一套以仁、义、礼、智、信“五常德”为基本原则的道德规范体系 ,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留下了丰富的道德精神财富 ,这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仍有借鉴作用。有必要引入儒家“仁”的思想 ,养成大学生助人为乐的高尚道德习惯 ;引入儒家“义”的观念 ,建立大学生现代义利观 ;引入“礼”的观念 ,树立大学生文明健康的道德形象 ;引入儒家强调“仁且智”的观念 ,培养德才兼备的现代化人才 ;引入“信”的道德观念 ,提高大学生自我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8.
Pearl S.Buck and Xiao Hong are two female writers of different countries.In their masterpieces The Good Earth and The Field of Life and Death,they portrayed the typical images of women of modern China in different writing style,and presented their miserable destiny;at the same time,the writers also eulogized their character of kind,industrious,firm and resourceful and the startling willpower in struggling in the male society.In this paper,the author will make a comparison of the images of O-lan and Wangpo t...  相似文献   

19.
组织意象图式中的组织传播隐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喻作为一种基本的思维工具,蕴涵着某种超越现实组织世界的意向。由隐喻构成的组织意象图式是我们理解和把握组织的根本密码。组织意象中的传播隐喻是丰富多彩的。透过组织中不同的意象图式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组织传播的本质、意义和价值,从而更好地驾驭组织传播活动。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大量的妖怪形象,为人们展现了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魏晋之妖既能幻化为"全人"形态,又具有一定的物性特征;大部分妖怪不仅作祟害人,且有了媚惑人的手段和狡猾的特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人情味。这些妖怪形象与当时的鬼神信仰、世风时俗、社会风气等社会意识形态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