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7 毫秒
1.
本文以基督博爱精神为视点考察安徒生童话,从“上帝是真善美的化身与象征”、“上帝是幸福、理想的归宿所在”、“上帝的力量是神奇伟大的”三个方面展开,并就基督精神对安徒生及其童话的影响展开论述,阐明其审美作用和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格林兄弟的经典童话《渔夫和他的妻子》为切入点,运用互文性理论,解读伍尔芙夫人的代表作《到灯塔去》。通过分析发现,在这个被不断讲述的童话和现行文本之间存在着互文关系:《到灯塔去》就是一个重说了一遍的童话,第一讲述者是男人,即格林兄弟;第二讲述者是女人,即伍尔芙夫人,只不过,伍尔芙夫人改写了这篇被女性视作谎言的童话,并将其还原为故事的真实状态。  相似文献   

3.
在《宁夏大学学报》1982年第二期上,读到张士春同志《中国古代童话浅探》一文。作者旨在纠正那种认为中国童话始于“五四”以后的说法;并举《搜神后记》、《西游记》和《聊斋志异》为证,认为我国的童话作品和作家,远比法国的贝洛尔、英国的斯威夫特和德国的格林兄弟及其作品早得多。《探》文说理简捷,立论独到,读后很受启发。但对于其中的某些提法,我未敢苟同。 实际上,有关中国古代有无童话的探讨,久已有之。早在1913年,我国儿童文学的早期提倡者和研究者周作人,在其《古童话释义》一文中,即已针对有人认为《无猫国》是中国第一本童话之说指出:“中国虽古无童话之名,然实固有成文之童话,见晋唐小说,特多归诸志怪之中,莫为辨别耳”。作者于文中特举《酉阳杂俎》里的  相似文献   

4.
“追寻”这一传统的叙事模式,在托马斯·品钦的独特诠释下,呈现出全新的象征寓意与现实特征。《拍卖第四十九批》的叙事背景和人物范式极好地体现了品钦对追寻文学的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梅特林克在其梦幻剧作《青鸟》中讲述了一个幸福如何可能的故事:在一个十分普通的樵夫家庭.仙女贝丽吕娜为她那害病的小姑娘寻找幸福而来.小仙女想要得到幸福.而得到幸福的前提是得到青鸟。正是借着这么一个契机.仙女把樵夫家的两个孩子(蒂蒂尔和米蒂尔)引导上了通向幸福的道路。两个孩子将在什么时候找到真正的青鸟?。这是故事里一直若隐若现的悬念。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是以小说家的身份步入文坛的,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著名作家之一。与其他作家相比,他突出的贡献在于他是中国现代童话这块处女地的少数几位拓荒者之一,他的第一部童话《稻草人》堪称我国童话创作的一座里程碑。“五四”以前的儿童读物,如《三字经》。《千字文》、《圣谕广训》等,大多充塞着“圣贤大道理”的枯燥t)l诫,将儿童视为“缩小的成人”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那时是没有真正的儿童文学的,更不用提童话创作了。“五四”时期是我国儿童文学觉醒与发展的时代,从1921年至1931年,叶圣陶先后创作了近四十篇童话…  相似文献   

7.
孤儿角色与成年仪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孤儿”为主人公的民间故事遍布世界各地,其故事类型主要有“田螺姑娘型”、“天鹅仙女型”、“找幸福型”、“百鸟羽衣型”、“两兄弟型”和“灰姑娘型”等。孤儿的性别有男有女,他们总是在少年时失去了父亲或母亲,并遭受各种磨难和考验;但同时又得到他人的帮助,最后孤儿总是获得幸福。由于孤儿角色涉及的故事类型较多,本文仅就田螺姑娘型故事探讨“孤儿”的角色及其成年礼内涵。一田螺姑娘型故事常被学者们归入“幻想故事”或“童话”一类,在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中为400C型。我国田螺姑娘型故事大都与报恩的主题有…  相似文献   

8.
幸福作为人类的永恒追求,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创新创业教育在推动人才培养范式深刻变革的同时,必须回答“教育如何与人的幸福”相关涉的问题,以提升人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创新创业教育之所以关涉幸福,是因为其激发个人幸福、促进社会幸福、倡导奋斗幸福,明确教育的幸福指向;创新创业教育之所以能切入人的幸福,是因为其秉承德育为先、坚持“以生为本”、重视个体发展,引导人正确理解、准确把握幸福;创新创业教育之所以能对人的幸福有所作为,是因为其讲求“道明”“法当”“术精”,极大改善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外在条件,有助于人对幸福的追求;创新创业教育之所以蕴涵着诸多幸福元素,是因为其开展面向全体的分类施教,推行精益教育、实践教育、生活教育,为青年学生干事创业和追寻幸福注入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说过:“郑振铎兄创办《儿童世界》,要我作童话,我才作童话,集拢就是题名为《稻草人》的那一本。”他的第一篇童话《小白船》发表在《儿童世界》第一卷第九期上。1922年,他共在该刊发表了19篇童话,以后又写过20多篇,合计43篇。这些童话分别结集为《稻草人》(1923年)与《古代英雄的石像》(1931年),此外还有《鸟言兽语》、《火车头的经历》等篇收录在《四三集》中。 叶圣陶童话全系作家独创。鲁迅曾赞誊《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郑振铎认为《稻草人》“在描写一方面,全集中几乎没有一篇不是成功之作”。叶圣陶童话正是内容与形式双美的杰作,它的出现是中国艺术童话成熟的标志。叶圣陶自己也对郑振铎这样说过:“我之喜欢《稻草人》较《隔膜》(叶圣陶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引者注)为甚,所以我希望《稻草人》的出版,也较《隔膜》为切。”叶圣陶之所以如此偏爱他的童话,因为这是他献给“最可宝爱的后来者”  相似文献   

10.
《染血之室》是安吉拉·卡特重述童话的巅峰之作.论文从细读文本入手,分析了《染血之室》的改写艺术——奇谲的比喻以及与传统经典童话的互文效果,从而阐释卡特对传统童话的颠覆意义.  相似文献   

11.
西德尼·谢尔顿(SidneySheldon,1917-)是当今美国极受欢迎的通俗小说家。他早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美国空军服役。退伍之后,他为百老汇写剧本,曾获戏剧“托尼”奖和电影“奥斯卡”奖。60年代末他改写小说,于1970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探脸》,获“爱伦·坡”奖。此后他先后发表了《午夜情》、《巨星孤影》、《假如明天来临》等八部长篇小说。他的小说出版一部畅销一部,基本上都列入过全美十大畅销书榜,光是英文原著已销售达亿册,并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谢尔顿的通俗小说为何拥有这么广阔的市场和如此众多的…  相似文献   

12.
作为译坛权威之作的刘殿爵《道德经》英译,契合了国人与英语国家人士的思想。以“天下”一词为突破口对译文进行梳理分析,既能凸显出道家(教)思想对“天下”观念的构建功效,同时也有助于勾勒出刘殿爵译本的翻译策略及幕后的改写因素。在归化与异化之间寻求平衡是刘殿爵的翻译策略。凸显中华文化魅力的主流意识形态、作为赞助人的企鹅出版集团以及《道德经》本身的诗学元素都成为了《道德经》改写的幕后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比经典童话和《染血之室及其他故事》,可以发现,卡特通过改写童话中的角色,推翻了男性的英雄地位,建立了女性主体意识,为女性反抗男性霸权、呼吁女性抗争不公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张承志的小说作品,我们可以提炼出六大元素,即理想主义、生命崇拜、牺牲精神、孤独的旅途、苦难意识和神秘的象征隐喻,这六大元素与“追寻”母题神话所包含精神内涵相契合,这种契合的内在原因在于:一.神话精神贯穿了一个民族的人文历史,张承志试图通过挖掘民族潜意识去追寻民族文化之根。二.张承志的小说创作试图用神话形态去沟通历史。三.神话的象征隐喻功能符合张承志小说创作中表达宏大而又迷离模糊的历史命题深刻含义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小王子》采用童话形式,作者生于虔诚基督教家庭,作品中的大量隐喻,很大部分与西方传统文化有关联。文中“小王子”和“蛇”两个隐喻是神话意象,小王子是作者理想的化身,童贞、圣洁、真善美的象征。蛇是灵异者、神的助手的象征。这些象征意义与西方传统文化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6.
很长时间以来,尾声不再是流行的文学范式,而被视为空泛的文学陈规,但它却在儿童幻想小说中占有难得的一席之地。以四本畅销的英文儿童幻想小说——《不老泉》、《魔法灰姑娘》、《夏洛特的网》和《哈里波特与死亡圣器》为例,以评论这四部经典儿童幻想小说中的尾声为缘起,探讨尾声对儿童小说故事情节的意义和作用,可以得出这一结构手法契合了儿童幻想小说对自由、希望、幸福和生命的意义的追寻等主题意蕴,并隐藏着宗教意义上对爱和希望的阐释。  相似文献   

17.
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分析,中国现代文坛接受《苦闷的象征》的原因为《苦闷的象征》与中国文化精神的内在契合是被接受的基础,其现代精神是能被接受的必要条件;而改造国民性、张扬个性的时代使命和文学理论建设的需要,为其提供了外在机运.这种接受是历史的必然,其实质是在外来因素激发下,对文化传统的重新认识和现代转化.  相似文献   

18.
所谓“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界风行一时的热门话题。它涵盖教育的方方面面,众说纷坛,莫衷一是。从这个缺乏前提性论证的“素质教育”出发,出现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之说。本文认为这些提法都是缺乏科学性的,并从语义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以及逻辑学经理论角度作了相应的论证,以求避免造成思想认识上和实践上的混乱,从而提出:教育应返朴归真,还是提“全面发展教育”为好,因为这是我国建国初期以来以及至今的《教育法》、《宪法》中明确规定的。  相似文献   

19.
《幸福》是曼斯菲尔德的代表作之一。在这篇小说中,作者观察敏锐,注重心理表现,不以叙述者出场,完全溶入小说中三个主要人物的内心,用他们的语词和方式进行思考,恰到好处地用“梨树”去象征主人公勃莎那扑朔迷离的性变态,她的“幸福”带给她的只是不可名状的隐痛。作者十分深刻的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道德危机。  相似文献   

20.
鲁迅认为“《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后来我们大都把这条路理解成为现实主义的道路,有人甚至将其命名为“稻草人主义”。无论是从鲁迅对儿童文学的认识,还是从《稻草人》这部童话集内在特性来看,都可以衍生出这种说法。惟其如此,我们不能将具有强烈现实主义精神的《稻草人》当作童话来看待,因为它所遵循的是事理逻辑而非情感逻辑,并且缺乏童话中的必要的行动性因素。对“稻草人主义”的过分强调,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国内童话创作想象力的伸展,我们今天必须理性地看待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