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民族发展、国家未来以及公民切身利益,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积极参与和全面配合。当前,我国正处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除了宏观层面要发挥政府的指导性作用和社会的协调性作用外,微观层面还需充分调动公众的参与作用。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不但能强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监督和辅助作用,还有利于维护公众生态利益,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合理化。但是,我国公众参与制度正逐渐陷入困境,法律上的缺失是导致公众参与制度不完善的重要因素。就我国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制度而言,在公众知情权、参与决策权、救济机制、参与意识等方面存在诸多缺陷。要为生态文明建设公众参与机制的完善提供法律保障,可以通过“生态文明”入宪与制定《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法》、完善公众知情权和参与决策权、健全公众参与救济机制、提高公众参与法制意识等措施,促使公众合法、积极、有序地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  相似文献   

2.
环境权是伴随着人类环境危机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权利。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法律机制对于维护环境权、保障公众有效参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现行环保公众参与的法律机制在信息公开、参与公共决策以及参与救济机制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完善我国环保公众参与的法律机制,应提升信息公开有关法律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对公共决策公众参与制度予以实体与程序性保障,建立适合于各类监督参与主体的监督方式,完善环保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公益诉讼三大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3.
公众有序政治参与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政府决策领域的公众参与取得一些进展,但不足之处相当突出。公众参与政府决策需要在公众中遴选代表,但是代表遴选程序缺乏公开性与科学性,遴选的代表参与能力较弱、专业性不强,遴选的代表“政府化”倾向严重,代表遴选过程的监督机制不健全。完善公众参与代表的遴选机制,需要拓宽公众参与的信息公开渠道;健全参与代表的遴选制度;建立遴选代表的培养体制,提高遴选代表的参政能力;完善代表遴选的监督机制。只有立足于完善的代表遴选机制基础上的公众参与,才能满足公众的维权需求,提升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相似文献   

4.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但目前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仍不完善,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低效、无序状态.因此,必须加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健全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法律作为制度保障,加强民主监督等途径来逐步提高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新乡贤作为新生治理主体,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保障新乡贤参与治村的法律制度不健全, 促进新乡贤作用发挥的工作机制不完善,引导新乡贤依法治村的工作重视不足等问题的存在,极大地限制了这一主体作用的 发挥。为此,通过完善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法律规范,健全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作用发挥的自治、法治、德治平台,强化对新 乡贤依法治村的引导与扶持等方式,完善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法治保障路径。  相似文献   

6.
群体性事件是民众矛盾得不到妥善解决,以非制度形式表现的政治参与.它反映了我国政治参与的缺失,展现了我国政治参与中面临的制度建设、执政能力等方面的症结.制度上有效政治参与的渠道有限、法律上对于参与权利保障不完善、部分官员依法执政行政能力不足、民众缺乏参与实践、有序政治参与意识缺乏等都成为有序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必须从制度...  相似文献   

7.
在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的背景下,我国对环境公益诉讼作出了一系列探索,但实施效果与当初预期还有相当差距,动力不足是重要表现之一.深层原因主要有法律制度不健全、法院受理公益诉讼案件保守、法官排斥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案件成本制约公益诉讼、公众参与沦为空话等.因此,必须从完善实体法、构建系统的环境诉讼程序机制、改革环保法庭体系设置、鼓励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健全公益诉讼基本理论作为推动力,将司法实践上的松绑作为混合动力,将公众参与作为根本和持久动力,构建完善的环境公益诉讼动力机制,摆脱环境公益诉讼动力不足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高校退休教师具有声望地位高、专业知识丰富、国家保障充足、社会参与意识强等特点,是重要的智力资源。但他们在社会参与中,存在法制不健全、就业岗位少、参与机制不完善、知识成果宣传不到位、与在校师生交流少、社会老年歧视观点、自身意识等局限。因此,应完善法律规范,丰富参与渠道,健全参与制度,使参与机制常态化,加强与师生交流,注重成果宣传,创设尊老环境,树立新型老龄观等,更好地保障高校退休教师社会参与。  相似文献   

9.
浅谈公共管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管理是现代政府治理的新模式,强调公众的参与是推动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从公众参与的制度建立,程序规范,公众主人翁意识以及社会中介组织培育三个方面提出健全机制的构想;并对建设公众参与机制的社会环境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群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公众已经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支重要推动力量。但同时,也存在参与的主动性不强、参与途径不畅、参与机制不健全、参与层次不高等诸多问题。为了提高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效,需要采取培养公众生态主体意识、拓宽参与渠道、健全相关制度、激发社会组织作用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公共预算涉及最广泛的公众利益,因此在其中引入公众参与程序,并将其制度化,以三位一体的规制层级予以保障,是极具意义的。在我国,公共预算中的公众参与程序的发展深受公民、政府和社会资本等具体环境之影响,存在着适应地域窄、运用层级低、机制单一、有效性不足等多方面缺陷。为了填补传统研究领域空缺,构建公共预算中的公众参与程序制度,从理念到原则再到模式,作了从宪法高度到诉讼保障的全方位制度安排,以此保障公共预算中真正融合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是离不开公众的参与的.公众参与决策是推进决策民主的必然要求.它主要有五种参与形式和作用.要从法律、制度、参与环境和思想宣传等方面保障公众参与决策,真正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相似文献   

13.
公民政治参与制度化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根本保证。目前我国新社会阶层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现象依然存在,其消极影响是破坏公平准则、阻碍实质民主、滋生社会腐败、降低社会公信力等。为此,一要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前提,优化政治参与制度创新的政治环境;二要以协商民主制度建设为契机,完善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相关制度;三要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为保障,确保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合法有序。  相似文献   

14.
自然保护地的建立有利于防止生态系统退化,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我国自然保护地建设事业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保护地居民的使用权、财产权、人身权、文化权利却没有得到切实保障,这与法律制度的不完备有密切关系。当前,在我国自然保护地居民权利保障上存在管理体制不清晰、居民参与机制不健全、补偿机制不明确、利益分享机制不完备等问题。为切实保障我国自然保护地居民的权利,必须加强我国相关立法,以理顺管理体制,健全居民参与机制,完善损失补偿机制,建立利益分享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张鲁萍 《南都学坛》2013,33(1):110-114
在关注公众参与具有重要价值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如何实现参与的有效性。公众参与行政决策在我国面临的现实困境为:行政决策机关民主意识淡薄,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能力不强,相关的制度设计不完善。只有在树立客观务实的理念、推进制度环境建设的基础之上,通过合理设置参与之范围与限度、有效选择参与之公众、优化参与之程序、完善参与之信息公开、健全司法审查制度,方能逐步实现公众有效参与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环境法治发展的方向.然而,煤矿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法治建设已不能满足于实际需要.尚存在诸如公众参与权不明确,参与范围有限,环境信息公开存在诸多限制等现实问题,民众的相关权益也难以保障.故应当尽快建立煤矿环境保公众参与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谈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分析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通过加快和完善立法、推进环境宣传教育以及完善公众参与的操作机制等手段来完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18.
现代民主理论主张行政权的运作通过各方合力来完成,参与是民王的基础,而各国政府治道变革的实践为公众参与政府公共管理提供了契机.在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公众环境意识的觉醒、环保NGO的广泛兴起,为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奠定了一定的社会基础.作为制度安排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法律制度,应贯穿于环境法律实施的全过程,这一制度的应然逻辑构成应当包括环境信息知情制度、环境立法参与制度、环境行政参与制度、环境司法参与制度,以及出于保障上述制度实施的程序保障制度等.  相似文献   

19.
论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影响评价是为预防和减轻拟从事的开发行为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而实施的一项环境法律制度.公众参与是环评机制能够发挥效用的关键.我国目前的公众参与环评机制在适用范围、具体程序和法律责任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使环评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为落实环评中的公众参与机制,应当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立法经验,对公众参与环评的信息公开、公众参与方式等规定进一步完善,真正形成"阳光环评","民主环评"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重大环境行政决策是指行政机关作出带有全局性、综合性、根本性、长远性、持续性的重大环境事项决定的行为。重大环境行政决策必须符合法定程序。应健全依法进行重大环境行政决策机制,实现行政决策程序法治化,把有效的公众参与和专家论证以及社会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审议讨论决定等确定为重大环境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确保重大环境行政决策法治化、程序正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