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关于《列子》其书的真伪问题一向是学者们争论不休的问题。从语言方面讨论《列子》真伪问题也不例外。杨伯峻先生《从汉语史的角度来鉴定中国古籍写作年代的一个实例———〈列子〉著述年代考》中 ,列举“数十年来”、“舞”、“都”、“所以”、“不如”五个语词 ,断定《列子》是魏晋人的伪作。但本人认为杨先生的论证有误 ,尚不能证明《列子》是魏晋时期的伪书。笔者认为《列子》基本上是一部先秦著作。  相似文献   

2.
挖掘《列子》中包含的名辩思想内容,联系其本身的哲学思想,以评价《列子》在魏晋时期乃至整个名辩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与价值,从中也可了解魏晋时期名辩思想的概貌。《列子》名实观的特点是名实相异、各自独立,但认为名对实有“反响”的作用。其名实观与其本体论相联系,服务于其思想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3.
《列子》托名为先秦古籍,实则是晋人的伪作,然而学界从语言史角度提供的证据不多。杨伯峻较早从汉语史的角度为这一观点提供了一些语词证据,其后刘禾、马振亚、张永言等又多有补益。然而《列子》中仍有不少晚汉魏晋时期的词语有待进一步发掘,如“丁壮”、“家累”、“身意”、“稽度”、“消灭”、“邻居”、“两可”、“巧妙”、“乞儿”、“儿童”等。通过发掘这些词语,可以为从语言学角度证明《列子》的撰写时代提供更多的证据,不乏语言学和文献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石昕晖 《南都学坛》2004,24(5):119-120
杨朱的“为我”、“重生”思想与墨家不同 ,但在“反社会”上和墨家有共同的理论指向。《列子·杨朱》的“名实”观点和先秦“名实”论具有不同的内容与范围。《列子·杨朱》继承了杨朱本人的思想 ,并以他的思想为材料 ,着重发挥其“反社会”的一面 ,用来反映魏晋时期“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列子,先秦道家学派重要人物。《列子》一书却写成于西晋中叶,为西晋人所伪托。《列于》有着较高的学术价值,主要表现在:其一,对老庄哲学观的继承和发展,同时融合东汉晚期、西晋前期一些哲学流派的观点,显得新颖而有意义。其二,《列子》乃是西晋前期玄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吸收“贵无”论、“崇有”论的思想成果和发展“独化”论观点,有着相当高的成就。其三,有较为完整的社会人生理论体系,坚持“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采取放达肆情的生活态度,对礼乐名教加以嘲弄和否定。本文还企图驳正学术界对《列子·杨朱篇》的曲解,提出该篇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具有的积极人生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辨认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问题上,语法学界一直存在不同看法;其中,把“兼类”说成“活用”最为多见。“衣”,《说文解字》:“上曰衣,下为裳。”“衣”的本义“上衣、衣服”,属名词。见诸有关书刊读物,“衣”是论家们用来说明各词活用引证最多的例词之一。如;“清旦,衣冠而之市。”(《列子·说符》)“乃使其从者衣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皆衣缯单衣。”(褚少  相似文献   

7.
杨朱是先秦道家的重要人物,主张“为我”“贵生”“全性保真”。在老庄思想的演变过程中,杨朱起着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杨朱和列子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今本《列子》非伪,其中的《杨朱篇》可以作为研究杨朱思想的基本材料。在中国古代老学史上,大家对《列子》十分重视,解《老》时普遍征引该书,并以杨朱思想证《老》。从老学史的验证来看,或者从道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来看,我们都应该重新认识列子和杨朱思想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成书于东晋时期的《列子》,内容相当庞杂。其基本体系是唯心主义的,但是,其中也保存了一些有价值的寓言故事(如“愚公移山”)和古代科学思想资料。把这些东西从它的唯心主义体系中剥离出来,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给以适当的分析总结,对于我们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产是有益的。《列子》的《天瑞》篇《汤问》篇中有关宇宙问题的一些看法,就值得我们很好地加以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成书于魏晋时代的“先秦诸子”著作《列子》的人生哲学思想。《列子》扭转了古典道家崇尚天道、贬低人道的理论偏向,把生命存在引入本体论,既肯定人的情欲与意向,又肯定人的理智与实践,实现了感性与理性、无为与有为的统一。《列子》一书的完成,标志着魏晋玄学理论大厦的最后建成。  相似文献   

10.
文章家常以庄,列并称,今传《列子》虽或出于晋人张湛的搜集整理,然其文章之美已是世人所公认的了。钱钟书以为:“使《列子》果张湛所伪撰,不足以贬《列子》,只足以尊张湛。魏晋唯阮籍《大人先生论》与刘伶《酒德颂》,小有庄生风致,外此无闻焉尔。能赝作《列子》者,其手笔驾曹、徐而超嵇、陆,论文于建安、义熙之间,得不以斯人为巨擘哉?”他从文学史  相似文献   

11.
《唐律疏议》是研究唐代词汇不可多得的宝贵语料。文章对其中"别籍"等七个词语进行了考释。  相似文献   

12.
"分"有"部分"义,可以与一些表示方位意义的语素结合,构成合成词,如"上分""中分""下分""初分""前分""后分"等。这些词语义项比较丰富,在佛教典籍中用例较多。加强对这些词语的研究,对了解中古汉语的词汇面貌、编纂大型词典等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老残游记》为我国著名的古典白话小说,其语言基础主要是晚清口语,这些语言成分有不少是清代甚至晚清才出现的新词或新义,它们在近代汉语词汇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如“玩意儿”、“这么些”、表乞讨义的“要饭”、表女儿义的“姑娘”等。  相似文献   

14.
《佛本行集经》是本缘部佛经中规模较大的佛经之一,语言通俗易懂,保留了当时大量的口语词汇,但这类词语释义多为《汉语大词典》所误释或失收。对《佛本行集经》中"狎习"等六个词语进行考辨,可知"狎习"具有"亲近"义,"愚迷"有"愚蠢、愚笨、愚昧"义,"白净"为"洁白"义,"皎洁"犹言"洁白",《汉语大词典》释义不当;而"空闲"的"寂静,安静"义,则为《汉语大词典》失收;"别"为一特殊构词词尾,可解释为"每一",《汉语大词典》解释不确,应作修正。  相似文献   

15.
刘向校订《列子》为八篇,早佚。张湛作《列子注》,据汉志旧目重新整理,此后所传《列子》多以此本为祖本。宋之前多为写本,宋以后刻本逐渐增多。宋代道士陈景元发现殷敬顺《列子释文》之后,便有人将其混入张湛《列子注》中,丰富了《列子》传本。  相似文献   

16.
《老子》的"有""无"关系可以分为形而上层面之道的"有""无"关系、形而下的器物层面的"有""无"关系、作为人世间及天下治理层面的"有""无"关系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是相互贯通的。《老子》的"道"与龙树的"空"虽有很大差异,如《老子》的"有"与龙树的"有"、《老子》的"无"与龙树的"无"的含义差异巨大;但两者也有诸多可融通之处,如《老子》的"道"是"有""无"的统一体,龙树的"空"体现色空不二的关系,等等。  相似文献   

17.
从语义、语用角度,对同义并列复合词进行了考察分析。在语义方面,通过对组成同义并列复合词的两个单音词的研究,总结其为五种模式:A≈B≈AB;A〉(B≈AB);B〉(A≈AB);(AnB)≈AB;(AuB)≈AB。语用方面,认为同义并列复合词的单音词和双音词之间,有的可以互换使用,有的因搭配习惯或韵律、音节的限制,而各自有不同使用条件;论述了在附加色彩方面的分别;从语义、语用角度,分析了同义并列复合词存在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朱子语类》是南宋朱熹讲学的记录,语料非常丰富。《汉语大词典》漏收其中诸多词语,高频词如“横图、华伪、荒纵、栲棰、考算、考援、共由、快慊、张官置吏、招补、招填、折送、正赃、旨归、阻节”等,修订时可将这些词补录。  相似文献   

19.
利用文献资料和作者自注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宋诗》中的“横枝”、“浇山”、“泥滑滑”、“寿发”、“眼食”这几条文化词语进行例释,可知它们或为《汉语大词典》失收(包括失收某词和某词的某一义项),如“浇山”、“泥活活”、“眼食”诸条;或可修补《汉语大词典》释义,如“横枝”、“泥滑滑”条;或可将《汉语大词典》例证提前,如“泥滑滑”、“寿发”条。对这些文化词语进行整理释义,既对阅读宋诗、研究宋代诗学有参考意义,也有利于辞书的编纂与修订,对汉语史特别是近代汉语词汇史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双音化"指非双音节词语转化为双音词的过程,既包括单音词演变为双音词,也包括多音节词语缩略成双音词。双音化是汉语语法及词汇史上最重要的变化之一,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的发展也对语言系统产生了多方面的重要影响。关于双音化的研究很多,近年来又有不少新的进展,本文主要总结归纳近年来人们在双音化的原因及其影响两个方面一些新的认识和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