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作为老工业基地的东北地区由于高耗能的重工业比重较大,经济发展过度依赖第二产业,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碳排放量也在逐年增加,成为全国碳排放的重灾区。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该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采用协整分析,基于东北地区1995—2012年碳排放强度和产业结构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东北地区碳排放与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东北地区碳排放与产业结构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第二产业发展是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东北地区应降低第二产业比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绿色农业;开发利用低碳技术,实现设备低碳升级;提高新型能源替代率,改变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耗格局。  相似文献   

2.
郭永奇 《南都学坛》2013,(4):117-118
研究低碳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中国1978年至2011年统计数据,基于扩展的STIRPAT模型,对中国低碳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各因素的贡献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对中国碳排放总量有显著正向影响的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能源强度与单位能耗碳排放量的交互作用、能源消费结构和国际贸易分工,而产业结构对其影响并不显著。对中国人均碳排放量有显著正向影响的有经济发展水平、能源强度与单位能耗碳排放量的交互作用、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国际贸易分工,其中经济持续增长是碳排放量增加的最大正向影响因素,且其贡献率也最大;能源强度和单位能耗碳排放量交互作用对碳排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比较分析 FDI 和内资在江苏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作用,并利用 STIRPAT 模型,引入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构建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结果表明,FDI、产业结构、内资对降低碳排放强度的作用显著。江苏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是积极有效利用外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4.
产业结构变迁是一个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发展的过程,它不仅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基于产业结构变迁视角,引入反映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泰尔熵指数和反映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经济服务指数,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19972012年西南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变动可以有效抑制碳排放量增加和降低碳排放强度水平,从减排效果来看,产业结构高级化变动更能促进节能减排的实现;对外开放程度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提高财政支出与人均GDP水平会增加碳排放量,但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  相似文献   

5.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江西低碳经济发展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碳排放量急剧增加的问题。对江西省低碳经济发展评价中的资源禀赋、技术水平、消费模式和经济发展等四个准则层,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其综合得分及其发展态势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江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出一个持续上升的良好发展态势。江西省低碳经济的发展,要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产业体系;加强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加大碳减排技术的推广应用;调整能源结构,实现能源生产消费多元化;构建低碳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推广绿色消费模式,实现可持续消费。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KAYA模型,对青岛市碳排放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2001-2010年青岛市碳排放总量持续增加,碳生产力不断提高,以煤炭、石油为主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仍然没有根本改观。青岛市人口数量、经济发展、单位能耗碳排放的增长导致碳排放量的增加,单位GDP能源强度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碳排放量。四个影响因素中,经济发展和单位GDP能源强度是影响青岛市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根据实证结果,青岛市应以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利用结构为重点,通过低碳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7.
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内蒙古地区拥有大量的能源矿产,优化产业结构、减少碳排放量是现内蒙古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通过对1993—2012年的内蒙古产业结构演进和碳排放量的现状进行分析,建立了内蒙古产业结构与碳排放量的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使内蒙古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产业结构调整和实施绿色创新是旅游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实现路径和重要推动力,剖析并识别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的碳减排效果和作用机制,对于我国推进旅游业绿色转型发展、促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选择2012—2019年中国大陆30个省域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旅游产业结构调整、旅游绿色创新与旅游业碳排放关系的理论框架,分析并实证检验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的作用效果与旅游绿色创新的中介传导路径,以及环境规制在旅游绿色创新发挥传导作用中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绿色创新能显著降低旅游业碳排放,绿色创新在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对旅游业碳排放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环境规制在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对旅游绿色创新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利用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10—2019年旅游业面板数据测算其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借助SDM模型,探究旅游业碳排放强度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旅游业碳排放强度整体明显降低,其中以云南省、四川省和贵州省的碳排放强度下降幅度最大;碳排放强度在研究时期向着较高碳排放强度区域集中在中游地区的趋势发展,呈现碳排放强度“中间高,两侧低”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与贸易依赖水平的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分别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促进效应,表明产业结构优化显著促进本地及相邻地区的旅游业碳排放强度下降,而贸易依赖水平提升效果相反。最后,文章对所得结论提出建议,旨在为旅游业实现低碳科学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北京市2002-2012年的统计数据,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分别测算北京市农村和城市低、中、高3个收入居民群组的消费间接碳排放量,利用结构分解分析(SDA)方法对北京市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2-2012年,城乡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总量从2002年的3 131.81万吨增加至2012年的3 857.67万吨,年均增长率为2.11%。分收入群组看,农村低、中、高3个收入群组的居民间接碳排放随着收入上升而下降,城市低、中、高3个收入群组的居民间接碳排放随着收入上升而上升。SDA结果显示,2002-2012年,平均消费水平变动是城乡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碳排放强度变动则是主要抑制因素,消费结构和城镇化水平的变动则影响有限。因此,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减排建议:进一步降低产业部门碳排放强度和优化产业结构;严控人口规模,提升城镇化的水平和质量;在增加居民收入的基础上优化消费结构,鼓励低碳消费、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