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消费者触媒习惯的改变,企业营销的方式也从单纯的兜售产品转向吸引受众精神层面的关注。应运而生的微电影故事营销利用传播渠道的创新与“情感差异化”的内容来聚焦受众内心,既满足了碎片化时代的娱乐需求,又不失巧妙地植入了企业的核心价值。微电影营销兼具广告的智慧和电影的从容,其“高级定制植入”的光环背后是“谋局于伊始”的巧妙。其中,赋予故事主角“广告代言人+微电影主演”的双重身份、构建“与己有关”的故事内容、设置具有“意外奖赏”的故事结局等三方面的筹划与把握是微电影营销制胜的重要法则。  相似文献   

2.
正有一种观点认为,所谓微电影,不过是广告行业创立的一种概念——看起来像故事片,却总是有意无意传达某个产品或者品牌的信息——也可以理解为电影植入广告的微缩版。事实也确实如此,从香奈儿的《巴黎—上海狂想曲》、普拉达的《一年之际》,再到迪奥的《蓝色上海女神》、爱马仕的《随时》,确实也有越来越多的品牌搭上了微电影热潮这班车。微电影改变了电影的生态,也较大程度地改变了广告业的格局。  相似文献   

3.
2009-2010年之间,电影行业尤其蓬勃,《阿凡达》、《变形金刚》、《2012》到《建国大业》、《风声》让人眼花缭乱。当越来越多的受众被电影"围城",电影本身的媒介价值就会大幅提升。于是,一时间电影营销风声水起,跟进者趋之若鹜。企业与电影的合作形式虽然不断变化,但是在电影营销的大跃进中,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相似文献   

4.
微电影营销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手段,目前已被引入旅游景区(点)营销并发挥重要作用。文章运用旅游学和市场营销学相关概念和理论,探讨适用于旅游景区(点)微电影营销的理论基础,在分析国内旅游景区(点)经营中微电影营销现状的基础上阐述旅游景区(点)微电影营销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旅游景区(点)实现微电影营销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老男孩》的一炮而红,“微电影”这个名词随之进人大众视线,从此,大众开始喜欢上这种易于传播、方便观看的艺术形式。然而,微电影“速成”的传播效果,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看至旷了它的商业价值,甚至有人认为微电影就是一个马甲,承载了广告效能,于是微电影如何兼备良好的商业价值和刘匕意义成为营销行业讨论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红乐 《国际公关》2014,(1):22-23
娱乐营销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但随着全民娱乐化时代的到来,明星、八卦越发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借助娱乐进行的营销活动也不断翻新。那么,娱乐营销的关键是什么?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带着这些问题,《国际公关》记者采访了森博公关集团网络营销事业部总经理赵刚先生。  相似文献   

7.
今年讨论度最高的电影,莫过于《隐人尘烟》,随着电影热映,电影营销也再一次成为了公众讨论的热点。舒适圈里越来越难《隐人尘烟》的地域背景是导演李睿珺的家乡,演员除了海清,其他几乎全部都是当地的村民。刚上映时,几乎全网都在夸这部电影,《隐人尘烟》在营销上赚足了关注。前不久,《隐人尘烟》却突然下架了,评价也走向两极分化,有观众称“好像跟着镜头一起度过了银幕中的一年”,有人质疑电影塑造的农村不是新时代的样貌。  相似文献   

8.
在后现代文化背景下具有微时长、微周期、微投入、微传播特征的微电影,是以解构和碎片化为乐的互联网与电影互动所衍生出来的一种新的电影探索,并以其显而易见的优势逐渐成为时下新的文化潮流。微电影独特的影像制作模式、创作准则、影像修辞手法、传播媒介、观影方式、受众群体等改写了传统的“电影”概念,对电影语言的创新、电影艺术的发展以及电影关学观念的改变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微电影还以其“微言大义”切入当下社会的“微现实”,关注被主流叙事所放逐、被宏大历史所忽视或过滤的问题,成为一种作者式影像的民间书写。  相似文献   

9.
品牌对企业经营、消费者消费等有积极作用,通过广告宣传,可以提高品牌知名度、深化品牌认识和增强品牌联想。微电影是近年出现的一种电影新类型。微电影广告作为一种新兴的广告传播形式,它的发展对于品牌的传播有着积极作用。但目前微电影广告存在不足,影响了品牌传播效果,微电影广告应该更加注重品牌传播。  相似文献   

10.
微电影虽是应广告新策略而生,但发展边界远远超出了广告.文章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出发,阐述微电影的落脚点在于电影艺术的审美性,辨析“广告式微电影”和“电影式微电影”、“名人微电影”和“平民微电影”两组划分背后的文化符指.在方法论上,注重特定语境的阐述与界定、超越工具主义与结构主义的桎梏、提倡多角度的文化研究等都给微电影研究以启示.专业化与草根性的丧失、“微表达”与艺术性体现、规避审查制度的利弊、宣传与价值失范问题等四组悖论的探讨也有助于加深微电影在文化领域的研究深度.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将我们带入了信息碎片化时代,手机已成为人们主要的阅读工具之一。生活快节奏的要求使得广告商不得不做出改变以迎合受众的碎片化阅读习惯。在网络视频的广泛传播下,微电影广告应运而生。微电影广告短小精悍,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丰富的电影语言、眩目的明星光环和巧妙的悬念设置等特性。微电影广告要突破简单化、粗糙化、同质化、低俗化的发展瓶颈,朝着广告营销一体化、内容精致艺术化、制作工具简易化和互动模式游戏化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那子 《北京纪事》2015,(7):72-75
唐嫣的荧屏黄金时代 唐嫣是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走出的校花,这几年作品不少,2007年凭借电影处女作《离别也是爱》获第1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提名.之后,她又成立了唐嫣工作室,担任其主演的微电影《逐爱之旅》制作人.一路走来都很踏实.2014年,凭借《金玉良缘》获得中国大学生电视节最受欢迎女演员奖.  相似文献   

13.
2011年年底,一部投资仅890万元的电影《失恋33天》,三周票房就达3.3亿元。2012年年底,投资仅3 000万元成本的电影《泰囧》一路飙升,竟突破11亿元票房大关。诸多中小成本电影的高票房收入成为了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试以传播学理论为研究视角,从受众、故事本身以及营销模式等三个方面对中小成本电影高票房现象进行探析,得出满足受众心理和情感需求是基础,故事本身是根本,而综合运用多种营销模式是这些中小成本电影成功的助推手。  相似文献   

14.
图解文化与人造珍珠--解读武侠电影中的"东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华语电影最为成熟的商业类型片 ,武侠电影一直拥有最广泛的东西方观众群体 ,武侠电影的长盛不衰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从近几年《卧虎藏龙》、《英雄》、《天地英雄》几部风靡一时的武侠电影可以洞析 ,在全球化语境下 ,武侠电影似乎已找寻到与西方强势文化对话的有效策略 ,即将最传统的东方按照西方人的想象符号化、图象化 ,使之成为能为东西方共同消费的娱乐极品 ,从而获取最大限度的商业利润。而在这个被消费的过程中 ,文化日渐变成了一只五彩斑斓的盒子 ,里面盛满的是人造的珍珠。  相似文献   

15.
7月特别提醒     
《新天地》2007,(7)
娱乐●两部重要儿童动画片上映暑假来了,您可以陪孙辈去看电影。《闪闪的红星之红星小勇士》即电影《闪闪的红星》动画版,动画版除了继承原片思想性,更注重的是娱乐性和观赏性。蒋雯丽、陈佩斯、祝新运和刘江都加盟配音演出。  相似文献   

16.
从《黄土地》始,陈凯歌掀开了第五代电影创作的序幕。在前期创作中,他以自己独特的哲学思考融入对电影理念的阐释,开拓了文化反思、人性探究的新影像叙事方式,但在创作中后期,他在商业与艺术之间寻求平衡点,并从人文思考逐渐滑向娱乐大众。陈凯歌电影价值观念的这种内在转换,可以从他不同时期的三个代表作《黄土地》、《霸王别姬》和《无极》中找到线索。  相似文献   

17.
今天异军突起的微电影冲破了电影等媒介文化的阻碍,成为了媒介文化的新宠,它的特征有:模糊的身份、多彩的内容以及贴心的服务等.微电影兴起的原因在于:自己较强的陌生化、商家的鼎力支持以及网络这个广阔的舞台.微电影是一种创意产业,繁荣着文化产业;它带有一定原创性,提升着人们的认识能力;要创造精品的微电影,使它与其它媒介文化共同担负起应尽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城市微电影已经成为城市形象传播与营销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武汉城市微电影塑造出了特色鲜明、立体的武汉城市形象,成为提升武汉城市的优质载体,但在创作主体、创作内容、营销机制及盈利模式等方面均存在不足,需要打造政府营销联盟、生产精品内容,构建产业链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9.
高概念电影是电影产业化、商业化视野下的观念性产物,电影产业逐步成熟的背景下以经济上中小投入借助于"大营销"手段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电影制作。近期热映的电影《小时代》便是高概念电影的典范之作。《小时代》从文学文本的跨媒介改编起便从主题价值探寻、符号隐喻等层面入手窥探高概念电影的特性表达。此外,《小时代》开启了以"粉丝"为目标受众的营销模式,善于制造话题,将网络时代的创意在多屏联动下进行信息轰炸传播。  相似文献   

20.
《北方人》2006,(4)
一部将电影《无极》的画面重新剪辑编辑的、20分钟搞笑版短剧《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在2006年刚到来时瞬间成为网络最热门的讨论话题。中国的电影人还没有学会娱乐,中国的影迷已经学会了在恶搞中自娱自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