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龙艳 《经营管理者》2009,(20):101-102
自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与日剧增。本次金融危机给中国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投资海外的机遇,但是同时企业在海外并购中也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如政治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等。正是因为这些风险,使得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屡屡受挫。通过结合中铝并购力拓的失败,探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风险防范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基于扎根理论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关键风险的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识别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风险控制的前提,也是保证海外并购成功实现的基础。由于中国特有的社会制度,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行为往往得不到东道国政府和民众的信任,这增加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大大提高了风险识别的难度。为探讨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面临哪些关键风险,论文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以近年来中国企业进行的海外并购典型失败案例为研究样本,通过数据收集和译码过程,不断比较和理论抽样,构建了以"跨文化风险"为核心范畴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关键风险体系,并基于合法性视角,从国家和组织两个层面进一步解析了风险源——制度距离,从而为中国政府和企业有效进行海外并购风险防范提供了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自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并购市场一度陷入低谷,而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活动却异常活跃。然而,在我国企业海外并购高歌猛进的同时,在海外投资并购中失败的也不在少数,华为、中兴、三一重工、中国黄金、中石化等国内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碰壁,就连中海油并购尼克森也经历了"一波三折"后才成交。因此,我国企业面对海外并购的新风险,采取什么对策才能避免"折戟",是企业的当务之急。我国企业海外并购面临新风险分析1.泛政治化风险有不断扩大趋势近两年是全球政治特殊的年份,仅2012年全球就有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领导人换届。权力的  相似文献   

4.
正据有关调查分析,近20年来,国际并购案例中,有超过60%的案例没有获取预期的协同效应,甚至有的并购案直接以失败告终。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并购的整合缺失导致的,比如并购后的文化整合、财务整合、部门整合等缺乏引发的并购双方冲突。为此,本文将重点考察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因以及并购活动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并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整合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存在的风险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本文以此为背景具体分析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6.
李智敏 《经营管理者》2009,(23):207-207
世界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前景黯淡,市场需求减少。各国为维护本国利益,已开始设置贸易壁垒,贸易保护主义悄然而行。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国企业面临生存挑战。海外并购作为绕开贸易壁垒的国际投资形式,被一些中国企业所采用。2008年,尽管全球并购市场交易清淡,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依然活跃从并购进程观察,近几年的海外并购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均占一定比例,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以利今后并购活动已成当务之急。本文阐述了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情况,指出了并购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越来越活跃。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本文以此为背景说明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必然性,并对于近期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实际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市场发展和满足自身利益诉求,2004年12月8日联想宣布并购IBMPC业务,作为中国海外并购最大"赢家"的联想赢得了全球的关注和中国企业的殷殷期待。相比TCL、京东方、明基等海外并购的经济后果集体失语而言,联想能否逃出并购的赢家诅咒?本文将分别从以下两个角度来研究联想并购产生的经济后果。其一,利用资本市场的数据实证检验联想并购和整合的经济后果;其二,对比分析联想并购前后财务指标变动趋势及市场份额变动趋势研究并购的经济后果。本文研究发现,联想目前仍然没有逃出"赢家诅咒"的宿命,成败目前尚无最终定论。尽管整合面临很大的挑战和风险,但中国企业仍不会停止海外并购的尝试,全球化已经成为中国企业面对的不争事实,为规避并购负面经济后果,本文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在刺激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结构挑战的过程中,积极推行"走出去"战略,鼓励海外投资,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也存在诸多挑战。本文以金融危机为背景,从宏观角度分析了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国内国外环境,并就如何加强海外并购风险管理提出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跨国并购逐渐成为我国汽车企业尤其是民营汽车获取国际先进技术、品牌,扩张自身规模的一种方式。然而,跨国并购活动中面临的巨大的财务风险使得我国车企的海外并购活动很少能够成功。本文从并购活动的预备阶段、实施阶段、整合阶段入手,全面分析了面临的财务风险。并提出"改善信息不对称情况","拓宽融资渠道","增强资金稳定性"等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案例不断攀升。因美国劳动法律对劳动者的保护全面系统,法制健全,工会和其他劳工组织非常强势,这些都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整合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因素。本文通过对中国企业在并购美国企业过程中以及并购后整合所需要承担的劳动法律风险进行分析,梳理美国雇佣法律体系和结构,从美国联邦立法、地方法律以及案例进行介绍,使中国企业能够避免因用人习惯和对法律的不了解而造成巨大并购成本甚至并购失败。  相似文献   

12.
企业并购是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开展全球化经营的主要手段,也是获取其他企业技术、市场等资源的重要战略苛具。中国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强劲的国内需求,给并购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环境,而全球金融危机则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创造了机会。然而,企业仍需谨慎辨识机会背后的风险,以防陷入“并购陷阱”。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活动日益增加,但并购成功率并不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不重视或沒有做好人力资源整合。本文提出了海外并购的人力资源整合策略,为中国企业成功推进海外并购、提高并购成效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14.
美国引起的金融危机正蔓延到全球,对经济的影响也从虚拟经济过渡到实体经济。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并购机会和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现状。提出使海外并购真正为我国企业的壮大做贡献,政府方面要完善相关政策,企业方面则要扩大并购范围、培养并购人才、明确并购目标。同时,切忌盲目并购,要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15.
陶陆明 《经理人》2010,(6):10-10
在很多中国企业看来,金融危机是一个商机,因为他们可以实现过去难以进行的海外并购。但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成功率却甚为忧人。金融危机爆发当年,中国海外并购升至205亿美元,但当年并购亏损竟达约2000亿元。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案例每年都在递增,并购规模也在逐步扩大。跨国并购已成为中国企业提高竞争能力和进军海外市场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通过跨国并购来实施自己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历史与现状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活动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海外并购活动主要集中在少数有实力的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数量少、规模小,并购地区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印度和香港等地区,所涉及的行业主要为航空、矿产资源等带有垄断色彩的行业。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迅速增长。与世界并购总交易额相比,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无论从实际金额还是占世界并购交易额的比重都很小。日本占世界的2.84%,亚洲的45.55%;世界头号并购大国美国的海外并购交易额在2004年占世界的27.74%。2005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规模为52.79亿美元,占全世界并购总额的比重从2004年的0.3%上升到0.74%,在亚洲的比重为9.85%①。近年来以并购方式进行的国际直接投资所占比重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8.
谢祖墀 《经理人》2010,(2):64-64
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案例每年都在递增,并购规模也在逐步扩大。跨国并购已成为中国企业提高竞争能力和进军海外市场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通过跨国并购来实施自己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等各种形式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大规模增加,企业海外投资风险不容忽视,特别是我国国有企业因产权关系而引起的结构性风险已经成为中央企业海外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更要引起重视。因此,需要灵活运用各种风险规避手段,借鉴淡马锡模式建立合理的风险防范机制,方能为我国企业进一步走向国际市场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0.
《经营管理者》2014,(1):90-91
2013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高度活跃,并购规模再攀新高。而回顾最近5年,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金额稳步攀升的同时,并购交易数量迅速翻倍,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的企业在呈几何级数增长。全球并购领域专业人士纷纷预计,中企今年将有更大作为,并将延续多领域、多主体、多地域投资的“三多”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