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孔老二是反动阶级的“圣人”。他的哲学世界观的核心是“仁”,是吃人的哲学。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这个地地道道的孔老二的信徒,把孔子的“仁”作为阴谋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反动思想武器。因此,批林必须批孔,必须彻底批判孔子的核心思想——“仁”。  相似文献   

2.
孔子名高实秕糠、但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及其一伙,出于其复辟资本主义的罪恶阴谋,继承历代反动统治者和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衣钵,疯狂地掀起一股尊孔反法的反动逆流,给孔子戴上了“全民教育家”的桂冠。那么,孔子真的是什么“全民教育家”吗?根本不是!让我们剥开孔子“全民教育家”的画皮,看它到底是些什么货色。  相似文献   

3.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再三挥舞的“克己复礼”这面黑旗,是孔子复辟奴隶制的反动纲领,是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核心,是林彪对马列主义的彻底背叛,是以林彪为总代表的地主资产阶级妄图反革命复辟的大阴谋。我们必须把它批倒批臭,坚决把这场前进与倒退、反复辟与复辟、革命与反革命的严重斗争进行到底。一、效法孔子的“克己复礼”,是林彪路线的核心“克己复礼”,这是林彪效法孔子顽固地要使历史开倒车的反革命纲领,是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核心。孔子要复礼,林彪要复辟,两个人是一丘之貉。孔子提出“克己复礼”这个反动的政治纲领,是在二千四百多年前,我国历史上从  相似文献   

4.
孔子在弟子问“孝”时,提出了“无违”谓之“孝”的思想;在回答如何做到“孝”时提出了“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的论断。有人由此认为,孔子提倡的“愚孝”,强调子女对父母的绝对服从,压制了子女的开拓创新精神、阻碍了子女的发展。本文试图诠释《论语》中孔子有关“孝”的思想,消除人们对其中“孝”的误解。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代反动统治者,都狂热地吹捧孔子,给他戴上什么“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和“伟大教育家”的桂冠。苏修叛徒集团也吹捧孔子办“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己学生高度的道德品质……,关心人民”,刘少奇、林彪等混进党内的地主资产阶级代理  相似文献   

6.
一、所谓“诲人不倦”过去的反动统治阶级曾吹捧孔子是什么“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孔子也自我吹嘘:“诲人不倦”、“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古今的一些反动派企图用这些话来证明他不管学生的出身,总是“不倦”地教育,似乎他的教育是没有阶级性的。  相似文献   

7.
两千多年以来,以孔老二为始祖的反动儒学的垃圾,为历代反动统治阶级提供了一整套奴役和压迫劳动人民的精神枷锁。在生育问题上也制造了什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离娄上》)的反动谬论,说“不孝顺的事情有三件”:是什么“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也就是说“违背父母的意志,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一切反动的统治者,总是顽固地坚持“唯心史观”,来为其反动统治制造理论根据。反动奴隶主阶级的代表孔子,吹嘘自己是“生而知之”的“圣者”,“先知先觉”的“上智”。咒骂劳动人民是“下愚”、“野人”。林彪这个孔老二的忠实信徒,同一切没落阶级一样,也扯起“上智下愚”的破旗,大吹大擂自己是什么“天马”、“超人”、“至贵”,他的思想与劳动人民的思想有“天壤之别”,胡说我们劳动人民只晓得“招财进宝”、“妻子儿女”。这是对我们劳动人民的恶毒诬蔑!  相似文献   

9.
一研究义在孔子学说中的地位,先要明确孔子学说的基本内容。对此,学界的认识大歧。笔者同意这种观点:孔子学说内容虽然广博,但其中心是关于个人修身的理论,它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仁和礼是孔子学说的核心。孔子解释说:仁者“爱人”。爱人从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开始,是谓孝悌,故孝悌为“仁之本”。与人交往,忠信是准则。忠即待人诚实,为别人做事尽心竭力;信即言而有信。忠信是与人交往中的仁。由忠信推而广之,就是“泛爱众”,“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这是仁的“极至”,孔子认为这已属于圣人境界。勇、不忧、其言也訒等是仁者的行为特征。“已所不欲,勿  相似文献   

10.
没落奴隶主贵族阶级的代言人孔老二,轻视妇女的反动思想,流毒很广,危害很大,必须彻底批判,肃清其流毒。孔老二极端鄙视妇女,他诬蔑劳动妇女和奴隶一样难对付,亲近她,她就会放肆,疏远她,她又会怨恨(“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逊),远之则怨”《论语·阳货》)。稍后由儒家学派编纂的《礼记》,对孔子这一反动思想又进一步加以发挥,胡说什么“男女不同坐,不同椸枷(衣架),不同巾栉(毛巾,梳子),不亲授”(《礼记·曲礼上》)。孔子和他的信徒们的反动谬论成了维护一切剥削阶级反  相似文献   

11.
“学而优则仕”集中概括了孔子的教育方针和人才观,是孔子思想的基本原则之一。对“学而优则仕”作怎样的解释和评价,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命题之一。 对“学而优则仕”这句话的解释和评价向来不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说法,认为“学而优则仕”的意思是“读好了书就可以做官”,即“读书做官论”。解放后对它进行了不断的声讨笔伐,尤其是在“文革”批孔中,它被视为没落的、反动的教育思想,斥之为“封资修糟粕”,被批得  相似文献   

12.
名词解释     
春秋晚期,正是奴隶制行将崩溃的剧变时代。在此变革时代,出现了“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礼崩乐坏”的局面。维持奴隶制度的顽固派孔子,极端不满这种“天下大乱”的局面,极端仇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妄图恢复日益崩溃的奴隶制度,把历史车轮拉向后退,提出了复辟奴隶制的反动纲领——“克己复礼”。有一次。针对颜渊怎么做到“仁”的问话,孔子大做文章,他狂叫“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意思就是克制自己,  相似文献   

13.
10月26日中国哲学会和北京市哲学会联合举行了关于孔子的評价問題的討論会。討論中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意見。一种意見认为孔子是代表奴隶主貴族利益的,政治立場基本上是反动的;一种意見认为孔子是代表新兴地主阶級利益的,政治立場是进步的懻摰乃?除了对孔子所提山的基本范畴“仁”的理解存在着分歧以外,主要涉及的問題还有:划分当时思想家的进步与反动的标准問題,孔子与他同时代的其它思想家的关系問题,研究孔子的史料依据等。  相似文献   

14.
在孔子的孝道思想中,孝道的根本是子女伴随着对父母的感恩心理,自然流露的对于父母的“爱敬之心”。这种“爱敬之心”是人群大众相亲相爱和平共处的根源,孔子因此视孝为“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可以说,孝是儒家文化的根。为了维护这一文化之根,当父母有过时,子女虽然应当劝谏,但劝谏的方式只能是“几谏”,当父子亲情与国法发生冲突时,维护父子亲情重于维护国法。孔子孝道思想中有“以孝治天下”与“泛孝主义”的倾向,但也应当注意到在孔子思想中“孝”与“忠”与日后“移孝作忠”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对于孔子言“父母在,不远游”之原因,学界未有定论。通过对春秋时期自然、社会条件之恶劣的论述,认为“父母在,不远游”乃孔子知晓其弟子求学之艰辛后发出的感叹与告诫,并指出注重自身安危,不让父母担忧即为孝亲观念的基本要求之一。  相似文献   

16.
在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学说中 ,“孝”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孔子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的道德规范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是孔子用以规范父母和子女关系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究竟什么是“孝”呢 ?孔子本人虽然没有给“孝”下一个具体定义 ,但是 ,从后儒对“孝”的注释解说中 ,我们还是可以窥知其义。《尔雅》中说 :“善事父母曰孝。”儒学礼书《礼记·祭统》中说 :“孝者 ,畜也。”而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老部》中解曰 :“孝 ,善事父母者。从老省 ,从子 ,子承老也。”在许慎看来 ,“孝”是个会意字 ,其上部是一个省略了笔划的…  相似文献   

17.
孔子认为“孝”是“仁”的基础。他提倡敬重父母、子承父志、慎终追远,认为个体精神自觉是行孝的基本原则。“孝”与政治具有一致性,二者是分不开的。同时,孔子还提倡崇拜祖先,祭祀鬼神。  相似文献   

18.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急剧变革的时期。在当时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激烈斗争中,孔子顽固地站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反动立场,螳臂挡车,妄图扭转历史前进的车轮,恢复已经走向崩溃的奴隶制。他在鲁国内外积极进行反动政治活动,打击新兴的封建势力,但都遭受失败。当时人说:“他狼狈得象一条丧家之犬。”他又聚徒讲学,向他们灌输他那一套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反动思想,企图把他们培养成他的反动政治活动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19.
两千年来被反动统治阶级吹捧为“至圣先师”的孔子,一生顽固地维护奴隶制,是一个逆时代潮流而动的反动派,是搞反革命复辟的祖师爷。为了揭穿反动派狂热鼓吹孔孟之道的反革命阴谋,我们必须把孔子的反革命真面目拿出来示众。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据预测到2035年,我国农村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升至37.7%,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进一步加剧。与此同时,农村老年人赡养的问题也接踵而至,相对应的道德困境也逐一显现,主要体现在“父母在,不远游”“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本文基于上述问题,讨论孔子“孝”说与现世发展匹配不一致之处,探讨孔子“孝”说对现世的农村老年人赡养的启示。提出赡养老人应当物质和精神双管齐下,不仅应当关心父母的日常生活,也应当关注父母的心理健康;行孝须及时,应当趁着父母健在的时候多多尽孝,而不是借着各种理由逃避等到父母离开后悔恨当初;敬重和关爱父母,父母和子女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学会用孝的思想去践行孝,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相信社会会越发充满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