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文章利用我国2000年到2009年的数据,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内资工业的影响,比较研究外资对劳动密集型工业和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外溢差异,并从利用外资规模、外资密度、技术差距等方面剖析了其原因。文章指出,外资对我国内资工业的发展和内资工业产业结构的提升均存在积极的影响,但仍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就内资企业而言,FDI可以通过影响内资技术引进、研发和人力资本等投入的强度对内资技术进步起间接作用。本文就外资对内资技术进步渠道的实证分析发现:外资研发投入和技术引进增加分别提高内资技术引进数量和研发投入增加,但对内资人力资本数量存在挤出作用。  相似文献   

3.
用Jeffrey Wurgler的思想和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内资和外资不同技术密集制造业的资本配置效率进行研究,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我国不同技术密集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就业状况进行分析,得出我国内资高技术密集制造业资本配置低效、劳动生产率相对低下与就业规模绝对减少的结论。从两种不同的视角评价了这一结果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提出了政府产业政策全面考虑的建议,即政府产业政策不只是关注短期经济成本、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注重国家长远利益、国民福利和产业安全,确保市场竞争的公平和对内资高技术密集产业(弱小产业)的必要保护。  相似文献   

4.
在对外国直接投资(FD I)对东道国工资外溢研究作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通过对张家港市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认为,FD I的出现通常会影响东道国内资企业的工资水平,但在张家港这类引进外资居全国前列的县级市,内外资企业之间劳动力成本已经没有多大差异,因此目前应该注重提高外资引进的质量,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并应尽早改变对内外资不同的所得税法。  相似文献   

5.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地方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外资拉动型产业集群也存在外资根植性差、与本地企业关联度低、外资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压制内资企业的利益空间、集群发展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强集群的环境建设,增强内、外资企业的配套关联度,提高外资的社会网络根植性水平,同时要积极推进本地中小企业科技进步,建立并维护集群内自律机制,改善内资企业在集群内的不利地位,避免内资企业间的恶性竞争。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分解模型对中国碳生产率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并以2002-2011年为样本期,定量研究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对中国碳生产率变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产业结构调整相比,技术进步因素更能促进碳生产率的提高;在产业结构中,工业和出口贸易对碳生产率的影响相对较大。因此,优化出口结构,淘汰落后企业产能,把控制碳排放量的任务分配给地方政府都能在可预见的未来提高碳生产率。  相似文献   

7.
利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2005—2010年大型连锁超市的相关数据,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大型连锁超市的规模经济性从内资和外资的视角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内资大型连锁超市的经营规模对企业产出确有正面的影响,但尚不未存在规模经济。尽管在华外资大型连锁超市的经营亦非典型的规模经济,但其投入—产出弹性系数却远高于内资企业且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规模不经济是效率低下的表现,而提升规模收益水平则是我国大型连锁超市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2004年12月11日我国零售业取消对外资在区域、数量和股权等方面的限制,实行对外资的全面开放.本文利用2004年和2008年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对在华外资零售企业的盈利状况进行分析,通过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的详细比较,得出结论:就绝对指标而言,尽管外资零售业增长超过内资(无论收益指标还是成本指标),但总的绝对规模仍低于内资;就相对指标而言,外资零售业仍超过内资,但差距在缩小.  相似文献   

9.
国胜铁、钟廷勇在《经济学家》2014年第6期撰文认为,利用1998-2007年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微观数据,对外资的技术溢出渠道如何在制度约束下影响国内企业技术进步所做的研究表明:无论是对私营企业的过度抑制或是对外资的鼓励,对国内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是不同的。首先,具有出口行为的企业在行业间的后向技术溢出效应为负,前向溢出效应也不显著;而完全内销企业的前向溢出效应显著为正表明,本土内销企业能够受益于外资供应商,因此FDI进入能够更大程度地促进内销企业技术进步。其次,当涉及到是否具有税收补贴时,主要区别也在于前向技术溢出,无税收补贴的企业能够受益于外资同行业和上游环节的技术溢出,但是下游环节的外资对其的影响却是负面的,而具有税收优惠的国内企业却不能受益于上游环节的技术溢出。原因在于,那些受到税收优惠的企业一般都属于国家扶持的产业,比如高科技产业,这些产业的外资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较强,因此,国内企业很难获得技术进步。最后,比较企业规模在国内企业技术吸收中扮演的作用会发现,那些规模较大的企业能够从同行业或行业间的外资中获得正向的技术溢出效应,而规模较小的企业却不能,原因在于大中型企业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和技术基础,有能力从外资企业获得所需人才,而具凭借其市场地位可以从上下游外资获得技术培训,而这些是小企业不能办到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提供的数据资料,以2013年为观测年份,探讨工业外资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外资企业在行业和区域的分布状况,并从经营效率、税负压力、出口倾向、科技投入、劳动报酬等方面比较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外资企业的优势所在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基于技术溢出效应的视角,利用规模以上工业数据分析外资企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还不够明显.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广东省1995-2011年碳排放量进行LMDI分解分析,结果发现:经济增长是引起广东省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能源强度和碳强度的降低有效抑制了广东省碳排放增加,产业结构变动的碳排放效应较小。因此政府应该把低碳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碳减排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低碳技术创新的力度,完善推动工业绿色转型的财政政策,强化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扶持,促进广东省绿色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跨国公司大规模的制造业对我国转移,我国制造业吸引外资的规模在迅速扩大。外资大规模地进入我国制造业有效地调整了我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和企业技术进步的加快,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在分析外资进入我国制造业中的技术源泉“空洞化”等7个方面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外资并购国企的正负效应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外资并购国企从宏观上能够促进我国产业整合和重组 ,合理配置资源 ,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 ,引入竞争机制 ;从微观上能够通过技术溢出、管理溢出等方式推动国内企业技术进步 ,提高国内企业管理水平 ,提高国内人力资源的素质。但外资并购也可能造成产业垄断 ,导致我国企业对外资企业的技术依赖 ,削弱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并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失业加剧等。在现阶段 ,我们必须站在战略高度 ,从调整利用外资政策 ,完善商务环境方面积极应对外资企业对中国国企的并购活动 ,也必须善于利用政策杠杆和市场机制 ,限制外资并购国企中的种种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利用企业数据,考察城市尺度出口企业集聚的本地溢出以及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出口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出口企业集聚带来的地方化经济很显著,但是地方化经济发生作用还和空间尺度有关。外资出口企业的集聚对同产业的内资企业出口只有在地级市尺度上才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而在县级尺度上并没有这样的作用。相反,无论是在区县还是地级市尺度,内资出口企业的集聚有利于提高本产业内的其他企业的出口概率。研究还发现,单纯的外资企业集聚并不会显著促进内资企业的出口,只有出口外资企业才会对内资企业产生显著的溢出效应。外资出口企业集聚存在显著的城市化经济,在地级市和区县尺度上,外资出口企业的集聚有利于促进该地区所有产业内企业的出口。外资出口企业的集聚会提高了相同产业内出口企业的出口强度,内资出口企业的集聚只能提高同产业的内资企业的出口强度,而对外资企业没有影响。出口企业的集聚既能促进本地区其他企业的出口,并且提高企业出口绩效,因此制造业企业出口集聚区具有自我强化效应。  相似文献   

15.
在考察外资进入规模、行业构成的基础上,分析外资对中国要素分配格局和制造业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从三次产业层面来看,外资主要提高了第二产业的相对需求;在第二产业内部,外资主要促进了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技术进步,这两方面的变化均会导致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产值相对上升,进而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另外,制造业扩张和FDI增加具有双向因果关系:FDI对制造业产值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制造业产值对FDI也有促进作用,但是作用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6.
外商直接投资在安徽制造业各子行业内产生了正面的外溢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行业中内外资企业技术水平差距与外资企业的类型对外资溢出效应的影响较大,在内外资企业技术水平差距较大的行业以及外资企业外向型程度较低的行业,外资对行业中内资企业的溢出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外商投资为我国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对我国的环境质量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我国政府与外商投资企业在定位及目标追求上的差异,导致二者在政府管制与污染治理选择上存在难以消除的矛盾,二者在此问题上的博弈呈现出长期性、相互制约性和动态性的特点.我国政府应采取适当措施,实现外资引进与污染控制的“双赢”状态,促进外资引进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分析唐山三次产业发展现状;工业内部结构特征:工业结构偏重于重工业;投资方向侧重重工业;工业企业以内资企业为主,外资企业为辅;外资投向以重工业为主;工业部门比较优势;区位商法;先进制造业发展不稳定,专业化程度低。  相似文献   

19.
环境规制是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重要手段,技术进步是减少环境污染物排放、推进清洁生产的关键方式。基于2001-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通过State12.0软件对环境规制、技术进步与SO2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SO2排放不产生显著直接影响作用,但是通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对SO2排放在滞后1年显示出负向影响作用;技术进步与SO2排放呈负相关关系,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耗强度与SO2排放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应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等环境污染规制力度以及技术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支持投入力度,同时加快以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的步伐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外商直接投资在安徽制造业各子行业内产生了正面的外溢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行业中内外资企业技术水平差距与外资企业的类型对外资溢出效应的影响较大,在内外资企业技术水平差距较大的行业以及外资企业外向型程度较低的行业,外资对行业中内资企业的溢出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