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本文是赵旭东根据已故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1999年4月17日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录音整理而成,费孝通教授生前曾经对整理稿做过详尽的校对,从留存下来的费先生用铅笔亲自改过的校对稿中,我们依旧能够感受到先生对于文字的那份认真负责的态度。此文部分内容曾经在《费孝通文集》第十五卷中有所收录,但并非完全一样。这里刊出此录音稿是经过费先生生前审阅过的,一是用来体味费先生一生对于中国农民认识的逐步积累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在于缅怀先生对于中国社会科学的重大贡献。这也许才是对老先生的一种最好的纪念方式。今年的4月24日是费先生逝世两周年的纪念日,谨以此文的发表来表达我刊同仁对于费先生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2.
写作能力,是学报编辑的基本素质之一。学报编辑除了组织、整理、加工、配置稿件、安排版面,甚至参与校对等复杂的劳动外,也要从事大量的日常写作.这种写作是学报编辑在选题、组稿、审稿、文章评价、学报宣传等一系列工作中所进行的写作,是学报编辑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对这类写作的专门研究尚少,本文就此略作粗浅探讨。一学报编辑的日常写作,属应用文写作范畴。“应用文”这一名称,初见于清代学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源流史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族系繁多,涉及问题十分复杂。其中有的是因资料庞杂而难撰写(如炎帝、汉族等),有的则因资料欠缺而难撰写(如氐、羌等)。更何况所谓“流源史”,非断代史或通体史,不受朝代、地域等的限制。它犹如黄河、长江,源远流长,从发源地一直写至入海处。在没有见到何光岳先生的《汉源流史》书稿以前,我常想,汉族历史悠久,支系甚多,不知如何写?与《炎黄源流史》怎样相区别?我参与这部书的校对工作后,才知著者的独具匠心和运笔之神妙(该书已由江西教育出版社于1996年12月出版)。一、高度概括稼汉的…  相似文献   

4.
A 关于寂寞书稿的第一个故事 在北京的西坝河,我贝到了戴大辉,一位普通的中央歌剧院歌唱演员。 在他的家里,端端正正放着一位老人的照片,和蔼而平静,是那位老人的目光。他,就是那些寂寞书稿的作者,戴大辉的父亲戴蕃豫。1989年1月1日,他告别了人世,留下了几十部书稿,足足两大木箱。 戴蕃豫先生,是著名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弟子,曾先后任教于中国佛教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大学、天津南开大学,曾参与编纂《佛教百科全  相似文献   

5.
杰出的民主战士、著名的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一生勤奋著述,给我们留下了数百万字的手稿,这是一分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一九四八年,上海开明书店曾出版过郭沫若、朱自清、叶圣陶等主编的《闻一多全集》。由于闻一多时处干戈骚屑、社会动乱之际,手稿散失颇多。因此这部全集仅占全部遗稿的四分之一。一九七九年,由季镇淮等组成《闻一多全集》整理编辑工作组,向闻先生亲属、生前故旧广泛征集了不少遗稿,一九八二年三联书店出版了《天问疏证》,以后又陆续整理发表了闻先生的一些文章、书信,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从现有的未刊稿看,内容极为丰富,从一九一九年到一九四六年,都有一些,包括  相似文献   

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是马克思未完成的早期著作,这部书稿自1932年正式发表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注意,特别是对其中的异化劳动思想,人们的争议更大。有的论者直接从异化劳动出发,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人道主义,并因此指责我们通常所讲的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存在着重大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的奠基性著作。恩格斯生前对手稿的最后整理和分类,为我们探讨这部著作的基本思想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恩格斯生前对《自然辩证法》手稿的整理和分类,应该说是他的最后研究成果,也是他为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体系所确定的基本格局。长期以来,苏联一些人孤立地在解释,编排和论证《自然辩证法》写作过程中拟定的两份计划草案上兜圈子,完全忽视了恩格斯本人对手稿l的最后整理和分类。这样一来,就违背了恩格斯的遗愿,歪曲了恩格斯长期研究自然科学哲学的实际思想进程。  相似文献   

8.
1867年马克思完成了《资本论》第一卷手稿,去汉堡办理出版事宜,在那儿逗留六周,校对该书。此信是未来的女婿拉法格没赶上送行后写给马克思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出版之后写的。1859年,马克思出版了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之后,马克思打算继续写作第二分册《资本一般》,内容包括:1,资本生产过程。2,资本流通过程。3,资本生产过程和资本流通过程的统一,并于1861年开始着手写作。这就是《手稿》写作的开端。到1863年7月,马克思写了一部篇幅很大的手稿,并给手稿加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三章(资  相似文献   

10.
退休十几年,我依然充实快乐,生活丰富多彩.其重要原因是利用自己的丰富经验,指导中小学生写好作文,传授自己的教学经验,写好了自己的人生“作文”. 儿子见我辅导成人高招作文总拿着手稿,便鼓励我将积攒下来的资料加工整理.历经6年,2007年《中小学作文新说》由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一所重点学校的校长说:“写得很实在,将作文与做人密切结合,是素质教育的精神财富.”广州一位女士说:“我跑过不少书店找不到适合家长辅导孩子写作的资料,如今总算如愿以偿.”  相似文献   

11.
我与黄基秉先生曾同槽刷马许多年。近日从他手中接过《永远的追求》书稿,我一口气连看两遍,掩卷而思,一字相评:好!  相似文献   

12.
“陕”字到底从夹还是从夾?徐建设在鲁迅先生的手稿里,“陕西”的“陕”字,写作“”(文物出版社1992年4月版《鲁迅手稿选集第三编》)从阜,从夹.这显然是笔误。“陕”,是形声字,繁体作“陕”,从阜、“”声。而“”,《说文解字》属“亦”部,曰:“,盗窃怀...  相似文献   

13.
几年前,我有机会读到了王静安《人间词话》手稿。我就通行的王幼安《人间词话》校订本、滕咸惠《〈人间词话〉新注》本(1981年、1986年齐鲁书社版)、陈杏珍、刘垣《〈人间词话〉重订》本(1982年第5期《河南师大学报》)这三个本子,对照手稿,细加比勘,作了一次极其详尽的补校,共补校出200余处。经此补校,《人间词话》的真实的全貌,它的原始面目与修订过程,将获得进一步完善的反映。补校的详细内容,此处从略。下面拟补作若干说明。一、《词话》手稿本身的情况。此手稿  相似文献   

14.
正不久前,看到了刊登于2017年第10期《雨花》封二上的一页手稿,是汪曾祺先生《故乡的食物》中第一篇《炒米和焦屑》中的第一页。稿纸上留下了汪先生秀逸的字迹,也留下了编辑工作的印痕。看了这一页只有400字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稿纸,不禁使我想起与汪先生手稿相关的一些事来。手稿的开头是这样一段话:"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岁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此四字失记,待查)之具',觉得很亲切。"文章发表于1986  相似文献   

15.
《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劳动"概念具有三重逐渐递进的逻辑层次:一是抽象层面上为人类社会生活的所有历史形式所共有的"一般劳动",二是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指挥工人生产剩余价值的"雇佣劳动",三是代表着特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社会劳动"。在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到《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的写作过程中,马克思逐步推进了关于现实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从资本本身的内在矛盾运动中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合理性与历史暂时性。以历史辩证法清晰地梳理《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劳动"概念的逻辑演进,是把握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新闻出版署颁布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第11条规定,“出版社每出一种书,都要指定一名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专职校对人员为责任校对,负责校样的文字技术整理工作,监督检查各校次的质量,并负责付印样的通读工作。”这一条明确规定了责任校对存在的必要性及其职责。然而,责任校对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必须有相应的权力作保证;有责无权的责任校对是很难把工作做好的。同时,赋责任校对以相应的权力也是重视校对工作的重要表现。那么,责任校对该有哪些权利,才便于他更好地开展工作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谈点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一、选人“组阁…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我们对英语的听、说、读、写这四种技能进行了综合训练,并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下面我想拟就新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以下商称大纲)对大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谈谈我的认识,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培养写作能力的基本功,优化写作训练内容,改进训练方法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一、正确认识大纲对写作能力的要求是抓好写作训练的前提大纲规定要把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作为中心环节来抓,为了检验各院校对大纲的执行情况,考核已修完大学英语四级的学生是否达到大纲所规定的各项指标,国家教委每年组织两次大学英语统考(CE…  相似文献   

18.
我院承担了《中国谚语集成湖北卷》的编纂任务,我因而有机会参加一些县、市的谚语普查、整理、编纂工作,审阅部分县、市的谚语集的初稿。在这些具体工作中,我发现了这样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各地采集的原始材料不少,但收入书稿的不多,有的县只有几百条;进入书稿的谚语中,全国全省通用的谚语多,反映地方风土人情、具有地方特色、流传  相似文献   

19.
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巴黎笔记》的关系,以MEGA1为代表的传统主流观点认为《巴黎笔记》中"李嘉图摘要"和"穆勒摘要"写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前,以MEGA2为代表的当代主流观点则认为这两个摘要都晚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这两个摘要处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第一、二手稿之间。事实的真相是,"李嘉图摘要"的写作时间处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第一、二手稿之间,而"穆勒摘要"则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后。  相似文献   

20.
正"石归大荒,情系红楼;江山异代,千古评章!"这四句评语是身居香港的当代著名红学家梅节先生2013年秋为高淮生教授在《河南教育学院学报》"百年红学"栏目连续发表"当代学人的红学研究综论"系列并结集出版的《红学学案》一书所题。梅节先生是"百年红学"栏目的老作者,十余年来始终关注该栏目发展,对高淮生教授的"当代学人的红学研究综论"(十二篇)的写作十分关心。梅节先生与高淮生教授、栏目编辑经常交流红学过去、现在与发展方面的看法。这幅题字正是梅节先生对栏目和作者的款款心语,我们读之欣喜、振奋,倍加珍惜,刊于此期以纪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