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墨子眼中是"民之三患",韩非手中有"帝王之具",前者成就的是"天下之大利",后者主张的是"人主之大利"。从墨子的天下之利到韩非的人主之利,尽管表现出立场上的对峙,但作为一种彻底的主利方式则是一脉相承。墨子所主百姓之利并不能很好地拒斥人主之利,对于韩非而言,延续墨子的主利方式而对着人主来说,不过就是一转身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墨子的伦理思想主要包括"兼相爱"与"交相利"的义利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整体主义思想、"爱民谨忠,利民谨厚"的民本主义思想和"赴火蹈刀,死不旋踵"的道德实践精神.其伦理思想在当代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与"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道德核心、"集体主义"的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准则和"和平共处"的国际关系准则有着十分深厚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3.
墨子分别从"古者圣王之事"和"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的角度出发,考察了"乐"的存在样态和价值,他认为"非乐"思想既有历史经验的根据,也符合普通百姓的利益。荀子对此进行了有针对性地批判,他站在儒家立场,认为"乐"有助于调和民心和改善社会秩序,进而有助于提升社会治理的效果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而在他看来,墨子对"乐"的非难是毫无道理的,更进一步,他认为墨子的理论从根本上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遏制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造成天下贫困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出身于社会底层的墨子,心系天下民生之安危,把“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作为自己及整个墨家学派的思想主旨。为兴天下人之利,墨子在经济民生上,主张强本节用;政治民生上,提倡尚贤使能;文化民生上,强调先质后文。墨子的民生思想对我国在经济上确立合理的消费模式、政治上推行公务员制度、文化上推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均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墨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其经济思想有独到之处。墨子思想的出发点在于“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其目的在于解除当时小生产者的痛苦。墨子经济思想的核心是“兼相爱,交相利”。本文从“兼”入手,论述了“利”、“义”、“别”等墨子思想的观念,以使读者对墨子经济思想的核心有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墨子提出的“兼相爱、交相利、非攻、节用”等思想 ,构成了墨家学说的核心。墨子认为“天”是现实社会的最高统治者 ,人必须顺天意才能得天之赏 ,才能达到兴天下之利 ,除天下之害的目的。墨子的宗教思想虽然具有很强的现实功利性 ,也并非墨家学说的主体 ,但却是为其主体学说服务的。探讨其宗教思想价值 ,是研究墨子学说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墨子认为传播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逞一时的口舌之利,而是为了有利于国家百姓,但是他对音乐、文学等的教育作用的忽视,却是其传播思想的功利倾向的弊端所在。墨子基于"利"而反对所有没有短期功效的言论和学说,斥儒家的仁爱为虚妄之说,以现实的利害为一切言论的准绳,这就开启了后世法家传播思想的专制色彩。墨子崇尚集权式的传播管理体系,主张天下的舆论要统一于天子的意见,所有的是非都以天子的是非为是非。墨子非常重视实际经验在传播活动中的作用,认为人通过耳、目等获得的各种信息一定是可靠的。墨子还提出了"言必三表"的理论,"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即根据历史经验来判断言论;"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即以百姓的感官经验为判断言论的标准;"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则是以实践来考察言论。墨子的传播思想还包括了其他方面的内容,例如传播主体的诚信、文与质的关系、发展的传播观、传播活动的实用性、传播主体的自信,等等。  相似文献   

8.
墨子受儒学影响而非儒,孟子评击墨子,然而墨子推理方法对孟子有诸多影响,如三表法、"辟式"、"援式"、"推式"与归谬法等。从推理内容来看,墨子为求兴天下之利以说服君王,注重社会公义;孟子将说服术运用于说服君王行仁政、王道,注重伦理关系。从推理特征看,墨子的推理方法呈现推论的形式与内容密切相关,论述观点也与情境构作相配合,此对孟子有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研究墨子"非乐"思想,首先应该考察墨子"非乐"的范围。从郭沫若在《孔墨的批判》中所列观点中可以看出,墨子"非乐"的范围是广义的,而非仅仅局限于"音乐",因而不可能得出墨子"非乐"就是反对音乐的结论。从墨子的平民思想家的立场,他的"非乐"思想是积极的;从现代行为科学来认识墨子的"非乐",他的思想也是有科学依据的;因此,墨子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反对奢靡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并无大错,对当今社会仍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墨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其学说博大精深,包括政治思想、社会理想、哲学思想和逻辑命题,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本文以为人道主义是墨子思想的精髓,爱无差等的思想贯穿其学说的始终,他以是否“中万民之利”为衡量社会、君臣言行的最高准则,主张社会平等、人格平等,反对等级森严的封建宗法制度。  相似文献   

11.
墨子“兼爱”伦理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子的“兼爱”思想是一种人类整体之爱、无差别之爱,具体表现为一种爱无差等的伦理精神,而这种爱无差等的伦理精神分别通过“爱人如己”的人际伦理原则和“非攻”的社会政治伦理原则得到鲜明表达。“兼爱”的伦理思想虽然在墨子时代未能如墨子所愿发挥出其预想的作用,但在当代社会仍有其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墨子的经济伦理与市场经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子的经济伦理思想包括兼相爱交相利的一般原则、强本节用的致富之道、尚贤的人才观、非命进取的精神力量.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奠基者亚当·斯密的学说既有相似性,又存在着不同.墨子经济伦理观对当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墨学与儒学曾并称于世,但后来却命运迥异,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对于墨学中的思想,不同的学者也有不同的认知,尤其对墨学理论"大道",即理论的精髓和灵魂的理解,更是出现了几大派观点.但综合研究分析墨子的生平资料及《墨子》一书就会发现,墨子不是在用一些固定不变的观点来建构自己的理论,而是用一种开放的思维来思考现实问题,依现实情况来调整自己的学说.可以说,墨学"大道"即在于"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墨子常提的"义".而"义"又等同于"利",这"利",依胡适的观点,不是物利,是在人生行为方面.人生行为总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利的内容也是不断变化的.能被实际应用的"利"才是墨子认为的真正意义上的"利".所以,研究墨子的思想,就不能用静止的观点,把墨子"十论"静态化来比附现实,并在此种意义上来评说墨学.  相似文献   

14.
墨子的伦理思想以"兼相爱,交相利"为总纲,表现出"贵义"、"尚利"的功利主义特点,符合变动时代人们的利己心态和实际倾向。墨家坚持"志功合一"的道德评价原则,把能否"利天下"作为衡量人类行为是非善恶的标准,并且以切实行动坚持贯彻以社会为本位的崇高道德原则。当前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必要重新研究和挖掘墨学所倡导的合理道德理想。  相似文献   

15.
墨子在向弟子授业的过程中和向世人特别是向王公大人传道的过程中 ,坚持“必强为之”的施教态度 ,弘扬了强力进取的奋进精神 ,终使墨家成为一代显学。但是“劝爱”不是实现社会理想的通途 ,忽视教育的阶级性 ,终使墨子的愿望付诸东流  相似文献   

16.
试论墨子“兴利除害”的民生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子民生思想的核心是"为万民兴利除害",他力图匡正社会积弊,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墨子的十大政治主张中,"兼爱"、"尚贤"、"尚同"等主张属于为民兴利,而"非攻"、"非命"、"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属于为民除害。墨子的民生思想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进步意义,而且对我们今天改善民生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节用"观是墨子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用、民利是墨子节用观的原则,节用、节葬、非乐是墨子节用观的重要内容。墨子的节用观对我们今天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在本体哲学领域,"天欲义而恶不义"是天本论的一部分和"天志"的具体内容;在伦理哲学领域,"天欲义而恶不义"体现为"贵义"、"兼爱"、"非攻"、"尚同"和"尚贤"等道德观念和伦理规范;在政治哲学领域,"天欲义而恶不义"转化为"义政"的理想境界和"用义为政于国家"的统治方案.这使"天欲义而恶不义"具有了不同的层次结构和内涵意蕴,集中体现了墨子本体哲学、伦理哲学与政治哲学的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19.
孔子认为音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善和美。老子的“大音希声”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的一个著名论点,墨子的非乐观,对音乐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是不够全面的。上古“取和去同”的音乐美学思想,正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美学思想。作为现代人,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随时代的变革、发展、开拓出新的美学思路。  相似文献   

20.
身处礼崩乐坏的时代,墨子作为小生产者利益的代表,提出了以"兼以易别"为博弈策略、以"尚贤尚同"为博弈协议、以"天志明鬼"为博弈准则、以"兴利除害"为博弈目标,构建起一整套博弈思想体系。作为时代显学,墨子之说关心下层人民的疾苦,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今,墨子的博弈思想对于我们应对经济全球化问题、促进科学发展同样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