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决城市住房问题,是现代化的重要挑战。对城市化背景下日本住房问题和政策干预演进的考察表明,日本早期城市化阶段属于“住房卫生政策时代”,城市住房问题开始发韧,卫生问题尤其严重;中期城市化阶段属于“住房公共政策时代”,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取得较大进步,住房问题总体维持、但又有所改善;晚期城市化阶段属于“住房社会政策时代”,由于强有力的住房社会政策,日本最终基本上解决了城市住房问题,虽然迄今它也面临与其政策模式相关的一些不足。日本个案表明,城市化既带来城市住房问题又推动其解决,并且住房政策干预形成了对社会文化因素的嵌入,因而同时支持了“趋同论”和“求异论”观点。日本经验对当前中国有正反两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住房问题是中国重要的民生问题,而住房保障制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举措.将住房保障事业看作是由政府主导的"住房保障公共事业",其提供的产品是具有准公共物品性质的保障性住房以及住房保障政策,借用"PEST"分析方法具体分析影响中国住房保障制度的政治因素(P)、经济因素(E)、社会因素(S)和政策有效性因素(T).从政治因素来看,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存在管理不足与法律约束力差的问题.房价收入比、保障性住房供需矛盾两个经济因素,反映出我国住房保障制度覆盖面窄、保障不足,保障性住房供需矛盾严重的问题.人口结构、城市化、传统习俗三个具体的社会因素再次印证住房保障制度保障力度小,供给不足的缺陷.政策有效性因素,反映出住房保障制度本身制度的有效性差,而这一制度缺陷致使道德风险问题频发,带来负外部效应.基于此,完善中国住房保障制度应采取的对策为:增强政府住房保障能力、倡导新型住房供给与消费模式、增强住房保障制度的政策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解海  靳玉超  洪涛 《学术交流》2013,(1):112-116
在目前中国四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下,城镇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体现出了显著差异:最低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在住房市场上根本无法实现经济适用房的住房需求,更不用说普通商品房;高收入群体则对大户型商品房也具备完全的住房支付能力。供求结构失调是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通过构建五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可以解决居民收入层次与住房供应层次不匹配的问题,即把住房供应体系分为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政策性商品房和商品房共五个层次,尽可能覆盖到包括低保困难户和"夹心层"在内的绝大多数城镇居民家庭。在此基础上完善住房市场过滤机制,理顺住房供求结构,实现"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场"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4.
西宝  温玉杰 《学术交流》2002,1(3):43-46
由于中国住房金融市场发展历史和政策原因 ,在市场竞争、业务运行、市场体系、金融工具和产品营销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因此 ,利用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住房金融政策比较研究的方法 ,借鉴相关住房金融政策经验 ,以建立、健全贸易自由化条件下的中国住房金融政策。应建立完善的住房金融体系 ,建立健全住房抵押贷款机制 ,实行差别利率等政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住房保障法》的基本制度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住房保障法》列入立法规划,该法的制定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意义。本文提出了协调政府与市场关系、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实效性与前瞻性结合以及衔接相关法律的总体起草思路。本文在对《住房保障法》应当涉及的主体制度作一梳理后,提出了《住房保障法》的基本框架建议:总则、住房保障的对象和方式、住房保障的住房和资金、住房保障的准入和退出、监督管理以及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6.
方长春  刘欣 《社会》2005,40(4):163-190
与关注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中的体制性因素和市场能力因素对住房不平等的影响,以及着重以个体的劳动力市场处境予以解释的观点不同,本文认为,居住有很强的空间粘滞性,地理空间差异同样是理解住房不平等问题不可忽视的结构性因素。对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的分析发现,居民家庭房产的地区差异具有高度的统计显著性。基尼系数按地理空间分解后显示,相对于家庭收入或家庭人均收入的地理空间差异而言,家庭住房资产的地理空间差异更为突出;运用赫克曼两步回归法分析资料发现,地理空间因素不仅影响产权住房的获得,对房产产值的效应也具有高度的统计显著性。这些发现都支持了我们的基本论点:地理空间差异不只是住房不平等的外在表现,而是导致住房不平等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关注地理空间这一结构情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及其社会不平等后果不仅有现实的政策意义,也有助于拓展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研究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必须从经济成长阶段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实际出发,走中国特色的房地产发展道路.应该使房价保持在合理水平,把满足居民基本住房需求放在首位,强化政府稳定房价的责任,着力扩大二手房市场.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的改革下我国城镇居民住房保障制度的发展经历了福利型时期、改革探索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后的完善期三个阶段。在福利型时期,政府对房屋实行统分统配,但是这种制度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取消而终结;在改革的探索期,我国迈出了住房商品化的第一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建立了以公积金、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为主要内容的住房保障体系。本文旨在梳理新中国六十年来城镇居民住房保障制度演进的历史脉络,进而分析各个时期住房保障制度的运行问题,以期对即将出台的《住房保障法》有所资鉴。  相似文献   

9.
新公共管理理论进入中国后,其市场化的理念对中国住房市场的改革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新公共管理的视角,对住房市场中的地方政府行为进行分析,发现中国住房市场的症结在于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和迷信住房市场,因此选择性地执行政策法规,并由于缺乏制度约束而导致寻租严重、玩忽职守.地方政府应该重新定位自己的职责,从制度上减少逐利性行为,加大对住房市场的监管力度,并尽可能培育多种住房开发主体.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城市住房保障制度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国敏 《创新》2009,3(8):26-28
住房保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构成内容,也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政府作为城市住房保障制度的责任主体,应着力解决城市住房保障制度所面临的问题,深化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城市住房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