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论研究型大学的国际化发展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型大学是国家创新系统的中坚力量。国际化是区分传统大学与现代大学的重要标志,它已成为研究型大学的显著特征之一。笔者试对研究型大学国际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型大学国际化的发展途径,主要包括:研究生教育方面,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科学研究方面,承担国际科研项目;教师管理方面,鼓励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及出国学习;财务管理方面,多渠道筹措资金为研究型大学的国际化提供财政支持。  相似文献   

2.
建立行业性大学联盟,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行业性大学联盟是促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建立跨国大学联盟、产学研联盟,突破行业性大学发展的地域限制,能使合作学校开展双学位项目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共同参与与行业相关的科学研究,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而科学、合理的运作模式是行业性大学联盟正常运作和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3.
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是研究型大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本质,研究生教育在师资水平、科研力量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对研究型大学的创建有着重要作用.重视研究生教育,把握其创新本质,对建设研究型大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MIT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型大学作为我国开展研究生教育的主力军,近年来纷纷制订向世界一流大学看齐的研究生教育长远发展战略,从而使得借鉴国外研究生教育的成功经验显得非常重要。MIT(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生教育在全球享有盛誉,从其三个发展阶段中总结出的研究生教育的3条重要成功经验,对当今我国研究型大学的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有启迪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201 1年实施“十二五”规划以来,北京化工大学始终坚持“人才强校”、“大开放”战略,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合作竞争意识的综合型人才,力争成为特色鲜明、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多科性、研究型大学.作为理工科特色鲜明的高校,我校化工等专业依托优势资源,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而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虽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初步成效,包括:开设双语课程、引进原版教材以及加强国际交流等,学校、教师与学生三方共同协作,开拓了研究生的国际视野,提高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促进了学科发展.同时,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较低、国际交流与合作机会较少、制度性保障不完善等问题也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6.
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建设研究型大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型大学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机构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有雄厚的科研力量和研究生的培养,同时还具有国际化合作与交流特征。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衡量一所大学发展水平的尺度。从世界著名研究型大学成功的办学经验中可以看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研究型大学建设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型大学人才集聚软环境的研究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问题。人才集聚软环境在研究型大学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人才集聚软环境是研究型大学的灵魂,是研究型大学未来发展的根基和源泉,是研究型大学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本文通过对人才集聚软环境的研究,阐述人才集聚软环境的理论基础,人才与软环境的辩证关系,介绍了前人在建设研究型大学人才集聚软环境方面的经验,试图找出建设研究型大学人才集聚软环境的基本因素,并介绍了我校在建设人才集聚软环境方面所做的一些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8.
一般地方高校战略联盟的国际化是其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其提升办学层次、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校际间的战略合作是战略联盟国际化的基础,师生的国际交流与互派是战略联盟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体系的国际化是战略联盟国际化的重要内容,学术与科研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战略联盟国际化的基本形式,本土特色的国际化是战略联盟国际化的切入点和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9.
伯明翰大学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尤其以冶金材料、医学、社会学等学科见长,学校从建立之日其就定位在国际视野上,制定并实行国际化的战略纲领,向国际化的教员、国际化的学生、国际化的课程、国际化项目等各个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国际铁路项目承发包趋势、市场竞争环境来看,中国铁路产业应该整合产业链资源,联合起来走整体国际化道路。构建铁路产业战略联盟是推进铁路产业整体国际化有效且现实的途径。建立中国铁路相关企业战略联盟需要解决企业间联盟意识不强,联盟能力不足,缺乏建立联盟的引导与组织力量等问题。综合解决以上问题,建立中国铁路相关企业战略联盟应确立合理的产业链构成及战略联盟结构,选择合适的战略联盟形式,充分发挥联盟企业间的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1.
大学文化是大学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它包括大学理念、大学制度、学科文化和校园文化。东西方大学产生于不同的社会环境,适应特定历史阶段的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形成不同的大学教育传统和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作为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各国大学文化的发展历程具有某些共性特征。大学发挥了传承、传播、整合和创新文化的功能,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作为探求自然与人类社会知识、追寻普遍价值的高等教育机构,大学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包容性、时代性与国际性等特点。近代以来,国际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加强,大学文化的国际性特征更为明显;西方大学模式、大学文化的影响遍及全球。在当今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东西方大学文化的发展应兼顾民族性与国际性,以取长补短,促进人类社会文化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已然和必然趋势。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国高等教育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如何将冲击变成动力、将挑战变为机遇,如何提升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制度建设是关键,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是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证;学科建设是核心,完善的学科发展决策机制、合理的学科发展格局、优胜劣汰的学术专业遴选机制、知识联盟以及自身的学科特色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文化建设是灵魂,文化建设应坚持学术价值导向,突出个性与特色,具有国际视野。  相似文献   

13.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云南省近年来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教育合作不断加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基于云南省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中外合作办学数据,考察云南省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发现云南省中外合作办学还存在留学生生源面窄且学历层次低、中外合作办学规模小且办学层次不高、联合科学研究产出能力较弱等问题。因此,应从国家层面、当地政府层面、大学层面分别采取相应措施,大力促进大学国际化发展,完善大学国际化的体制机制与法律监管,搭建更多国际合作平台。当地政府应加强大学国际化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省域大学应加大国际化保障条件的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作为高等教育的高级阶段,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也进一步明朗。欧美国家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并在国际合作的类型、学科、质量认证、资金来源等方面呈现出一些特征。借鉴欧美经验,中国需要从政府顶层设计和高校具体方略两个视角同时切入,对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政策、研究生国际合作项目质量监控机制、学位授予和认证制度、办学资金来源拓展等方面进行综合优化。这将有力提升中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层次,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国际声誉奠定政策和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大学经营的要素与内在缺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国际化已使我国大学生存与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显著的变化,大学虽不以营利为目的,但大学也需要经营,以适应日益加剧的高等教育竞争态势;大学的基本属性决定了大学经营的概念、内涵、特征等都与企业经营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大学经营始终存在着投入与产出的多元性和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相互制约等经营管理的内在缺陷;大学经营成功与否的要素在于它的战略、资源和制度。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流行一种观点,认为现在我国大学在不断地突破自己的底线,大学精神衰微、迷失、变味甚至"变态"、"虚脱"了。据此认为,实现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和教授治校,让大学精神"回归"是眼下的当务之急。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国内外大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大学精神的形成规律充分证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越来越融入社会而并非独立于社会,再者我国后发外生型的发展特点也决定了中国大学无法走精神"回归"之路。只有重新定位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构建独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才是拯救我国大学精神的务实之举。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高水平大学建设中,大学文化建设是不能忽视的最核心因素之一;大学文化环境和文化精神的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基础,并推动学校的发展。文章从中国现代意义大学本身就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产物,受社会背景和传统文化的影响而缺乏现代大学的文化精神,及如何从文化建设的角度推进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等方面分析,指出提升大学的整体水平,跻身世界先进教育之列,要继续加大教育的开放,包括文化的开放,让中国大学在多元文化碰撞下,形成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之上的新的现代大学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8.
在深入剖析研究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成员的使命、行为和价值需求特征基础上,立足于教学与科研相互融合的必然性,对研究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激励策略进行了讨论,确立了引导大学回归到造就人才本源理想的激励导向.进而,以组织激励机制理论为基础,结合学术资源配置功能、学术评价功能和信息共享功能,探讨了以提升教育质量为导向的基层学术组织激励问题,提出了引导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成员返本归源的“大学理想”激励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