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正>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生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曾历任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地知县。其间以三百金买得隋织造的废弃了的隋园,稍加修葺,改名随园,园址在江宁小仓山下(今江苏南京市北)。袁枚三十九岁辞官以  相似文献   

2.
北京崇文门外菜市口16号(现广渠门内大街207号)为曹雪芹帮居,已被证实。菜市口本为曹家北京旧宅。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雍正时期档案载:曹雪芹的叔父曹颊任江宁织造时,因骚扰驿站、亏空库银、转移家中财物而获罪,受到抄家、革职和枷号的惩处。曹家在江宁(南京)和北京的家产人口全赏给了接任的江宁织造隋赫德。  相似文献   

3.
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久知其名,而未得一读。曾有许多文章提及此书。比如,郑逸梅《掌故小札》谈陈石遗一文就是。陈石遗是清末大诗人、大名士。他也有钱,讲究吃喝。郑文说,陈氏“家有良庖”,做得几种特异好菜,“客有饫之者,谓《随园食单》不能专美于前也”。这么一说,似乎《随园食单》是专谈佳肴美味的。其实不然。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出了此书,我当即买来一读。谁要是喜读闲书又喜尝美味,我建议他也读一读。这是清代袁枚写的一个食谱。袁枚字子才,倒是可以颠倒此字,称他为才子。是的,大才子,大诗人,大名家,也是大吃家。他是杭州人,青年即中进士,入翰林院。本来是前程无限。他有名士派头,没弄好,外放到江宁(现南京)当了几年县官,后来不干了,就在南京定居著书。因为他是名人,各地有人邀请,请玩,请吃。他又乐  相似文献   

4.
章学诚对袁枚《随园诗话》有专论文章,态度激烈,语言犀利,研究专家多斥章学诚为卫道。本文对章批《随园诗话》进行了简略的考察,认为章学诚以《随园诗话》为中心的对袁枚的批评可谓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不是所谓简单的"卫道"也不是空言无依,网人入罪,而是袁枚在《随园诗话》及其著作和个人行为的具体揭示,也是章学诚文学观念的具体展现和"文不空言"的有为之言。  相似文献   

5.
“元妃点戏”与元妃其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元妃省亲时,点了出戏是《一捧雪》中的《豪宴》,脂砚斋因此批道,"《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一捧雪》是如何伏"贾家之败"的?《一捧雪》讲述的是件冤案故事,莫非贾家的败落也有冤情?《红楼梦》中的贾家又是如何影射江宁织造曹家的?本文想就此问题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清代诗人袁枚的《随园食单》是一本在篇章结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诸方面都独具特色的食谱 ,其写作风格亦显示出与作者“性灵论”诗说相通的审美追求和独创的艺术主张。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袁枚《随园诗话》的长篇形式与乾隆盛世全社会作诗的对应关系,袁枚"性灵"诗观的非理论形态,袁枚早达早退的生活方式与乾嘉诗学、考据学各成专门之学的因果关系,中国女性被其"整体"地推上诗坛等几个方面,对《随园诗话》这一部人尽皆知的名著之实质,重新进行了诠释,而诗话与诗说二体的区别,也在乾隆盛世诗学的繁荣中为人所更易见。  相似文献   

8.
考证《红楼梦》作者的家世,袁枚的《随园诗话》曾经备受红学家的重视。胡适当年撰《红楼梦考证》,论定“著者”问题时所根据的“第一条”资料,就是《随园诗话》卷二中那段几乎所有红学家都耳熟能详的话:康熙间,曹练亭为江宁织造,每出,拥八驺,必携书一本,观玩不辍...  相似文献   

9.
江苏“随园菜”与北京“谭家菜”、山东“孔府菜”并称为中国最著名的三大官府菜,其中的“随园菜”得名于江苏历史名人,清代著名散文家、诗人袁枚的饮食文化著作《随园食单》。采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分析《随园食单》中菜品名称的音节数目、组成结构、命名特点等,以挖掘江苏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0.
北随园边连宝是清诗人中的名家,曾与同时的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号称南北两随园。其一生科举失意,穷困潦倒,与此相关联,诗风亦清矫冷峭。分析其生平经历及诗歌风格的发现虽然其身后诗名不彰,但其诗歌创作自成一家,理应在清代诗坛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1.
《园冶》与随园六记都体现出注重发挥园林建筑师主观能动性的造园思想,但《园冶》侧重理论技巧的介绍,随园六记则重在个人性灵的抒发。二者同中有异,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2.
清代性灵派主将袁枚近60万言的《随园诗话》,无论以篇幅之巨大,还是以内容之丰富来看,都是中国古典诗话之不可多得的佳构。自顾学颉先生整理校点的《随园诗话》(以下简称“顾校本”)1960年初版、1982年再版之后,已发行46500册,广泛流传,其嘉惠士林,功莫大焉。笔者近年来研究《随园诗话》而有所得,颇受益于顾校本。但任何古籍的校点都不可能尽善尽美,顾校本亦不例外。《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第163期曾刊有王果等同志《顾校(随园诗话)标点质疑》一文,指出顾校本标点失误42处,是正确的。只是顾校本之失误远不止此。限于简幅,不能尽举,本文仅就其书名号、引号与断句三方面失误之要者,再例举数十条,以求正于校点者与读者。(附带说明:引文中原有的人名、地名号,为便于排版均删去。) 一、书名号漏标1.郑夹(氵癸)笑韩昌黎《琴操》诸曲为兔园册子,薄之太过。(卷二40) 按:“兔园册”为书名,即《兔园册府》。据王应麟《困学纪闻》系唐杜嗣先著。为收集古今事迹、典故之类书,三十卷,全书已佚。袁枚认为郑氏讥笑韩愈《琴操十首》如同堆砌典故之类书,未免贬低得太  相似文献   

13.
《华人时刊》2012,(7):52-53
在南京风景秀丽的紫金山与青龙山的生态廊道间,在智力密集的仙林大学城与江宁大学城的创新谷地上,正悄然崛起一座集聚"高端技术、高端产业、高端人才、高端客户"的国际化创新园区、国际性生活社区——南京麒麟科技创新园。  相似文献   

14.
文人的独特审美能力加上曾经从宦带来的财富积累,使袁枚对园林建设有较高的要求。而儒家与道家思想的共同影响让他视园林为生存之所,更视园林为一种艺术作品,既以审美目的为主,又不忘园林的实用价值,力求将园林的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统一,以使随园很好地集善、美于一体。在园林建设与治园之法的看法上袁枚亦随意通达,他随己所好,努力求得园林在实用方面的功用与自己的性情相随,而在园林美的建设上,他又随顺自然,尽可能地统一园林的自然美与人工美。  相似文献   

15.
清代乾隆年间的著名文人袁枚,在诗文、史论、说部诸方面,都有重要的成就。作为诗人,他九岁开始学习写诗,到了八十高龄,仍然乐此不疲,可谓终生嗜之。他集创作、评论、采选三任于一身,以出众的才华、中肯的评论、巨大的热情,博得广大群众的爱戴,称之为“诗佛”,颂其境界广大也。他主“性灵”说,独树一帜,与王士祯的“神韵”说、沈德潜“温柔敦厚”的“格调”说分庭抗礼,成为富有生气的随园诗派领袖凡五十年,在中国诗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随园诗话》十六卷及补遗十卷,近五十七万字,是袁枚毕生辛勤采选、评论诗歌的结晶。他刻苦读书,到处游历,广收生徒,结交诗友,时时处处注意搜求好诗,那怕是残墙断  相似文献   

16.
沈科 《金陵瞭望》2005,(16):51-52
中华文曲巨星曹雪芹(约1715—1763年),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先世本汉人,清兵入关后,入正白旗内务府籍,三代世袭江宁织造。雍正五年,其父以事获罪,产业被抄,家道衰落。雪芹生于金陵,并在此度过了“锦衣纨绔”之童年,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盛极而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李渔和袁枚,就生活方式与经历而言,似乎同样和豪门、女性瓜葛不断,日常对养生饮食颇为讲究,于"食色"二字,渊源不浅.李渔在<闲清偶寄>中设"饮馔"一部,袁枚则为后人留下一份<随园食单>.从"饮食"和"男女"两个角度入手,以<闲情偶寄>和<随园食单>为主要探索对象,观照两位历史上齐名的风流才子同一题材的文章风格及其形成原因.然而世易时移,独行于晚明的李渔和活动于盛清的袁枚,无论为人还是为文,毕竟异大于同.  相似文献   

18.
李强  潘雪江 《金陵瞭望》2010,(11):66-66
继去年成功举办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江宁站比赛之后.江宁再度与汽车运动结缘。经中国企业运动联合会批准,2010“中国南京汽车4S园杯“(江宁)中国汽车拉力赛于5月14日至16日在江宁举行。  相似文献   

19.
边连宝,清中叶重要诗人、学者,与大诗人袁枚齐名,并称"南北随园"。其一生困顿穷苦,有志难酬,故其诗记录了一个落魄文人悲苦辛酸的人生历程,它是中国古代失意知识分子的一部心灵史。在艺术上,"北随园"诗呈现清寒孤冷的抒情风格,在意象上,注重选取凄冷萧索的意象群,从而显示出与所谓"康乾盛世"不和谐的音调,为清代诗坛注入了别样生气。  相似文献   

20.
乾隆末年,张允滋等吴中闺秀结"清溪吟社",多以任兆麟为师,谈诗论艺,一时称盛。几乎同一时期,袁枚开始广招女弟子,所撰写的《随园诗话》中也留有大量当时女子作诗的记录,却未曾提及吴中闺秀结社之事。通过对清溪吟社和随园女弟子的具体分析,可以推见两者之间的差异,也可见古代女性文学创作的不同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