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暗无天日的中世纪,即教皇权力占绝对优势的专制黑暗时代,首先在德国开始了社会各阶层反对旧教会与教皇权力的反封建斗争。德国宗教改革的著名活动家和德国新教(路德教)的创始人马了·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顿时蔓延到欧洲各国。这一运动动摇了教皇势力封建专制的残暴统治,它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马克思说:“路德战胜了誓约的奴隶行为,因为他用信念的奴隶行为代替了它。”①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讲到德国宗教改革领袖路德时说:“路德不但扫清了教会这  相似文献   

2.
哲马鲁丁·阿富汗尼和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对世界范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内外学者著书立说都从不同的角度对两位宗教改革家的思想给予了不同的看法。主要侧重于对阿富汗尼的泛伊斯兰主义、阿富汗尼哲学思想和现代主义思想的研究;而对路德的新教改革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新教改革原因、路德与欧洲其他宗教改革家的思想比较和新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尽管阿富汗尼和路德处在两个不同宗教背景、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之下,但是路德的新教改革思想为阿富汗尼的伊斯兰改革思想提供了一定的思想借鉴。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探析阿富汗尼的“伊斯兰新教”思想以及新教思想的旅行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西虎 《社会科学家》2005,3(3):168-170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精神实质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提倡“人权”、人性”。但人文主义者并不一定反对信仰,更不一定反对宗教。  相似文献   

4.
路德新教的济贫改革是16世纪早期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路德和新教改革家们将济贫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来对待,并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将新教济贫理论付诸实践,新教唯信得救的济贫观取代了天主教神恩得救的传统济贫观,世俗化、理性化和制度化的济贫机构在德意志地区逐步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5.
张申娜 《学术论坛》2007,30(7):23-26
路德宗和加尔文派是新教改革的两个重镇.从宗教伦理的发展角度进行考察,新教改革经历了一个由天主教"善功获救"的"外向性格",到路德宗"唯信称义"的"向内用功",再到加尔文教"预定"论"内信外证"的变迁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路德的天职观和加尔文的"预选"说分别赋予世俗职业和从事职业的劳动者以神圣的意义,这两者前呼后应,形成了韦伯称之为催生"资本主义精神"的"入世禁欲主义"的新教伦理.  相似文献   

6.
试析劳伦斯的乌托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析劳伦斯的乌托邦思想周方珠1516年,英国人文主义者莫尔的名著《乌托邦》问世。该书愤怒地控诉了资本主义的罪恶,描绘了一幅空想共产主义蓝图,在当时英法等国乃至后来的整个欧洲大陆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从17世纪到19世纪,数百种有关乌托邦的著作相继出版,不...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认为迷信的种类可以分为:对鬼神、佛菩萨、风水、因果报应的迷信和对个人、团体、国家、社会模式的迷信以及对不符合事实的理论、观点的迷信。他反对迷信,主张通过发动群众进行社会制度的变革,通过发展科学技术和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等方式来破除迷信。毛泽东反对迷信的思想,对解放民众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他对宗教和迷信之间区别的把握不精以及在反对个人迷信上的不彻底,为后来的"左"倾错误埋下了伏笔,成为影响毛泽东破除迷信的思想发挥其应有作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高度重视佛教文化,他认为,佛教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遗产,不了解佛教,就不能真正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他精读佛教经典,在他的鸿篇巨制中每每体现出佛教文化的精粹。他反对教条,主张变革,所以他高度评价禅宗六祖慧能。他赞赏佛家的慈悲为怀。从社会主义文化的多元化角度出发,毛泽东主张,尊重广大人民群众意愿,对宗教采取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9.
“理性”是资产阶级思想家们努力倡导、用以反对封建主义和神学观念的思想武器,但是,它随着阶级斗争形势的发展在大致相同的基础上变化着表现形式,在文艺观点上表现出新古典主义和启蒙主义的区别。为了反对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基础——基督教教义,用人权反对神权,自从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者提出“理性”的口号以来,“理性”就是指的普遍的人性和永恒的人性,是人天赋的辨别真伪好坏的能力。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论述,对他们在资本主义兴起与宗教改革关系问题上所持的基本观点进行较为系统的逻辑梳理;内容包括马恩对宗教改革的社会历史原因的分析,对路德神学思想历史贡献和局限性的看法,以及对宗教改革运动和新教伦理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日常生活所起的历史作用的评价。文章指出,马恩是从资本主义兴起与宗教改革之间的互动性论述两者之间的基本关系的,他们在坚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是宗教改革得以发生的根本原因的同时,也充分地肯定了宗教改革运动及新教伦理对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所产生的积极的社会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1.
路德的宗教思想及其特点林泽荣马丁·路德(1483—1546),是德国中世纪著名的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轫者。以他的宗教思想为依据的教会叫路德宗,因为它强调“唯信称义”,所以也称信义宗。四五百年来,对路德的评价莫衷一是,但不管对其评价如何,人们都不能不承认他...  相似文献   

12.
王夫之在对夷、夏文明程度的理解上,引入了动态的线性历史发展观的分析方法;在对夷夏的认知上,他主张夷夏同属人类,夷狄同样有做人的尊严;在对夷狄的态度上,他反对恃强凌弱的虐杀,主张友好相处。  相似文献   

13.
陈界 《北方论丛》2004,(4):108-112
孟子的经济思想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为恒产学说,主张使封建小农有百亩田,五亩宅,树木家畜的私产学说,其目的在于发展生产,稳定封建统治;二是小农经济理论.从战国社会发展中,孟子认识到封建个体小生产农民经济,是封建国家赖以存在的支柱,因此他构想出一个封建小农经济模式,希望当时的统治者采取有利于这种经济发展的政策,如"薄赋敛"、"勿夺民时"等,使封建经济得到发展;三是孟子的财政赋税观.孟子主张单一农业税,反对当时的"粟米之征,布帛之征,力役之征"三税同时征收的制度.孟子反对重税,但也反对过轻的赋税,主张在"取民于有制"的同时,也要保证国家的财政税收.他主张征收生产税,对于不创造财富的部门和人不征税.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以彼特拉克亲自编纂的通信集为研究对象,来审视这位文艺复兴之父的思想轨迹。首先,彼特拉克非常注重剖析自己,注重自己的名声,开启了人文主义者自我意识的大门。其次,彼特拉克对古人和教会有着非常矛盾的态度,一方面他非常崇拜古人,但又认为古人也有缺点,后人能够超越古人;一方面他批评教会的某些弊端,但又极力维护教会的存在。从中我们可以勾勒出一个早期人文主义者的精神面貌,以及人文主义者特有的内心矛盾。  相似文献   

15.
自索尔仁尼琴获诺贝尔文学奖以来,美苏就针对此事提出各自不同的战略,苏联明确反对索尔仁尼琴授奖一事,并于1974年将之驱逐出国门;与之相反,美国则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于同年10月授予其"荣誉公民"的称号。针对美苏两国的做法,索尔仁尼琴表示既反对苏联的做法,又不认同西方的主张。他这种超越政治与历史而仅从文化理念去理解世界的主张来源于他的民粹主义思想,来源于他的带有宗教性的人性观。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剧作家,也是伟大的人文主义者.他的悲剧作品揭示了人文主义理想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冷酷客观现实产生的剧烈冲突.他弘扬人文主义精神,倡导人性的解放和自由,反对一切形式的封建桎梏,谴责资本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国现代剧作家曹禺在他的创作生涯中,深受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他将反封建与个性解放作为自己作品的主题,将对人性的探索和关怀贯穿于每一部作品中,并且以莎士比亚式的诗化语言,抒发着人文主义的理想.  相似文献   

17.
顾炎武并不具有近代西方意义上的民主观念,他反对君主独治进而主张分权众治,是在满族贵族入主中原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宋代理学学者政治主体意识觉醒的复苏,究其实仍然是儒家传统政治观念的应有之意;顾炎武也并不是理学的反动者,而是理学的实践者,他反对的是心学特别是心学末流的空谈之学,提倡"坐而言,可起而行"的实用之学,他不标榜理学,躬行上却是理学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18.
18世纪中国史家王鸣盛主张把记载和考证历史事实作为治史鹄的,不赞成轻易褒贬历史,更反对脱离史实而驰骋议论;然而他在考史过程中却作了大量的议论,而且在某些场合公开宣称治史需要褒贬.当代学者中有人认为王鸣盛的议论褒贬是驰骋议论,和他的史学主张自相矛盾.本文通过考察王鸣盛的历史评论,认为其性质并不属于驰骋议论,对王氏治史"矛盾"之说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19.
西安事变爆发后,南京政府内部的态度不一。以何应钦为代表的主战派,主张武力解决问题。李烈钧虽身居闲职,但十分关注西安事变。先是通电对张、杨厉声斥责,然后联合冯玉祥等人主张和平解决,反对使用武力。在审判张学良前夕,他又拜谒蒋介石为张学良求情,主张宽容对待。李烈钧在西安事变中的表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体现了他协调各方矛盾促进内部团结的一贯作风,也体现了他坚决主张团结抗日的思想。李烈钧在西安事变中的所作所为,是他的爱国思想和磊落性格的使然。  相似文献   

20.
爱因斯坦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而且也是精神境界高尚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人文社会科学思想主要表现在: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热爱和平、追求自由,主张民主、走社会主义道路,反对民族压迫和种族歧视,理智地对待人生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