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通过广告传播产品稀缺诉求从而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已经非常普遍,甚至已经发展成为许多厂家或商家提高价格、促进销售的重要营销策略。但目前相关研究却比较少,已有研究主要从感知稀缺性和心理抗拒感解构消费者对产品稀缺诉求的反应机制,缺乏从感知竞争性和感知欺骗性视角整合性地探索消费者应对稀缺诉求的心理反应研究,无疑限制了对消费者稀缺效应本质性和全面性的有效洞察。 产品稀缺诉求会对消费者的消费动机和消费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当呈现产品稀缺诉求时,一方面会唤起消费者的感知竞争性,从而促使消费者产生促进性的购买意愿;另一方面也会唤起消费者的感知欺骗性,从而促使消费者产生防御性的购买意愿。采用以手机为实验商品的情景模拟研究方法,运用方差分析和Bootstrap方法检验感知竞争性和感知欺骗性的中介机制以及消费者独特性需求对产品稀缺诉求影响消费者感知竞争性和感知欺骗性的调节机制,得出重要研究结论。 4个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产品稀缺诉求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而且限量稀缺诉求比限时稀缺诉求更能促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意愿;消费者感知竞争性和感知欺骗性分别独立部分中介产品稀缺诉求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并且均受到消费者独特性需求的调节;消费者感知竞争性和感知欺骗性共同完全中介产品稀缺诉求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而且该共同完全中介过程受到消费者独特性需求的调节。检验结果也发现限量稀缺诉求和限时稀缺诉求在诱发消费者感知欺骗性上并无显著差异。 研究结果不仅对深化和完善产品稀缺理论、感知竞争性理论和感知欺骗性理论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指导企业正确操作稀缺营销、增强营销效果和帮助消费者正确辨识稀缺诉求动机、理性消费稀缺诉求产品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个体在交往过程中会对一部分人产生信任,对另外一部分人则会存在不安全感,这即是社会生活中的人际信任现象。高校中,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对其是心理素质高低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并且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都产生积极的影响。分析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及提高策略,可提高高校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进而为大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提供相应依据。  相似文献   

3.
将中国本土管理存在的基础建立在中国管理情境的特殊性之上是不可靠的,国内管理学术界当前主流的情境化研究不一定能产生中国本土管理学。这是因为,由于辅助假设的存在,情境独特性既无法被确证,也无法被否证,因此,中国本土管理学必须立基于视角的独特性。视角的独特性而非情境的独特性才是中国本土管理学可靠的基础;从而也是本土研究与非本土研究的真正分水岭,并且,仅有视角的独特性还不够,按照拉卡托斯的观点,这种视角的独特性必须强大到突破原有理论的硬核,才有可能成为新的理论体系。这种对原来理论体系硬核的突破无疑就是库恩所说的范式革命。  相似文献   

4.
  如今的中国市场,诸多行业本土品牌崛起甚至逆袭,消费者对全球品牌与本土品牌的偏好相应逆转。已有研究较为全面地揭示了全球品牌和本土品牌偏好的驱动因素,但本土品牌逆袭过程中全球品牌与本土品牌偏好的驱动因素是否相同、本土品牌逆袭与消费者偏好逆转的互动影响路径是怎样的,对这些问题缺乏探讨。         在梳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手机行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网络讨论数据的初始编码、聚焦编码和理论编码,首先研究全球品牌与本土品牌偏好的驱动因素的异同,然后结合对讨论数据的纵向统计结果,研究本土品牌逆袭过程中品牌逆袭与消费者偏好逆转的互动影响路径。         研究结果表明,本土品牌逆袭中,全球品牌与本土品牌偏好的驱动因素模型具有相似的结构,功能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测量受个人因素调节而影响消费者偏好,但测量功能价值或社会价值的具体因素在全球品牌与本土品牌中存在差异。品牌逆袭有助于提升综合国力、促进消费者成熟,进而驱动消费者偏好逆转;消费者偏好逆转则通过反馈路径帮助品牌进一步逆袭。具体的,消费者对产品特质更加重视,全球品牌的原产国效应和符号价值表现力减弱,本土品牌的口碑效应和符号价值表现力增强,同时消费者的民族主义增强而爱国绑架感减弱,这些因素通过感知价值带来消费者偏好逆转。综合而言,本土品牌逆袭和消费者偏好逆转是互动提升的关系。         研究结果丰富了全球品牌和本土品牌的相关研究,为全球品牌和本土品牌的建设提供了实践启示。产品特质是影响消费者偏好的主要因素,并对其他驱动因素有支撑作用。所以全球品牌和本土品牌都要重视产品的创新和研发,还要根据各驱动因素的变化调整其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5.
随着消费个性化的提高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建立顾客忠诚和赢得竞争优势。以产品定制为背景,基于顾客的视角,探讨顾客对不同参与程度的情感和行为反应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情境-角色模拟实验设计收集数据,运用逐步回归分析验证有中介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体验乐趣和满足独特性需求是顾客在参与产品定制过程中追求的重要利益;顾客参与程度正向影响消费者的感知乐趣和购买意愿,消费者独特性需求对顾客参与程度与感知乐趣和购买意愿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同时,感知乐趣有效地传递顾客参与程度、独特性需求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购买意愿的影响。因此,企业应该针对不同的细分群体采用顾客参与程度不同的定制化策略,并注重在定制过程中与顾客共同创造充满乐趣的独特体验。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在校大学生为样本,调查他们的国货意识和针对7种产品的品牌特性、品牌态度、购买情况,通过统计分析,检验了国货意识和品牌特性对于消费者本土品牌偏好的影响,以及国货意识和消费者本土品牌偏好对于购买本土品牌的影响。我们有如下结论:在其他情况相同时,本土品牌的相对知名度、相对质量和相对性价比越高,消费者越偏爱本土品牌;消费者越偏爱本土品牌,消费者就越倾向于购买本土品牌;但国货意识的强弱对于消费者购买本土品牌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则均不明显。本文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其理论贡献、实际应用、存在的局限性和今后继续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基于支付工具间成本结构,构建异质性消费者和商户的支付工具选择模型,分析了非现金支付工具对现金的替代机制及对社会交易量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非现金支付工具能有效降低支付匹配摩擦,加之相对现金的成本优势,使其对现金的替代会降低社会支付成本、提高社会交易量,从而提高社会福利;尽管非现金支付工具降低了现金交易需求,但用户间网络外部性提高了消费者现金预防性持有需求,使得现金和非现金支付工具会长期共存;非现金支付工具定价会影响双边用户支付选择,改变消费者对现金交易和预防性需求,最终对社会货币需求产生影响.因此,将微观市场用户支付选择纳入支付及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难题.  相似文献   

8.
 已有破坏性创新的研究大多在“破坏性创新已经出现”这个假设下,探讨企业如何应对破坏性创新的挑战,较少涉及破坏性创新的前因和过程。通过中国情景下本土需求实现破坏性创新的企业案例,剖析本土需求引发破坏性创新的形成机理,将有助于丰富破坏性创新形成前因的研究。        选取3家本土电动汽车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3阶段编码程序对案例进行剖析,解析后发国家情景下本土需求的构成要素,探究本土需求引致破坏性创新的概念框架,分别从本土需求的形成过程和异质性内涵以及本土需求与企业破坏性创新关系3个方面解读概念模型,最终给出本土需求引发破坏性创新的机理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①本土需求是由经济约束、政府规制、技术条件和社会文化条件4个主范畴构成,4个主范畴之间的交互作用创造了异质性需求条件,最终引发本土需求外在表现的独特性。②本土需求的4个主范畴对破坏性技术重构的作用点存在差异。经济约束、政府规制、技术条件和社会文化条件形成的约束条件产生技术结构性破坏,经济约束和政府规制形成的约束条件往往产生技术功能性破坏。③本土需求引发破坏性创新的过程分为破坏性技术重构型路径、价值网络重构型路径、技术衍生价值网络重构型路径、价值网络衍生技术重构型路径。        在理论上,研究结果为探讨不同范畴的本土需求与破坏性创新关系模式提供了理论分析框架,拓展了后发国家破坏性创新得以实现的基础和条件,描绘了后发企业基于本土需求构建破坏性创新的实现路径。在实践上,研究结果为后发国家的企业提供对策建议,使其能够有针对性的认知本土需求对破坏性创新的价值,并为后发国家政策有针对性地构造产业竞争规则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针对需求不确定环境下制造商既提供产品也提供相关服务时产品服务供应链中的信息共享与激励问题,考虑零售商拥有需求预测信息且可选择共享任意水平的信息量,通过构建不完全信息下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零售商信息共享水平、制造商服务效率以及消费者服务敏感性对服务价值和信息共享价值的影响,并提出了基于两部补偿契约的信息共享激励策略。研究表明:需求信息共享能够有效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服务价值;当制造商服务效率或者消费者服务敏感性较高时,信息共享的服务改善效应将占优于其双边际效应,零售商会自愿共享全部需求信息并达到供应链"双赢";而当制造商服务效率或者消费者服务敏感性较低时,采用两部补偿激励契约可实现产品服务供应链中的完全信息共享,并且契约实施难度会随着零售商需求预测精度、制造商服务效率以及消费者服务敏感性的提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道德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 在营销领域,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因素包括价格、质量、品牌和社会文化等。随着全球经济和市场营销实践的发展,道德因素正日益成为影响并决定一些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据英国一家机构的调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购买一件T恤衫或一块巧克力前会思考以下问题:它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它的成本是多少?对生产者、动物、环境是否造成了伤害?是否有助于生产者改善生活?有无公平贸易标签?事实上,消费者的道德需求一直存在。一调查机构曾对124位购物者进行深度访谈,分析他们的购物倾向,最终将消费者分为四大类:经济型、人际型、道德型和冷漠型。其中道德型消费者就是在购物时以道德因素为主导。  相似文献   

11.
计划行为理论即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是近年来市场营销学中新出现的、对消费者理性消费行为进行分析的重要理论。TPB理论共包含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消费者的消费意向,这直接决定了消费者如何采取消费行为。第二个层次是影响消费者意向的因素,包括消费者对产品的态度;他人对消费行为的认同,这相当于他人对消费者提出的消费"规则"(norm);消费者对自身控制消费行为程度的判断。第三个层次是对以上态度、"规则"、判断等诸方面发生影响的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探讨网站生动性和互动性对消费者产品态度的影响,并考察认知需求对生动性、互动性影响效果的调节效应.实验结果表明,网站生动性和互动性都能使消费者产生更积极的产品态度.对认知需求不同的消费者,生动性和互动性的影响效果有显著差异:生动性对低认知需求消费者的产品态度影响更积极;而互动性对高认知需求消费者的产品态度影响更积极.  相似文献   

13.
为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绿色产品的市场替代,缓解能源与环境压力,本研究构建了基于复杂市场网络的绿色技术创新扩散两阶段演化博弈模型,探索企业与消费者在市场机制与政策机制的协调互补下双方策略的调整过程,并分析得到有利于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的较优稳定条件。经过仿真模拟实验可以发现:企业与消费者对市场导向更具敏感性,绿色产品的消费需求是企业主要的决策依据,而提升技术成熟度有利于推动绿色产品在消费者群体间的扩散。同时,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支柱性主导企业会对绿色产品的市场需求更加关注,竞争性边缘企业则更加容易受到市场中选择绿色技术企业的比例影响。然而,绿色技术创新扩散产生的双重外部性容易导致市场失灵,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利用经济政策调控,克服市场失灵带来的负外部性。因此,政府部门应该以提升绿色产品的消费需求为目的,通过刺激消费需求来激励更多企业采纳绿色生产技术。同时,亦可通过一系列规制手段激励企业不断完善绿色技术水平,以提升绿色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值得注意的是,政府的政策激励存在边际效用递减,应设置合理阈值区间。  相似文献   

14.
消费者在购物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便利需求,便利需求可分为购前便利、购中便利、交易便利和购后便利,每种便利类型都有其不同的内涵和侧重点.本文运用服务便利理论对消费者购物过程中的便利需求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零售企业满足消费者便利需求的主要措施,并通过解析案例的方法归纳了零售企业满足消费者便利需求的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5.
当前汽车消费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运用因子分析理论,可以对影响汽车消费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为汽车生产商设计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占据市场领先地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消费者绿色偏好的不断提高,其在购买产品时会更加关注企业的环境绩效。作为企业环境绩效的重要表征,绿色商誉是随时间变化的无形资产。给定碳配额及其交易价格,本文构建了需求依赖于绿色商誉的微分博弈模型,从实际碳排放的短期和长期效应出发,求解并分析了消费者绿色偏好对三种决策模式策略和收益的影响,并对关键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最后对零售商远视和短视行为的策略和收益进行了比较和分析。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算例发现:碳配额交易价格和消费者绿色偏好系数与制造商广告策略负相关,与零售商的定价策略正相关;当消费者绿色偏好系数为零时,零售商的行为选择不会对广告和定价策略产生影响;集中决策模式下绿色商誉和利润最高,零售商远视的绿色商誉小于零售商短视情形;制造商更倾向于短视零售商,因为制造商可以挤压其利润空间,巩固领导地位和增加利润份额。  相似文献   

17.
对于任何一种新闻报道对象,都可能影响读者的观念。在当代,报道对象、商家、消费者三者是紧密相连。尤其是一些新闻报道,会极大影响消费者的消费选择。特别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消费群体,由于能借助新媒体,通过大量信息的接触,会对他们产生的消费相当程度的影响。本文就利用问卷调查做量化分析,用数字语言来量化新闻传播的影响,结合数学模型、传播学和经济学知识,研究以媒体的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8.
人际公民行为是基于社会网络视角所提出的组织公民行为特定的表现形式,指的是同事之间在非工作需要情况下的帮助行为,其结果直接或间接的提高了个人的工作成绩并最终促进团队和组织的运行。文章首先提出人际公民行为概念的由来及其发展,并介绍了人际公民行为结构的发展演化,然后对人际公民行为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最后指出未来要立足于本土文化做出进一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9.
黄海洋  何佳讯 《管理学报》2021,(10):1543-1552
将感知品牌本土性作为衡量全球品牌有效融入中国元素的前提因素,并基于中国文化背景引入消费者的面子意识,以及基于品牌对消费者的意义引入国家传统意义,剖析它们如何影响品牌态度。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国家传统意义中介感知品牌本土性对品牌态度的正向影响效应;相较于质量和声望两大机制,国家传统意义发挥更强的中介效应;面子意识的不同维度对中介效应存在差异化调节作用,想要面子正向调节国家传统意义的中介效应,而怕丢面子不产生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社会影响和面子视角的冲动购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个个体的冲动购物研究比较多,但是他人陪伴情境下的个体冲动购物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中国人他人取向特征明显,在与社会的互动中面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社会影响理论和中国本土心理学的面子理论为基础,考察社会影响倾向和面子倾向对他人陪伴下的个体冲动购买的作用以及面子在社会影响倾向和冲动购买中的中介作用.通过问卷法共回收有效问卷226份,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规范性社会影响倾向对冲动购买有正向影响,信息性社会影响倾向和护面子倾向对冲动购买有负向影响,信息性社会影响倾向通过护面子倾向这一中介变量间接地作用于冲动购买.最后,对零售商和消费者提出了建议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少.中国人他人取向特征明显,在与社会的互动中面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社会影响理论和中国本土心理学的面子理论为基础,考察社会影响倾向和面子倾向对他人陪伴下的个体冲动购买的作用以及面子在社会影响倾向和冲动购买中的中介作用.通过问卷法共回收有效问卷226份,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规范性社会影响倾向对冲动购买有正向影响,信息性社会影响倾向和护面子倾向对冲动购买有负向影响,信息性社会影响倾向通过护面子倾向这一中介变量间接 作用于冲动购买.最后,对零售商和消费者提出了建议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