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重庆市1998-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选取C-D函数构建经济增长模型,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贡献率分析法等,实证研究重庆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重庆市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重庆市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具有单向因果联系;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重庆市房地产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划分入手,选取人均GDP为指标,采用泰尔指数法与基尼系数法,利用重庆2005-2014年的数据,对五大功能区区域之间及区域内部经济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五大功能区之间经济差异总体呈现缓慢减小趋势,而区域内部经济差异在增大;组间差距对区域经济差异贡献率非常高,组内差距对区域经济差异贡献率较低.要缩小重庆经济差距,实现协调发展,需要完善交通网络、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出口集装箱班轮运输市场的运价随机特征进行研究,选取1998年至2011年中国出口集装箱班轮运输市场11条分航线运价指数,分成不同的时间序列长度,分别进行ADF检验,并对残差自相关性进行检验,发现11条航线中大多数运价指数短期时间序列有着随机游走的特性,随着时间序列长度的增加随机游走特性慢慢减弱、消失,CCFI呈现出均值回归特征;不同的分航线CCFI随机游走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样,意味着不同航线价格反映市场信息的能力不一样。  相似文献   

4.
从计量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合肥市近12年的经济统计数据,以财政收入与税收负担的关系为基础;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1998-2009年合肥市财政收入和经济增长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合肥市经济增长率与财政收入水平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合肥市今后税收工作的方向:调整税收结构与税费关系,提高经济总量,推进非税收入改革,以及加强税收管理信息化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差异性入手,分析交通运输业对区域经济影响的差异性,运用泰尔指数方法测度我国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内部的差异程度,分别选取客运量、旅客周转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为权重,计算相关泰尔指数,并分析不同区域差异性对总体差异情况的贡献度.结果表明,我国交通运输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差异显著,尤其是区域内部差异较大,东部地区对这种差异贡献度最大,但是区域内部对这种差异的贡献度有下降趋势,而区域之间对差异的贡献度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在构建两部门C—D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估算1996-2007年间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区域之间以及同一区域不同地区之间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存在较大差距。通过对影响区域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因素的深入分析表明,区域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层次、投入水平是影响我国现阶段区域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差异的核心性内部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房地产开发综合景气指数在1998年至2011年的走势,进行了序列平稳性的检验分析;在确定序列平稳后运用描述性统计检验、正态性检验和参数核密度估计来检验房地产开发综合景气指数是否服从正态分布;最后,在序列不服从正态分布的基础上运用R/S分析法,结合Hurst指数来判断我国房地价格的变化态势,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8.
建立全国及区域性“金融中心”是金融集聚促进经济增长的内涵及外延体现.在我国各省(市、区)竞相建立区域性、地方性金融中心的背景下,弄清金融集聚与各区域及当地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各区域建立规模适度的金融中心具有—定现实意义.依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金融集聚的区位熵值理论,整理我国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市、区)1998-2014年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建立起固定效应模型,并实证研究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异质性影响,得出相应结论和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建立双对数回归模型,并采用横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FDI区域差异直接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FDI对GDP增长的影响在三大地带具有较大的差异,而且东部发达地区要比中、西部地区强得多.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44个县域经济差异的时间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县域人均GDP作为衡量县域经济的测度指标,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定量分析1986~2007年辽宁省县域经济差异的时间演变特征发现,辽宁省的绝对差异逐渐增大,而相对差异在2000年之后逐渐缩小。运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辽宁省44个县域之间的总体差异,并对泰尔指数进行分解发现:辽宁省总差异的变化并不是由某一部分差异的变化引起的,而是由三大区块间差异和区块内部差异共同作用引起的,辽中北区域和区际之间的差异变化对辽宁省县域经济总体差异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进入数字化新常态,平台经济在提高经济效率的同时也在利益驱动下表现出一系列失序行为,带来了消费者权益受损、市场不公平竞争、收入分配差距及区域财力差距加大等结构性问题。不仅如此,平台经济在自身失序发展的同时还导致了诸多财政分配失序乱象,主要表现在欠发达地区强征管扭曲、发达地区税收漏征、财政过度返还、税收归属不当等方面,造成了平台经济发展的“双失序”,对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形成了一定的挑战。对此,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快构建适应平台经济发展的税收体系,参考中国证券交易印花税财政归属做法,将规模以上平台企业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主要税种税收收入收归中央,并分层分类、精准施策。在税收调节的有效性不足时,可以参考中央企业的财政归属与利润收取模式,依据“适度从低、分类施策”原则对平台企业适当收取税后利润。在全面调控税费收入侧调节的基础上,优化转移支付、社会保障、财税激励等支出侧调控,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2.
东北地区税收优惠政策调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着偏向东南沿海的税收优惠长期不变、优惠政策不统一、区域优惠政策为主、优惠方式单一等不利于东北经济发展的因素,建议实施统一的企业所得税制、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税收支持力度、适时调整税收优惠实施方位等措施,对现行优惠政策予以调整,为东北发展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相似文献   

13.
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和财政运行状况区域差异特征明显,突出表现在财政收支规模与结构、财政收支缺口与财政自给率等方面,进而直接导致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的差异。这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不完善、区域间转移支付制度不合理等因素密切相关。基于此,提出促进地区间财政相对均衡,进而实现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建议:推行政府层级的扁平化改革,确保地方政府尤其是中西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来源;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适度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福建省1994年以来的地方级税收收入、财政收入及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考虑我国财政体制中共享税种的中央分成因素,研究了福建省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通过求解Theil指数,对福建省区域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的税收负担呈上升趋势;中、小口径的税收负担尚处于经济增长可承受范围内,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较小;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的区域结构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性,要协调这种不均衡性,还有赖于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区域税负痛感程度研究发现区域之间存在差异,然后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2000—2015年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区域税负痛感程度的影响因素。发现现行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二三产业非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的财政收入结构使得商品服务提供地的东部地区和消费地的中西部地区的税负痛感程度不同,而不合理的财政支出结构、唯GDP论的政府执政理念加剧了税负痛感程度。建议深入推动税制结构调整,努力构建间接税+直接税的双主体税种结构;同时要规范财政收支结构,实现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6.
地方保护主义是区城经济一体化的拦路虎,是全周统一市场的绊脚石,它的产生源于多方面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地方政府的利益驱动。以政府取得尽可能多的税收收入为前提,建议建立一个包含增值税和所得税的政府税收收入模型,以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缩小区城经济发展差距,以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国31个省市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利用PVAR模型分析金融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表明:就全国而言,金融产业集聚和技术创新都能给区域经济增长带来正向的冲击效应,但是这种效应并不能持久;在发达地区金融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有正有负,而在欠发达地区这种冲击一直处于正向的稳定状态。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要高于金融产业集聚水平,技术创新对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非常微弱。应从深化金融体系改革、促进技术创新和金融发展的深度融合以及加大研发投入等方面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影响我国税收收入经济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收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的基础,现有研究成果表明,有很多经济性因素都影响着税收收入。通过对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等五个指标影响税收收入的回归模型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影响我国税收收入的主要因素是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而各因素数量的变化引起税收总量变化的程度由各自的系数来反映。  相似文献   

19.
试论农村公共产品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转移支付指国家的各级政府之间在既定的职责、支出责任和税收框架下财政资金的无偿转移。为弥补财政实力薄弱的乡镇财力缺口,中央财政在财力性转移支付和专项支付上都给予了农村地区很大的支持,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政府转移支付还存在诸如支付形式不合理、支付数额的具体计算不科学、缺乏有效监管等问题。为改变农村公共产品供需失衡的现状,应建立省级及以下的农村公共产品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并完善专项转移支付,采用“因素法”计算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转移支付数额,健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转移支付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0.
我国真正意义上应用西方的财政政策来调控宏观经济,是1998年开始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虽然积极财政政策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作用明显,实现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但其他方面如拉动民间投资与消费等不尽如人意.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过程中,许多可能影响财政政策效果的旧有制度,在向新制度变迁时,必然会导致政府财政政策传导机制的梗塞,甚至出现政策的作用机制发挥失灵.笔者建议,目前的中性财政政策要达到良好的效果,应注意从有关影响政策效应的制度安排上进行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改革,在政策手段上应减少公共支出,多运用税收这一调控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