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古代女作家小说写作的角度 ,梳理了从 17世纪到 2 0世纪初女作家创作弹词小说的巨大成就 ,采用性别研究的方法 ,揭示女性叙事独特的视角、主题和写作特点 ,得出女作家弹词建立了我国女性文学的叙事传统 ,并对现代小说叙事产生一定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当代澳大利亚妇女同性恋小说进行综合解读的基础上提出,妇女同性恋文学首先是女权主义文学,它在反对男权压迫的问题上体现了一种极端的策略,这种策略鼓励女性勇敢地抛弃对于异性主义的幻想转而接受一种独立的同性交往模式,主张以激进的分离主义达到彻底解决女权主义运动提出的众多问题.同时指出,阅读当代澳大利亚妇女同性恋文学时,应注意把妇女同性恋从当代澳大利亚同性恋运动中区分出来.  相似文献   

3.
去年 1 0月中旬 ,台湾知名作家陈若曦、应平书、姚宜瑛、小民、曹又方、廖辉英、钟文音、六月等数十位台湾中国妇女写作协会会员 ,在青岛与大陆部分女作家、记者、学者联合召开了海峡两岸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会上 ,代表们共同探讨了海峡两岸女性文学的共性与特质以及今后共同发展的趋势。这里发表的《谈谈台湾情色小说》一文 ,是陈若曦女士在大会上的发言稿。在文中 ,她辨明了情色文学与色情文学的关系 ,探讨了台湾情色文学与中国古代性文化及情色文学的联系 ,总结了台湾情色文学的特点。这对海峡两岸文学的交流发展及研究颇有启示。  相似文献   

4.
“妇女问题”在十九世纪后半期的美国文坛上成为引人注目的题材,相继出现一批富有独创性的女作家,包括伊迪斯·沃顿和凯特·肖班。她们一反传统写作模式,大胆创新,独树一帜,以其生活经历为素材,深刻地挖掘妇女的内心世界,塑造了一些真实的、活生生的妇女形象。这些文学形象,散发着时代的气息,流动着美国妇女的血液,给一直为男性作家所统治的文坛增添了光彩。如果说以沃顿为代表的女作家在美国的  相似文献   

5.
加拿大妇女文学起步早,成就大,女作家群星灿烂。19世纪的英语妇女文学在北美独领风骚,为加国20世纪妇女文学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长期以来西方文学史及评论对这一段妇女文学一笔带过,未予重视,在我国更鲜为人知。本文力求系统介绍并公允评价这一时期的女作家及其作品,阐明其特色与意义。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女性都市小说受到文坛内外的广泛关注,这与女作家们确立了与阅读市场相匹配的叙事策略有密切的关系。女作家们在创作小说时,大量采用纪实手法,把自己真实的人生经历、生活方式及个人隐秘世界的体验、经验穿织其中,并用一大堆现实的能指符号制造真实、强化真实,让读者对她们的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纪实叙事给女性都市写作带来的危机是作家想像力的日渐匮乏以及被动的卷入商业泥潭而担上“色情文学”的罪名。这是女作家们要超越自我时所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7.
托妮·莫里森是二十世纪后半叶重要的美国黑人女作家。一方面 ,她丰硕的创作成果再一次证实了在美国文学史上“黑人的存在不可忽视” ;另一方面 ,她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黑人妇女形象 ,并从黑人妇女的经历和视角 ,展现了在白人主流文化统治下黑人的生存境遇和生活感受  相似文献   

8.
科尔沁蒙古族女作家群的出现在科尔沁乡土文学的创作中注入了新的活力。用特殊的视角反映女性对生活的感悟来体现生命的存在,表现女性潜意识和内心活动时形成的自传性叙述是她们小说创作活动的共同追求和艺术特点。她们用自传体小说经典文本的形式,运用社会话语写作和私话语写作的表现方法,谱写了一部部女性生活奋斗的艺术史。  相似文献   

9.
在英美文学界,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文化研究的发展,哥特式文学得到了热烈的讨论和研究。然而,由于白人历史不够悠久,澳大利亚长期以来被认为缺乏哥特式小说滋生的古堡文化,因而,哥特式小说在澳大利亚的新发展也未引起学术界的广泛重视。考察哥特式小说在澳大利亚殖民主义时期进行移植的可能性并且梳理哥特式小说在澳大利亚的本土化新发展,既可以拓宽澳大利亚文学研究的视野,也可以丰富哥特式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美国黑人妇女解放运动真正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黑人妇女要求权利平等、人身自由。艾丽丝·沃克正是活跃于这一时期的杰出黑人女作家。她积极投身于这场运动,并通过演讲和写作来帮助这些处于边缘地带的弱势群体——黑人妇女建立自我独立的人格。她首次提出了"妇女主义",为黑人女同胞指明了奋斗的方向。沃克在其小说《紫色》中对妇女主义进行了完美的阐释,本文通过对《紫色》的分析,试探黑人女性觉醒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作为社会文明的一种独立存在和文化表达,应该说真正的女性文学是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发端。尤其是作为俗文学题材之一的通俗小说,在发轫初期难以摆脱男性话语的影响,女性作家群也在不断探索由报人向小说家身份的转换,女性在通俗小说的创作上力量显得薄弱。直至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随着新的女性创作主体的涌现与创作思维的膨胀,在叙述视角、文本类型、媒介传载、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这是当代消费与审美理念的提升,也是创作与出版文化的勃兴。  相似文献   

12.
西方意识流文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意识流文学是20世纪的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意识流小说在传入我国之后开始与中国本土文学相结合,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鲁迅、郭沫若等对意识流理论与技巧的关注与尝试,新感觉派小说对意识流手法、技巧的采纳与运用,新时期小说对意识流理论、观念与技巧全方位的借鉴与扬弃。  相似文献   

13.
《曼斯菲尔德庄园》是简.奥斯丁的一篇非常重要的小说。人们对于这部小说表现的道德伦理往往归结于作者所放映出来的女性小说家的说教传统。本文将从一个更为宽阔的视角—道德传教—来分析小说中的道德伦理。奥斯丁将道德传教这一宗教词汇借鉴到小说写作中,通过使用反复印证、福音词汇、自由间接引语和道德讨论等方法,拓展了女性小说家在道德方面的写作范畴。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的湖北女作家池莉,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语言风格体现了新写实小说的“新”。本文通过对池莉作品中大量的语言例子的列举,分析了池莉作品在修辞格的运用上所体现出来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晚明与晚清是小说理论最为繁荣的两个时期,为提高一向被视为"末技"的小说的地位,两时期的小说理论家们都不遗余力,并分别喊出了小说为"天下之至文"和"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的口号.晚明更多的是借手中之笔,抒己胸中之垒块;晚清则不仅更多地着眼于反映社会,而且试图通过小说来改变社会现有状况.小说的地位在晚明虽然与前代相比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真正成为文学的主流样式却是在晚清.  相似文献   

16.
考琳·麦卡洛是澳大利亚当代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她2003年出版的力作《呼唤》被誉为"继《荆棘鸟》之后最成功的家世小说和爱情传奇"。本文通过对作品文本的分析和解读,分别从对男女平等、自由、新移民精神和爱的呼唤四个方面,揭示了在那个色彩瑰丽的时代和地方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心灵深处的呼唤。  相似文献   

17.
运用平行研究的方法,就伊迪丝.沃顿的《快乐之家》和威廉.梅.萨克雷的《名利场》两部作品在故事背景、题材选取、情节、主题意旨、人物刻画及两位小说家的写作风格等方面的异同,作以粗浅的分析、比较,以便从中找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和对我们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8.
纯文学观与近代小说观念的曲折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诗文化的衰竭和小说文化的张扬,推动近代崇高艺术的发展。小说维度纯文学观的审美超越性,形成其区别于通俗小说的显著的时代特征。对小说本质的认定,是纯文学观终极关怀的突出表现。近代纯文学观的小说维度建构,展示了新小说家追求小说文体独立的文学批评进路,并体现出中国小说观念自身的矛盾和新小说家文体探究的曲折。中国小说观念的近代转型,在祛杂存纯的文学追求中抒写一代学人观念建构的曲折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19.
威拉·凯瑟作为美国小说史上一位主要的作家,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威拉·凯瑟的小说是伴随着她笔下成熟女性形象及边正发展题材的故事而逐渐走向完善的。威拉·凯瑟的小说反映了她对于美国女性文化的一种渴求与探索。  相似文献   

20.
唐人小说往往以诗行文,甚至融入诗歌的手法,形成一种有别于传统小说的新的创作倾向———“小说诗化倾向”。其原因固然是前代小说创作积累使然,然时代风气也不无影响,且小说的作者大都是当时诗人,而“行卷”、“温卷”的盛行又更加推动了这一倾向的发展。唐人小说的诗化倾向对后世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