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玲的一生有50多年的岁月与编辑工作结缘。她1929年与沈从文、胡也频合办《红黑》、《人间》月刊;1931年主编“左联”的机关刊物《北斗》;1936年又在延安创办我党党报第一个纯文艺副刊———《红中副刊》;1941年她主编延安《解放日报》文艺副刊;1946年主编《晋察冀日报》文艺副刊;20世纪50年代,她又先后担任具有重大影响的《文艺报》、《人民文学》的主编;20世纪80年代复出之后,她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又创办了全国大型文学双月刊《中国》。因此,对丁玲的研究离不开对她编辑活动的研究。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前的丁玲研究者都把研究视线投射在…  相似文献   

2.
延安文艺界所开创的文艺创作方向作为建国后的文艺主潮一直延续到“文革”时期。在这一长达近四十年的文艺实践过程中,左翼文艺界为了在文学艺术中创造一个“绝对无我”之境,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文化战略目标,追求一种“绝对的纯粹”。从20世纪40年代的歌剧《白毛女》到60年代的舞剧《白毛女》,就很好地反映了革命激进文学派别的这种乌托邦冲动,即以“净化”的方式修改一些“具有一定思想基础”,但又有可能模糊政治伦理观念的“复杂性”作品,展开对自我、阶级本质等想象,以建立一个全新的文艺形态。  相似文献   

3.
左翼文学批评到了20世纪40年代,形成了以《七月》、《文艺阵地》、《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不同流派,它们在文艺思想上彼此有一些重大分歧。但共同的左翼身份,又使这些刊物在基本的政治立场和文艺观念上保持了一致性。这落实在译介俄苏文学和文论方面,就是它们在40年代民族革命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背景下,特别重视战斗精神的传达,推崇人民性的标准,关注现实主义的理论问题,从而表现出了左翼文学批评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4.
郁达夫,浙江富阳人,“创造社”的重要作家.三十年代初,他在上海参加“左联”,与鲁迅等合编文艺刊物,受到国民党特务分子的监视,安全受到威胁,被迫于一九三三年四月二十五日携眷回杭暂避,住在今天大学路浙江图书馆附近的场官弄约两年光景.一九三三年十二月三十日后,郁达夫读到鲁迅写给他夫人王映霞的诗.这诗就是后来编入鲁迅《集外集》的《阻郁达夫移家杭州》.当时他虽在杭州,但仍对上海文化战  相似文献   

5.
20世纪20年代,以张我军为代表的台湾知识分子抱着文化朝圣的愿望最初进入中国大陆文学界,并将大陆新文学运动之风引向台湾,但台湾文学却由于当时台湾的日治身份而并未被中国新文学作家和中国新文学界所重视。这种现象持续到30年代,台湾文学依旧被当作“外国文学”引介。直到40年代中后期,台湾光复前后,《文艺春秋》的主编范泉始在刊物中集中介绍台湾文学,将台湾文学拉进“中国文学”的视野之中。本文力图梳理这种微秒的变化,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背后的社会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6.
日前,一篇名为《“中国宪兵”,六百人击退两万日军》在《文史春秋》、《海内与海外》等多家刊载,又被《作家文摘报》等多家报纸及网络上反复转载,但南京作者王炳毅先生经过核对抗战历史档案、特别是抗战史料中有关1937年底的南京保卫战的记载认为该文与历史史实大有出入,严重失实。  相似文献   

7.
周扬于1931年从日本回国,投身于左翼文艺运动,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导,从事文学批评,虽系初试锋芒,却也颇多建树。周扬1942年参加延安整风,聆听了毛泽东关于文艺问题的《讲话》,即“努力使自已做毛泽东文艺思想、文艺政策的宣传者、解说者、应用者”(《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前记》),对解放区与建国初期的文艺事业作出了许多有益的贡献。但由于种种客观与主观的复杂的原因,不论三十年代在上海,四十年代在延安,五十年代初期在北京,周扬的文艺思想中都难免不存在某些“左”的教条主义的、庸俗社会学的成份。1956年前后,在党的“双百”方针的激励下,周扬在关于文艺与政治、文艺与人性人情、文艺的真实性、典型问题、创作方法、艺术技巧、美学问题以及如何对待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等诸方面,都大胆发表了许多前所未发的见解,竭力扬弃残存的“左”的教条主义、庸俗社  相似文献   

8.
汉代经学大师郑玄(字康成),年轻时到太学拜第五元先为师,学《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等,后又跟张恭祖学《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等,又在马融门下受业三年之久。博学多师,兼收并蓄,终使他成为学识渊博的一代大学问家。郑玄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今仅就现存的《三礼注》、《毛诗笺》几种所反映的郑玄古天文观做些初步的探讨,希望于有关学术之研究有益。  相似文献   

9.
1949年虚岁36 10月后,聘为湖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同时参加长沙市文联和湖南省文联的筹备工作。本年,长篇小说《微贱的人》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50年37岁2月,以湖南省文艺界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到武汉出席中南区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南区文联筹备委员。第一部论文集《挽歌与赞歌》,由上海文艺工作社出版。主持长沙市文联成立大会,并当选为副主席。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四十年代初,上海文坛上出现了一位人人瞩目的新星──张爱玲。在当时,市民阶层为她笔下编织的传奇故事情节所吸引,争相购买阅读;而文坛前辈们,无论褒贬,都对作者表现出非同一般的重视;不同倾向,不同趣味,名类繁多的文学刊物,如《万象》、《杂志》、《苦竹》、《春秋》、《天地》等二十多家杂志纷纷向她约稿出书。一时间,张爱玲的作品红遍了上海滩。一个年仅二十三岁的女作家,初登文坛就获得如此的轰动,这在中国现代文坛中是非常少见的现象。一九四二年发表于《万象》杂志,被傅雷先生称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的名篇…  相似文献   

11.
胡安国是两宋之际著名的经学家和理学家,其倾注毕生心血所著的《春秋胡氏传》专涉科场达三百年之久,同"三传"并显,被列为《春秋》四传,享誉甚隆。胡安国《春秋》之学深受孙复及程颐的影响,其解《春秋》,会通三传,兼采诸家之说,以成一家之言。诚如他在《春秋传.述纲领》中所说"今所传,事按《左氏》,义采《公羊》、《谷梁》之精者,大纲本孟子,而微词多以程氏之说为证云"。[1]  相似文献   

12.
1921年4月.徐智出生在浙江省杭州市。当时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满目疮癀,民不聊生1938年.他就读上海省立高中徐智平时阅读进步书籍.尤其巴金的《家春秋》、斯诺的《西行漫记》,这使他深受革命思想的启蒙教育.打开了他的视野,徐智回忆道.当时他写了一篇《世界的末日》(意味着一个橱世界的结束)刊登在班级墙报上.被地下党陈鸿提同志看到.  相似文献   

13.
《大话西游》、《西游降魔篇》可以分别被视为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和大众心理的镜像。作为20世纪9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之一,《大话西游》引发了一场从语言表达方式到价值取向上的话语革命。它的影响渗透到大众的日常生活,改变了一代人的思维方式、心灵结构、生活态度。而20年后出现的《西游降魔篇》,则是一场在《大话西游》解构后的废墟上试图重建社会道德、理想、信念、信仰的努力,原先在《大话西游》中被拆解的价值,在此片中又被重新确认其意义。从《西游降魔篇》到《大话西游》在价值取向上的这种反转,极富象征性地体现出近20年来中国社会心态由解构到建构,由颠覆到重建,由价值虚无到价值期待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老作家沈从文在20—40年代写过大量作品,其中《看虹录》和《摘星录》两篇小说在他全部著作中并非力作,但却同引起过不少争论而为他的研究者所瞩目。在北平解放前夕,沈从文不受国民党引诱,拒绝随同南逃。但就在这前后,他因写过《看虹录》和《摘星录》两篇作品,被一篇《斥反动文艺》的文章斥为“桃红色”作家,联系到他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期间发表过一些为文艺而文艺和中间路线的言论,进而被界定为“是有意识的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的作家。北平解放后,他因此惴瑞不安,一度自尽未遂,以后便告别文坛,转向了古文物的研究。经过30多…  相似文献   

15.
春秋谷梁学基于《春秋》的原典精神,通过《春秋谷梁传》、《春秋谷梁传集解》、《春秋谷梁传注疏》层累地解读了《春秋》的政治、伦理和史学思想,具体形成了倡导民本和贤君的“王道”政治思想,以三纲和忠孝为内核,家国同构但以尊君为“天道”的伦理思想,以及以实录和褒贬惩劝为“书法”的史学思想。由于春秋谷梁学的思想忠实地传达了孔子作《春秋》的真实意旨而成为《春秋》的解人,应值得后人研究和珍视。  相似文献   

16.
评李慧志的《小说创作论》德发振勇大家不会忘记1986年,那一年常常被称为“方法年”。好似“五四”文学革命之后的“西学东渐”,大量的西方文艺思潮在学术界各领风骚一样,80年代的中国理论界又再现了这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热闹。尽管可以指责它的走马观花,但...  相似文献   

17.
一8 0年代以来 ,中国的文艺理论家们一直在为建立当代中国文艺评论的新框架而殚精竭虑。无论是 80年代的“方法论热” ,还是 90年代的“文化评论” ,当代文论家们上下求索 ,不遗余力。王先霈先生从 80年代以来 ,一直从事着文艺批评学的建设。从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到古典文论的研究到当代文学批评 ,他的研究领域是开阔的。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思考 ,他提出了“圆形批评”的概念。最近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论文集《圆形批评与圆形思维》 ,其中收录了他关于“圆形批评”的一系列重要论文 ,是他多年来研究心得的结晶。2 0世纪被称为“批评…  相似文献   

18.
胡风一生,追求光明,要求进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并努力为文艺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党和人民盖棺论定地给予他高度评价。他当之无愧地是我国现代革命文艺战土、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诗人和翻译家。不过,我以为胡风同志还是一位卓越的编辑家。在他的一生中,从1933年在日本因参加抗日活动被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回国、参加左联、开始职业作家生涯以来,除了其间因众所周知的原因而与世隔绝的四分之一世纪外,几乎都与编辑出版工作紧紧联结在一起。三十年代他创办编辑过《海燕》、《工作与学习丛刊》、《木屑文丛》。  相似文献   

19.
朱舜水的《春秋》观对《大日本史》编史意识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其《春秋》观又深受胡安国《春秋传》的影响。比较分析二人《春秋》观,对于《春秋》学史和《大日本史》史观的理解都很有价值。我们认为,二人的《春秋》观之间虽有渊源关系,但学术重点不同,学术风格各异。胡安国意在“尊王”之统绪,以谨始通贯他旨;朱舜水意在通过“尊王”之阶序,以虚君敬奉天命。胡安国的《春秋传》作为科举定本一直影响了元明清三朝,在政治上强化了“尊王”的论述;朱舜水指导编纂《大日本史》对德川日本的体制和儒学话语变迁都有所影响,其“虚君”问题一直延续到明治时期。二人在《春秋》观上的差别有身份、地域及历史境况的原因。胡安国的《春秋》观作为朱舜水《春秋》观的重要来源是需要加以说明的,但更重要的是揭示二人《春秋》观之“异”的《春秋》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黄震是南宋末年一位博学通儒,其为学反对空言心性,主张躬行实践。其主张体现在治《春秋》上,即将《春秋》视作史书,反对《春秋》学上的褒贬凡例之说,力图以史事为根据来注解《春秋》,反对没有根据的臆度和猜测;在《春秋》经传关系上,绝对信经疑传,但又反对时人将"三传"束之高阁,而是有所取舍,并且尤重《左传》;重视训诂之学,反对空言《春秋》大义,尤其注重结合社会现实阐发《春秋》经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