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1 毫秒
1.
微电影作为新兴的媒体形式和营销载体早已备受关注,而其在城市形象建构和传播中的作用刚刚崭露头角。特定城市空间内的微电影在本土化叙事中彰显城市现代性的追求,展示城市地理景观以及塑造城市群体形象,本土微电影本身亦成为一种仪式化的城市媒介地标。利用微电影呈现城市形象的同时,还能传递给受众地方感审美和城市精神认知的双重体验,蕴含着城市现代生活的市民话语,牵动市民的集体记忆和情感共鸣,福州本土微电影的城市形象建构,丰富了形象传播的维度,值得关注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武汉城市个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的城市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形象力的竞争。探讨城市个性,明确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形象,强调城市品牌,彰显城市魅力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研究及相关领域关注的主要话题。关于武汉的城市形象(个性定位),众说纷纭。文章从武汉三镇的自然条件、武汉城市的起源、发展和繁兴过程以及江湖形成的码头文化造就的武汉人的人文品性(精神)等几个方面探询武汉的城市个性;通过研究分析,笔者认为:武汉坐拥两江,怀抱百湖,最具特色的要素是水;武汉的个性定位即武汉城市形象可概括为江湖水城。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消费者触媒习惯的改变,企业营销的方式也从单纯的兜售产品转向吸引受众精神层面的关注。应运而生的微电影故事营销利用传播渠道的创新与“情感差异化”的内容来聚焦受众内心,既满足了碎片化时代的娱乐需求,又不失巧妙地植入了企业的核心价值。微电影营销兼具广告的智慧和电影的从容,其“高级定制植入”的光环背后是“谋局于伊始”的巧妙。其中,赋予故事主角“广告代言人+微电影主演”的双重身份、构建“与己有关”的故事内容、设置具有“意外奖赏”的故事结局等三方面的筹划与把握是微电影营销制胜的重要法则。  相似文献   

4.
今天异军突起的微电影冲破了电影等媒介文化的阻碍,成为了媒介文化的新宠,它的特征有:模糊的身份、多彩的内容以及贴心的服务等.微电影兴起的原因在于:自己较强的陌生化、商家的鼎力支持以及网络这个广阔的舞台.微电影是一种创意产业,繁荣着文化产业;它带有一定原创性,提升着人们的认识能力;要创造精品的微电影,使它与其它媒介文化共同担负起应尽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微电影作为主要通过新媒体传播的视听艺术形式之一,具有较强的通俗文化属性以及较大的传播影响力。由于其与生俱来的草根性、进入门槛低、创作主体庞杂等因素,微电影的创作与传播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量质失衡的问题,亟需对其加强规制及引导。将文化规制及正面引导与微电影创作及传播进程中的自律、他律和建立健全的批评体系结合起来,是促进微电影创作及传播更好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提升我国微电影传播文化正能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赛马运动是城市品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目前已具备规划赛马产业链的基本条件,应抢占先机,充分发展赛马产业,将其作为城市个性品牌资源加以培育,在产业规划、制度建设、人才培养、品牌营销和国际交流方面进行努力,增加在投资、旅游、居住和接受教育等方面的吸引力,提升武汉的城市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将我们带入了信息碎片化时代,手机已成为人们主要的阅读工具之一。生活快节奏的要求使得广告商不得不做出改变以迎合受众的碎片化阅读习惯。在网络视频的广泛传播下,微电影广告应运而生。微电影广告短小精悍,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丰富的电影语言、眩目的明星光环和巧妙的悬念设置等特性。微电影广告要突破简单化、粗糙化、同质化、低俗化的发展瓶颈,朝着广告营销一体化、内容精致艺术化、制作工具简易化和互动模式游戏化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城市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昌首义从一场革命到一座独具特色的城市历史遗产宝库,赋予了武汉城市文化以独特魅力。但是这一独有的文化资源长期没有被有效发掘、保护与利用。2011年将迎来武昌首义100周年,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发掘与保护好武昌首义文化,这是关系到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和武汉城市发展全局的重大课题,对于展现武汉城市风貌,丰富武汉城市内涵,提升武汉城市形象,扩大武汉城市影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武汉在当今世界城市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之下,大数据思维异军突起,致使媒介融合环境之中形成新的“注意力经济”(The E-conomy of Attention),剧情类微电影遂呈现出其与众不同的内在特质,本文借助互联网思维对剧情类微电影的创作特质进行探究,以自创微电影《情意》和网络微电影《鼓舞》为例,试析剧情类微电影在创作中的叙事元素、表现手法以及视听语言等各方面的特质表现,并以此为基点探求受众接受心理的内涵及外延。  相似文献   

10.
新媒介语境下微电影的后现代叙事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基于新媒体传播平台的新电影艺术形态,微电影开创着影视作品的新叙事模式。此文将从微电影的题材选择、内涵表达和叙事结构等方面,对微电影解构理性、躲避崇高、零度叙事、合流大众文化等极具后现代主义色彩的独特叙事机制进行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过分碎片化、商业化、浅薄化的叙事缺陷,从而为微电影的本体创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微电影广告叙事系统构建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冠以微电影名义的广告作品大量涌现,但“微电影广告”这一概念的核心特征尚未达成明晰严谨的共识。对“微电影广告”这一概念的误解与滥用使得业界实践中所谓的“微电影广告”鱼龙混杂,许多作品缺乏科学有效的叙事策略,阻碍了微电影广告产业的健康发展。深入剖析“微电影广告”这一概念中“微”“电影”及“广告”这三个关键词对其叙事系统提出的创作要求,才能科学地总结出微电影广告领域可行有效的叙事策略,推动微电影广告作品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微电影营销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手段,目前已被引入旅游景区(点)营销并发挥重要作用。文章运用旅游学和市场营销学相关概念和理论,探讨适用于旅游景区(点)微电影营销的理论基础,在分析国内旅游景区(点)经营中微电影营销现状的基础上阐述旅游景区(点)微电影营销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旅游景区(点)实现微电影营销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老男孩》的一炮而红,“微电影”这个名词随之进人大众视线,从此,大众开始喜欢上这种易于传播、方便观看的艺术形式。然而,微电影“速成”的传播效果,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看至旷了它的商业价值,甚至有人认为微电影就是一个马甲,承载了广告效能,于是微电影如何兼备良好的商业价值和刘匕意义成为营销行业讨论的热点。  相似文献   

14.
在后现代文化背景下具有微时长、微周期、微投入、微传播特征的微电影,是以解构和碎片化为乐的互联网与电影互动所衍生出来的一种新的电影探索,并以其显而易见的优势逐渐成为时下新的文化潮流。微电影独特的影像制作模式、创作准则、影像修辞手法、传播媒介、观影方式、受众群体等改写了传统的“电影”概念,对电影语言的创新、电影艺术的发展以及电影关学观念的改变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微电影还以其“微言大义”切入当下社会的“微现实”,关注被主流叙事所放逐、被宏大历史所忽视或过滤的问题,成为一种作者式影像的民间书写。  相似文献   

15.
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对于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伴随新媒体时代到来,微电影逐渐成为高校立德树人新载体。以微电影为载体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既具有突出的优势条件,又面临一定的现实挑战。以微电影为载体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形成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良性互动、理论阐释与实践探索的互融互通、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的双向建构的实践特色,彰显了政治性和学理性的有机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的有机统一以及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有机统一的实效与价值。  相似文献   

16.
成功的商业微电影营销,除了其本身给力之外、还包括了许多的外延营销,实际上是一门传播学。而要做好一部品牌微电影,切忌急功近利,正如不会一夜暴富那样,微电影带来的口碑效应同样是有限的。 无数的历史经验证明,世界经济越是走到了彷徨的拐点,以电影为代表的娱乐产业就会愈加繁荣。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以来,《阿凡达》、《加勒比海盗》等大片屡创佳绩的事实再次证明,人类需要娱乐来作为“疗伤”的良药,而电影艺术相对于其他娱乐,真的很便宜。  相似文献   

17.
在融媒时代的当下中国,方兴未艾的微电影创作成为新媒介语境下的一道亮丽风景和众生话语的喧哗之地。然而,对微电影的观念与审美、内涵与外延、现状与前瞻却是争议不断、纸屑纷飞的。在此笔谈中,专家学者和莘莘学子对当下微电影潮流见仁见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城市形象传播效果的好坏是一个城市综合能力的体现,借助体育赛事举办、提高城市体育氛围来提升城市的人才吸引力与大众关注度,已成为众多城市传播城市形象的主要途径。大庆市作为铁人精神的发源地,在过去的几年里举办了许多大型体育赛事,并成功地利用铁人三项赛事作为契机和载体,促进大庆市的国际交流,树立城市形象。本文将从铁人三项赛事对城市形象传播的角度出发,运用文献资料、调查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大庆市城市形象的提升进行剖析,以求为大庆市城市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从微电影的产业形态看,它的整个产业流程有着明显的互联网平台特性。前期融资平台目前以带资金的任务发布和众筹形式为主。与创作相关的制片平台建设在团队组建、剧本选择等方面起到了作用,但合理的形式尚需摸索。发行、放映环节的线上平台已经初具规模,并且充分体现了微电影的数字化新媒体传播属性。而这些微电影平台脱离传统线下收益的模式,尤其是针对移动媒体的收益形式,是平台发展需要着重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微时代的到来与微电影的勃兴互为表里。微时代的崭新媒介技术和手段,把我们认识的世界和对世界的认识过程变得和从前很不一样,为我们提供一种身体甚至心智之外的"精神"现实。媒介技术不仅成为我们了解和再现社会及其文化的一种工具,也成为一个切入点。在这个时代中应运而生的微电影在表达方面有着自身的特征,那就是:短(碎片叙事)、平(浅表达)、快(敏锐的即兴创作)。这既是微电影的艺术特征,亦是这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微电影以浓缩的"精微"突破了传统电影的线性叙事和固定观看模式,以一种新的步态走入我们生活的各种时间形态中,这使电影艺术走下原先高高在上的纯粹的审美神坛,走出影院,以平常的姿态走进了赛博空间,走进大众之间,带来了一种新的艺术样式,也使社会文化的转型在这里写下了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