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钱学森同志建设"山水城市"的设想对我国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银川、西安、西宁、成都、贵阳、昆明、重庆等西部城市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建设"山水城市"应顺应山水脾性,因地制宜,防止和减少"建设性破坏",以山水提高城市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2.
走向"天人合一"的城市文化生态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观念与西方城市文化生态学派对城市研究的内在默契,反映了东西文化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正在走向融汇与统一.建构这样一种新的文化体系,为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以及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论.本文应用这种新的理论与方法,分析现代城市的结构、功能及其特点,认为城市文化研究的基本着眼点是"以人为本",未来的城市将充分体现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的协调,以及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同步发展,21世纪的城市将会真正走向"天人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构建有重庆特色的森林城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面分析了重庆市城市绿化现状与森林城市建设原则,论述了重庆市山水滨江森林城市的自然特色打造、城市森林生态群落的科学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森林城市建设等重庆森林城市建设特点,论述了重庆森林城市建设的生态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下江人"的形成与认同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江人"的概念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其内涵由重庆(四川)"本地人"认同的地域范畴、商贸特征逐渐演变为有明显条约体系特征的社会群体.抗战初期,"下江人"获得大后方社会的广泛认同并形成涵义宽泛的历史名词.30年代长江轮船航运和以重庆为中心的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九一八"以后国内时局的变迁,以及南京中央政府成功整合四川,使"下江人"在较为广泛的层面介入重庆城市的发展进程;而卢作孚以及民生公司吸引并动员"下江人"入川参与西部建设的若干举措放大了"下江人"在大后方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开埠是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强加给重庆的病态的开放,是重庆沦为半殖民地化城市的开始,却在客观上成为重庆城市近代化的契机。开埠促进了重庆城市功能的转变、城市地域的拓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促使城市社会结构、城市文化环境和城市社会生活等都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6.
重庆是在古代江州城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巴文化是重庆城市文化的重要源头,构成了重庆城市文化重要的人文传统。基于地貌特征形成的“江一山”文化是重庆城市文化的自然传统。重庆城市文化在几千年的变迁过程中,逐步完成了传统与更新、古老与现代的交替,实现了从旧到新的涅粱和更生。在这一转换过程中,移民活动和近代化是重庆城市文化从传统向现代巨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文化软实力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运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将数量统计方法引入文化软实力研究,对国际中心城市香港、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和重庆的文化核心价值水平、城市制度健全程度、城市政府管理效率、城市国际化水平、城市文化中心影响力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以解放文化生产力、提升城市创新能力、扩大城市文化影响力为重点,把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成为具有超强文化实力和影响力的城市是中华民族复兴必须采取的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8.
文章就传统工艺美术的继承与拓展问题进行了论述,指出建立传统文化艺术发展"生态链"是现代社会民间工艺美术发展的必然之路.文章指出"惠山泥人"的保护与拓展问题应该纳入城市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中,为创造无锡市城市品牌形象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城市品牌是城市形象的重要名片,更是城市发展的软实力.城市品牌定位重在提炼城市文化的核心内容和城市特质,进而创造和呈现具有独特魅力的城市形象和城市风貌.城市品牌的重要目的在于展现城市由内及外的吸引力,并通过城市品牌的影响力提升城市的内在优势和市场化的竞争力.在重庆城市品牌的构建中,陪都抗战文化是重庆享誉世界的城市特质,表现了重庆深厚的城市文化内涵和坚强不屈的优秀民族精神,对重庆城市品牌核心内质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遵循重庆的城市格局和特色的基础上,就城市特色的保护和建设以及城市精气神的打造问题提出了科学规划,凸显山地层次,以人为本,营造独特的城市意象注重内涵,建设人文重庆,从长计议,打造标志性建筑和景观等城市特色保护建议,并就重庆城市精气神的打造提出个人的观点,以期能取得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来国内"城市旅游"与"旅游城市"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旅游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奠定了我国整个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而旅游城市作为一种特殊类别的城市,其发展引起理论研究者高度重视.近十年来关于城市旅游和旅游城市的研究主要涉及城市旅游竞争力、城市旅游形象、城市旅游空间、环城游憩带,以及旅游城市特征、形象和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旅游和旅游城市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都有发展和创新.未来,该项研究应注重理论体系建设,开拓研究方法,并明确界定"城市旅游"与"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当代城市处于一种"前现代"的发展时期.中国城市在物质生活文化、精神生活文化和生产经营文化等方面,基本上都没有进入当代城市发展的现代化轨道,城市文化在整体上显示出一种与当时中国乡村文化大体相似的 "前现代"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城市形象是公众对城市的总体评价和认知,包括理念形象、行为形象、视觉形象。城市的"破坏性建设"导致了城市个性衰退与城市"特色危机"。"城市是被感知的存在",城市形象要素既有具象的也有抽象的;既有物化的也有文化的。城市形象最终可以抽象为一种文化符号,城市形象建设本质是城市文化的塑造。城市形象建设必须尊重人、尊重自然、尊重文化、尊重多样性,突出城市个性,延续历史文脉,促进社会文明。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发展的进程越来越快,使得"城市"一词成为中国最为显赫的主导性话语,城市日益成为中国社会与文化的核心,城市文化占领了中国文化轴心位置,这使得文学创作主体已经不能对日新月异的城市无动于衷了.城市极大地冲击了作家的生存,对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倾向、创作姿态以及审美品位都造成影响.虹影重庆书写从其内在的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叙事视角展示的互补性和审美情感表达的共鸣性都表现了城市文学新的审美潜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广场的兴建,广场文化日益成为中国城市文化生活中最活跃的样式之一,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具有大众性、传承性、开放性和渗透性等特点。发挥城市广场的文化效应,必须重视其文化的展示功能、调节功能和凝聚功能。提升城市广场的文化效应,取决于城市所在党委和政府对广场文化的关注与重视,需要党委和政府提升对广场文化的认识和理念,创新广场文化的运行机制、活动内容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人文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理念、形态与模式,是对传统的"政治型城市""经济型城市"的反思与超越.相较于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绿色城市、韧性城市等新型城市形态,人文城市无论是在学理研究上还是在建设实践上都较为薄弱与滞后.大力推动人文城市建设,在理念内涵上,要进一步深化对人文城市的认识,全面把握人文城市理念的批判之维、价值之维、文化之维、动力之维与生活之维;在现实路径上,要严格"城市紫线"管理、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重视文化规划、提升人文城市建设的文化自觉,要挖掘人文资源、引领人文城市建设走特色发展之路,要注重人文之治、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浅谈长沙市城市森林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森林文化建设要注重突出城市特色、风格和品位.依托自然和人文景观,挖掘文化内涵,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长沙市城市森林文化建设具备优越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具备先进的生态建设理念和科学的城市森林规划.根据长沙市城市特点,依托自身特有的自然资源优势,融历史文化与人文景观于一体,基本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山、水、洲、城"城市森林文化.  相似文献   

18.
香港作家黄傲云在《香港文学》上发表了一系列描写去国与怀乡的小说。在他的作品中,今昔对比的时间模式表现为不堪的过去与美好将来的对比,这种"前瞻"型的未来观不同于以往沈从文以来"后顾"型的未来观,其中"乡"的文化身份模糊不清。怀乡实际上是怀念文化身份不明的"城",在文学创作里,城市开始影响原乡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9.
广州"山水城市"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广州自然与人文特征的基础上,回顾了广州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广州"山水城市"的构成要素,提出了具有岭南地方特色的广州"山水城市"发展模式的构想,并进一步探讨了广州山水--人文--城市有机结合的建设要点.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而与此同时,城市的发达、生活节奏的加快、文化的缺失及城市空间的规划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不利于城市道德建设的"陌生人"。陌生人的兴起与突显导致城市社会联结纽带的缺失、文化认同的弱化及功利关系的强化,从而使城市道德陷入了困境,极大地冲击了城市社会道德的良性运转。该文采用社会学理论对城市"陌生人"现象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城市道德的良性运作及城市道德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