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推进我国西部农民组织化发展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思路之一,理论上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和新中国农业集体化实践的经验教训为基础,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民组织化理论体系,实践上需要弥补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农民组织化发展滞后的短板。目前西部农村农民组织化发展滞后,主要存在内生动力、人力资源、发展资金、治理环境、文化环境、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制约瓶颈。推进西部农村农民组织化发展需要从增强发展动力、充实发展依靠、优化发展环境、改进发展措施等方面付诸长期努力。与西部贫困地区农村正在进行的扶贫开发事业相结合,农民组织化对于破解西部农村扶贫开发面临的主体困境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西部贫困地区由于历史地理条件的限制,在基础教育方面一直落后于中东部地区和其他发达地区,这成为我国西部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通过对重庆市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人才的素质的现状的调查,揭示广大的西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人才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此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搞好西部大开发,除了西部地区各族人民的自身努力外,国家还必须采取一些特殊的宏观经济政策.对西部民族贫困地区,国家应该实行以计划为主,以市场为辅的资源配置体制,在财税政策和转移支付方面应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倾斜;制定特殊的金融、项目政策以支持其经济发展;切实加大民族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保证西部大开发能收到长远持久的成效必须采取特殊的教育和人才政策.只有为西部民族贫困地区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条件,才能保证西部民族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搞好西部大开发,除了西部地区各族人民的自身努力外,国家还必须采取一些特殊的宏观经济政策。对西部民族贫困地区,国家应该实行以计划为主,以市场为辅的资源配置体制,在财税政策和转移支付方面应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倾斜;制定的金融、项目政策以支持其经济发展;切实在民族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保证西部大开发能收到长远持久的成效必须采取特殊的人才政策。只有为西部民族贫困地区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条件,才能保证西部民族  相似文献   

5.
以西部贫困地区为切入点,以重庆为主要案例,分析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价值,对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的特殊性进行探讨,提出推动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策略,以期破解特殊性的现实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中发展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关键。因此,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一要从解决温饱的扶贫转向扶持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二要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后劲打好基础;三要积极兴办乡镇企业,搞好搞活农村市场经济;四要在贫困地区实行保护农民利益减轻农民负担的休养生息政策。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消除贫困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西部贫困地区。笔者在阐述西部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的同时,结合西部贫困地区实际,探讨了西部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突破领域,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即加强反贫困治理工作;建立西部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保制度;推进贫困地区农村的信息化、物流化、科技化;化解贫困地区农村的乡、村部分债务。  相似文献   

8.
自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西部地区实行试点以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对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保持这一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缓解西部地区的贫困问题,有利于小康社会目标的全面实现.然而,由于西部贫困地区农民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使新农合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目前,我们应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农民的收入;转变目前的农业医疗筹资原则及筹资程序;加强对医疗供方的监督和规范,以控制医疗费用的快速上涨,从而保证新农合健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推行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的风险较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其蕴藏的风险因素较为独特。主要结合西部地区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在资金投向方面的特点,着重分析西部地区农村妇女综合素质较低,农业发展落后,担保力量相对薄弱对妇女小额担保贷款风险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其在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妇女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连续八个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三农”工作做出了全面的部署,农业经济已得到很大的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西部民族地区仍然落后于全国其他地区,研究民族贫困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其意义重大。本文以西部民族地区秀山县为研究对象,在考察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农业发展重点在于六个方面:做强做大特色产业、壮大龙头企业、实施农户万元收入工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机农技推广和提高农业经济服务水平,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业风险的规避与农业保险运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农业风险的外延与内涵扩大,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自然灾害风险,还包括经济、技术及制度等方面的风险。规避农业风险的方式众多,而农业保险制度在现阶段中国农村有独立的运行空间,既符合世界贸易组织允许各国支持农业的"绿箱"政策,是现代农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营造农业保险发展的制度环境、合理定位农业保险的政策性、创建农业保险的多元化组织体系等均是构建中国农业保险制度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农业是弱质产业,面临双重风险,尤其是自然风险,农业保险作为符合WTO《农业协议》的“绿箱政策”,是重要的支持农业的工具。从宏观角度分析辽宁发展农业保险的必要性,针对辽宁农业保险的具体现状,分别从政府、保险公司和农民这三个角度分析制约辽宁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其对策应是加快农业保险立法进程;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转变经营观念,拓宽农业保险范围等。  相似文献   

13.
农业保险对农户收入的稳定效用是政府大力扶持农业保险发展的目的,也是农业保险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利用微观数据从农户层面对生猪保险的稳定效应研究表明,在“保成本”的保障水平下,生猪保险对农户的收入波动并没有起到显著的稳定作用。这不仅对农户持续参保意愿产生了不利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财政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率。究其原因,生猪保险的低保障水平和理赔模式导致保险赔款难以有效补偿农户遭受的损失。模拟研究结果显示,在高保障水平的足额保险情况下,生猪保险能显著发挥稳定农业收入的作用。因此,提高保障水平、满足农户多样化的风险保障需求是今后我国农业保险不断完善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4.
美国和日本的农业保险模式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处于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状况,农业保险市场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和供给短缺并存的现象。通过具体分析,发现主要原因是农业保险的保费较高与赔付率较高,根源在于缺乏良好的政策支持。通过研究美国、日本农业保险的成功经营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应对措施:构建经营主体多元化的农业保险体系,同时加强制度创新,以尽快完善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发挥对农业的保障作用,从而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农业巨灾已对农业生产和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建立和完善农业巨灾保险机制已经迫在眉睫。为此,本文以农业巨灾保险机制设计的路径推进为线索,利用保险经济学等理论工具,从农业巨灾风险的可保险性出发,在比较了几种传统的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后,以农业再保险制度安排为重点,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归纳和梳理,阐述了农业巨灾保险机制设计的研究进展情况以及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以期为国内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金融市场进入受限视角,分析农民获得农业保险补贴时的最优行为选择,并通过数理推导,证明了农业保险会对农民的生产决策产生影响,但并没有改变其风险偏好。研究发现:由于受有限理性、市场摩擦和市场失灵等因素影响,农民和保险公司会进入金融市场中跨度不同的封闭子集。因此,农民和保险公司会在各自的市场子集内对替代农业保险的其他风险规避方案进行评估。由于农民和保险公司仅在各自的金融市场跨度内对金融产品的正交投影进行定价,因此农户的支付意愿要低于保险公司的接受意愿。对农业保险的补贴有助于拉近农民和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估值的认知差距。因此,农业保险补贴仅通过改变农作物的自然收益率和农民对待边际风险的态度来影响他们的生产选择,这种影响应归因于农业保险补贴带来的更多收益机会,而不是农民风险偏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从2007年我国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试验至今,农业保险分别在覆盖面、市场运作、供给主体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在农业保险立法、政府财政支持、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的管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以及巨灾风险管理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为了让农业保险成为一种有效的风险转移和社会管理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后发展我国农业保险应在完善农业保险立法、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建立与社会各方协作机制、降低逆向选择以及道德风险以及改进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方法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内容:家畜保险作为近代农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民家庭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因而民国时期得到了优先推广。南京国民政府不仅颁布了家畜保险的法规和具体政策,而且还直接介入家畜保险事业的推进,形成了政府主导的推进模式。但家畜保险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制度,起初农民对其并不认同。然而,随着政府宣传和农民从家畜保险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他们也逐渐改变了态度,家畜保险的推行变得相对顺利。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家畜保险研究,我们从中可以认识到,在民众还未充分认识到农业保险必要性的时候,充分利用政府组织来推进农业保险是当代中国政府可以借鉴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9.
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对于确保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由于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导致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尚处于较低水平。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探索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建立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保险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 ,是WTO框架下政府国内支持的主要举措。农业高风险与农业地位的重要性、农业保险产品准公共物品性质等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在借鉴国外农业政策性保险模式的基础上 ,探讨了我国可选择模式的利弊、政府行为、立法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