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绍兴商人与绍兴旅沪同乡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同乡组织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同籍人士在客居地自发设立的一种社会组织,以会馆、公所为活动空间的同乡组织始于明初为旅外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服务的试馆。明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或以商人为主体的会馆、公所开始大量涌现,并持续发展,从而形成多个地域性商人群体即所谓商帮。20世纪初,这些同乡组织无论是形式,还是组织制度、活动内容和功能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近代变迁,这也是商帮近代化的反映。本文想对学术界研究不多的绍兴旅沪同乡组织的近代变迁作一考察,以揭示同乡组织近代演变的一般趋势。绍兴地区位于杭州湾侧,包…  相似文献   

2.
略论苏州工商业公所的性质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州的工商业公所最早出现于清初康熙年间,在整个清代兴替频繁,并绵延至民国前期。关于工商业公所的性质,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 首先,清代公所是个同业组织。它是由同行业的商人、作坊主、手工业者组织起来的,以其明显的同业同行的特点,区别于其他组织,如会馆等等。对此,许多公所碑文有明确记载。“公所者,同业谈公之所”,即是最简明之言。苏州的公所见诸于各种史料的共有一百四十四个,可考其沿革者八十六个。从这八  相似文献   

3.
明清苏州商人团体在组织方式上具有不同特色,并呈现一个长期演变趋势,大体可区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的逐渐过渡:纲审行役制一会馆、公所制一商会制。不同类型商人团体具有不同主要特色:编审行役制为一种“强制编册组炽”,会馆、公所制为一种“立案公产组织”,商会制则为一种“依法注册组织”。 明初沿宋元以来财政传统,将工商业者强制登录册籍,以应政府和买、和雇所需的商品与劳务,这即是“编审行役制”的主要特征。 在雍正、乾隆年间,作为“强制编册组织”的“编审行役制”商人团体,已经逐渐淡出苏州地区。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会…  相似文献   

4.
清末汉口贸易的发展极为迅速,它的发展与当时商业组织的推动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民间的商业组织如行会、公所、商会在统一计量工具、提倡诚信经营、调解行业纠纷、维护国内商人利益等方面有所作为;另一方面政府设立的商务局在维护市场、开商智、联商情、兴商学等方面着力扶持,二者共同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商业贸易环境,为汉口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奉天市政公所是近代沈阳历史上第一个正规的市政领导机关。市政公所建立后,积极开展市政建设与管理,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整体环境改良。奉天市政公所的成立,使奉天市政建设与管理逐渐步入专业化、法制化、民主化的轨道,从而推动了沈阳城市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日益繁荣,出于对市场秩序的控制需要,国家鼓励行会、公所、会馆等行业性商人团体参与行业秩序治理,并赋予其相应的行业纠纷调解权力,行业调解由此产生并发展。经由官府与行会的合作与互动,行业调解在化解行业纠纷、维护商业秩序、促进政府有效治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明清行业调解的盛行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空背景密不可分,也因此而存在特定的历史局限。明清行业调解对于当代调解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启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纠纷调解,走向合作的现代调解是未来调解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汀州是闽西客家的中心地区,明清时期汀州商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汀州商人发家致富后,积极参加地方社会宗族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促进了地方社会的发展。汀州商人阶层的壮大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地方社会的思想观念。笔者试图对汀州商人与地方社会的关系做出一定程度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镇江因运河长江之利,交通地理优势突出,商业向来繁盛。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镇江被逼开埠通商,成为长江流域继上海之后的又一通商口岸。开埠后,江海大轮开通,各地客商纷纷来镇设庄设号,收购米麦杂粮,逐步形成了规模较大的粮食市场。1866年,镇江米业公所成立,米市形成。镇江米市对近代镇江经济影响甚巨,柳诒徵先生说:“镇江故有米市,广潮商人及钓卫、沙网各帮,均萃于镇,轮帆迭运,为商业之大宗”.  相似文献   

9.
宋代商人的价值观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形成的,宋代商人的价值观,直接影响其经商活动,并在其经商实践中反映出来。宋代商人的价值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经济观上,商人坚持"逐利"和"农本位"的理念;在政治观上,商人主张通过科举考试及官商联姻等途径提升自身的政治地位;在社会责任观上,商人秉持"经世救民"、"忠心报国,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观;在信仰方面,商人提倡佛道信仰、重视鬼神崇拜。宋代商人价值观的某些内容对当前商人价值观的重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之一。戏剧中的题材、语言、人物形象和场景都充满了狂欢化色彩。探析人物戏剧活动的狂欢式场景,揭示《威尼斯商人》中颠覆与重建的主题,可以管窥作者的人文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对自由、平等、仁爱的狂欢式世界的向往。  相似文献   

11.
也论赵姨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姨娘是《红楼梦》中一个不应忽略的女性形象。本文从《红楼梦》文本入手 ,阐述了赵姨娘的性格特征、性格成因及其对塑造其他人物所起的作用 ,从而指出赵姨娘是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制的受害者 ,她的“每每生事” ,乃是对不合理的等级制度的反抗 ,她是《红楼梦》妾妇中一个多少有点反抗性格的女性。  相似文献   

12.
胡广作为明朝前期重要的文人和政治人物,具有关键性的过渡地位,这些在他的诗文中都有所表现。他在治国理学系统的建立中起着奠基的作用,推动了台阁制度的建立和台阁文风的形成与发展,在从开国文风到馆阁文风的转变过程中,从相对自由的气息到台阁气息增强的过程中,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处于历史的过渡阶段,时代的反差造成际遇、心灵与文风上的反差,使胡广身上呈现出一些特殊性,心中的愧疚和对生死的思考始终难以释怀。鉴于胡广重要的过渡性地位,对胡广的研究将有助于推动明代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林庚白早年与同光体诗人交往颇多,受同光体影响较大,后期虽对同光体反戈一击,但其诗歌与诗论仍与同光体渊源颇深。同时,他的诗论和创作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激烈的社会矛盾,又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4.
赵树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优秀作家。他以农民作为文学创作的对象,对这一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主体予以深情的关注,开创了乡土气息浓郁的“山药蛋派”;他求真求实求是,使摹写与创造有机结合,就革命文艺怎样达到真善美的统一作出可贵的探索;他先做人而后作文,以公正无私、仗义执言的人格魅力,被农民朋友深深怀念。  相似文献   

15.
产于广东肇庆地区的端砚为我国四大名砚之一,在唐代时始闻名于世。此后历代都将端砚作为贡品进行开采。清代以后,随着民间社会风水意识的深耕化,关于端砚的开采,出现了所谓"矿脉"与"龙脉"之争。其中的纷争既有合理的部分,保护了农业与生态环境;也有出于维护私人利益、控制地方资源而展开的"风水"争斗。士绅、乡族团体与政府的对抗,并最终获取胜利也直接反映了晚清以后绅权的膨胀,及其对地方社会控制权的扩大。  相似文献   

16.
赵贞吉不仅是明代一位以诗文名世的文学家,亦是一位思想敏锐的政治家和理学家。就其学术思想而言,早年沾溉阳明学说颇深,其思想倾向应属王门心学系统无疑。时下研究赵氏之专著不多,其代表作《赵文肃公文集》屡经翻刻而得流传至今,嘉惠士林。本文拟就赵贞吉之宦履行历及著述作一探述,以见其在明代学术思想界及政治领域中之显赫地位。  相似文献   

17.
《金史·赵秉文传》考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秉文是金代著名理学家,其事迹列于《金史.列传四十八》。通过对赵秉文《滏水集》以及与其同时代人的文献的考证可知,他出守宁边州的时间应为大安二年而非泰和二年,这是本传的错讹。《山西通志》、《中国大百科全书.历史卷》以及《中国文学大辞典》等有关赵秉文的条目也是以讹传讹。赵秉文并非《中庸指归.序》的作者。  相似文献   

18.
赵蕃感怀诗含蕴深广的特点,首先是对"行百里者半九十"的艰难人生之路的深沉慨叹;其次是饱含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具体有愤慨于职业官僚专横凶残的嘴脸,痛恨官场言路不畅、谗巧害人,以及对官场凶险变幻的深深忧虑;再次是对个人穷愁潦倒境遇的悲慨.其成因既因为他作为理学之士对儒家道德伦理规范的坚持,也与当时内忧外患的政治形势和日趋衰落的社会风气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9.
在详参各新版本材料的基础上,张国风先生收集了《太平广记》大量的佚文和异文,经过严谨的考辨分析,为学界提供了 一个文字准确、错误较少、可供依据的《太平广记》新本,即《太平广记会校》。然该书仍存在一些错讹之处,现择《太平广记会 校》无需校改及无需补字之二十余条,以作商榷。  相似文献   

20.
以“文摊文学家”身份走入启蒙大众行列的赵树理,内心充满了对大众的感情。而“方向”的确立,赵树理创作活动置于由意识形态、新的文艺规范及“名人”、“干部”构织而成的聚光灯下,为了保持知识分子的独立性,选择农民文化为农民启蒙的赵树理,这时表现出他对“文学范式”“名利”的游离及对业余创作的提倡,来实现他的知识分子独特性的社会实践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