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老年人对业余爱好或其他活动失去兴趣,表现冷漠,可能是患上认知障碍症的早期信号。在这项研究中,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专家对平均年龄76岁的4354名参试者,进行了大脑核磁共振成像扫描。参试老年人还接受了旨在测试其"冷漠症状"的问卷调查。这些"冷漠症状"包括:对任何事情都无兴趣、缺乏情感、放弃各种活动及爱好、宁愿呆在家中以及整天感觉没劲等。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的50年中,核磁共振技术已经成为应用广泛的一种分析测量工具。由于具有无侵入、无破坏和测量信息丰富等诸多优点,核磁共振技术对于生命科学的研究工作者极具吸引力。本文对核磁共振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主要应用进行了归纳总结。由此不难看出 核磁共振技术已经渗透到生命科学领域的多个学科分支 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吴惟 《小康生活》2006,(5):67-67
据美联社4月1日报道,美国研究人员发现,聪明孩子的大脑要比普通孩子成熟晚。这项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美国国家心理健康学院的科学家对307位年龄在5—19岁之间的健康儿童和青少年进行了跟踪研究,按智商将其分成3组智商在121—145之间的为超级智商,109—120的为高智商,83—108之间的为普通智商。研究人员每两年对他们的大脑进行一次核磁共振成像扫描。研究发现,超级智商儿童的大脑皮层在6岁时不仅没有普通智商的儿童厚,甚至比后者还要薄。但此后,其大脑皮层迅速增厚,在十二三岁时达到顶峰。普通智商的儿童在8岁左右,大脑皮层发…  相似文献   

4.
现代物理技术与方法的发展为蛋白分子的研究提供了丰富而有效的手段。首先强调了技术与科学发展的辩证关系;介绍了在蛋白分子研究中的常用物理技术与方法如质谱技术、核磁共振技术、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技术、差示扫描量热技术的物理原理及其在大分子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重点介绍了一些新兴的非常规研究手段诸如原子力显微镜、激光光镊技术的特点及其在蛋白研究中的最新应用和研究成果;通过对比诸多技术与方法近年来在国内外研究中的进展情况,对各种技术与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英国爱丁堡大学一项新研究发现,古稀之年锻炼可防止大脑萎缩,延迟与老年痴呆症有关的衰竭迹象。研究人员对638名出生于1936年的苏格兰退休老年人进行了研究。这些参加测试的老年人在70岁时接受了问卷调查,三年之后接受大脑扫描。结果发现,最爱锻炼的老年人在为期三年中脑萎缩程度最轻。老年人锻炼不必强度太大,每周散步几次就足够了。但是研究发现,填字游戏等益脑练习却对大脑萎缩进程几乎  相似文献   

6.
由德、美两国科学家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4月7日说,他们成功地将核磁共振探测装置的尺寸缩小到手提箱大小,为这一装置的应用开辟了更广泛的前景。核磁共振装置的原理是,在外加的均匀磁场中,某种特定的原子核,只吸收某一特定频率射频场提供的能量,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核磁共振信号,根据共振信号可以判断出原子的属性,分析物质成分。医学上广泛应用的核磁共振成像设备,就是依据这一原理研制的。但应用核磁共振装置探测物质,就必须让探测对象处于均匀磁场包围中,这使得迄今的核磁共振装置都是庞大的密封舱室。此前科研人员也曾研制出开口的小型核磁…  相似文献   

7.
核磁共振研究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磁共振T2分布和压汞毛管压力分析数据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岩石的孔隙结构,理论分析表明,这两组数据具有相关性。通过对大庆外围油田10块低渗透岩样核磁共振T2分布和压汞毛管压力曲线的分析研究,提出同时考虑非线性和压汞进汞饱和度不足100%进行拟合的方法,将T2分布转化为孔隙分布,并且得到转化系数的经验公式。分析了两种方法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能明显提高毛管压力曲线的构造精度,并且经该方法转化后的岩芯中值半径和分选系数与压汞结果非常接近,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为核磁共振T2分布研究孔隙结构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8.
金属冠脉支架是目前对于冠心病治疗的最为有效的医疗器械,且只需要对病人实施微创手术,因此对身体损伤最小,所以近年来选择植入金属冠脉支架治疗冠心病的病人数量非常巨大。核磁共振检查是当今医疗诊断方法中应用最广、数据最全、结果最准、损伤最小的检查手段,尤其对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更为权威,因此体内置人金属冠脉支架的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就必不可少,所以如何安全有效的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就尤为重要。此文章以实验室测试为基础,对金属冠脉支架的磁共振适用性进行初步研究。金属冠脉支架磁共振适用性试验分为磁位移力试验、磁扭矩试验、致热试验和图像干扰试验四项。通过磁位移力值、磁扭矩值,温度升高值和图像畸变值来判断金属冠脉支架的退磁效果。因此利用该研究可以对金属冠脉支架磁共振适用性进行检测,并对其退磁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在工程使用激光扫描进行放样时,物镜像差对扫描精度的影响是不能忽略的,本文提出的直接测量方法,可以对未知结构的大相对孔径物镜的扫描误差实现高精度测量,测量灵敏度可达最大扫描范围的0.01%,根据这一测量结果采用线性插值对扫描误差进行补偿,能够保证像差造成的扫描误差小于0.02%。实验结果及其数字模拟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的定量评价以及产能预测一直是测井分析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利用成像测井、核磁共振测井和偶极声波测井等资料分析了非均质储层特征,通过核磁共振测井分析了孔径大小及其与渗透率的关系,介绍了如何利用POROSPECT计算结果来描述原生、次生孔隙度,并研究了成像测井和核磁共振测井定量描述非均质储层的方法,较好地探索了孔洞缝发育程度、总孔隙度、次生孔隙度、渗透率、孔径大小与产能的关系以及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测井评价产能的适应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随机扫描到光栅扫描转换的关键技术,即视频扫描转换的基本原理,并给出了一种实际实现方案,构建了以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为控制核心的扫描转换硬件系统。利用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对整个系统进行灵活控制,实现了从随机扫描显示系统到光栅扫描显示系统的转换。研究结果对于视频转换领域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比较GE1.5T核磁共振与16排CT对胆囊结石并肝外胆总管结石诊断价值,旨在筛选一种有效诊断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总管结石的方法。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74例胆囊结石并肝外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16排CT检查(对照组,n=37)与GE1.5T核磁共振检查(观察组,n=37)。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确诊率、两种检查方法对不同大小结石的临床诊断情况。结果 (1)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为97.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92%(P0.05);(2)两组对于直径≥8.0mm的结石的确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直径8.0mm的结石的确诊率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16排CT相比,GE1.5T核磁共振对胆囊结石并肝外胆总管结石检出率更高,且可准确检出微小结石。  相似文献   

13.
从A-A相到Berry几何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核磁共振系统产生A-A相的条件,计算出核磁共振系统的A-A相,并在绝热极限下从A-A相得到Berry几何相。  相似文献   

14.
健康新知     
老年痴呆症或与精神分裂症有关 阿尔茨海默氏症(早老性痴呆症)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精神分裂症则属于功能性精神障碍,目前科学界对两者的发病原因和机制尚无定论.有研究人员推测,尽管这两种疾病的症状几乎完全不同,但它们之间似乎存在某种关联.英国研究人员对不同年龄的志愿者进行了脑部核磁共振扫描,结果显示,大脑发育和老化存在一个规律,即大脑发育最晚的区域反而最早出现老化迹象.而阿尔茨海默氏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脑中出现病变的正是这些区域.这些大脑区域主要由神经细胞和灰质组成,负责处理一些“高级信号”,比如声音信息和视觉信息的协同处理等.这证实了此前对这两种疾病相关的猜测,将有助于探索它们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在胆总管结石诊断中,腹部超声(TUS)、超声内镜(EUS)以及核磁共振(MRCP)三种造影方式各自的优缺点。方法对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期间120例疑似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分别应用腹部超声、超声内镜及核磁共振方式进行确诊,同时对三种方式的特异性、敏感性、阴/阳性预测值及其诊断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磁共振造影法和超声内镜法与腹部超声法相比,在特异性、敏感性及阴/阳性预测值以及诊断准确性项目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是在隐形预测值、诊断准确性和敏感性三点上统计学意义更为明显(P0.01)。在诊断准确性与敏感性上,超声内镜明显优于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胆总管结石这一作用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与超声内镜两种方法明显优于腹部超声,而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与超声内镜之间的比较中,超声内镜在造影方面更加优异,对胆道下段出现的微小结石的诊断更为精确。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超声波断口图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对失稳破坏时裂纹扩展速度与相应位置的断口微观形态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所得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地综述了高效液相色谱与核磁共振联用技术,并列举了该技术在药物、天然产物以及异构体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核磁共振(NMR)谱是化学家们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时所用的最有力的工具之一,但其最大的缺陷就是灵敏度低。研究人员为此发展了许多方法来克服这一弊端,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然而,这些方法中的绝大部分都依赖于昂贵的仪器设备或配件。本文介绍了一种可以在不显著增加系统成本基础上提高灵敏度的微线圈技术。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二叉扫描树的电调天线设备扫描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ASIG协议的不足,提出了基于二叉扫描树的电调天线设备扫描算法。叶扫描阶段重用上一轮扫描的对应可读周期的扫描码,直接对可读结点进行扫描识别;根扫描阶段从根结点开始扫描,对新增设备扫描识别。通过利用自适应冲突避免机制和叶-根两阶段扫描方法,有效地减少了扫描过程中冲突次数。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减少电调天线设备扫描时间,提高了设备扫描识别效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两种新季鉮盐的合成,并对其相应的胂叶立德的性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两种季鉮盐的结构均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分析所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