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节用是墨子的一个基本的治国思想。他从衣、食、住、行、性、葬、乐等方面揭示了当时君主横征暴敛、奢侈荒淫的现状,并以古代圣王作对照,说明应该怎样节用。墨子的节用思想,主要是针对上层统治者来说的,是在保证下层百姓基本生活需要的前提下节用;而节用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广大人民能够过上"暖衣饱食"的生活。如果说墨子有禁欲的倾向,那也是禁止一部分人过度的欲望,以满足一切人最低限度的欲望。  相似文献   

2.
"节用"观是墨子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用、民利是墨子节用观的原则,节用、节葬、非乐是墨子节用观的重要内容。墨子的节用观对我们今天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荀子对墨子思想体系中"尚贤"、"节用"、"修身"、"非攻"、"救守"思想都有接受与传承,对墨子"非乐"、"天志"思想则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荀子通过对墨子思想的接受与抨击,完善了其儒学思想,并成为战国末期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4.
杨小华 《东方论坛》2009,(5):10-13,18
节用是墨子的重要思想之一,具体包含节用、节葬、非乐等内容。墨子的节用主张是中国传统消费观的主流,对于纠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某些不正之风,对于建构现代条件下的新型消费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现代消费观的建构应立足当下并与传统的节用思想相承接,反对浪费,提倡“俭而有度,合理消费”,应是现代新型消费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墨子的消费观主要体现在《节用》、《节葬》及《非乐》等几篇,这几篇同时也是墨子的治国主张.墨子的节用、节葬、非乐等消费观念虽然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是它批判了贵族统治阶级的穷奢极欲,表现了墨子对下层群众疾苦的关心,也提出了强国富民的建设性思路.在当代,墨子的消费思想对于抵制奢侈浪费之风、倡导艰苦奋斗精神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墨子的消费经济思想及其借鉴价值范淑存墨子的消费经济思想,在中国消费经济思想史上独具一格。墨子的消费经济思想以节用论为核心。他提出打破等级界限的普遍的消费标准;主张以发展生产保证消费;警告统治者要全面实行节用以保证多数人的长远消费;阐明应加强消费品的积...  相似文献   

7.
墨子所提倡的以节用、节葬、非乐等为主要内容的节俭思想是中国传统消费伦理的主流,对建构现代条件下的新型消费伦理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现代消费伦理观的建构应立足当下并与传统的节俭思想相承接,反对浪费,提倡"俭而有度,合理消费",是现代新型消费伦理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墨子提出的“兼相爱、交相利、非攻、节用”等思想 ,构成了墨家学说的核心。墨子认为“天”是现实社会的最高统治者 ,人必须顺天意才能得天之赏 ,才能达到兴天下之利 ,除天下之害的目的。墨子的宗教思想虽然具有很强的现实功利性 ,也并非墨家学说的主体 ,但却是为其主体学说服务的。探讨其宗教思想价值 ,是研究墨子学说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墨子以"节用"为核心的苦行主义,主要体现为日常生活中的节俭自律和吃苦耐劳,既具有平等相处、无私奉献和自我牺牲精神,还富含有财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内容.墨子判定不合其政治目的、经济功利和道德追求的礼乐厚葬都属无益,对一切不实用的娱乐、礼仪消费采取了坚决的否定态度;但他对现实功利的狭隘理解,对现世生活的过度刻苦,使之最终陷入了"蔽于用而不知文"的困难境地.  相似文献   

10.
李贽思想的组成是多元的,传统儒、墨、道、法等家思想都是其思想的来源,而墨家思想是其重要的来源之一.我们认为,李贽极力推崇墨子学说,其思想中部分吸收了墨家"兼爱"、"尚贤"、"尚同"、强力进取、"节用"等学说.进而提出了其"人道之爱"、男女平等、个性自由、"趋利避害"的人性论及重商等思想,所以墨家思想对李贽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比较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墨子是中国思想史上惟一把"爱"与"义"的人道精神建立在宗教信仰基础上的思想家。尊天立教、兼爱世人是墨子学说的灵魂。墨子理解意识中那个具有正义属性并平等地兼爱世人的神明,被设定为至高无上的权威,由此,社会正义原则和人与人平等互爱的原则成为墨氏宗教的基本信条。墨氏试图以此引导人类在纷争中寻求和解。在中国文化圈内,墨子的宗教理念对儒学中讲尊卑、亲疏的等差之爱是一种成功的反拨,对王权至上的政治理念也构成了挑战。在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中,墨子的宗教观可与基督教文化相沟通。  相似文献   

12.
墨子要实现兼爱交利的社会理想,采取的治理国家的主要方式是"尚贤"和"尚同",而"尚同"是从社会制度上实现其"尚贤"思想.尚同的思想首先关涉社会、国家的起源问题,除了天子尚无法确定是由何种方式产生,其他各级官吏实际上都是由上而下任命产生的.中国古代的专制政体或中央集权制,是建立在家族等级制度基础之上的,而墨子的尚同原则,是同他的兼爱交利思想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与家族等级制正相反.它也可以被看作是集权或专制,但与中国现实社会的专制和集权还不一样,因为其根基不同.  相似文献   

13.
墨子要实现兼爱交利的社会理想,采取的治理国家的主要方式是“尚贤”和“尚同”,而“尚同”是从社会制度上实现其“尚贤”思想。尚同的思想首先关涉社会、国家的起源问题,除了天子尚无法确定是由何种方式产生,其他各级官吏实际上都是由上而下任命产生的。中国古代的专制政体或中央集权制,是建立在家族等级制度基础之上的,而墨子的尚同原则,是同他的兼爱交利思想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与家族等级制正相反。它也可以被看作是集权或专制,但与中国现实社会的专制和集权还不一样,因为其根基不同。  相似文献   

14.
奥古斯汀在《上帝之城》中建立起上帝之城/地上之城的二元话语结构,为教权和王权之间的权力制衡奠定了基础。此后,为同世俗君主争夺权力,“双城论”发展为“双剑论”和“日月说”,将“国王从教皇手中获得权力”的思想不断推向顶峰。与此相对,君王一方也不断引用宗教经典,反对教会干涉世俗事务。因此,在西欧政治实践中,形成了教权与王权在历史上相互制衡的权力结构。这种权力制衡模式在宗教力量退出政治权力舞台后,以“人民”这一概念代替了“上帝”,进而演化为“天赋人权,主权在民”。西方世俗君主的权力在历史上受教权制约后,又为另一权力“民权”制约。  相似文献   

15.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大约生活在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变时期。炎帝神农氏教民农耕,以解决时政,使生命得以延续;又品味百草,为民治病,表现了他超人的智慧、毅力以及对生命的珍视和厚重。这种坚强的毅力和对生命的珍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自然之德包括天人合一的和谐之德、尊重生命的仁慈之德、与天地参的参赞化育之德、寡欲节用的节俭之德,为我们今天进行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我们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创造性地应用转换中国自然之德传统,从中获得对当代公民道德建设有益的因子,这是我们今天进行公民道德建设中所面临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7.
从 1949 年7 月第 一次 文代会 召开到 目前, 中国当 代新 诗已经 走过了 她既 磨难 坎坷又流金溢彩 的50 年的历程。可把这50 年的中国当代新 诗分为50 ~70 年代 、80 年代 和90 年代三个时段,从诗 的流派、体式和 诗美内涵等三 个层面 进行 粗浅的 梳理 与考 察,以 期探 索与 把握当代新诗发 展嬗变的规律,并 试图对各时段 的诗歌创作给出 较为公允的评价 。  相似文献   

18.
墨子认为传播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逞一时的口舌之利,而是为了有利于国家百姓,但是他对音乐、文学等的教育作用的忽视,却是其传播思想的功利倾向的弊端所在。墨子基于"利"而反对所有没有短期功效的言论和学说,斥儒家的仁爱为虚妄之说,以现实的利害为一切言论的准绳,这就开启了后世法家传播思想的专制色彩。墨子崇尚集权式的传播管理体系,主张天下的舆论要统一于天子的意见,所有的是非都以天子的是非为是非。墨子非常重视实际经验在传播活动中的作用,认为人通过耳、目等获得的各种信息一定是可靠的。墨子还提出了"言必三表"的理论,"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即根据历史经验来判断言论;"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即以百姓的感官经验为判断言论的标准;"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则是以实践来考察言论。墨子的传播思想还包括了其他方面的内容,例如传播主体的诚信、文与质的关系、发展的传播观、传播活动的实用性、传播主体的自信,等等。  相似文献   

19.
杨慎古音学源流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棫《韵补》大体上是为"古音"而作,不过没有形成明确的"古音"概念。《韵补》综合运用押韵、谐声、异文、古读等方法考订古音,这也是他的开创,并被后来的古音学家所继承。杨慎古韵学出自吴棫,他的功绩在于,明确提出了"古音"概念,注意到了古今音变的复杂性,改进了考订古音的方法。陈第古音学在杨慎的基础上做出了更大的突破:完全抛弃了"叶音说",注重阐明古今语音演变之轨迹,采用穷举法等。至此,明代学术,在古音学方面,完成了同清代朴学的对接。  相似文献   

20.
金世宗是中国北方历史上少数民族统治集团中较为开明、较有远见的政治家。他借鉴了中国历代帝王的治国经验,汲取海陵王暴政的深刻教训,形成了以"宽仁"治国思想。这一治国思想主要表现在:崇尚儒学,礼法结合;劝农力田,与民休息;整饬吏治,赏罚信明;任人唯贤,德才并重;广开言路,虚怀纳谏;南北融合,兼容并蓄:一方面仰慕汉文化,主动汲取;另一方面,保留女真文化传统;提倡节俭,力戒奢靡。在他的治国思想指导下,适应当时金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和改革,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