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针对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特点,提出要以学生满意为目标开展教学,重点从八个方面探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动教学是新标准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定位,也是高职英语教学兴起的教育新理念。构建英语教学互动,调整师生关系与教学的作用,通过学生情境的融入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目的。然而,目前高职英语互动教学只强调教师的教学在互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忽视学生主动战略意识的培养,使得高职英语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文章针对英语课堂互动教学的客观需求,以互动教学理论为基础,结合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讨论了互动教学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表现的多模态现象。提出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应用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为符合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的特殊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各模态的协同,避免出现模态间相互抑制的情况,最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步伐,任务型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正逐步推广。目前国内关于任务型教学的研究多局限于介绍任务型教学模式及如何在中国的英语课堂中实施任务型教学。文中主要调查了大学英语课堂中任务型教学实施的现状,探索了影响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实施任务型教学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对师资进行相关培训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与英语学习效果有直接关系。本文阐述了什么是体验式教学及其理论依据;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体验式教学在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策略。事实证明,这一教学构想是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生态失衡现象,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建设生态化高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目前高职英语课堂普遍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但多媒体、网络在英语教学中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为此,教材出版社、学校、教师等应联合起来,积极采取行动,共同来完善、保障多媒体教学在高职英语课堂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基础和能力参差不齐的状况,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探究在高职英语课堂上应用差异教学法的效果。差异教学不仅能促进高职学生的提升,还能有助于教师形成了“有效利用差异资源”的教学观。  相似文献   

9.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诸多不足.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夯实学生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优化课程体系,提高自身素质,以推进高职英语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0.
英语作为高职高专学生的公共必修课,《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把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PRETCO)作为验收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质量的标准。笔者通过分析近三年来所授课班级参加PRETCO考试的具体情况以及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就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作者"与"读者"是叙事交流语境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尝试从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叙述者与叙述接受者的角度,分析福音书的文本,以此强调其中的意识形态内涵:认信耶稣是基督,耶稣基督向世人传报救赎的好消息,使世人更加笃定对上帝的信仰.这种神学观念的彰显既是福音书的著书目的,又凸显出了其自身独特的综合意识形态特征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2.
维特根斯坦对"哲学问题"的思考始终都在"超越"和"现实"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即在"沉默"与"言说"之间:恰如其分地说出可说的,以显示不可说的.这一思路为后世哲学开启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一种区别于传统形而上学和现代科学的新的思维方式.认为哲学也并不意味着找到答案以求安宁,而在于根据不同的时代特征不断地提出新的"哲学问题",这些问题作为人之为人的永恒追求,构成了人的价值意义世界,将与人类同在.  相似文献   

13.
理学家们把本来具有道德性的孔子之仁与<易传>的生生观念相结合,将此生生不息视为生意、生理,并与人的心性相结合,建立起了"仁"、"生"、"理"三位一体的形上架构,完成了"天人合一"的理论预设.这种建立过程包括了对孔子的同情、<易传>的阐发,包括有佛老的刺激、中医的启发,以及他们自我的体贴和思考等一系列工夫.对这一过程的分析和说明,可以更清楚地把握理学本体范畴的结构与含义,也有利于进一步了解理学的整个体系及其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4.
"愁"作为人们一种普遍的情绪体验,在宋词中经常得以表现。在具体创作中,词人往往借助某些具有特定文化内涵和情感指向的意象进行传达。本文着重指出"落红"与"幽月"二意象来阐释词人的言"愁"情怀。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对“隘、狭、窄”三个词,从西周到元明清的历史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和原因进行考察,并结合它们在现代汉语方言区中的分布,讨论了这三个词的历时替换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6.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 5 0年代以后 ,中国军事后勤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其中传统粮台体制向近代粮台体制的转变是中国军事后勤变革的集中表现。曾国藩在创立近代勇营兵制的同时 ,对传统的粮台体制也进行了相应地改造 ,建立了勇营兵制下的近代粮台体制。本文通过考察近代粮台的产生背景、特点及兴衰历程 ,试图揭示晚清战时后勤体制在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挫折以及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狂人日记>的文本存在,不仅是鲁迅对中国现代小说技法所开创的世纪性探索,而且是为寻求人文主题的语言生存,借现代小说独异的"叙事策略"所进行的一次"文化探险".对小说主题进行文化释读与对小说文本进行文学释读,是准确而全面释读"鲁迅文本"的基本视界.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兴”在“意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力求正确地、历史地把握“意境”形成过程中所蕴含的丰厚诗学内涵。“兴”在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情景交融、不尽之意、形象思维的特征以及佛教中“境”的介入,最终导致“意境”的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20.
典型”作为“他者形象”,是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本土文化的“互为文本”过程的表现,中国当代文学中,典型人物的非中心化“他者”形象,是后现代主义对中心主义二元对立的解构的表现;典型事件向他者视角的演变,在于后现代主义对“元叙事”的消解;典型环境演变成为“平面化的‘他者’在场”,源于后现代主义对深度的消解。与此同时,典型作为他者的文化形态也出现了“泛精英、大众、反精英”形式,通过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拆解,能够发现“精英-大众-反精英”的过程也是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本土文化的“互文”的不同层次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