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将孩子留在家中,成为留守儿童,由于这些父母疏于对孩子的管理和教育,孩子们缺乏亲情呵护、家庭教育和监管,在心理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不少农村留守儿童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难以疏解,现状令人担忧。本文首先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方面的现状,然后剖析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原因,最后提出家庭、学校、社会团体及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建立长期帮扶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留守儿童"的概念,最早是在2005年由周宗奎、段成荣等人提出来的,他们认为留守儿童即其父母有一方或者双方均外出打工,需要祖辈及亲属照料的儿童群体。研究表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兴趣上并没有明显差异。但是,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缺乏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学习动机和兴趣的监督和辅导。由于缺乏来自父母的陪伴和关怀,留守儿童的情感和健康心理问题较为严重,常表现出柔弱无助、自卑封闭、盲目反抗等,而这些问题又以小学阶段尤为明显。因此,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当前教育环境下所面临的较为严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留守儿童会在生活方面和心理方面,与那些长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存在差异,并且这些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他们目前的情况很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通过调查分析,找出对策来缓解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这对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种爱计划"是由婚姻与家庭杂志社与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共同发起的关爱留守儿童公益活动,通过与留守儿童进行书信往来,提供精神陪伴,以及孩子们所需要的关于家庭教育、儿童心理及生活指导等方面的课程及帮助。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缺少来自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就可能会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或者这样以及那样不容忽视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一鑫 《现代交际》2012,(4):123+122
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而使得留守儿童的教育出现严重的负面影响。通过积极的体育锻炼能够使留守儿童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对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很强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教育问题受到媒体和学者的关注。父母外出打工将对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产生负面影响,表现为母亲外出不在家的留守儿童,学业成绩低于父母都在家的儿童。这是由于父母不在家,特别是母亲不在家的儿童更倾向于同"后进同辈"交往,形成了不利于学习的同辈亚文化,最终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因此,应该从家庭、学校、农村社区三个层面引导和监督留守儿童的同辈交往,促成积极向上的同辈关系,激励留守儿童学业进步。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的加快,农村务工的人数在逐年增长,继"空巢老人"之后,"留守儿童"成为又一大社会问题,这种现象打破了孩子对父母应有的依恋关系,加上对儿童的疏于管教和祖辈的溺爱,留守儿童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在健康持续发展上面临着困境。本文基于依恋理论,通过分析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发展过程中的困境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对策,帮助儿童解决发展困境,促进其健康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8.
"留守儿童"源于农村青壮年离开本土,外出务工,把年幼的子女留在家里,让父母或亲朋好友看管,这些无父母教育管理的儿童就被称为"留守儿童"。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已成为了党和政府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重点,稍有不慎就会为家庭和社会造成重大隐患。只有探索出一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的新路,才能让农村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留守儿童是目前随着农村外出打工人数的增加而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这些儿童在缺少父母的关爱、引导和教育的情况下,面临着学习、家庭、社会和心理健康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会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学习和社会化过程。由于父母教育的缺失和家庭照顾的弱化,社区作为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的一个重要场所,对于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视角,探索基于现实的留守儿童状况改善和问题解决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暴露在大众视野下,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长时间与父母分离,衍生了许多心理问题,其中孤独感较最有代表性。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研究,针对其孤独感进行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是家庭、教师、学校三方面共同影响下所导致的心理问题,理应从这三个角度出发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进一步缓解留守儿童孤独感。  相似文献   

11.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直接导致了其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在基本生活、人身安全、心理、道德等方面呈现或潜伏着一些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家庭结构不完整造成的教育功能弱化、隔代教育代沟明显、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角色意识模糊,以及留守家庭教育文化氛围缺失等。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需要留守儿童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儿童”是农村里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会产生情绪消极、逆反、人际交往关系障碍等各种心理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结构的不合理以及社会性教育的缺失。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就要从这三个方面努力,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1068份抽样调查数据,旨在客观考察农村"留守儿童"的群体状态及特征、家庭困境及影响,并引导人们深度思考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的对策思路.调研表明,从群体特征看,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呈现出"规模大、比重高、分布广"、"性别、民族构成失调"、"父母双方外出比例大、时间长"、"留守兄弟姐妹多"、"隔代监护成为主要类型"等方面的发展状态;从家庭困境看,农村留守儿童仍面临着"亲子互动缺失"、"家庭教育缺位"、"身心呵护缺陷"的"三缺"问题,并产生深度的影响.提出坚持"民生为本"理念、完善"硬件软件"环境、增强"代际发展"能力、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的五大发展对策与思路,以供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进入城市打工谋生,由此催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少家庭的监管和教育,留守儿童学习一般或较差,道德品质也较差,在"留守儿童"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的档案,创设一个"亲情"班集体,让每一位留守学生体会到父母般的爱,对农村"留守学生"教育要有恒心和信心,学校、家庭、社会一起来努力,才能使他们能真正沐浴到"花季"的阳光,感受到"雨季"的滋润,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当前经济转型时期的特有产物,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在学习、人身安全、心理健康、思想认识和行为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问题成因固然与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有关,但也与农村义务教育的不完善、城乡二元结构的壁垒有着密切关系.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应该是预防性的,在正确分析和理解留守儿童的前提下,积极挖掘和发挥留守儿童本身所具有的有利教育资源,通过其正面教育意义来预防留守儿童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是留守儿童教育值得尝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代理家长”能为留守儿童带来春天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留守儿童中,有些由在家的单亲(一般为母亲)看护,有些被留给了祖父母、兄弟姐妹、亲戚、邻居等父母之外的其他人代为照料。留守儿童因为无法享受到家庭正常的抚养、教育和关爱,其权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不仅如此,由于家庭教育存在很大的缺陷,他们的健康和安全都难以得到保证,有的留守儿童从小就染上了诸多不良的社会习气,有的则因心理长期压抑而导致了行为的偏差或性格的扭曲,部分甚至成为一系列让人难以置信的“恶性事件”的主谋者或被害人。这就是近一年来才被人们聚焦的“留守儿童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失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父母外出经商、务工,把他们留在原住地交给其祖辈或其他亲戚照料,这部分儿童由于长期亲子分离,得不到父母面对面的教育和关爱,存在严重的亲子教育缺失。本文主要对这些留守儿童由于亲子教育缺失而引发的安全问题、心理问题、行为问题、生活问题和学习问题的关注并予以合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留守儿童的问题是城市城乡二元发展带来的遗留问题,其群体随着城市化进程日益扩大,相关问题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对象。儿童青少年时期是每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除了关系着他们的机体发育成长外,还决定着他们后期的品性形成及知识积累。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缺乏父母关爱,所以,为了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做好留守儿童问题的社会介入工作尤为重要。针对留守儿童的现状,梳理其教育、生活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并对形成原因进行了归纳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社会工作介入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进城务工人数增多,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而子女留守在农村的人数也不断增多。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并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题,而且关乎农村乃至全社会的发展,问题的解决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推进,一些地方农村劳动力为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寻求更好的发展,走出家乡务工、创业,受工作不稳定和居住、教育、照料等客观条件限制,有的选择将未成年子女留在家乡交由他人监护照料,导致大量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出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对改善自身家庭经济情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客观上为子女的教育和成长创造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但也导致部分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亲情关爱和有效监护,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极端行为,遭受意外伤害甚至不法侵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