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层次分析法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语法分析方法。在谈层次分析法之前有必要对结构主义及其语法观有个大致的了解。结构主义语法是兴起于三十年代的语言研究的一种科学。其奠基人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的一切单位都是符号。研究语言最重要的莫过  相似文献   

2.
要建立比较科学的汉语语法学理论体系 ,就应在正确的语言观的指导下重新认识语法学的研究对象。王希杰先生把“语言”和“言语”的区分贯穿到了语言研究的各个层次 ,并且拓展了语言研究中的“潜”层面 ,从而提出了“大语法学”的全新理论构架。王希杰先生还从语法非系统性的角度把语法理论体系的建构提升到了理性高度 ,在此基础上辩证地建立了科学的动静观。同时 ,王希杰先生还以科学的统一性原则、简单性原则统摄语法学理论体系 ,这些都为21世纪汉语语法的研究和发展、为科学的汉语语法学的建构开辟一条宏富之路  相似文献   

3.
“歧义”是包括汉语在内的许多语言都存在的一种重要语言现象。汉语里的歧义现象成因复杂、种类繁多,根据语言的三要素,汉语的歧义现象可分为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和语法歧义,前两种易消除,对于语法歧义,可采用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和语义指向分析法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人们用以联系的纽带,众所周知,语法是语言的规律,词汇是语言的材料。本文主要就语法教学的一些理论加以研讨。并对语法教学的某些难点、问题和语法教学的某些方法、原则、技巧以及语法教学中不同阶段和层次给以阐述。  相似文献   

5.
语言学研究的认知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言观将语言看作以大脑为物质载体的内部语言。它的心智哲学属性既不是硬派,也不是软派。认知观既研究内部语言的特征、结构、功能和能力操作之间的关系,也自觉用科学理论原则约束自己。认知观指导下的语符模式以认知层次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兼蓄系统功能语法、概念语义学、认知语法各模式的长处。它模拟的范围包括话用推理、语言表达形式以及两者间的认知操作。  相似文献   

6.
阿尔泰语言构形成分的句法层次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统语法研究中词法与句法严格分离 ,而且以构词法和构形法作为词法的主要内容 ,只是在词平面上加以研究。这容易把语言研究引入歧途 ,使我们无法阐明格 (K)、静词化成分 (SUBSZ)以及屈折成分 (INFL)等构形成分的句法层次关系。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生成语法学派理论推翻了传统语法或结构主义语法不切实际的一套东西 ,摧毁了传统语法在词法和句法之间人为设置的藩篱 ,为阿尔泰语言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当我们按生成语法理论把阿尔泰语言的构形成分作为功能语类 (functionalcategory)处理时发现 ,传统语法中一直无法说明的句法层次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逻辑是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它在语言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语法、语义、语用方面,对语言研究有着很大的启发和帮助。一些语言学家在阐述一般语言学理论时,已日益普遍地采用了逻辑的方法。随着我们对逻辑和语言的深入研究,逻辑在语言研究中的应用必然更加普遍、更加系统。  相似文献   

8.
论韩礼德的元功能思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元功能思想,也称纯理功能,在功能语言学理论中占有着重要地位。作者就韩礼德元功能理论与其他学者的功能研究存在不同之处、他为什么采取三分的方法以及他的元功能思想理论依据等问题进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元功能理论是对语言功能的抽象概括;它贯穿整个系统功能语法体系中,其功能分类构成系统功能语法的总体框架,成为功能语言学得以深入的发展的基础和平台。元功能理论三分方法不仅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而且是必须的。它反映了韩礼德的功能与结构的对应理论,充分体现了韩礼德的语言观、系统观、层次观以及语域和语境的思想,从而使整个系统功能语言理论成为一个完整、有机的体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概括地介绍了语言研究中产生的众多学派及代表人物和思想观点的基础上,提出M.A.K.Halliday的语言三层次理论——实体、形式和语境,以其既全面、简洁,又有适用性、应用性、操作性很强的特点,适宜于师范专业英语教学活动。即根据语言三层次理论把教学活动也分为三个阶段与之相对应——实体与语音、形式与词汇语法、语境与语言综合运用。进而使语言三层次理论与教学活动的三个阶段相互结合,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对语言测试的成绩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估,既可以科学地评估教学质量,又可以检验试题的科学性,因此关于语言测试评估的理论和方法应成为语言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之一。本文拟就如何评估学生成绩和试题两个方面加以论述。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期中、期末和毕业考试属于标准参照性测试(criterion refer-  相似文献   

11.
简论结构主义语法与转换生成语法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出现了两大语言学流派:以布龙菲尔德为代表的美国结构主义语法和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转换生成语法。本文比较了这两种语法在产生背景、发展阶段、哲学与心理学基础、语言观、研究目标、研究对象与方法及语言习得理论等方面的差异,同时也论述了其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比较,有利于更好地把握这两种语法的本质,以便更好地将其应用于语言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2.
语义功能语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语法理论,它有助于认识语法的本质,建立新的语法观,扩大语法研究的视野,充实语言学的理论系统;更新语法学的研究方法,提高语法学的研究品位;科学地揭示语法发展规律;是今后汉语语法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国际关系层次分析法:起源、流变、内涵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劝余 《国际论坛》2011,(4):50-53,80,81
国际关系层次分析法是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国际关系层次分析法起源于国际关系理论史上的"行为主义革命",对现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国际关系层次分析法经历了曲折的演变过程,国际关系研究层次的上升与回落表明,国际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综合体系,不能单从一个层面去研究,而必须进行多层面的综合研究。国际关系层次分析法为研究国际事件或国际行为提供了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方位的考察视角和维度,国际关系层次分析法的应用不仅使国际关系研究更加全面和完整,同时也有助于揭示国际关系的本质和特征。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一种社会的契约,历史的积淀,是多层次动态存在的符号系统.社会性、符号性决定了语言规律的模糊性.文章分析了理论语法中模糊性的存在及其表现形式.指出模糊性是人类语言活性的表征,模糊性的研究是语法研究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5.
句子分析     
近年来,汉语语法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析句的方法上,主要是吸收了层次分析法的优点;在语法系统的探索上,突出了短语的中心地位,力图建立“短语本位”的语法体系.八四年二月公布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也集中地吸收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本文结合作品实例,按《系统提要》的精神,用层次分析法试析几个较难切分的句子,同时穿插谈点理论知识.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6.
框架核心分析法是一种既讲核心和框架又讲层次和位次的语法分析法。它对句子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框架核心分析法能细致地描写句型结构,还有助于辨认词性确定词类,有助于快捷辨认句法成分。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语法理论缺少描述人类语言多样性的统一理论框架和模式。以往基于现代语法理论的语言对比研究存在不足,William Croft为解释人类语言多样性提出的激进构式语法理论为语言对比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理论框架模式。基于激进构式语法进行语言对比研究的优越性包括:模式统一简单,有利于拓展语言对比研究的广度和提高语言对比研究的深度,有利于进行科学合理的语言对比研究;激进构式语法应用于语言对比研究在理论和应用层面有其独有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浅议赵元任语言研究的态度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元任先生是举世公认的语言学大师,他的语言研究成果举世公认.文章对赵元任先生语言研究的态度和方法进行了总结,认为赵元任语言研究的态度表现为:语言研究要持之以恒、实事求是、讲求客观.赵元任语言研究的方法有:科学的语言调查法、科学的语言实验研究法、科学的语言描写分析法、独特的语言学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9.
语法分析法旨在通过语法分析找出整体各组成部分的差异,以把握整体的性质.在分析的过程中.继续系统、夯实并实践已存储的语法规则,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切记语言形式是实现交际能力的必要手段.语法分析法在英语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自1898年《马氏文通》问世以来,汉语语法学的研究已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它是以话题居首要地位的语言(topicpromintnt language)。因此,要建立科学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汉语语法学体系,必须摆脱对西方语法学间架的依赖,根据汉语语法特征作探索。近几年来,随着我国语法学研究的不断深化,随着西方转换生成语法、功能语法等新的理论和方法传入我国,不少语法学者感到汉语语法研究正孕育着新路子,也试图对汉语语法学体系作新探索,以使之更科学、合理和实用。《中国语文》从1981年第2期到1982年第3期关于汉语析句方法的讨论,1981年在哈尔滨召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