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比较经济体制是处在变革的艰苦过程中的一门古老的学科.这一学科的显著特点是,它把经济体制及其制度放在分析的中心并使它能够被分析.相反,经济学的其他大部分学科或者全然忽视对体制的考虑,或者从一个特定的基础出发,设定一个特别的制度框架.由于比较经济体制集中把经济体制作为一个可变的对象来分析并比较可选择的体制,就使得它成为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正如简·丁伯根在1954年所指出:"比  相似文献   

2.
经济政策是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是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经济体制有不同的经济政策,而不同的经济政策又会促进不同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并成为该体制运行的保证和象征。所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流通体制,必须建立相应的流通政策体系。这里,我们想结合日本的经验,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政治与经济     
在经济生活中每天都要产生成百万项决定。这些决定主要与宏观经济领域有关。虽然人们往往把宏观经济领域的决定都视为“政策性”决定,我们仍然必须把一些经济决策与经济政策决定区分开来。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经济政策是经济生活的内在特征,这是因为在生产资料实现了公有制之后,国家必然对经济加以组织。在这里,国家贯彻经济政策是它力求有计划发展经济的自觉活动。不存在“中立的”经济政策。国家根据自身的目标对各种经  相似文献   

4.
这里所说的腐败仅仅指经济活动领域中以公权谋私利的行为。无须讳言,在这场伟大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一股侵吞公有财产的逆流,对此,党和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探讨产生腐败的各种原因,可以为制定反腐败措施提供理论根据。本文仅就经济体制方面的原因作些初步的分析。1.政府干预与腐败把腐败定义为经济活动领域中以公权谋私利的行为意味着政府权力进入经济活动是产生腐败的前提条件。我们假定在一个经济体制中,政府的职能只在于提供有限的法律,维持社会市场竞争秩序,经济活动主体都是分散的各自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企业的…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转轨导致了企业行为转轨,在转轨过程中出现了新旧两种体制并存的双重体制和企业新旧两种行为并存的双重行为,双重经济体制与企业双重行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急待解决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一、经济体制与企业行为规范传统经济体制是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带有军事共产主义色彩的产品经济体制。企业只是单纯做为一个生产技术组织而存在。而在现代化商品经济条件下,这显然与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相矛盾了。经济学家于光远认为,‘一个经济单位要成为企业必须具备其  相似文献   

6.
论市场经济的伦理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每一种经济体制都有自己的道德基础或价值意义。市场经济也不例外,自它产生之日起,就蕴涵着深刻的、特有的伦理道德倾向性。市场交换过程中,人们在彼此发生经济关系的同时也必然发生着伦理关系;经济上责、权、利的界定和展开必然是以肯定伦理上相应的责、权、利为基础的。两种价值取向必须内在一致。市场机制在发挥作用的时候,虽然凭借的是经济利益的杠杆,但同时也为人们的行为选择留下了伦理道德因素作用的空间。在市场上活动着的个人不是随意进出市场的。在表面上似乎杂乱无章的交织运行中,人们实质上遵循着一系列的市场规则和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7.
政策是最大的政府行为,体制也是重要资源。又由于计划经济体制是建立在经济国有化基础之上的,所以国有经济的改革实质就是为了创造自负盈亏的非纯粹国有的市场经济主体与基础。为此,大力发展非公有经济以实现所有制结构的调整、积极创立股份经济以实现经济体制的转换,就应成为政府的两大经济行为。至此,我们只能以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来更新传统的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基本特征的全部观念。作者还认为,政府与其重视对财产的直接占有,不如强调对财富的间接分配,即从“财产政府”走向“调节政府”。  相似文献   

8.
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作为经济法的基础性问题进行分析,可揭示政府干预经济的合理性;把规范政府干预行为作为经济法的一项重要任务进行分析,可论证政府干预经济的合法性;基于以上分析,从经济法的层面上可确定“有限的经济权力与充分的市场权利”的法律原则,并构筑“权利、行为和责任”的法律结构。  相似文献   

9.
<正> 本文以研究企业行为为主、政府行为为辅,着重在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中考察承包制企业的经济目标,并且这种考察主要限于税利合包、企业自有资金比重很小的,实现了有限两权分离的企业。作为经济人,任何企业的运行目标都不是单一的,而是由众多目标(动机)组成的目标体系或目标结构。在通常情况下,比较稳定的企业体制其运行目标体系中往往只有一个基本的主导目标,它决定了企业目标类型,其它目标都处于从属地位。但是,在特定条件下,企业的目标体系中可能会同时存在几个地位相近的基本主导目标,这是改革时期不稳定的过渡体制的基本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0.
比较经济体制学认为,人们对于选择一种更好的经济体制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对经济体制结构的分析,把经济体制划分为不同的可供选择的类别,同时比较不同的经济体制在实现我们所确定的经济目标方面的优劣,然后加以抉择。尽管这种选择受到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资源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但科学理论上的研究,无疑是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要正确地选择,就要对不同的经济体制进行科学的比较。而比较的前提是对经济体制结构的分析与类别的划分。因为只有正确地分析经济体制结构,才能进行科学的分类,只有科学的分类,才能比…  相似文献   

11.
做为一种经济体制,计划经济在社会主义国家实践了几十年,也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证明了,计划经济体制是一条行不通的道路。事实上,实现人为资源配置,试图把经济活动的每一步都纳入事先已设计好的、庞大的计划体系中去,使其按照预定的经济轨道运行,这只不过是人们的一种良好的愿望。它不能实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经济体制、经济政策、政府行为、市场要素、外经贸特殊经济背景等方面,剖析了外贸专业公司转制、建制的困难与方向,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对策构想,即到本世纪末分三阶段完成转制、建制的工作。从外贸专业这一方面,作者较充分地探讨了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13.
熊伟 《社会工作》2008,(12):33-36
服务型政府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务型政府与构建和谐社会密切联系,两者是相互促进、内在统一的。两者都把以人为本作为价值取向,都把统筹兼顾作为工作方法,都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要求。在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同促进社会和谐有机统一起来,通过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大力发展经济,创新社会政策,发展和谐文化等措施大力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存在着多种经济体制模式,任何一种模式都有所有制结构、经济运行机制和宏观控制调节系统三个部分,其区别是在不同的体制模式下,三个部分的协调方式不同,不同的协调方式产生出不同的协作效应。在既定的经济体制下,不同组合的协调方式又会产生出不同的经济结果。经济运动过程的结果是三个变量的函数: R=f(e、p、s) R-经济活动的结果。 e是环境,指国土、地理、自然、资源、人口、科技水平、教育水平、国内国际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环境因素一般是客观的、既定的,它是经济活动赖以存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现代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的一体化趋势,愈来愈要求人们把经济科学研究的侧重点逻辑地推向经济政策问题的研究上来。于是,一门新兴的、大有发展前途的经济学科——经济政策学,正在我国崛起。本文拟就创建和构架我国经济政策学的问题作以下几点思考。思考之一经济政策学能否成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创建经济政策学的条件是否成熟?这个问题的解决,是经济政策学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我们认为,要不要建立一门独立的经济政策学,并非以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大凡一门新学科的出现,都有其存在的客观性和可能性。在我国,建立一门独立的经济政策学,不仅具有客观必然性,而且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其必然性表现为: 第一,经济政策学的产生,是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建国30多年来的经济建设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历程进行反思,我  相似文献   

16.
每一个生命机体都是由具有各种功能的器官组成的(单细胞动物除外人器官与器官之间功能的发挥和相互间的协调运行靠的是一种内在的、维持机体良性循环的机制和要素。把企业放在社会经济环境中来考察,它也是一种生命体。我们可以看到:在同样的经济环境中有的企业可以适应不良因素的冲击,通过自我调节,实现内在的良性循环,保持生存、发展的良好势头;有的企业则不行。问题的关键在于该企业有没有维持机体良性循环、保持自身旺盛的生命力的机制,这种机制存在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关系以及体现这些管理关系的各因素之中,它是人与人之间的各种…  相似文献   

17.
吴昊 《学习与探索》2006,(6):196-199
从激励的角度看,政府行为与政府职能取决于政府的治理结构。中国“多任务委托—代理”型的地方政府治理结构,促成了地方政府经济增长至上的行为倾向。这种地方政府治理结构与行为倾向既发挥了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效应,也造成了政府公共产品提供功能薄弱、基层地方政府负债严重、许多公共管理政策有效性降低等问题。解决上述问题和加快地方政府职能转变,需要增强地方人大对同级政府的监督和制约、改善公共管理政策的实施机制、深化政府治理结构改革。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改革是我国整体改革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约束条件和发展战略、农村经济制度、微观主体行为选择、经济发展绩效的依次影响关系,构建了农村经济改革的分析框架。该框架阐释了我国农村经济改革40年的内在逻辑,强调农村经济改革经历了"粮食增产主导"和"农民增收主导"两个阶段,且制度变革的核心是推动政府-市场关系调整,主线是放松政府管制、激发市场活力并转变政府经济职能。现阶段我国经济从高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农村经济随即开始步入城乡融合主导阶段,这内生地需要深化农村经济改革,且在政府-市场关系持续调整时需要关注政府间、市场间的结构特征,由此可引申出新时代背景下推进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夫妻关系是超血缘的最亲密的两性关系。它包含着情感、经济和性三个层面。三个层面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故夫妻间经济关系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层面的关系。而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和变更又必然引起家庭中夫妻经济关系的变化。鉴于此 ,本文试比较社会经济体制转型前后 ,即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条件下 ,夫妻经济关系的变化 ,及这一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一、计划经济体制下夫妻经济关系的状态及特征改革开放前 ,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虽说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 ,按劳分配” ,但实质体现在分配上却是低工资、高就业 ,平均主义、大锅饭。这种…  相似文献   

20.
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经济文化通过经济体制对经济发展作用的重要性在全球化背景下越发凸现。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一种合理的、完善的生产组织形式若真正发挥作用还必须有与之相配套的经济文化作为动力和支撑 ,从而使经济体制赋有内在的精神气质。韦伯揭示的西方商品经济条件下经济文化对经济体制的内在制约关系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对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文化建设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