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教育的重要论述,为党校教育继往开来指明了方向.在党校教育工作中,要高扬党旗,坚定政治方向,坚定党的意志和使命,抓好主业主课.要落实党校姓党的教育原则,通过党校教育实现党员领导干部的素质提高和心灵的自我净化.从唱响主旋律、建好主阵地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教育相关论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推进,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工程.党校是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训党员干部的主阵地.党校教师必须增强看齐意识,深入领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性,带头学、带头做、敢担当、发挥表率作用.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了党校姓党的工作原则,强调了党性教育是党校教学的首要任务.实践证明,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切实处理好历史与现实、内容与形式、讲授与体验、感性与理性、教育与管理、课堂与社会的关系,真正使党性教育入脑入心,达到对党员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杨槟 《南方论刊》2011,(7):62-64
新形势变化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着严峻挑战。党校应大力推进并积极探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有效途径:坚持党校姓党和按需施教的教育原则是前提条件;加强党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环境建设和队伍建设是关键;注重通俗化是党校教育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路径;理论联系实际是党校教育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党校系统的恢复发展开始于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共中央党校的复校,自此各地方党校纷纷复校,初期成为思想解放和标准问题讨论的重要阵地。新时期以来秉承着"党校姓党、忠诚于党"的根本原则,党校系统在治党理论创新、学员党性塑造、上下层交流互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是从严治党堡垒上坚实的一环。但是新时期社会转型带来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引起价值认同离散化、学员的理论基础参差不齐和党校科研、政策"解码"能力发展不平衡更加大了党校培训和教育难度。党校系统要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夯实从严治党教育的理论基础;不断完善学员培训管理方式,提高从严治党教育的实效性;建立健全内部轮训、轮岗制度,提升基层党校的科研和教育水平;做好党政部门的智囊团,为治党理政提供政策建议,从而助推全面从严治党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6.
马建新 《理论界》2014,(1):190-193
县级党校建设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校训和党校姓党的原则,以培训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人才为基础,以科研为保障,以现代化、国际化的执政管理为培训理念,汇聚高素质专兼职师资,不断进行高起点、有深度、重实效的研究和探索,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精干的培训管理团队,经过不懈努力和持续改进,把党校建设成与时代和本地区发展相适应的一流的干部教育培训和理论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7.
主要从为什么要探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问题逻辑式的教学方法,问题逻辑式的教学方法主要探究什么,如何探究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五观"、政治经济学的"四论"、科学社会主义的"两个必然"内容方面的探究以及具体方法的引导,旨在指导教师和学生这对双向互动的教学主体更好地发挥各自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坚持效果导向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既是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新要求。文章认为,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需要坚持系统观念,打出理路"组合拳"。一要坚持"理念为魂",牢固树立正确思想观念;二要坚持"教师为本",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三要坚持"内容为王",着力加强内容精准供给;四要坚持"方法为要",优化组合教学方式方法;五要坚持"环境为重",积极营造良好育人生态;六要坚持"协同为基",系统建构"大思政"格局。  相似文献   

9.
党校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党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党校科学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党校姓党”的办学原则,始终坚持“构建学习型党校”的办学目标,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办学方向,始终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办学重点,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从严治校”的办学要求,为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是深化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着力点。文章认为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既包括师生之间相向而行的"和"力,也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教育环境间的要素合力。高校思政课在发挥育人功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 "和"力与合力不足的问题,文章结合部分教师引领能力欠佳、部分大学生师生关系认知偏差,教育内容的时代性、教育方法的灵活性不够以及教育环境的和谐性不足等主要问题,就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需要提升主体素质,增强师生"和"力;优化要素配置,增强要素合力;整合"和"力与合力,共同推进高校思政课建设等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增强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这为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指明了方向.基层党组织深刻把握"四性"的内涵,理解其重大意义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探索如何把"四性"要求落实到基层党内政治生活中,从而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研究型教学的重要保障.针对高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教学培养特色,主要研究了提高高校研究型教学教师素质的途径和方法.主要以开展"主题教研",实施"主观努力,外部压力",加强"提升培养,注重实践"等要素为研究对象,提出实施研究型教学要有一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做支撑,教师个人素质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根本,是有效实施研究型教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论党校教师的柔性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校教师是党校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承担者和主导力量,但是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的传统刚性管理模式忽视了党校教师特殊的性格特征和劳动特点,制约了他们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新的管理方式,对党校教师实施柔性管理,不但有利于教师个人价值的实现,而且有利于党校管理水平的提升。这就要求党校管理者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要做到以师为本,服务为上;刚柔相济,以柔为主;尊重差异,有效激励;共同决策,民主管理。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党校党建工作要紧跟时代步伐.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粹性,党校党建工作是其中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党组织进行先进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围绕新时期党校党建工作创新的途径这一主题,进行简要地探讨.在党校开展教育建设的过程中,党建工作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实现党组织工作效率和及质量的有效提高,党校必须对党建...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目前正处于"战略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相交融的历史阶段,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进一步复杂化的情况下,提高党的科学执政水平尤为重要.科学执政既是党的执政目标,又是执政方法,它必须正确处理党、国家政权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必须以科学的精神和态度,探求政治领域所固有的客观规律.实现科学执政,是关系到党的历史使命能否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否胜利实现和民族复兴大业能否完成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16.
教育质量是党校的生命所在,是党校教育的根本要求。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是党校教育的一个中心环节,但提高党校教育质量绝不仅限于此,必须把提高党校教育质量的要求放在全面实现党校的培养目标上加以系统理解。 一、必须全面理解和把握党校教育质量 党校的培养目标,过去曾经归纳为理论、知识、党性、能力四个方面。现在中央15号文件提出,要通过轮训和培训引导和帮助干部从五个方面努力提高本身素质,这就比较完整地、科学地阐明了党校的培养目标。党校教育质量的根本要求、根本标准和根本表现就是看能不能全面地实现这个培养目标。从我南京市委党校们的实践情况看,要落实好中央的要求,首先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三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其中,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要求,涉及党的建设方方面面,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落实加强党的建设要求,就要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注重理想教育、加强党组织建设、扩大党内民主、切实改进作风、严肃党的纪律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大庆石油会战中逐步形成的群众路线制度化是党的群众路线创新发展史上的重要内容,是党的群众路线时代化的重要的标志.积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探索党的群众路线创新路径,对于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必须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占领理论研究的制高点,必须关注这方面研究的已有成果,必须形成一个思路清晰的总体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9.
党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际工作能力的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学校.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在注重教学工作的同时,加强党校图书增报咨询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20.
言谈礼仪作为"现代社交礼仪"课程的重要内容,是学生礼仪素养的重要方面.教师要进行普通话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善普通话水平测试,把普通话作为学校的校园语言、教师的职业语言、师生之间的交际语言,为提高学生的言谈礼仪与礼仪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