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许维勤 《江淮论坛》2004,1(4):11-16
本文从中华民族衰落历史揭示民族复兴的应有内涵,概述近代以来中国人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认为邓小平理论的许多重要观点,都与中华民族复兴的特定历史内涵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邓小平在构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同时,也续铺了一道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桥梁。他是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里程的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2.
思想强大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哲学自觉是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新时代的丰富内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土壤。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基因,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动力。既坚持主体性、历史辩证法和创造性原则,又吸收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可以提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高度。民族语言的表达和话语传播,可以提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场域和影响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展现的,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把握民族复兴,既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界意义,又为人类发展提供了原创性的哲学智慧。  相似文献   

3.
孙梦思  邢继伟 《理论界》2014,(10):11-15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产物,对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探索也是对中国道路的探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道路的历史起点和价值指向,走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选择。经过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正反两个方面经验教训的积累,特别是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坚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要时刻警惕历史虚无主义和国粹主义等错误思潮。  相似文献   

4.
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种重要力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爱国主义是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民族、国家自强不息的强大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根本体现.爱国主义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效载体.诚信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亲和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即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年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探索过程.楚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四代领导集体从自身所处的历史环境和高度为民族复兴大业作出了理论和实践贡猷.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60年的共同奋斗,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呔事业正在取得不断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机遇意识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倡导和树立起来的最重要的发展理念之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机遇意识作为一种发展理念的确立,深化了党对民族兴亡历史规律的科学认识;新时期,为了抓住机遇、明确使命,党提出了民族复兴的命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全面把握机遇意识这一发展理念的关键、思想方法、要求和相应的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7.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历史教育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的宏伟蓝图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历史教育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通过正视民族复兴的现实境遇、呈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诠释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等充分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心和使命感。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所建构的民族复兴话语有利于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9.
论中华民族的凝聚与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凝聚力研究是实现21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精神文明工程。历史上中华民族以中原为中心展开民族凝聚有两个原因:和而不同,以“心”征服的心理凝聚;心向中原,追求平地的地缘凝聚。其复兴典型有汉代“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中国在经历了鸦片战争以来民族磨难后形成的具有更强的凝聚力的中华民族,在新中国成立后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最终实现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复兴,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是对我国发展前景和国际形势的积极判断,理解这一判断的情感逻辑、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有助于我们增强道路自信、激发奋斗动力。中华儿女对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积累已久、不可压抑的向往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情感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诞生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清醒认知和有效利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支撑;祖国和平统一历史进程、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史蕴含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实现的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百年奋斗取得光辉成就的能力和信心是实现伟大复兴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1.
韩梅 《理论界》2006,3(10):172-173,233
60年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奋起的历史转折点,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振奋了民族精神,凝聚了民族力量,开启了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胜利进程,为中国走向和平发展道路创造了重要条件,从而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辛刚国 《东岳论丛》2022,(11):34-41+2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的论断。这个论断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将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意义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党在成立初期、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这些不同阶段和不同作用之间蕴含着深刻的历史逻辑。运用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基本理论,观照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的历史进程,揭示其内在的历史逻辑,有助于为深化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经典学术问题打开新的认识窗口,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理想,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9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人不仅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过系统深刻的理论论述,而且率领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也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4.
邹玉杰 《理论界》2007,(11):179-180
本文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将长征融入中国历史的长河之中,全面审视长征对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军队、中国人民的划时代作用,进而首次阐释长征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启性作用,为推进当今以复兴民族为核心内涵的新长征,提供民族的自信心和前进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5.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深入探讨新时代民族团结精神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具有较大的意义。新时代民族团结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团结一心,永跟党走;亲如一家,共同富裕;多元一体,复兴中华。它有深厚的历史、理论和实践逻辑,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新时代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建议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加快培育和弘扬新时代民族团结精神,以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运动催生了城镇的发展,而城镇的发展又影响并推动着民族复兴的历史运动。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历史进程。这对于深刻认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主题,进一步深化城市史研究,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增强城镇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精神:一个研究的新视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复兴,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我们的民族精神。“毛泽东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20世纪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象征,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核心。“毛泽东精神”与“毛泽东思想”无论从来源、具体形态、表现方式、社会渗透力乃至社会功能既有相同之处,更有很大的不同。要将“毛泽东精神”作为一个独立范畴进行研究和使用,这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8.
论抗战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兆盖 《中州学刊》2005,(5):147-151
在长达14年的反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捍卫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艰苦斗争中,中华儿女表现出来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优秀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我们不仅要科学总结和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经验,更重要的是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抗战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振奋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顽强奋斗.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终结了中国被外族侵略的历史,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复兴之路.抗战的胜利充分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捍卫了民族自信心,使民族精神得以弘扬,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这些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想的坚实基础.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发奋图强、积极进取才能振兴中华,只有团结一致、和衷共济才能取得胜利,只有保持警觉、增强实力才能防患未然.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后,为拯救中华民族走出亡国灭种的困局,不同阶级和阶层的知识分子对民族文化何去何从纷纷作出不同文化主张,形成了近代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文化变迁。曲折的文化探索道路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使之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也趋于理性。然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任重而道远。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文化建设,提出要不断实现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对于弘扬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