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难以构筑的"姐妹情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男权社会对女性个体的分隔与孤立,对女性之间亲密关系的挑拨、禁止与诬蔑,"姐妹情谊"事实上难以发生、存在和持久.借助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和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本文力图探究<另一种妇女生活>中"姐妹情谊"难以存续的根由所在.  相似文献   

2.
独特的文化景观 --试论现当代女作家笔下的"姐妹情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当代女作家笔下的"姐妹情谊",以同性结盟的姿态反叛了封建礼教对女性角色的限定,开拓了文学表现生活的一个崭新领域,为长期处于封建伦理文化压制下的女性文学带来了曙光.对女性之间"姐妹情谊"的关注,展现了一道女性生存真实的独特景观.  相似文献   

3.
倡导姐妹情谊是女性主义批评的理想之一,作为黑人女性主义批评家,贝尔·胡克斯主张女性之间结盟。但不论黑人女性和黑人男性之间的复杂矛盾,还是黑人女性和白人女性之间的关系,尤其黑人女性相互之间的愤怒和敌意,都使得姐妹情谊的建构困难重重。鉴于此,胡克斯主张受压迫的女性应该把种族、性别和阶级的压迫结合起来考虑,强调"支持"在姐妹情谊建构中的意义,同时发展一种"批评性意识",最终将女性联合在一起,向着姐妹情谊的理想而迈进。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女性主义中的姐妹情谊理论和心理学家埃里克松的自我身份认同理论来研究莫里森的小说《秀拉》,旨在分析姐妹情谊及其作用在这个文本中的体现,并揭示莫里森表现姐妹情谊这个主题的意图之所在,即,姐妹情谊可以帮助黑人女性在受男权与白人双重统治的社会环境下寻找到自我身份的认同。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歌劳利亚·内勒的代表作《布鲁斯特街的女人们》分析黑人女性的姐妹情谊。姐妹情谊帮助黑人女性承受并对抗来自于男权社会的压迫。然而,这种联盟并无法为她们的生活带来彻底的改变。此外。具有排他性的女性联盟残忍地把女同性恋者和黑人男性排斥在外。本文既认可黑人女性的姐妹情谊和它的优势,又揭示出它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女性文学作品的诸多命题已受到文学界的高度重视,而姐妹情谊则是一个重要但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主题性命题。本文以文本细读的方法,从中国传统文学的积淀、现当代作家的不断探索、西方女性主义思想与理论的渗透三个方面,追溯和剖析了20世纪90年代许多女性作家对姐妹情谊主题小说青睐的历史渊源与现实缘由,为女性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主题方向。  相似文献   

7.
美国作家邝丽莎的小说《雪花与秘密的扇子》讲述了19世纪清朝年间名叫百合的女孩的成长故事。姐妹情谊是小说的重要主题之一,有亲缘关系中的姐妹亲情,也有非亲缘关系中的女性友谊。百合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姐妹情谊的相互抚慰、支持的亲和状态,以及相互误解、诋毁的背离状态。给百合带来的不管是温情还是创伤,姐妹情谊帮助她度过成长困境中的艰难境遇,塑造父权制社会要求的性别特质,引领和启蒙她进入性别角色。姐妹情谊是女性身心成长不可或缺的情感基础。  相似文献   

8.
女性文学有关“姐妹情谊”或“姐妹之邦”的书写,在同男权文化左冲右突,在承受着转型社会女性特有的焦虑和内。心分裂之中,播撒在一些女性文本的深层,代表了写作的女性对男性中心价值的窥破,在对同性求索中观照和建构女性自身,从而体现一种女性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9.
运用斯皮瓦克的属下理论和沃克的姐妹情谊来对小说《灿烂千阳》中的女主人公玛丽雅姆的认识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女性自我意识觉醒进行分析,并就这一有别于西方女性的新形象进行分析,得出其对于后殖民地的第三世界妇女解放所产生的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10.
文化身份是一个建构和图绘过程。中国也经历了当代语境下的文化身份危机历程,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对现代性的反诘和"文化保守主义"。这些反应是借用西方现代性的解放性话语所作的本土反思,存在着许多的弊端和缺陷。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身份的出路在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核心价值,即"和"文化。"和"文化可以更好地发展和更新中国文化。选择"和"文化,也是选择和继承中国传统的、古老的思维和本土话语,它有助于完成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中的定位,从而实现共建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的宏大目的。  相似文献   

11.
《南都学坛》2015,(4):55-58
姐妹情谊在妇女解放运动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心同德的姐妹情谊能够形成正能量,从而加快妇女解放的进程;离心离德的姐妹,客观上成为男权制度的帮凶,形成了负能量,就会延误妇女解放的进程。《紫色》中的姐妹们,相同的遭遇使她们走到一起,相互的需要使她们互相依存,她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姐妹情谊的正能量加快了妇女解放的进程。而《半生缘》《飘》中的姐妹却与之相反,离心离德,算计姐妹,客观上成为男权制度的帮凶,形成了负能量,就会延误妇女解放的进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姐妹情谊在妇女解放运动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方言性"亦即本土文化针对性的角度观之,中国生态美学与西方生态学有着根本的分际.作为一种"和合美学",中国生态美学在自然观上秉持物我无分、人与自然同情同构的"生命整体观".就现实起点而言,其忧患意识及人文关怀则基本呈现为一种"生存忧患",也就是对13亿国人尤其是草根民众的物质-精神生活与当下生存状态的人文反思,而非西方语境中的生态忧患.  相似文献   

13.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作为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以其彰显种族、性别和阶级三位一体的特征,在黑人女性传统、黑人女性形象、"姐妹情谊"等方面的理论建构,不但呈现出黑人传统文化的溯源,同时促进了黑人女性文学的发展。虽然有相互矛盾的因素,但在向世界发出边缘群体的声音,提升黑人女性的地位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巴尔扎克的创作到马尔科夫的"开放体系"理论,西方现实主义是一种具体的实践过程,是当下话语。它对研究发展中国家现实主义文学的启示是:应走出现实主义的理想化这一先验论的认识模式,进入到本土语境当中。  相似文献   

15.
本土女性话语资源的分析表明.西方女性主义及其翻译观在本土语境中集体缺失.因此.西方女性主义翻译中所采取的双性同体纠偏策略在我国目前的翻译批评中尚属视野的期待。交往行为理论为双性同体的翻译策略提供了实践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庐隐的小说《丽石的日记》以丽石与沅青的姐妹情谊书写,在现代文学史上首创同性恋文学写作,为我们呈现了知识女性的角色焦虑。作家以小说的形式,探讨两性关系、婚姻模式,表达了建构自我的性爱模式和理念的企图。小说强调女性之间纯粹的姐妹情谊,所以,庐隐笔下的同性恋书写,呈现出模糊和暧昧的状态,这种情感模式类似于女性联盟,是对男权中心社会的反叛,同时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雪花秘扇》是一部充满中国民俗文化的女性主题小说。小说通过对女书、老同和哭嫁等民俗的描述,使中国封建社会女性的生存困境得以彰显。女书只是女性话语权的表象,其背后是难以超越的男权边界;老同关系里不存在纯洁隔世的姐妹情谊,它会随着女性阶级地位的改变而改变;哭嫁风俗的背后是女性对"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封建包办婚姻的控诉。  相似文献   

18.
亦舒小说把女性意识探索的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外部世界,升华到了更高的层次。其女性意识主要表现为平等的两性关系、反父权的思想、姐妹情谊的书写等方面。究其原因,是基于亦舒的个人经历、香港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等因素。这种女性意识使其小说在当代女性文学中产生较大影响,同时在促进女性的全面发展方面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在跨文化语境下,文化传递的主体——译者的文化身份决定了文本的阐释、文化传递的方式和途径以及翻译策略。林语堂英译《中国传奇》体现了译者杂和的文化身份与文化视角,一方面从中国本土文化的关注出发对中国文化进行关照,试图从西方话语权力的缝隙中寻找能被这个宏大话语纳入的本土文化主题。同时又以西方文化视角对其本土文化进行过滤,其作品带有浓厚的经过西方文化过滤的"东方色彩"。  相似文献   

20.
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提法,有以下问题需要澄清:一是要区分开审美化或审美泛化与消费符号的无限扩张之间的区别;二是要将西方的语境和西方的消费文化理论对中国的影响研究与语境化研究区分开;三是要明确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否意味着文化研究的兴起和文艺学的越界。在将"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命题泛化之前,首先对其进行语义分析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