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8 毫秒
1.
在对赋体文学作品进行分类时,尽管《汉志.诗赋略》"杂赋"与《文选.赋》二者所面对的作品有多寡之别,但在分类做法与编次原则上有较多的相同点。分类方面,二者在以作品题材为标准的同时,还以作品所表现的情感色彩为依据,为特殊赋类命名的做法也相似;编次方面,二者均从儒家的价值体系出发,以政教功用为原则。《文选.赋》的分类与编次当受到《汉志.诗赋略》"杂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赋与小说在形态与体格上是貌似大相径庭、实则一脉相承的两种文类,二者在《红楼梦》的时代形成“参体同构”。《红楼梦》不仅援赋作入小说,秉持“远师《楚辞》而近学六朝”的赋学观念,存“隐曲之笔”;更是援引赋法入小说,以“七体”结构小说第五回,以“曲终奏雅”结构小说全篇。反过来,诸篇《红楼梦赋》又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首次以“赋”体完整组织、重写小说,以“赋法”构筑一个新的大观园世界。“赋—说”同构的文体形态分别在小说文本叙事与赋文本敷陈中得以实现。《红楼梦》与《红楼梦赋》二者的成功“互参”,是辞赋与小说试图以“赋法”同构的一个典型范例,在文体史、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赋学史上,荀子的《赋》是最早以赋名篇的,因而具有宗师的意味。荀子的《礼》、《知》、《云》、《蚕》、《箴》五赋,善用隐语,常常以设辞问答的方式描述某个事物或陈述某个对象;同时,荀赋以礼义之道统摄全篇,"铺采文",极尽赋之铺陈叙述之体。荀赋开了咏物说理赋之先河,对汉赋问答体写作方式与"铺采文"的创作风格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历代学者因对"宫体"持有偏见和深受传统儒家观念的影响,形成对庾信赋贬前褒后的评价传统。这种评价传统忽略了庾信前期赋的过人之处,即在内容层面注重现实、在技巧层面注重对偶、在体制层面将诗赋交融发展到顶峰。庾信后期赋乃至后世中国文学对其前期赋多有继承、借鉴和拟作,因而需要对庾信前期赋重新认知与评价。  相似文献   

5.
"分类"反映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程度与认识标准,是看待事物的视角与态度,理解事物的深度与广度。一代有一代之思潮,刘向、刘歆、班固当时《汉书·艺文志·诗赋略》类辑"歌诗"与"赋"必定是胸有伦次,本文以班固《汉书·艺文志·诗赋略》与《两都赋序》为基础,比次条理,管括机要,本根推原,再与先秦《诗经》风、雅、颂分类参互考寻,爬梳剔抉,远览深思,探究《汉书·艺文志·诗赋略》"歌诗"与"赋"分类之立意发想,最后证得班固《汉志·诗赋略》关于"歌诗"、"赋"之类分判准,并不在于传播方式之"歌"或"不歌而诵",也不在于"文艺形式"之铺陈、铺排、铺张扬厉或铺彩摛文,而是对于古圣王典制之追摹;"歌诗"远绍古圣王采诗以观风俗,知得失之政治典制,是承继《诗经》"国风"编定之理念;"赋"远绍古圣王,公卿列士献诗讽谏以补察时政之典制,或美或刺,是承继《诗经》"雅""颂"编定之精神,此亦班固所以言"赋者,古诗之流也"之核心义涵。  相似文献   

6.
刘宋中期文学发生了两大变革,一是从客观描摹向主观抒情的方向发展,二是在体制上更加注重骈化。谢庄《月赋》营造出清雅冲淡的意境,融入了浓厚的抒情意味,骈俪特征明显,声律和谐,音韵流转。《月赋》既标志着咏物赋向抒情赋的转变,又实现了古赋向骈赋的转变,推动了刘宋文学的变革,赋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庾信的《周五声调曲》在与历朝燕射歌辞对照中表现出了明显的变化,其内容和形式都颇具特点。在内容上,庾信的《周五声调曲》更加切合当时的现实政治。在形式上,则呈现出歌辞名称的变化、明显的赋化倾向和六言体体式的出现等三种创新点。而北周政治环境和作家自身个性意识这两方面的影响则是导致庾信《周五声调曲》出现上述新变情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以法国文艺理论家克里斯蒂娃提出的互文性为理论支撑,从抒情主旨、创作范式、美人意象等方面,分析互文性视角下《闲情赋》对其他文本的转化、重复等情况。通过分析发现,《闲情赋》文本内容存在三种特殊互文。它们体现在陶渊明不同作品之间、《闲情赋》与同题写作文本之间、《闲情赋》与其他前代文献之间。其中,第一种属于“内部互文”,后两种属于“外部互文”,它们共同构成了《闲情赋》的“互文性”。首先,《闲情赋》所体现的对时光流逝的焦虑感、对于知音的渴求,同陶渊明诗中惯有的抒情主旨同调;其次,《闲情赋》在标题、句式等篇章结构上基本遵循同题写作文本的范式;最后,从标题来看,《闲情赋》当归属闲邪类辞赋,但其实际的写作内容更趋向于神女类辞赋,可将其视为两种类型的结合,体现了陶渊明在互文写作上颇具创见的文思。  相似文献   

9.
齐梁拟乐府诗赋题法初探──兼论乐府诗写作方法之流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齐梁时期拟乐府诗“赋题法”的产生,并论述其在文人拟乐府诗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革新意义,指出其对唐代拟乐府诗创作的深远影响。文章着重论述以下几个问题:一、从魏晋拟篇法到齐梁赋题法的成立;二、赋题法产生的直接机缘:沈约等人的赋曲名之作;三、赋题法与南朝诗赋创作重题、咏物之风的关系;四、赋题法与齐梁迄唐边塞诗创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文选》是在总集的基础上再次选编作品的总集,其赋篇的来源当是以《历代赋》为蓝本。其一,从其选文的下限来看,《文选》赋类的选文范围与《历代赋》相符合;其二,奉敕注《历代赋》的周舍为昭明太子东宫高层官员,他在东宫任职的时间恰恰是昭明太子开始从事总集编纂的时期,其对太子的影响不小;其三,从《文选》未收陶渊明《闲情赋》和张融《海赋》来看,恐怕也与《历代赋》的选赋范围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