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冬至     
正冬至,俗称"冬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时间在每年公历12月22日前后。冬至是二十四个节气中很重要的一个节气,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最南端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冬至,复卦值事,冬至一阳生,过了冬至,白天渐长,黑夜渐短。《七十二候集解》:"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冬至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相似文献   

2.
霜降 立冬     
正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时间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左右。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节气,剥卦值事。"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天气渐冷,露水凝结成霜。霜降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意思是豺狼开始捕获猎物养膘,准备过冬了。秋风扫落叶,枝头枯叶飘零,摇摇欲坠。蛰虫伏在洞中,准备冬眠。  相似文献   

3.
小满 芒种     
正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时间在5月21日前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而在温州,这时虽然还没进入梅雨季节,但江南多雨,大河小河,河水满满。小满不仅指麦粒饱满,也指河湖水满。小满节气,依旧乾卦值事,阳气爆棚。据《清嘉录》中记载:"小满乍来,蚕妇煮茧,治车缫丝,  相似文献   

4.
秋分 寒露     
正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在每年的9月23日前后。俗话说:春分、秋分日夜平分。《春秋繁露》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过后,白天渐短,黑夜渐长。秋分观卦值事。秋分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意思是秋分过后,雷声少了,夏天活跃的小虫们开始蛰居穴中,用泥土封口,准备避寒了,这时雨水也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5.
春分 清明     
正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时间在每年的公历3月21日前后。民间谚语:"春分秋分,日夜平分。"过了春分,白天渐长,黑夜渐短。从易卦上讲,春分和惊蛰同属于大壮卦,阳气上升,气温升高,昼夜温差较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春分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玄  相似文献   

6.
小寒     
正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时间是在公历1月6日前后,小寒开始则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节气,临卦值事,阳气渐长,阴气渐消。时过小寒,天气已经很冷,中国大部分地区小寒和大寒期间一般都是最冷的时期,"小寒"一过,就很快  相似文献   

7.
1月特别提醒     
《新天地》2012,(1):1
本月节日、节气、纪念日1月1日元旦、腊八1月6日小寒1月21日大寒1月23日春节吃春节不如在家熬制一个"盆菜",一个煲锅里含有鲍鱼、瑶柱、对虾、鸽蛋、花菇仔、鸡、关中参等食材,并配上特制  相似文献   

8.
立冬养生     
时间:公历11月7日,农历十月初六。 冬季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 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是一年中 气候最寒冷的季节。冬季之风为北风, 其性寒。“寒”是冬季气候变化的主 要特点。冬在五脏应肾。“冬不藏精, 春必病温”,即所谓要补肾藏精,养 精蓄锐。  相似文献   

9.
李金华 《老友》2013,(12):59-59
冬季,始于当年的立冬,止于次年立春,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6个节气。冬季寒冷、干燥、多风.是一年之中日照最短、气温最低、阴气最盛的季节。因此.冬季人体的一些生理指标在气象因素的影响下.会出现相应的变化:①血压的变化。血压的波动是昼高夜低、冬高夏低。冬季寒冷,  相似文献   

10.
冬三月,指阴历十月至十二月,即从立冬开始,经历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共6个节气。冰雪是冬季的象征。冬季阴气极盛,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阳气下潜,生机闭藏,草木凋零,昆虫蛰伏,自然界中的大多数生物处于休眠状态。人体阳气也潜藏于内,阴精充盛,这是人体顺应自然的"养藏之道"。为此冬季养生应顺应天时和人体变化的特点。1.《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冬三月,此谓闭藏。  相似文献   

11.
小寒     
小寒,是个不容忽视的节气。一大早,母亲就按照家乡的习俗做好了香喷喷、热腾腾的糯米饭,那是属于小寒的特别惊喜。一碗冒着香气的糯米饭里,有切碎的腊肉、腊肠,炒熟的花生米和葱白,色香味俱全。母亲的笑意溢满眼眸:"小寒到了,天气越来越冷,到了大寒,天气可就冷到极点了,吃了糯米饭能抗寒保暖。"当然,光吃糯米饭还不够,需要进行适量的运动。天气干冷,多风少雨,白云悠悠,阳光柔柔,村道上有不少年轻人在慢跑,老年人都戴着毛线帽子在晒谷场上踢毽子.  相似文献   

12.
易明 《北京纪事》2016,(3):80-83
2016年1月20日,是“大寒”节气,也是一年里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民间认为,大寒时节忌天晴不雪、天气不冷,今年好像该来的都来了。22日,伴随着五六级间七级的偏北风,北极的寒流到了北京,人们外出成了件难事。多年不穿的皮衣皮帽皮手套上身,似乎也抵御不住突如其来的寒冷。当天最高气温只有-8.6℃,夜间更是降到了-17℃。接着是个双休日,这大白天竟然是“滴水成冰”了。我觉得开车出门应该没问题,见车前挡风玻璃有点脏,于是喷了点防冻的玻璃水,可立马儿就变成了一层冰碴儿,路都看不清。1月应该是北京最冷的时候,历史上同期的极端低温出现在1951年1月13日,当天最低气温是-22.8℃;近30年来最冷的一天是2003年1月29日,-15℃;近10年来最冷的一天是2012年1月23日,-13.3℃。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不仅要建立自己的意识形态,更要建立自己的生活方式。与每个人生活最密切的就是历法。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其所制定的“农民历”(阳历)是非常合于本身的生活需要的,如把一年分为四季——春、夏、秋、冬,以测日影的方法,定出四极日——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把地球围绕太阳一周,划分为“黄道十二宫”,把每一宫分为两个节气即24节,再分每一节气为3候即72候。(参看附图一) 唯岁时计算是以“日”为单位的,地球绕日一周(360°),并不正好是360天。依“回归年”计算,  相似文献   

14.
<正> 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勤劳的炎黄子孙很早就在这片土地上生产与生活。为了把握这一地区的气候变化规律,安排全年的生产活动,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基础上,又划分了二十四个节气。这是我国特有的适合广大中原地区的节气制,以约15天为一节气。它的形成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的。成书于战国以前的《尚书·尧典》中始见有两分两立四个节气。《管子·轻重已》增加了四立,  相似文献   

15.
秋露 《中华魂》2012,(24):55-56
冬季,是指我国农历10、11、12月,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共6个节气。冬季,天寒地冷,万物凋零,一派萧条零落的景象。对此,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防寒保暖。冬季养生仅防寒保暧就可以了吗?冬季养生应特别注意什么?如何过一个健康温暧的冬季?本文归纳了冬季养生需要注意的十个问题。一、冬季养生要注意防寒。冬季气候寒冷,寒气凝滞收引,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不畅,而使许多旧病复发或加重。特别是那些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如中风、脑出血、心肌梗死等,不仅发病率明显增高,而且死亡率亦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16.
夏至 小暑     
正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0个节气,在每年公历6月21日前后。夏至不是夏天到来的意思,进入立夏,就是夏天了,这个"至"是极致的意思。夏至这一天,日影最短,《恪遵宪度抄本》:"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节气在易卦中属"姤"卦,五阳在上,一阴在下。俗话说,物极必反,阳盛至极,阴气渐生。和冬至一阳生,一个道理。夏至这天白昼最长,过了这天,白昼就慢慢变短了。因为这一天太阳直射到北  相似文献   

17.
我常觉得,在咱这关东的白山黑水、大寒大暑的气候水土里,似乎潜藏着一把精灵的锋刃,人的性格秉赋,总是在无形的锋刃之下,被削着砍着打磨着,生生令你凸现出大棱大角,滋生出撂地可断三截的干脆,竖起能捅破天穹的锐气,这才算浑然天成了一个北方汉。在这一茬茬天造地就的血性汉子中,郭松龄是一个,张学良是更鲜活的又一个。  相似文献   

18.
《中华魂》2013,(24):56-57
小寒养生注重保暖 每年1月5日至7日,太阳到达黄经285度时为小寒。按农历月份排序,小寒是24节气中倒数第二个节气。而按公历来看,它则成了每年的第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  相似文献   

19.
五行卦候推算是中国古代历法中特有的一项内容。基于中国古代历法中五行卦候的设置及其推算方法,从文化史的角度可以探讨中国古代历法中载入五行卦候的文化背景。古代历法具有更加广泛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用。历法是古代王权的一种象征,中国传统的"天人感应"思想对历法的制定影响颇深,五行卦候载入历法是历法在古代社会中进一步发挥作用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五行卦候推算是中国古代历法中特有的一项内容.基于中国古代历法中五行卦候的设置及其推算方法,从文化史的角度可以探讨中国古代历法中载入五行卦候的文化背景.古代历法具有更加广泛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用.历法是古代王权的一种象征,中国传统的“天人感应”思想对历法的制定影响颇深,五行卦候载入历法是历法在古代社会中进一步发挥作用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