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9 毫秒
1.
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演变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并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由此,很多学者开始对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进行深入的考问,对金融监管理论、模式、体系、制度和金融监管政策进行系统研究。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市场自律有密切的联系。在我国现有的分业监管体制下,现阶段宜采取牵头监管和功能监管相结合的综合监管模式,待条件成熟时将监管模式由牵头模式过渡到统一监管模式。构建中小企业金融担保体系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日本政府对传统银行监管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金融监管主体的独立性大大加强,更加注重事后安全网的整备,严格事后监督与处罚,并改革了存款保险制度.新加坡的金融稳健性居全球首位,新加坡是少数几个经受住了1997亚洲金融风暴的国家之一.这与它有一个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以及富有效率的监管过程是分不开的.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是新加坡平稳度过亚洲金融危机的"功臣".韩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强化中央银行的自主性,建立统一监管金融业的金融监督委员会,政府不再直接干预银行业务,由金融监督委员会实行一元化监管.  相似文献   

3.
关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几点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国金融危机在给世界金融和实体经济带来巨大损失的同时,也让人们对这场金融危机进行反思.新自由主义在西方曾经盛行一时,新自由主义思潮及对金融业的影响首先导致金融监管不断放松,中央银行对金融体系的控制能力急剧下降,从而导致对过度的金融创新几乎失控;其次,美国虚拟经济的超前发展与实体经济相对衰落也使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4.
金融监管对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宏观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金融监管模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监管目标的实现。在金融日益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经济发展背景下,中国金融监管模式必然要做出权变选择。  相似文献   

5.
金融监管对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宏观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金融监管模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监管目标的实现.在金融日益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经济发展背景下,中国金融监管模式必然要做出权变选择.  相似文献   

6.
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给金融监管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总结此次危机的形成、发展机理并分析当前的金融监管现状可以发现:美国当前的金融监管机制是非稳定的,存在着"金融创新一监管一再创新"的循环.世界各国对此都建立了适合本国的金融监管模式.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为避免重蹈美国覆辙,我国应该从建立监管机构与被监管机构的最优和次优均衡、加强金融监管的创新、建立适合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完善监管者激励约束机制、加快金融监管国际化合作等方面,实现帕累托最优的金融监管改进.  相似文献   

7.
站在历时性维度对金融监管框架进行解构主义分析,可知其是一种“地方性知识”;金融监管框架概念中预设的“监管-风险”二元对立结构并非泾渭分明、稳固不变的,监管不当可能诱发新风险,故监管并非金融监管框架中的永恒中心。以国际主流监管框架为基本素材,对金融危机后各国监管改革方案进行解构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统一监管、分业监管、双峰监管、超级央行等关键词重新剖析后,可知废除分业监管、成立单独机构统一监管、超级央行及双峰监管皆非我国当前最优选择。以一行一委两会的新设计为雏形,未来我国监管框架改革重点在于:以风险和目标为导向;建立健全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强调功能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合理配置央地监管权责;细化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协调监管权能等。  相似文献   

8.
美国金融危机的政府责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政策和制度的层面寻找了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认为深层根源主要是分配制度的不公平性,金融监管机构的失职,货币政策的失误及美国政府对危机认识不足、处理不力。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是:应改革初次分配制度,缩小贫富差距;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建立规范、开放、自我调节的安全的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5,(1):68-72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金融监管、推动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我国金融业尽管分业监管制度已经建立,但存在诸多问题,亟须完善和改革。当前金融监管的缺陷在于金融监管法律体系不健全、金融宏观审慎框架不完善、分业监管模式的内在缺陷以及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能力不足。借鉴世界主要国家的金融监管经验,我国的金融监管改革要尽快建立起完整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和监管机构的协调机制,平衡创新与监管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0.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推动了美国、英国、德国等多个国家以及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等国际组织对金融监管改革的研究和实践.其中,美国进行的金融监管改革最为全面深入,对全球金融监管体系产生着重大影响.系统研究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最新进展,揭示其成效与经验,对我国金融改革有着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发生之后,金融体系需要改革已被广为认同,并且在改革大方向上已经形成一定的共识。但是,改革意味着利益的调整,因此也必然面临着重重阻力。为此,文章着重对美国金融改革的最新进展情况进行分析,对其存在的争议进行探讨,对其前景进行展望,认为美国金融改革将在保持竞争力和金融稳定安全之间取得平衡,并不会产生颠覆性的改革结果,据此文章进一步探讨了美国金融改革的经验教训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美国次贷危机发展演变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金融机构盲目的放贷行为及金融监管的不作为最终导致了美国次级房贷市场危机的爆发。尽管美国金融当局连续降息及注资,美国次贷危机仍愈演愈烈。中国同样存在这种隐忧,表现在经济增长的通胀压力、证券市场的泡沫及房地产市场的严重过热。因此,加强我国金融机构的监管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至今已经基本形成一整套分工明确、功能互补的金融机构体系、健康平稳的金融市场体系和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金融机构的改革主要是从单一的银行金融机构向多元金融机构发展,从完全国有行政主导金融的金融机构向企业化、市场化金融机构改革。金融市场体系改革从非常狭窄的资金市场发展到多层次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金融监管改革从作为中央银行的人民银行的统一监管发展到一行三会分业监管。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金融体制改革为核心的金融创新也逐渐展开.金融制度、金融市场、金融技术和金融工具创新,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新世纪我国的金融创新应借鉴国际经验,以风险防范为前提,以引导与监管为保证,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金融效率为目标,坚持市场主导、兼顾国际通用性与国情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整体把握和科学引导.  相似文献   

15.
杨苹苹 《北方论丛》2022,(1):127-134
关于经济停滞问题的探讨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传承。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十余年,资本主义经济停滞趋于常态化。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从资本积累与支撑这一积累的制度环境之间的矛盾出发,发现了主流经济学探讨资本主义经济停滞所忽略的制度性因素。积累的社会结构学派沿着"中间层次"的路径,将2008年金融危机界定为系统性的结构危机,认为新自由主义SSA的失灵是此次经济停滞持续的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停滞引发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治理危机升级,一系列政治、社会和文化危机不断加剧。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从微观层面深刻把握了资本主义制度转型的轨迹,但并未深入探讨开展根本的制度变革。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境遇下,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并推动世界经济政治新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东亚区域货币整合的进程中,发展东亚债券市场被列为一个主要方面。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东亚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东亚债券市场的建设。首先回顾东亚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剖析了美国金融危机对东亚债券市场的影响,并进一步对其发展提出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7.
金融风暴是资本扩张悖论在金融系统的必然结果,它最终必然表现为实体经济的危机。如何深刻地理解这场风暴的深层原因?马克思的《资本论》再次彰显其强大的理论生命力。金融风暴的基本对策是实施科学发展观,将剩余价值投入到实体经济,强化实体经济力量,进行科技创新,扩大民众消费,开拓产业资本的扩张空间,而引导金融系统为实体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18.
2007年美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爆发了次贷危机并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场,我国金融机构在受到波及和影响的同时,也应该借鉴美国金融模式的创新和先进之处。通过对其中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因素的分析和研究,提出我国推行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也列举了推行过程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及其监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蔚  苏振天 《学术界》2012,(4):59-65,284
在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维护金融安全应当是各国金融市场监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影子银行体系的超常规发展和信用扩张,是影响我国金融安全的重要因素。本文对影子银行的范畴进行了界定,全面梳理了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子银行体系对我国金融体系产生的冲击,最后针对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提出了有关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