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古代希腊人重农思想的代表在古代希腊,最有代表性的重农论者是色诺芬。他的重农言论是人们经常引用的。在农业特征论者那里,他几乎成了救命稻草式的人物。因为,如果没有他的《经济论》一书,古代希腊人的重农思想就几乎成为空白。《经济论》一书既是色诺芬重农思想的代表作,也是古代希腊人重农思想的代表作。在《经济论》中,色诺芬把农业和战争列为“两种最高尚最必需的事业”。①这与中国先秦思想家重视耕战颇为相似。色诺芬认为,“对于一个高尚的人来说,最好的职业和最好的学问”,就是从事农业。“靠农业谋生乃是最光荣、最好…  相似文献   

2.
一 欧洲的第一位历史学家,是公元前五世纪的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424年),他写的《历史》一书,主要记载了公元前491年至449年的希腊、波斯战争。他在卷首说明了他的写作动机:“为了使希腊人和异邦人的那些值得赞叹的丰功伟绩不致失去它们的光采,特别是为了把他们发生纷争的原因给记载下来。”另一位略晚于希罗多德的史学家修昔底德(约公元前460—395年),也在其《伯罗奔尼撤战争史》中说,他“相信这次战争是一个伟大的战争,比过去曾经发生过的任何战争更有叙述的价  相似文献   

3.
以往的论者往往在有意无意之间将希腊哲学分辨为归属“知识论”范式,这同古希腊哲学的“对象性思维方式”不无关联。然而,持此论者有所不察的是由柏拉图确立的“让存在之存在(“理念”)同时也作为人之存在之存在的基调,其哲学特质将希腊哲学归属于“理性人学”的范式,希腊人把人的本性建立在人所独具的理性特征之上,通过直接与间接两种途径面对人本身指证出人之理性的意义,并通过“知识”这一中介,将“真理世界”与“意见世界”同人的“理性”与“感性”作对应,得出入之两重性规定。希腊智慧在其思辨的理性中,导致“感性”与“超感性”的过度紧张,必然需要被了解和同情,理解与超越,因而,她必然只是通往人学途中的一个重要驿站。  相似文献   

4.
略说希波战争中希腊将领的军事谋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元前500年,小亚细亚的米利都人发动了反波斯暴动,拉开了希波战争的序幕。在此后的五十一年中,波斯军三次大规模入侵希腊,在马拉松战役、德摩比利战役。萨拉米海战的一胜两败之后,波斯舰队退出爱琴海,小亚细亚各希腊城邦重获独立。在希波战争中,弱小的希腊城邦诸国之所以能战胜强大的波斯侵略军,其决定性的因素当然是希腊诸城邦人民的浴血奋战,而希腊将领们在这次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深远的军事谋略与卓越的军事才能,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希罗多德在其九卷的《历史》中对希波战争的记载,为我们了解希腊将领在这次战争中的…  相似文献   

5.
大部分志力于研究战争的社会科学家 ,尤其是历史学家 ,都自动“忽视”了战争暴力的问题 ,尽管这很少是他们刻意的决断。本文旨在揭示和分析战争处境下的极端暴力以及战士们的极端暴力。这些战士既是这种暴力的制造者 ,也是其受害者。我并不是要蔑视或者诋毁就武装人员加之于非武装人员的极端暴力所进行的研究 ,而是要反思那种忽略了发生在武装集团之间的暴力行为的先入之见。战争暴力并不是某种不需描述和分析的“恒久”战争现象。这种有意回避构成了我们对战争暴力进行实际研究的障碍 ,它的“语言”在揭示行为人的表意系统时 ,往往非常僵硬。它也导致人们忽略了战争暴力与平民暴力之间的界限非常脆弱这种现象。跨界限的对话需要批判性的考察 ,———如果我们所希望弄明白的不仅仅是战时极端暴力行为的某个方面 ,而是这些行为的整体的话。  相似文献   

6.
陈晓阳 《阴山学刊》2009,22(2):61-66
希腊语表示“家庭”这个词的意思是“环绕圣火的人”或是“同一烟火下的人”,其意思是组成家庭的人就是那些被许可崇拜同一家火并祭祀同一祖先的人。因此家庭不是男女双方两性关系的结合。而是由灶神赫斯提亚联系起来的一家人,赫斯提亚是希腊家庭的组织原则。另外,希腊人的思想中一直莆绕着纯粹父系遗传的梦想,故而创造了“技子是炉灶中的一块烧焦的木柴”的王室神话以及大地生人的“地生人”神话,进而产生了“男人是种子,女人是地,孩子在母亲的子宫中生长,就像庄稼在撒下种子的土壤中生长一样”的思想。而孩子生下后的“十日礼”则彻底抹去了在母亲的鲜血和肚腹中出生的事实,同时也把妇女完全排除在城邦公民权之外。  相似文献   

7.
传统认为,神学就是关于神的学问。“神学”(theology)一词由希腊文合成,与今天所谓“神话学”语义相近。古希腊人以通晓诸神的性质及故事的人为theologos。亚里士多德以“神学”一词指他的“第一哲学”,即“形而上学”。中世纪初期,曾以辩证基督神性的论述为神学。在各种世界宗教和民族宗教中,只有基督教的神学最为发达。基督教神学在论证神的存在及本性的同时,也讨论神与世界、神与人的关系。对于自然界第一因的思考,使一部分哲学家转归于对神的认知。对于神的认识,断乎不是来自人对自身的了解。相反,对人的认识,却来自对神的…  相似文献   

8.
探讨意境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但大都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等角度来分析,虽然说都抓住了意境的实质和关键,但总给人一种欠缺感,未能从美学与文化的高度来观照这一问题,没有看到意境背后所隐藏的中国传统文人的审美心理和文化心理,对意境产生的根源重视不够。本文尝试从另外一个角度来透视这一传统的问题,将意境与乌托邦联系起来考察,力图发现其中所包含的意识形态倾向。一 英文“Utopia”由“u”和“topia”两部分组成的,“u”来自希腊文“ou”,表示普遍否定,“top-ia”来自希腊文的“topos”,意思是地…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对于古希腊神话和艺术有着相当深刻的研究,甚至有些偏爱。不仅在他们的著述中大量提及,而且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诸如:“荷马的史诗以及全部神话──这就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带人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之一(马克思语);“没有希腊文化……就没有现在的欧洲”(恩格斯语);认为古希腊神话和艺术以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作为永不复返的阶段而显示出永久的魅力。并明确地指出古希腊神话是古希腊艺术的“土壤”和“素材”,是希腊艺术产生的“前提”。而伴随着人类历史的演进,古希腊神话对艺术的影响作用并没有仅仅停留在…  相似文献   

10.
哲理与艺术的交融——萨特小说《墙》的例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克 《社会科学论坛》2006,(3):125-128,148
人们常把《墙》看作反映西班牙战争的写实作品,把小说主人公视为反法西斯的“革命战士”。本文认为《,墙》不是单纯的写实作品,伊比埃塔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革命战士。《墙》蕴涵着丰富哲理,应参照萨特的哲学才能对作品主旨、人物塑造等做出较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周作人与鲁迅同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战士,在二三十年代具有同样的影响,被誉为现代中国文坛的“双子星”。然而,在后来的岁月中,鲁迅以其不懈的战斗塑造为一个伟大“旗手”,备受人们的尊崇;而周作人则沿着“冲和平淡”之路,滑进“自己的园地”,躲在“苦雨斋”中作起了“隐士”,成了时代的落伍者,在抗战期间又附逆事敌,堕落为人所不齿的汉奸文人。人鬼之际,毁誉之间,判若天壤。周作人从一个战士淡化成“隐士”并最终滑向汉奸文人的结局.是与他的思想变迁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的。 新文化运动之初,周作人和鲁迅一样,怀着改造国民…  相似文献   

12.
周振甫同志《读毛主席诗词三首》(载《文学评论》1078年第5期),给我们教益很大。但把“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中的“战锦”,解释成“就是战士在战争胜利后的衣锦荣归,就是指解放战争的胜利”,并指出其出自李白《越中怀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我认为:“战锦”还是指辽沈战役中的锦州争夺战。锦州争夺战是辽沈战役的关键,而辽沈战役又关系着整个解放战争的全局。所以毛主席的“战锦方为大问题”这一句,既点明锦州之战的重要性,又赞扬了罗荣桓同志在这一战役中所起的巨大作用。至于李白《越中怀古》中的这一句,许多版本都作“义士还家尽锦衣”,没作“战士”;鲁迅书这首诗的手稿也是如此。周振甫同志却写成“战士还家尽锦衣”,并且说“战锦”是从这一句压缩来的。我不知何所据而云然。同时,我觉得这样解释很生硬,缺乏说服力。  相似文献   

13.
现代军事性奴隶:日本慰安妇制度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即将过去的20世纪,是一个充满战争与暴力的世纪,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人类经历了前所未闻的杀戮与破坏。中国则承受了来自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所带来的苦难与牺牲。但是,即使是这场战争已经过去55年的今天,具有加害责任的人和国家,仍没有认罪的言论、谢罪并进行赔偿,而数以千万计的受害者,或已死亡,或仍在遭受身心两方面的伤害和煎熬。“慰安妇”便是其中的一例。日本军队在亚洲太平洋战争(1931-1945年)期间实施的性奴隶制度(即慰安妇制度),是20世纪最大规模的战争性暴力。“慰安妇”制度的历史,是20世纪最野蛮的一段历史,是一段被施暴者刻意掩盖和遗忘的、却仍由受害者背负“十字架”的历史,更是一段不该忘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反思“战争人格” 自90年代初以来,一种“热爱战争”的思想开始在全社会出现并不断蔓延。在反思“文革”的短暂的人道主义思潮被抑制之后,我担心,“阶级斗争”所根据的“武打精神”这一野蛮传统正逐渐以“民族主义”的新形式借尸还魂。重新在荒无人烟的民族精神的空中祭起“枪杆子理论”,在一个和平主义和人道主义成为‘’世界精神”主流的新时代,都可能是一种返祖现象。 战争人格(一种最粗暴的权威人格,即认为战争即善或崇拜暴力英雄的一种精神气质)是一种原始文化,从赫拉克利特经黑格尔的渲染,希特勒把它民族化了,斯大林把它…  相似文献   

15.
希腊词“自然 (physis)”和“存在”一样是个多义词。它的原义本是产生 ,涌现 ,而随着哲学的诞生 ,它却作为本原被发现 ,并被具体规定为水、气、火。后来 ,在巴门尼德存在哲学的影响下 ,希腊人的自然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显然接受了存在论哲学 ,并在其视域的指引下 ,把自然规定为元素 ,质料 ,相或形式。  相似文献   

16.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理论研讨会”在崇州市召开由四川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与四川省国际共运史学会主办的“反法酉斯战争胜利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理论研讨会”,于1995年12月12—15日在四川省崇州市召开。来自全省各地的专家、学者、党政干部...  相似文献   

17.
对于早期希腊哲学中Being的理解有许多争论,集中表现在对巴门尼德残篇的翻译和解读上。本文通过回归希腊语境,对残篇8:14重新解读,指出以往对Being的解读和翻译集中在语言和存在论的角度,过度的这种解读容易把Being变为一个僵死的固化的概念。谢文郁教授强调在语境中理解Being,本文赞同谢教授主要的方法和观点,但认为being的核心思想即“存在起来”“是起来”这个意味同样被忽视了。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分析早期希腊当时的语境来指出Being的动态的这个方面,即时间的向度。  相似文献   

18.
信息化战争与信息军事人才培养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勤明  史国枫 《理论界》2005,(2):106-107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巨大战斗力。脱胎于20世纪工业文明的机械化战争正在被信息文明催生的信息化战争所取代。信息化战争把人的智能因素跃升为战斗力的核心要素。这种智能要素体现的是一种系统的智能,即在人与武器构成的“人机系统”中,不仅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与日俱增,智能化趋势日趋明显,而且人的科学素养和知识水准上升为战斗力的增长点和主导因素。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知识已成为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努力培养和造就大批信息型军事人才,是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面临的紧迫任务。一、信息化战争…  相似文献   

19.
两洋哲学传入中国以来,人们一直把亚里士多德学派译为“逍遥学派”。亚氏在其学园中授徒,常漫步林木曲径之间,希腊人称之为peripateticism,国人揣其含义,从《庄子》内篇《逍遥游》中择“逍遥”二字以译之。年深日久,约定俗成,人  相似文献   

20.
大家知道,没有效率的公平是“大锅饭”,而失去公平的效率就变成“夹生饭”。分配不公来自于剩余价值的占有,来自于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剩余价值的无偿剥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